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郑州市六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册地理4月期...

更新时间:2023-11-08 浏览次数:16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共60分)
  • 1. 世界人口分布最显著的特点是不均衡性,形成了明显的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目前全世界大约3/4的人口分布在5%的陆地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地区中,属于人口分布稠密区的是( )
      A . 非洲地区 B . 东亚地区 C . 西亚地区 D . 南极地区
    2. (2) 在热带多雨地区,人口稠密的地方不是平原,而是高原和山地。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
      A . 地形 B . 水源 C . 土壤 D . 气候
    3. (3) 我国人口分布可以分为东南和西北疏密悬殊的两部分,东南半壁人口稠密,西北半壁人口稀疏,此界线是( )
      A . 漠河---腾冲线 B . 秦岭—淮河一线 C .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D . 黑河---腾冲线
  • 2. 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人口和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得用水形势十分严峻。下表为我国北方某缺水城市水资源承载状况评价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甲城市水资源承载状况评价(本地资源)单位:万人

                                                                                                                                          

    年份

    2015年

    2025年(预测)

    甲城市人口状况

    实际人口

    承载人口

    实际人口

    承载人口

    122.6

    103.6

    ——

    92.4

    1. (1) 人口专家预测2025年甲城市的承载人口数量为92.4万,这个人口数量指的是本地水资源( )
      A . 能供养的外来人口数量 B . 能供养的合理人口数量 C . 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D . 能供养的户籍人口数量
    2. (2) 下列关于该地区环境承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与该地区资源状况成负相关 B . 与该地区开放程度成正相关 C . 与该地区城市化水平成正相关 D . 与该地区科技水平成负相关
    3. (3) 有利于提高该城市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合理措施有( )

      ①降低人口的消费水平②跨流域调水③大规模开采利用深层地下水④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①③
  • 3. 下表为我国第六次(2010年)和第七次(202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全国总人口

    (万)

    人口地区分布(%)

    城镇人口比重

    (%)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第六次

    133972

    37.78

    26.62

    26.90

    8.25

    49.68

    第七次

    141178

    39.93

    25.83

    27.12

    6.98

    63.89

    1. (1) 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 )
      A . 人口地区分布趋于平衡 B . 东部地区人口迁出为主 C . 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增加 D . 东北地区人口数量增多
    2. (2) 根据表中城镇化数据可知,我国( )
      A . 处于城镇化成熟阶段 B . 城镇人口数量增加 C . 开始出现逆城市化 D . 城镇化发展速度慢
  • 4. 国际上形成了两大类城市化扩容模式,一类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外延式”,该模式建筑密度较低,主要在两维空间内扩大城市空间容量;另一类是以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为代表的“内含式”,该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之所以采用“外延式”的城市扩容模式,其主要原因是( )
      A . 人口密度小 B . 城市化水平高 C . 人口数量多 D . 经济发展水平高
    2. (2) 若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效仿美、加、澳的模式,追求宽马路、大广场等低密度、高标准建筑的布局,将会带来的后果是( )
      A . 城市中心区萎缩加剧 B . 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C . 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D . 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3. (3) 今后我国城市化的侧重点是( )
      A . 扩大城市规模,积极建设新的开发区 B . 新增非农业人口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C . 大城市的人口逐步向中小城市转移 D . 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推进小城市经济发展
  • 5. (2023·泰安模拟) 乡村振兴是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着眼于我国当下国情与未来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保障乡村充分发展,促进城乡均衡发展的重大战略。下图示意广东省农村人口变化与宅基地利用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影响该地区人地关系发生改变的主要因素有(    )

