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册地理第三次考...

更新时间:2023-10-27 浏览次数:3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组
  • 1. 月球的不透明性,以及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和地球与月球的自转、公转特点导致地球上的人观察月球时发现了“阴晴圆缺”的月相变化。我国古人常把自己的情感寄托于月亮,用诗句来阐述自己的感情。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某日夜晚的月相图,亮面朝向西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示中的月球( )
      A . 天体级别与火星一致 B . 只有公转没有自转 C . 在后半夜拍摄观察到 D . 月相与金星可同出现
    2. (2) 下列诗句符合图示月相的是( )
      A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B .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C .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D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2. 北京时间12月8日晚,天空上演了“火星冲日”奇观,日—地—火基本在同一直线上。家住郑州的小明同学观察到橘红色的火星与满月近距离相伴相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当晚“火星冲日”奇观上演时,太阳、地球、月球、火星的相对位置最有可能是( )
      A . B . C . D .
    2. (2) 除地球外,八大行星中与火星相邻的是( )
      A . 水星 B . 金星 C . 木星 D . 土星
    3. (3) 家住成都的小华同学在8日晚并未能看到“火星冲日”奇观,最可能是因为当地( )
      A . 还未形成满月 B . 天气状况不佳 C . 距离火星较远 D . 夜晚时间太短
  • 3.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曾出土一幅彩绘帛画,画的右上方是一轮红色的太阳,太阳中间有一只三趾的乌鸦。《淮南子》中也记载过这一现象,称“日中有足踆(cūn)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文中记载的现象是( )
      A . 太阳黑子 B . 太阳耀斑 C . 日珥 D . 日食
    2. (2) 该现象发生在太阳的( )
      A . 色球层 B . 光球层 C . 日晕层 D . 日冕层
    3. (3) 该现象剧烈爆发时,对地球产生的影响是( )

      ①扰乱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现象

      ②两极地区冰川迅速融化,海平面上升

      ③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出现中断

      ④江苏可以看到美丽的极光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①④
  • 4. 卡尼斯洪积事件指的是发生在2.33亿年前的一次持续了上百万年的地质事件,该事件发生时期全球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造成了部分物种的灭绝。在卡尼斯洪积事件之后,恐龙逐渐成为了地球的霸主。完成下面小题。
    1. (1) 卡尼斯洪积事件时期陆地繁盛的植被类型是( )
      A . 蕨类植物 B . 裸子植物 C . 被子植物 D . 孢子植物
    2. (2) 推测卡尼斯洪积事件发生的气候变化最可能是( )
      A . 气温升高,降水增多 B . 气温升高,降水减少 C . 气温降低,降水增多 D . 气温降低,降水减少
  • 5. (2023高二上·寿宁开学考) 琥珀(如图)是中生代白垩纪至新生代新近纪,松柏科植物的树脂经地质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混合物。琥珀的形成一般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树脂从松柏树上分泌出来;第二阶段是树脂被深埋,并发生了石化作用,树脂的成分、结构和特征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三阶段是石化树脂被冲刷、搬运、沉积和发生成岩作用,从而形成了琥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琥珀的树脂形成时期( )
      A . 是铁矿形成的重要时期 B . 蕨类植物极度兴盛 C . 爬行动物恐龙已灭绝 D . 真核细胞生物出现
    2. (2) 推测琥珀形成时的环境是( )
      A . 湖泊或沼泽 B . 温湿茂密的森林 C . 热带浅海环境 D . 炎热干燥
  • 6. 下图中①②③④⑤依次代表地球发展的五个地质年代。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地质年代按等级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 . 宙、代、纪、世 B . 世、纪、代、宙 C . 纪、世、宙、代 D . 世、宙、纪、代
    2. (2) 图中③时期代表的时代是( )
      A . 太古宙 B . 远古宙 C . 古生代 D . 中生代
  • 7. 观察发现甲、乙两地中①②③④岩层含有化石且有对应关系。读地质剖面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①恐龙化石    ②侏罗纪时期的裸子植物化石    ③鱼类化石    ④三叶虫化石

    1. (1) 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 )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2. (2) 根据图中化石判断,动物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
      A . 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 . 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C . 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D . 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 8.  2022年6月1日17时00分,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发生6.1级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
      A . Ⅰ圈层 B . Ⅱ圈层 C . 莫霍界面以下 D . 古登堡界面以下
    2. (2) 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 .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B . 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C . 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D . 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3. (3) 关于图中各圈层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
      A . Ⅰ圈层的根本热源是地面辐射 B . Ⅲ圈层空间分布连续而不规则 C . Ⅱ圈层属于地壳中的一部分 D . 外核物质形态可能为液态
  • 9.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在距地表约400千米的预定轨道与中国空间站成功对接。下图示意大气的垂直分层及中国空间站所在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载人飞船上升过程中,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 . 太阳辐射不断增强 B . 空气对流运动越来越旺盛 C . 大气能见度越来越差 D . 空气密度逐渐增大
    2. (2) 当太阳活动增强时,对中国空间站及其环境的影响有( )
      A . 空间站周围温度快速降低 B . 空间站周围流星现象增加 C . 影响空间站的太阳风减弱 D . 扰乱卫星导航信号
  • 10.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 )
      A . B . C . D .
    2. (2) 有关图示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②有利于高空飞行

      ③上部冷下部热,大气稳定,以平流运动为主④有臭氧层,能吸收大量的紫外线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②④
  • 11. 历史上古徽州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山区,气候湿热,徽派建筑在布局上因地制宜,构思精巧,天井贯通院落中间,四周住房相围,寓意为“四水归堂”,天井使民居通风透气,冬暖夏凉,还可以有效排泄雨水。下图为徽派建筑实体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符合天井近地面大气环流形式的是( )
      A . B . C . D .
    2. (2) 天井民居布局格局对气候的调节作用表现在( )

