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3年高考政治全国真题分类汇编:07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更新时间:2023-09-11 浏览次数:226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3·海南)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为中国社会发展提供了具体方案

    ②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③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④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 (2023·广东)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漆树汁液可制作大漆并创造漆器的国家。殷周时代,漆器用于礼乐、饮食、馈赠等,而最美的漆器则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殷周先人会用巧妙的手法虔诚地髹涂装饰祭祀之器来完成他们心中最美的礼仪。这表明(    )

    ①人的活动方式体现了人的世界观          

    ②美的源泉存在于人的经验感受之中

    ③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建立事物的新联系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比自在事物的联系更有价值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3. (2023·广东) 20世纪80年代,自行车是我国居民出行最常见的代步工具。近年来,随着绿色低碳出行观念的普及,多地出现骑行热,凭借健身、时尚、科技等新元素,沉寂多年的自行车再次引发民众的消费热潮。这一现象说明(    )

    ①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选择性       

    ②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决定生活面貌

    ③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4. (2023·广东) 如图漫画(作者:于冰)所蕴含的哲理是(    )

    ①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③事物的价值取决于人的选择      

    ④正确的认识来自合理的判断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5. (2023·浙江) 漫画《最大的危险——没有人提醒你有危险》(作者:郑辛遥)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下列选项中符合题意的是(    )

    ①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②物必先腐,而后虫生

    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④见微知著,睹始见终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6. (2023·浙江) 气候会影响树木年轮的形成与宽窄变化。因此,树木年轮记录可以替代气象资料,帮助科学家追溯过去的气候变化,还可以为气候模形提供量化、精确的背景参数,帮助科学家更可靠地模拟未来的气候变化,这表明(    )

    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②科学实验可以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③科学家可以认识气候变化规律     

    ④准确认识规律是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7. (2023·辽宁) “春分之日,玄鸟至”(《逸周书·时训解》)。在周代,古人就已经靠观察燕子等候鸟春归的时间来确定节气、规划农时。中原地区的燕子多是在春分前后飞回筑巢育雏,周天子便在春分之日祭祀神灵,祈求子孙繁茂。由此可见(   )

    ①人能借观察燕来与春到间的关系把握自然变化规律

    ②依据对规律的认识去规划农时属于实际的农耕活动

    ③将燕来与子孙繁茂相联系是对客观对象反映的结果

    ④把握燕来与人活动的联系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8. (2023·北京) “人见佳山水,辄曰‘如画’,见善丹青,辄曰‘逼真’。”清代画家王鉴的这句话道出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审美体验。可见,“如画”与“逼真”(   )
    A . 是对现实的描绘和升华,实现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 B . 表明事物的存在受到主体认识和体验的制约 C . 说明观念可以无限趋近于客观现实 D . 反映了山水与丹青的联系具有“人化”特点
  • 9. (2023·北京)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书写新篇章。

    三场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看中国的京津冀,看京津冀里的中国。

    ◇2014年第一次座谈会召开之际,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座谈会提出要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9年第二次座谈会召开之际,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了事关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此次座谈会重点指向的正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2023年第三次座谈会召开之际,新时代进入新征程。此次座谈会明确“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时代变迁,认识发展,生产方式和社会发展是精神运动的载体

    ②因时而动,循势而往,京津冀规划与国家发展进步同频共振

    ③规划引领,区域协同,运用创新精神推动规划与发展的矛盾转化

    ④先行示范,服务全局,以局部的大胆探索服务于整体的统筹发展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0. (2023·山东) 月亮门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开设在院墙上的园弧形洞门、因其形如一轮满月而得名。月亮门通常与云墙配合使用,在波浪形的云墙上开设门洞,看上去如同月亮在云间穿行。由于寓意美好且形态优美,月亮门的营造案例远传海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月亮门与云瑞给人美的享受是主体活动对客体的积极意义

    ②人们对团圆的美满期盼通过月亮门的设计造型表达出来

    ③月亮门的独特魅力吸引国外民众认同中华文化

    ④实用性与装饰性的对立属性寓于月亮门优美造型的统一属性之中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1. (2023·山东)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提起看过的一个关于培养批“一县一业”重点基地的文件:“我看了以后皱了眉头,这个事情不好下指标,一个县是不是光靠一个产业去发展,要去深入调研,不能大笔挥,拨一笔钱,这个地方就专门发展养鸡、发展蘑菇,那个地方专门搞纺织,那样的话肯定要砸锅。”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把握规律、做好决策的根本立足点

