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基础复习:01 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与趋...

更新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58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3·龙岩三模) 陈望道在潜心翻译《共产党宣言》时,把粽子蘸着墨汁吃掉却浑然不觉,还说:“够甜,够甜的了!”“真理的味道非常甜”,这彰显了中国的共产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救国真理的渴求,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出版,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史上的一件大事。《共产党宣言》( )

    ①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②从理想角度出发,设计和阐述共产主义社会美好蓝图和理想目标

    ③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找到了能通向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④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发展方向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2. (2023·宁波模拟)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可见,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目标是( )
    A .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B . 铲除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本质 C . 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 D . 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
  • 3. (2023·广州模拟) 《共产党宣言》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是一部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人类谋解放的经典著作。它的主要贡献有( )

    ①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②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

    ③对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④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4. (2023·抚松模拟) 恩格斯将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方面的重大发现与达尔文发现物种起源学说相类比,生动地指出了这一发现的划时代意义。正是由于唯物史观的提出,社会主义学说才得以从乌托邦的荒漠中摆脱出来。这一伟大发现的意义在于( )

    ①找到了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社会矛盾的方法

    ②奠定了社会主义实现科学飞跃的实践基础

    ③揭示了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④科学预见了未来社会的发展进程和一般特征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5. (2023·辽宁三模)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中国旧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北京人穴居,从事狩猎和采集。在灰烬中发现的敲破的烧骨,表明他们已经知道熟食。在严峻的自然条件下,北京人依靠群体的力量进行着艰难的生存斗争。季节变化、自然灾害、猛兽侵袭、疾病困扰,无一不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威胁。由此可推知,当时( )
    A . 人们在劳动中平等互助,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B . 人类开始用火,摆脱了蒙昧,进入文明时代 C . 全体成员行使平等的表决权,共同决定大事 D . 个体劳动盛行,贫富分化加剧,私有制形成
  • 6. (2023·大连模拟)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学习《共产党宣言》,就是要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提高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由此可见:( )

    ①《共产党宣言》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实现了丰富和发展

    ③马克思主义具有穿越时空的真理力量和理论价值

    ④改变中国人民历史命运的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7. (2023·湖南模拟) 2019年是马克思诞辰201周年。马克思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两个世纪过去了,马克思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马克思的一生有两大发现,分别是( )
    A .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B . 唯物史观和劳动价值论 C . 唯物论和科学社会主义 D . 辩证法和剩余价值学说
  • 8. (2023·广东模拟) 中宣部组织编写的《社会主义发展简史》正文部分以“人类自古就有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开篇,阐述了空想社会主义300多年的发展历程,同时揭示了空想社会主义没有找到替代资本主义、建立新社会的真正力量和正确途径。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存在这一缺陷,是因为空想社会主义者( )
    A . 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 B . 主张阶级调和而未对资本主义的弊端进行批判 C . 所处的时代还没有出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D . 只是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 9. (2024·浙江模拟) 下列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的观点正确的是(   )
    A . 原始社会人人平等,一切大事在议事会上由成年男子决定 B . 奴隶社会是人类社会的最初阶段,人类摆脱了蒙昧的状态 C .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早在封建社会时期就已经开始萌发和出现 D . 社会主义社会人人互助合作,对社会总产品实行按劳分配
  • 10. (2023·延吉模拟) 某国南部,科学家发现了一个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到青铜时代中期的人类遗址,有大量墓葬与遗骨,其中一些幼孩遗骨的陪葬品十分丰富。除此之外,核心家族成员的墓葬周围,还出现了很多简陋的、没有随葬品的墓葬,DNA分析显示他们和核心家族成员毫无亲戚关系。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社会( )
    ①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具体事务
    ②财富社会地位可继承,私有制产生
    ③不同身份的人共同生活,阶级出现
    ④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1. (2023·吉林模拟)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共产党宣言》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是一部充满斗争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的经典著作。下列关于这部著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②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③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提供了具体方案

    ④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2. (2023高三下·辽宁模拟) 马克思说:“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

    ①是对所处的时代和世界的深入考察

    ②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③为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

    ④指明了从自由王国向必然王国飞跃的途径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3. (2023·沈阳模拟) 《共产党宣言》中提道:“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还不发展的最初时期出现的……这些体系的发明家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表明,空想社会主义(  )

    ①批判资本主义,但不了解社会发展的动力

    ②找到了社会变革的强大力量和正确途径

    ③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具有历史进步性

    ④完全脱离阶级社会实际,具有历史局限性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4. (2023·葫芦岛模拟) 习近平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说明( )

    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实践智慧的结晶

    ③马克思主义是推动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5. (2023·辽宁模拟)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说:“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在今天,马克思主义已经能够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满足这个世界的需要,所以它会不断地“热”下去。马克思主义会不断地“热”下去,是因为(  )

    ①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②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实践中放射出灿烂的真理光芒

    ③马克思主义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④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6. (2023·沈阳模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宣言》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是一部为全人类谋解放的经典著作。它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这是因为《共产党宣言》(   )
    A . 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 B . 向世人揭示了资本家进行剥削的秘密 C . 为实现人类的自由解放指明了方向 D . 提供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方法
  • 17. (2023·白山四模)  恩格斯在回答“这种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应当是怎样的?”问题时指出,“这种新的社会制度首先必须剥夺相互竞争的个人对工业和一切生产部门的经营权,而代之以所有这些生产部门由整个社会来经营,就是说,为了共同的利益、按照共同的计划、在社会全体成员的参加下来经营”。恩格斯的回答告诉我们( )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 
    ③只有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才能防止两极分化 
    ④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应当以公有制经济为基础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8. (2023·黄埔三模) 表:1880年与1920年美国六大主导行业(附加值,1914年百万美元),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美国(   )