      ①夏季可以有效减少太阳辐射    ②夜晚便于保持室内温度

      ③冬季可以增加室内太阳辐射    ④白天有利于排泄室内潮气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2. (2023高一下·曲靖期中) 读北半球某地某日近地面的等压面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M、N、E、F四地中气压最高的是(   )
      A . M B . N C . E D . F
    2. (2) 仅考虑热力因素,该日M、N两地(   )
      A . 气温M地高于N地 B . 近地面气流由N地向M地运动 C . 昼夜温差M地大于N地 D . M地气流上升,N地气流下沉
  • 13. 地面有效辐射是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表示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图为甲、乙两地地面有效辐射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造成两地地面有效辐射最低值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甲—6月云量较大 B . 甲—6月气温较低 C . 乙—1月天气晴朗 D . 乙—1月植被茂盛
    2. (2) 研究发现,近年来青藏高原部分地区地面有效辐射呈减少趋势,可能导致当地( )
      A . 河湖水量大幅减少 B . 气候逐渐变冷变干 C . 表层土壤温度升高 D . 植被演化为常绿林
  • 14. 山谷风是出现于山地及周边地区,风向具有日周期变化的地方性风。下图为我国南方经常出现山谷风的某山地某时段等温面和等压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示时段,该山地盛行的是( )
      A . 偏北风 B . 偏南风 C . 山风 D . 谷风
    2. (2) 图示山峰常出现阵雨天气,主要原因是( )
      A . 谷风上升,遇冷凝结致雨 B . 山风上升,遇冷凝结致雨 C . 山谷暖气流因压迫而下沉 D . 山坡冷气流因抬挤而上升
    3. (3) 在冬季,该山谷地带易发生的自然现象为( )
      A . 寒潮降温天气 B . 大气逆温现象 C . 狂风暴雨天气 D . 大气污染现象
  • 15. 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地区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分布状况。完成下面小题。
    1. (1) A点的气压值(单位hpa)和该水平面的垂直空间位置为( )

      A . 494近地面 B . 498近地面 C . 494高空 D . 498高空
    2. (2) A点的风向是( )
      A . 东风 B . 西风 C . 东南风 D . 西南风
  • 16. 对流层中的臭氧浓度受光照、温度和局部环流等多种气象条件影响。下图示意2010—2014年有、无海陆风的上海浦东监测站地面臭氧质量浓度月际变化,并将海陆风日分为海风阶段和陆风阶段。完成下面小题。

    1. (1) 海陆风显著时,浦东监测站最高臭氧质量浓度可能出现在( )
      A . 黎明 B . 午后 C . 傍晚 D . 子夜
    2. (2) 冬季浦东监测站臭氧质量浓度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 冬季热岛环流强,利于臭氧扩散 B . 冬季海风势力强,利于臭氧扩散 C . 冬季风势力强劲,利于臭氧扩散 D . 冬季逆温层较薄,利于臭氧扩散
    3. (3) 推测浦东易发生臭氧污染事件的天气特征有( )

      ①天气晴朗    ②气温低    ③湿度小    ④气压低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7. 读亚洲局部区域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此时,上海的风向为( )
      A . 东北风 B . 东南风 C . 西南风 D . 西北风
    2. (2) 下列四地风力最大的是( )
      A . 昆明 B . 上海 C . 三亚 D . 成都
  • 18. 读某区域两个时刻等压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中20时,M地与丙地相比,其风力大小及主要原因是( )

    A . 大,M地地面摩擦力小 B . 大,M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C . 小,M地地面摩擦力大 D . 小,M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小
二、综合题
  • 19. 读“北半球某近地面水平气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若该地气压只受温度影响,则A、B、C中地面温度最低的是
    2. (2) 不考虑地面摩擦力的情况下,图中甲、乙两地风力较大的是,判断理由是
    3. (3) 图中为沿AB作的剖面图,完成AB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气压值PA、PB、PA′、PB′的从小到大顺序是。气温值TA、TB、TA′、TB′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4. (4) 假若上图所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地。
    5. (5) 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AB高空等压面状况的示意图是____。
      A . B . C . D .
    6. (6) 图中甲处的风向是
  • 20. 读地理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若模式图表示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那么曲线①为(填行星名称)的公转轨道,有高级生命存在宜居范围在(填数字)公转轨道附近,图示反映其存在高级生命的条件是按运动特征来看,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公转运动具有的特征。
    2. (2) 若模式图表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发生在曲线②③之间的太阳活动有。下列行为能有效防范以上影响的有

      A.增加户外活动,增强皮肤活力    B.加强监测和预报,做好应急准备

      C.增强电信网络建设,力保网络通畅    D.清理“宇宙垃圾”,保护宇宙环境

    3. (3) 若模式图表示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代,该地质年代晚期蕨类植物繁盛,是地质史上重要的时期,在此之前的地质年代则是重要的时期,地层中出现大量的铁铬镍等矿藏。而在此之后的地质年代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尤其是,在和白垩纪达到了鼎盛。从地球历史的角度,地球上高级智慧生命主要出现在纪,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
  • 2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9月16日4时33分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北纬29.2度,东经105.34度)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左图示意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结构,右图示意本次地震的时距曲线(表示地震时纵波和横波到达不同地震台站所需的时间)。

                                            

    震中距(千米)

    1. (1) 右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波,b表示波。若某地震台站测得纵波和横波时间差为4分钟,则某台站的震中距大约是km。
    2. (2) 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左图中①~⑥中圈层(填数字),简述该圈层的主要特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