    ②只有反映社会存在的产业决策,才对产业发展起积极作用

    ③正确的产业决策是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相统一的基础

    ④调研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正确决策的基本条件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2. (2023·山东) 中国茶是日常生活,也是文化瑰宝。明代许次纾嗜花之品鉴,深谙茶理,他在《茶疏》中写道:“茶滋于水,水藉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须,缺一则废。”这茶理体现了(   )

    ①联系是普遍的,要从整体上把握物并实现事物结构与功能的优化

    ②联系具有多样性,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

    ③整体和部分密不可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

    ④真理是具体的,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3. (2023·湖南) 三湘巨变,时光为证。一秒钟,“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可完成20亿亿次高精度运算。一分钟,“潇湘二号”卫星绕地球百分之一圈。一小时,湖南可下线12台挖掘机。……每一秒,每一分,每一个日夜,构筑湖南“时间”,成就中国力量。这表明( )

    ①三湘巨变凸显出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变

    ②三湘巨变蕴含着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趋势

    ③湖南“时间”反映了世界的永恒变化和发展

    ④湖南“时间”到中国力量是共性到个性的转化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4. (2023·湖北) 苏轼是北宋的治水能臣,在西湖边留下了以湖面小石塔为标界来监测水位和水面种植区域的“三潭印月”(如下图)。针对“吴中”之地“居民与水争尺寸,以故常被水患”,他主张“让地与水”,提出“堤防省(注:减少)而水患衰”的理念。苏轼治水的理念启示我们(    )

    ①传统治水理念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社会实践     

    ②要合理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利民生福祉发展

    ③要突破自然条件制约,积极主动推动矛盾转化   

    ④要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5. (2023·全国乙卷) 每当鲜花盛开的季节,赏花者纷至沓来。某公园用“你欣赏花的美丽,花欣赏你的高度”“把花朵留在枝头,让美丽留在心灵”等宣传语,代替“禁止折花”“摘花可耻”等警示语,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违规摘花的游客明显减少。该现象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

    ①改变人的思想观念就能变革客观现实

    ②人的思想观念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③思想观念具有能动性,不受制于客观现实

    ④客观现实的变化会引起人的思想观念的改变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6. (2023·全国甲卷)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加强基层治理工作。完成下面小题。
    1. (1) 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枫桥镇干部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创造了“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党的十八大以来,“枫桥经验”在运用中不断发展创新,形成了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新时代“枫桥经验”。这表明,“枫桥经验”(   )

      ①在变与不变的对立统一中不断完善

      ②在适应时代和实践新要求中不断丰富

      ③在解决社会的对抗性矛盾中不断发展

      ④在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飞跃中不断创新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 (2) 近年来,某地积极探索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打造区、街道、社区三级微服务平台,形成“党建引领、社区主导、社工参与、情感治理、数据赋能”五大机制,构建起以“大数据、微服务”为主要特色的社区治理和服务综合体系,被评为全国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这启示我们,加强基层治理(   )

      ①要统筹发挥街道、社区的政府管理职能

      ②要以向基层放权赋能、减轻基层负担为前提

      ③需要推动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④要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理念,提高治理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7. (2023·德阳一诊) 下图是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吉祥物拉伊卜,寓意为“技术出众的球员”。这个可爱的吉祥物极具阿拉伯地区特色,头戴阿拉伯传统包头巾,由一张正方形的白色布料构成,整体风格活泼可爱被中国球迷们称为"可爱的饺子皮”。拉伊卜的形象设计体现了(    )

    ①人们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优秀艺术作品总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③审美标准因人而异具有差异性和主观性

    ④人的意识是客观内容与主观性形式的统一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8. (2023·浙江) 漫画《你是咋当上千里马的》(作者:李肖飏)讽刺了一种社会现象。下列选项符合漫画寓意的是(    )

