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单元 中国开...

综合考试

更新时间:2023-09-16 浏览次数:48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每年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与林则徐相关的事件是( )
    A . 虎门销烟 B . 收复新疆 C . 黄海大战 D . 三元里抗英
  • 2.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令英人按照下条开叙之列,清楚交纳货税、钞饷等费。”上述内容出自(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3. 清朝官员董宗远在《南京条约》订立时上奏皇帝反对和议,认为屈膝求和,将招致严重后果,如:“民穷财尽,殆不可支,将何以裕国用厚民生乎?”这一担忧针对的条约内容是 ( )
    A . 开放通商口岸 B . 割让香港岛 C . 支付巨额赔款 D . 协定英商税款
  • 4. 根据《虎门条约》,在19世纪50年代及以后,若中国境内英国人与中国人出现矛盾冲突,处理的方法是( )
    A . 由中英协商处理 B . 由清朝官员依中国法律处理 C . 处理中国人,英国人不被处理 D . 由英国驻华领事按英国法律处理英方当事人
  • 5.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他的《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对于中国人来说,1840年的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材料中的“这场战争”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 北伐战争
  • 6. 1839年12月,林则徐写了一封信让人转交给英国女王。信中写道:“贵国王……历次进贡表文云:凡本国人到中国贸易,均蒙大皇帝一体公平恩待等语。……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接到此文后,即将杜绝鸦片缘由,速行移覆,切勿诿延。”该信( )
    A . 直接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 B . 反映了鸦片战争前的传统观念 C . 体现了林则徐“睁眼看世界” D . 说明了当时英国女王掌握实权
  • 7. 下图是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其中部分字迹印刷不清。这部分字迹应是( )

    A . 背景 B . 过程 C . 结果 D . 影响
  • 8. “广州等五港口英商……或不时来往,均不可妄到乡间任意游行,更不可远入内地贸易……倘有英人违背此条禁约,擅到内地远游者,不论系何品级,即听该地方民人捉拿,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但该民人等不得擅自殴打伤害,致伤和好。”该条文实质上( )
    A . 反映了清政府尊重民意 B . 抵制了列强的侵略活动 C . 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D . 维护了中外的友好关系
  • 9. 《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均有“修约”条款,由此引起后续交涉。最终导致了( )
    A .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 鸦片战争 C .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D . 《南京条约》签订
  • 10. 九龙司与九龙司地方一区的范围是不一样的。当时的九龙司是一个行政管理机构,其全称为九龙巡检司,其管辖的范围大体相当于目前香港地区的九龙和新界。九龙司地方一区即九龙半岛南端尖沙嘴一带。规定把九龙司地方一区割让给英国的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天津条约》 D . 《望厦条约》
  • 11. “再也没有一双眼睛能够见证另一个时代的艺术天赋和品位了”,1860年10月18日,英军随军牧师罗伯特·麦吉这样写道,语气中毫无愧疚,“一个也不留,一栋房屋也不剩,让这里再无宫殿的痕迹吧”。以上材料最有可能成为以下哪个事件的罪证( )
    A . 列强获得大额赔款 B . 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C . 列强进驻北京 D . 英法联军洗劫并火烧北京圆明园
  • 12. 历史学习要学会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 . 英国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 . 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D . 中英、中法《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
  • 13. (2019八上·景县期中) 下面是近代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年代尺,其中沙俄割占中国东北10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阶段是(   )

    A . B . C . D .
  • 14. 英国在清末和中国一共打了三仗:一次是“全仗”,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仗”。文中的第一次“半仗”结束后,中国被迫签订的条约产生的影响( )
    A . 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帷幕 B . 使列强侵势力深入长江中下游 C . 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 D . 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工具
  • 15.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这一文件的空想性质和当时阶级斗争的残酷程度都决定了其用心规划的土地制度只能是一纸空文。它的价值是为近代思想史提供了一种农民的大同模式。”“这一文件”指( )
    A . 《天朝田亩制度》 B . 《资政新篇》 C . 《本草纲目》 D . 《资治通鉴》
  • 16. 如下表内容是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据此判断,他是( )                                                                                              

    时间

    1843年

    1851年

    1853年

    事件

    创立“拜上帝会”

    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

    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A . 石达开 B . 洪仁玕 C . 洪秀全 D . 章炳麟
  • 17.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府。“天京”是现在(  )
    A . 北京 B . 天津 C . 上海 D . 南京
  • 18.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者,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页。关于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的重大事件表述准确的是( )
    A . 金田起义标志着初步建立政权 B . 天京事变标志着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C . 《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学习西方 D . 天京陷落标志着军事上进人全盛时期
  • 19. 李大钊曾说:“他们(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可见,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是由于 ( )
    A . 没有现实的革命目标 B . 对西方列强的侵略缺乏警觉 C . 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D . 革命不彻底
  • 20. 太平天国运动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不曾遇到的新情况,这就是( )
    A . 清政府军队和地方地主武装联合镇压 B .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C . 内部矛盾斗争导致队伍分裂 D . 长期受到敌人的围困和封锁
二、材料分析题
  • 21. 材料一:《南京条约》签订后,英美等国的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他们“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全部发了疯似的”“只消中国人每人每年需用一顶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么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然而,英美列强的商品倾销中国市场美梦,在实际的中西贸易中却破碎了于是它又露出了强盗的面目,准备把问题放到炮口上来解决。

    ——摘编自黄家信《论五口通商时期的中西贸易》

    材料二:在地球上某个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是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然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法]维克多•雨果《致巴特力尔上尉》

    材料三: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美]德涅特《美国东亚外交史》

    1.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请分析英国发动侵战争的目的是什么?英美列强“准备把问题放到炮口上来解决”的原因是什么?这表明西方列强这么做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 (2) 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一场战争中?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影响?
    3. (3) 在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中,美国扮演了什么角色?
    4. (4) 西方列强火烧圆明园这一历史事件给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提供了什么经验教训?
  • 22. 太平天国运动是一首波澜壮阔的人间悲歌。让我们从千千万万的太平军中选取一个人,来看看他曾经的天国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天国梦始】

    材料一:参加拜上帝会的人越来越多,“阎罗妖”不断逮捕教徒。我们组织了太平军与这帮清妖阎罗们斗争。我们从金田村起义,一路势如破竹,直达南京。天王坐了龙座,南京也叫天京了,成为天国的都城。

    【梦的实现】

    材料二:天朝定都后,伴随着军事发展,我们颁布文件,“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我的天国梦终于要实现了!

    【梦中迷茫】

    材料三:1856年,太平天国士兵中一直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打起包裹回家去,还是当长工。”天国竟然变成这样了!天国该怎么办呀?我迷茫了。

    【梦的破灭】

    材料四:终于到这天,天国城破!正所谓:“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在太平天国军事生涯中经历的重大事件。
    2. (2) 材料二中的“文件”是指什么文件?它的颁布符合了当时广大农民的哪一愿望?
    3. (3) 材料三中的歌谣反映了哪一事件?这一事件对太平天国有何影响?
    4. (4) 导致这场运动最终失败的原因除了材料四中的“煮豆燃萁”外,还有哪些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