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中山市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

更新时间:2023-10-26 浏览次数:23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 1. (2022七上·凤翔期中) 在草原上,影响牛、羊生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
    A . 空气 B . 温度 C . 牧草 D .
  • 2. (2019·呼伦贝尔) “雨露滋润禾苗壮”体现了影响植物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是(   )
    A . 水分 B . 阳光 C . 空气 D . 温度
  • 3. (2020七上·永吉期中)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 . 生物圈 B . 陆地生态系统 C . 湿地生态系统 D . 海洋生态系统
  • 4. 有“地球之肾”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 . 森林生态系统 B . 湿地生态系统  C . 海洋生态系统 D . 淡水生态系统
  • 5. (2018八下·临沭月考) 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了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 B .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C . 正常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D .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中,若水体受到污染,则大鱼体内有害物质含量最多
  • 6. 我国在2010年进行人口普查,人口普查属科学探究常用方法中哪种方法?( )
    A . 测量 B . 观察 C . 实验 D . 调查
  • 7. (2016·滨州) 生物能够表现出非生物所不具有的生命现象.下列古诗描述的现象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

    A .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C .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8. (2018八下·石景山期末) 为维持图所示池塘生态系统的稳定,最适宜增加的是(    )

    A . 水和无机盐 B . 食肉动物 C . 细菌和真菌 D . 水生植物
  • 9. (2019七上·繁昌期末) 在调查校园生物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
    A . 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B . 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 C . 小梅拔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 D . 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
  • 10. 下列各项中,哪项不能作为判断生物的依据(   )

    A . 能运动和由小变大 B . 能代谢和排出废物 C . 能呼吸和获取营养 D . 能生长和繁殖后代
  • 11. 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时,下表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表中存在有不合理之处,下列改进建议正确的选项是( )  

    位置

    鼠妇数量

    光照

    土壤潮湿度

    纸盒左半部

    10只

    明亮

    干燥

    纸盒右半部

    10只

    阴暗

    湿润

    A . 各放1只鼠妇即可 B . 均应放置湿润的土壤 C . 均应设置明亮的条件 D . 均应设置阴暗的条件
  • 12. (2017七上·吉首期中) 设计对照试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
    A . 所有变量都不同 B . 所有变量都相同 C . 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 D . 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不同
  • 13.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B . 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部分 C . 生态系统中,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D . 如果受外界干扰超过其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 14. 某同学在调查活动结束后,将有关的生物分成了植物、动物两类。他所采取的分类依据是( )
    A . 生物用途 B . 生活环境 C . 形态结构 D . 大小、多少
  • 15. 下列语句中,不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 . “一山难容二虎” B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 .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 16. (2018七上·海淀期末)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中描述的现象,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
    A . 生物需要营养 B . 生物能繁殖 C . 生物能呼吸 D . 生物能生长
  • 17. (2017七上·广东期中) 搬开花盆时,躲在花盆下松土处的鼠妇立即逃离,躲到暗处。这说明生物具有哪一特征?(   )
    A . 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B . 生物生活需要营养 C .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 . 生物能够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 18. ①飞奔的汽车②慢慢“长大”的钟乳石③会说话的鹦鹉④会做家务的机器人,以上各项中,属于生物的有( )
    A . 1项 B . 2项 C . 3项 D . 4项
  • 19. (2019·新疆期末) 沙蒿在干旱贫瘠的土壤中生长,能固沙,这说明(  )
    A . 生物能适应环境 B . 生物能影响环境 C . 生物对环境没有影响 D . 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 20. (2019七上·颍泉期末)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农民“锄禾”的主要目的是给农作物的根提供( )
    A . B . 氧气 C . 生活空间 D . 营养物质
  • 21. (2021·潼南) 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 . 一条河流 B . 池塘中的鲤鱼 C . 湖中的所有生物 D . 草原上的全部羊
  • 22. 有关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B . 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C . 自动调节能力是无限度的 D . 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唯一家园
  • 23. 在“响尾蛇是如何追寻它放走的猎物的”这一实验中,设计一只没有被响尾蛇袭击过的死老鼠的作用是(    )

    A . 起并列作用 B . 没什么作用 C . 起对照作用 D . 起说明作用.
  • 24. (2018七上·琼中期中) 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用10只鼠妇做实验并算出全班同学平均值的目的是(     )
    A . 有利于观察 B . 减少误差 C . 容易确定变量 D . 使鼠妇能自 由运动
  • 25. (2019七上·龙湖期末) 调查某生态系统中有捕食关系的四中生物体内毒素含量,结果见下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生物种类

    毒素含量

    0.05

    9

    0.7

    86

    A . 甲有可能是生产者 B . 乙是动物 C . 丙有可能是初级消费者 D . 丁是分解者
  • 26. (2020七上·陈仓月考) 下列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 . 大鱼→小鱼→虾 B . 草→羊→狼 C . 阳光→草→兔 D . 昆虫→青蛙→蛇
  • 27. (2016·赤峰) “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这句话描述的生物特性是(  )

    A . 生长 B . 需要营养物质 C . 遗传和变异 D . 能排出体内废物
  • 28.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在调查过程中应选定调查范围;

    ②调查范围偶尔飞过的鸟或昆虫可以不做记录;

    ③为了确定生物种类,小强爬到树上将鸟巢摘下来;

    ④调查到的生物数量不是这种生物在这个环境中的全部数量;

    ⑤进行调查时,有时要用数学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④⑤ D . ③④⑤
  • 29.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食物链的四种生物在一段时间内的相对数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个体内的DDT含量最高 B . 该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丙←乙←丁 C . 甲是生产者,乙、丙、丁是消费者 D . 该生态系统只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
  • 30. (2022七上·黄江期中)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人是生物圈中普通一员”。以下对此观点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 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B . 生物圈是人类的家园,也是所有生物生存的栖息地 C . 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D . 生物圈包括整个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二、非选择题
  • 31. 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I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该生态系统各种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源于
    2. (2) 该食物网中共有条食物链,青蛙与蜘蛛的关系是
    3. (3) 请书写出图I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
    4. (4) 图Ⅱ中的生物可以构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则生产者是,消费者是,有害物质累积最多的生物是
    5. (5) 请写出图二中的食物链
  • 32. (2022七上·黄江期中) 实验探究:

    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

    1. (1) 提出问题: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

      作出假设:

    2. (2) 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变量是。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填:“是”或“否”),原因是。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阴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3. (3)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上表: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的处理?求
    4. (4) 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5. (5) 实验完成后你认为怎么处理鼠妇?
    6. (6) 对照实验要设置两个组分别是对照组和,每组对照实验只能有变量。
    7. (7) 小明在“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的影响”时设置了干土和湿土,请问他探究的变量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