    ①注重实效,以行证知

    ②求实于名,未必得实

    ③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④不采华名,不兴伪事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9. (2023·浙江) 《尔雅》是由汉初学者编纂的一部术语词典,阐释了4300余个术语的内涵,涉及天文、地理、日常、社会、人事、学习和习俗等,依据其所释名物可以推求古代生活的风貌。由此可知(    )

    ①时代的进步推动术语研究发展

    ②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

    ③生产方式制约着社会生活面貌

    ④术语学也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二、判断题
三、材料分析题
  • 21. (2023·广东)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社交化阅读作为一种全新阅读模式,以线上分享、互动、传播为特征,正成为数字时代的阅读潮流。点开网络阅读平台上的一部小说,读者可以在每段后面写“段评”,每章后面写“章评”,还可以点赞、吐槽、纠错、编段子,妙趣横生。

    传统阅读以作品为核心,侧重个人品读,不易受干扰。社交化阅读则以读者为核心,凸显阅读的社交属性,能极大地激发阅读兴趣,使读者在便捷获取大量信息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发帖、评论、弹幕等来帮助作者生成创作内容,获得与作者共创阅读内容的奇妙体验。与传统阅读相比,社交化阅读更容易分散注意力,产生浅阅读和泛娱乐化阅读等问题。

    虽然社交化阅读日益流行,但传统阅读依然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在图书馆、书店或农家书屋等实体场景里浸润书香仍是许多人的优先选择。在阅读中传承文明,关系到个人的素质提升与国家的兴旺发达。无论阅读的模式、场景等如何变化,开卷有益始终不变,阅读的意义始终不变。

    1. (1) 有人认为,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社交化阅读必将取代传统阅读。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对这一观点进行辨析。
    2. (2)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阅读为什么会出现“变”与“不变”的现象。
    3. (3) 假设你是某社交化阅读平台上的作者,请运用两种创新思维方法,谈谈你将如何进行创作。要求:思维方法和具体做法相对应。
  • 22. (2023·浙江) 在数字中国建设中,非公有制经济也不缺位。为满足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和升级数字化水平需求,华为公司制定了“支持伙伴,做广覆盖”和“产品做强,伙伴自主”两大原则,研发、销售、营销、供应、服务等部门严格按照原则达标。通过产品研发,提升产品性能,优化交易平台,降低伙伴销售产品和服务的难度;提升伙伴营销能力,创造新商机;建设区域仓,帮助伙伴灵活快速供应产品;建设授权服务中心,补齐服务中小企业数字化的“最后一公里”。各部门密切合作,高效运行,满足了中小企业伙伴的需求。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哲学与文化》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简要说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原因。
    2. (2) 系统优化方法是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辩证关系的具体运用。简要分析华为公司是如何运用系统优化方法服务好中小企业的。
  • 23. (2023·辽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筚路蓝缕破茧成蝶】

    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建的南京长江大桥突然遭遇国外钢材断供。面对桥梁钢关键技术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周恩来指示要炼出我们自己的“争气钢”,并将自主研发桥梁钢的任务交给鞍钢。

    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鞍钢集结全厂力量开展技术攻关。技术人员根据钢材用途的特殊要求,研究并确定桥梁钢的强度、韧性等各项参数,以及碳、锰等元素不同占比对钢材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一定含量的碳和锰能够提高钢材的强度和硬度,但当它们的含量超过一定比例时,会带来钢材塑性、韧性等性能不同程度的下降。技术人员经过不断对比、调整,确定钢材的屈服强度、化学成分及配比。与此同时,他们对生产环节也进行了技术改造,结合一线工人的实践,通过大量实验、反复测试,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取得了研发的成功。工人们日夜奋战,在短时间内生产出了“争气钢”,满足了南京长江大桥建设的需要,填补了我国建设大跨度桥梁钢种的空白。

    材料二  【踔厉前行奋楫扬帆】

    自1995年始,鞍钢开启大规模技术改造,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整体工艺装备和技术研发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也提升了产品质量和档次。2001年以来,鞍钢先后中标多个受人瞩目的重大桥梁工程,其中作为世界最长跨海大桥的港珠澳大桥使用鞍钢桥梁钢总量达17万吨。在2005年至2006年国内桥梁钢招标总量中,鞍钢桥梁钢已占54.5%,鞍钢用“钢筋铁骨”撑起中国桥梁的半壁江山。鞍钢在不断的发展中走向国际市场,一方面,与国内外企业和研究机构、大学联合研制更高性能的桥梁钢;另一方面,凭借技术和成本优势,中标欧美、非洲、亚洲等多项国外桥梁工程,实现了多点开花。