      ①经济发展  ②气候变化  ③农业技术  ④基础设施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2. (2) 在I所示因素影响下,农村地区的特征最有可能表现为(    )
      A . 人口流失比较严重 B . 人口老龄化降低 C . 农民返乡意愿强烈 D . 人地矛盾加剧
  • 6. 半边房(如图)是陕西关中地区的特色民居之一。当地盛传“乡间房子半边盖,省工省钱省木材,遮风避雨又御寒,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说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了当地( )
      A . 降水较少 B . 高温多雨 C . 暴雨频发 D . 冬雨夏干
    2. (2) 半边房门前种植落叶阔叶树可能是为了( )
      A . 春季防风固沙 B . 夏季遮阴纳凉 C . 冬季截水增湿 D . 冬季挡风避雨
    3. (3) 图示房屋大门宜朝向( )
      A . 东南 B . 西北 C . 东北 D . 西南
  • 7. 近年来,我国各地形成了多个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产品销往国内外,为我国农业的发展走出了一条新路。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A地适宜喜凉蔬菜的生长,与B地同为我国优质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其原因是( )
      A . A地位于河谷地区,气温高,冬季蔬菜仍可生长 B . A地受寒潮影响大,气温低,病虫害少 C . B地纬度较低,冬季热量丰富 D . B地冬季水热充足,利于蔬菜生长
    2. (2) CD两地均有奶牛养殖农户,影响其生产规模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 . 原料 B . 市场 C . 劳动力 D . 交通
  • 8. 大部分蔬菜品种不耐严寒和高温,其生长习性与各地气候条件结合,形成了本地蔬菜生产和供应的季节性“淡季”和“旺季”。为确保蔬菜供应,上海与海南、云南等省共建了蔬菜外延基地,下图为三地间蔬菜流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夏季云南成为海南和上海蔬菜供应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
      A . 地势高,气温较低 B . 晴天多,光照条件好 C . 雨季长,降水充足 D . 纬度低,热量条件好
    2. (2) 通常外地输入上海蔬菜在六七成熟时便需要采摘装配运输,其主要目的是( )
      A . 方便运输存储 B . 提高蔬菜品质 C . 增加土地单产 D . 提升蔬菜销量
  • 9. (2023·湛江模拟)  2010至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减少最多的10座城市,均位于东北三省,人口减少幅度都在30%以上。图示意10座城市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示东北三省10座城市人口大量流失的主要原因是(    )
      A . 气候寒冷,不宜人居 B . 偏安一隅,交通不便 C . 第三产业规模较小 D . 产业转型道阻且长
    2. (2) 图示城市人口大量流失带来的影响是(    )
      A . 人口老龄化,城市缺乏活力 B . 人均土地多,人口容量增大 C . 水污染减轻,生态环境变好 D . 保健站减少,医疗水平下降
  • 10.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乡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完成下面小题。
    1. (1) “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B . 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发展 C . 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 D . 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
    2. (2) “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 )
      A . 技能与素质的提升 B . 年龄构成的年轻化 C . 数量的大幅度提高 D . 性别结构的均衡化
    3. (3) “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
      A . 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 .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C . 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 D . 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 11.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与我国目前(2016年)人口增长状况相符的是( )
      A . B . C . D .
    2. (2) 根据人口发展状况,我国应( )
      A . 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 B . 加大自然资源开发力度 C . 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D . 大力提高农业人口比重
    3. (3)   2016年1月1日,中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该政策实施可以( )

      ①提高人口容量②缓解人口老龄化③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④降低人口机械增长率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12. 城市不同功能区发展程度的差异,可以通过功能区人口迁移结构反映出来,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在某年的不同年龄段人口迁移数量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1) 该功能区最可能是( )
      A . 商业区 B . 住宅区 C . 工业区 D . 行政区
    2. (2) 该功能区内最迫切需要增加的功能配套是( )
      A . 养老院 B . 医院 C . 职业学校 D . 小学
二、综合题(40分)
  • 13. 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且布局合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若a、b、c代表工业区、商业区和住宅区,则a为,理由是
    2. (2) 城市空间布局现状中,影响居民生活的主要问题的,该问题的主要影响有
    3. (3) 甲地适合规划为工业园区的理由是
  • 1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宁夏平原种稻始于6世纪后半叶,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宁夏大米是唐代史料记载中的御膳用米。宁夏平原沿河两岸,地势平坦,享黄河之利,水稻一年一熟,多与旱作物轮种。该地生产的大米表面光滑,晶莹剔透,入口黏而不腻,蛋白质含量高。2019年11月15日,宁夏大米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尽管宁夏大米品质优良,但与享誉全国的东北大米相比,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不够高,这成为宁夏大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下图示意宁夏平原的地理位置。

    1. (1) 说明宁夏大米品质优良的自然条件。
    2. (2) 为提高经济效益,有人提出在宁夏平原大幅扩大水稻种植面积,遭到极力反对。请说明遭到反对的原因。
    3. (3) 请你为宁夏大米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7年,我国农民工总量已达2.86亿,其中在区县以外流动的外出农民工达到1.71亿。但近年来,外出就业的农民工从流入地向流出地回流迁移的“逆迁移流”现象表现得更加明显。

    材料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从农民工输入地看,西部地区吸纳能力逐步增强。2017年,在西部地区务工农民工5754万人,增长4.9%,占农民工总量的20.1%,增速明显快于其他地区。

    1. (1) 分析导致农民工“逆迁移流”现象出现的原因。
    2. (2) 简述农民工“逆迁移流”现象对乡村地区的积极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