    1880年

    1920年

    1

    机器

    111

    机器

    575.6

    2

    钢铁

    105.3

    钢铁

    492.8

    3

    棉纺织

    97.2

    成材

    393.4

    4

    成材

    87.1

    棉纺织

    363.7

    5

    靴子和鞋子

    82

    造船(钢)

    348.8

    6

    服装

    78.2

    汽车

    347.3

    A . 重工业成为主导产业 B . 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 C . 国民经济结构严重失衡 D . 在工业化浪潮中一枝独秀
  • 19. (2023·黄埔三模) 1931年,苏联向国外购买的机器设备占世界设备出口总量的1/3,1932年这一占比上升到了1/2左右;1932年在苏联各部门工作的外国专家有两万人左右,在厂矿企业中,还有大量的外国技术工人。由此推断,此时( )
    A . 西方国家受到经济危机严重打击 B . 西方国家大力支持苏联经济建设 C . 苏联的经济体制具有强大吸引力 D . 苏联主动改善与资本主义国家关系
  • 20. (2023·宝安模拟) 李大钊在《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中指出,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同时指出马克思主义会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情形产生一种适应环境的变化。材料表明(   )

    ①马克思主义不是封闭的,而是变化发展的

    ②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忠实践行者

    ③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④马克思主义的运用必须和本国国情相结合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21. (2023·湖北模拟) 《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只是:一方面,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这一论断说明(   )

    ①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②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力量

    ③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最有觉悟的先锋队

    ④资本主义社会的灭亡有其历史必然性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22. (2023·蕲春模拟)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在未来社会“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社会主义制度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再生产活动以全体社会成员充分参与的高水平社会化大生产为路径,以不断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对“无产阶级的运动”的描述,阐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应该坚守的立场 B . 对“目的”的描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奋斗目标和根本原则 C . 对“基本特征”的描述,说明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离不开经济高质量发展 D . 对“路径”的描述,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基本规律
  • 23. (2023·湖北模拟) 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指出:“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能从头脑中产生出来。社会所表现出来的只是弊病,消除这些弊病是思维着的理性的任务。”这表明,空想社会主义(   )

    ①因其所处时代的局限性从而不可避免地存在根本缺陷

    ②设想的社会改革方案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条件

    ③不具有实践的品质,只停留在对资本主义批判的层面

    ④从人类理性原则出发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规律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4. (2023·湖北模拟) 古今中外的文艺作品无不遵循一个普遍的规律:随时代而行,是时代的反映和产物。下列作品与反映的时代背景一致的是(   )

    作品

    反映的社会时代背景

    《炎黄始祖》

    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产品,出现

    了原始畜牧业和农业

    《红楼梦》

    冶铁业是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地主占有所有土地,地主

    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是收取地租

    《诗经》

    金属工具得到广泛使用,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奴隶劳动的

    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

    《焦裕禄》

    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个人消费品实行按需分配

    《巴黎圣母院》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创

    造的价值,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A . ①③ B . ①⑤ C . ②③ D . ②④
  • 25. (2023·湖北模拟) 唐代诗人白居易作品《观刈麦》写到“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对诗歌中描述的社会现象,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农民被逼迫屈从于地主阶级的奴役和剥削

    ②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被强迫用来缴纳地租

    ③农民完全没有土地是导致其日益贫困的根本原因

    ④生产社会化与土地地主占有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6. (2023·湖北模拟) 德国著名的专业政论节目主持人马库斯·朗茨指出,2021年9月的德国联邦议会大选,2022年4月法国总统大选,两国甚至整个欧洲的主流媒体都对其表现出“一反常态”的“出奇安静”。以前主流媒体对“欧洲的选举多有批评指责、讽刺挖苦”,现在“几乎听不见这种声音……一切都在暗暗地诉说着这个社会惶惑而又不敢或者无法宣之于口的心情”。这表明(   )

    ①德、法的选举政治在凝聚社会共识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②德、法乃至欧洲的主流媒体是为主流政治服务的工具

    ③欧洲主流媒体在公共讨论和舆论监督上趋向谨慎和保守

    ④主流媒体的宣传是利益集团利益交锋角逐的直观反映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27. (2023·湖州二模) 自2008年以来,英国银行家薪酬增长速度是护士的3倍多。人们愤怒地说:“护士们不得不依靠慈善机构‘食物银行’来度日,而政府却取消了银行家的奖金上限,这在道德上是不正确的。”这种观点(   )

    ①从正义原则出发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

    ②没有认清造成英国社会不公的根本原因

    ③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根源

    ④为工人阶级争取合法权益指明斗争方向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8. (2023·张家界二模)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它“ 一经问世就震动了全世 界”“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共产党宣言》(   )

    ① 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②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③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④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9. (2023·河北模拟)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节选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杜陵叟》。下列对诗歌中所呈现的社会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①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能够比较自主地进行劳动

    ②有少量土地归农民自己,农民仍不得不依附于地主

    ③地主以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④君主专制国家暴力统治,激起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30. (2023·重庆模拟)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由于资本积累而提高的劳动价格,实际上不过表明,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的金锁链已经够长够重,容许把它略微放松一点。”“只要提高工人工资,就提高了社会购买力,就可以消除经济危机的危险,这是完全不正确的:因为危机是资本运动不可避免的结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资本家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使之可以为雇佣工人“戴上锁链”

    ②资本家支付“高工资”是以榨取工人更多的剩余价值为前提的 

    ③经济危机难以治愈,其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④资产家提高工人工资的举措并不会缓和与工人之间的阶级矛盾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