    1. (1) 结合材料一,运用哲学知识阐述鞍钢人在桥梁钢研发生产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
    2. (2) 结合材料一,说明技术人员在桥梁钢研发过程中是如何运用分析与综合的辩证思维方法的。
    3. (3)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分析鞍钢桥梁钢逐步融入全球市场的过程。
    4. (4) “争气钢”的故事极大鼓舞了同学们。某高中决定举办“辽宁自主创新辉煌成就图片展”。结合材料和以下展板,运用文化知识,为该展览撰写前言。

      要求:主题鲜明,表述清晰,逻辑严谨,字数150-200字。

  • 24. (2023·北京) 诗歌,是诗题和诗句的统一体,“先赋诗”和“先立题”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创作路径。有些诗歌是即兴而作,诗人有感而发,赋诗之后再为其立一标题,有的诗歌则是因题而起,诗人先定立诗题,然后围绕题目构思诗歌的格律和内容,无论是“先赋诗而后立题”,抑或“先立题而后赋诗”,最终都指向诗题与诗句的契合。

    从哲学角度,分析“赋诗”和“立题”的关联。

  • 25. (2023·山东) 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1. (1) [精神家园]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在历史演进中各民族形成了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在这里,茶马古道、河西走廊……成为民族团结融合之路;长江、黄河、瓷器、丝绸……成为引发强烈共鸣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

      鸦片战争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面对劫难。各族人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华各民族一荣俱荣、休戚相关。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各族人民洗雪耻辱、扭转自身命运,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迎来了全体中华儿女踔厉奋发、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新时代。

      习近平指出,“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阐述新时代我们应如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2. (2) [精神灯塔]

      雷锋精神源于雷锋一人,又系于无数心怀山海的接棒者。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一个雷锋带动了一代又一代“雷锋”……

      ——摘编自《南方日报》

       “穿越60年,你和他的青春如此相似”,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谈谈你的认识。

  • 26. (2023·湖南)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 (1) 【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现代化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现代化的“并联式”过程是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现代化发展时空特征上的最显著区别。中国式现代化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发展过程。结合材料,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知识加以说明。

    2. (2) 【中国式现代化促进人类文明的整体进步】

      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文明冲突论”认为,世界各种文明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会导致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冲突、敌视甚至战争。中国式现代化破解“文明冲突论”,紧紧扎根中国土壤,立足中华文明发展逻辑,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基础上,以辩证方式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坚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如何破解“文明冲突论”,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的。

    3. (3)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要通过活化利用让文物重现璀璨光彩,融入现代生活,“让文物活起来”。

      运用发散思维检核表法中任意一种方法,结合某一具体文物,谈谈怎样让该文物“活”起来。

      要求:指出所用具体思维方法,阐明创新路径及其预期效果,不得透露任何个人信息,字数在150字以内。(以下文物仅供参考)

      青铜雕塑:四羊方尊,有动物纹饰 乐器:二十五弦瑟,中国古代礼乐之器 帛书:《黄帝四经》(局部),记载汉初黄老思想
  • 27. (2023·浙江) 近年来,我国各大盐碱地集中区遵循“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水盐运动规律,从自身的水盐条件出发,进行分类改造,唤醒“沉睡”的耕地资源。松嫩平原因季节性降雨不均,土地盐碱化严重,故采用培育耕层、以稻治碱、连通河湖的方法,涵养生态,沃土好水种出了优质稻。内蒙古河套灌区因大水漫灌,只灌不排,耕地出现次生盐碱化问题,但不同地块的盐碱化程度不同,故分别采用“留”“用”“改”方法,科学灌溉,解开了次生盐碱化症结。新疆地区盐碱地全年干旱少雨,于是推广有机肥还田,培育种植“吃盐植物”,收效同样明显。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我国盐碱地与可耕地相互转化的条件。
    2. (2) 运用《哲学与文化》其他知识,就如何综合利用盐碱地提一条建议,并说明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