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3-09-25 浏览次数:45 类型:月考试卷
一、基础积累
  • 1.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书写汉字或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在华夏五千年浩 hàn(  )的历史长河中,家国情怀感人至深,随意掬起一抔足以让人心潮澎pài(  ):花木兰代父从军,深明大义,妇孺皆知;端木蕻良不忘国耻,热誓言,激荡人心;闻一多高昂头颅,直面枪口,正气然。

    1.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浩hàn  

      心潮澎pài  

    2. (2)  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请填字母)。 

      热  A.zhì B.chì 

      然  A.lǐn B.lǐng

  • 2.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诗集代表作有《红烛》《死水》,学术代表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 B . 《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C . 杨绛,江苏无锡人,作家、翻译家,译作有《堂吉诃德》等。其丈夫是钱锺书,字默存,小说代表作有《围城》。 D . 《卖油翁》选自《归田录》,作者是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中只有韩愈是唐朝的。
  • 3.  古诗文默写。
    1. (1)  草树知春不久归,  。(韩愈《晚春》) 
    2. (2)   ,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3. (3)  家是一首多味的诗,身在远方的人,乡情常常会在某一瞬间漫上心头。李白在深夜听着远处飘来的别离之曲,不禁吟叹“  ,  ”;岑参远赴边塞,途中望乡,“  ,  ”让人动容;木兰代父从军奔赴沙场,暮宿黄河边,“  ,  ”,坚强背后是少女心中的不舍与孤独。
    4. (4)  《泊秦淮》述兴亡之忧,表达对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的忧患  ,  。
  • 4.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问题。 

    (甲)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非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 

    (乙)他觉得这无论怎样也比拉车强,挣钱不多,可是不用卖力气呢。打着面小旗,他低着头,嘴里叼着烟卷,似笑非笑地随着大家走,一声也不出。到非喊叫几声不可的时候,他会张开大嘴,而完全没声,他爱惜自己的嗓子。

    1. (1)  《骆驼祥子》中祥子有三次买车的经历,请根据你阅读的内容填写下表 

      买车经历

      资金来源

      结果

      第一次

      自己拉车所得

      买了车,车却被大兵抢走

      第二次

      卖骆驼及拉车攒钱

      ①  

      第三次

      虎妞出资

      ②  

    2. (2)  (甲)文中的祥子给我们展现出一个①  的形象。 

      (乙)文中的祥子则又给我们展现一个②  的形象。

    3. (3)  请结合小说中祥子命运的“三起三落”,说说祥子为什么前后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二、阅读
  • 5.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偶成

    (宋)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少年易老学难成”的意思是少年易老,学问难成。 B . “一寸光阴不可轻”中的“轻”的意思是轻视、轻松放过。 C . “未觉池塘春草梦”写出人生如梦,流露出作者对人生伤感惘怅。 D . 这首诗就是告诫我们青春易逝,学问难成,且珍惜这年少光阴。
    2. (2)  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巳秋声”所展现的画面。
  • 6.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 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①本:根。②体:体悟。③虚受:虚心接受。④砥砺:磨炼,锻炼。⑤庭实:指将竹子种植在庭院中,随时欣赏。

    1. (1)  用“/”为下面句子标出断句。(限断三处) 

      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

    2.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则思中立不者  

      ②故君子人多之  

    3. (3)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____ 
      A . 莲,花君子者也/故君子人多树 B . 陋之有/竹似贤, C . 竹节贞,贞立志/君子之行,静修身 D . 濯清涟不妖/有卖油翁释担
    4.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5. (5)  比较分析[甲][乙]两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爱莲说

      养竹记

      物的特征

      出淤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

      亭亭净植

      竹性直

      竹节贞

      对应君子的品质

      ①  

      正直

      端庄雅致

      正直无私

      ②  

      共同的表现手法

      ③  

      主旨

      ④  

      表达了作者对君子贤者高贵德行的仰慕和追求

  • 7.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课题组对全国7~18岁的在校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调查显示,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已达99.2%,显著高于我国总体互联网普及率(64.5%)。伴随网络接入手段的日益普及和网络运用便捷程度的不断提升,城乡之间未成年人的网络普及率已几乎没有差别,“全民上网”已经成为未成年人的显著标签。

    (选自《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0》,有删改)

    材料二:

           统计数据表明,全世界范围内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的发病率是6%,中国比例接近10%。青少年网民使用网络音乐、网络游戏、网络视频和网络文学这四类应用的比例均高于网民总体水平,其中网络游戏高出7.9%,小学生网络游戏使用率最高,比例达到70.9%。

           由于网络社交过分关注人机对话,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亲友冷淡,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严重时对一切都漠不关心,把与别人的交往当成一种可有可无的事情,变得越来越孤僻,造成青少年个性的缺陷。

           染上网瘾的青少年,被网络挤占了原本属于读书和思考的时间,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国外有研究表明,长期沉湎于网络游戏的孩子,其智力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导致智商下降到正常孩子的标准水平线以下,这也会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青少年在网络世界中,缺少了以教师、家长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对其行为的监督,他们在网上放任自流,缺少道德约束,因此,容易在网络游戏、黄色网站“放纵自己的欲望”。其结果弱化了青少年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可能导致他们走向犯罪的道路。

    (选自《我爱我心理健康研究院》,有删改)

    材料三:

           在个人属性中,学习成绩、城市户口、东部地区、一二线城市正向影响青少年网络素养,年级对网络素养的影响为负向。数据显示,初中生的网络素养水平高于高中生。随着学习成绩的提高,青少年的网络素养也显著提高。

    在家庭属性中,上网设备数量、与父母亲密程度、与父母讨论频率对青少年网络素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与双亲居住,对青少年上网注意力管理和自我信息控制能力的提高有显著影响。

           在学校因素中,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教师使用多媒体的频率与青少年网络素养呈正相关。数据显示,学校开设有关网络(信息)素养课程对青少年的上网注意力管理、网络信息搜索与利用以及自我信息控制有显著的正影响;教师使用多媒体的频率越高,青少年网络素养越高。

    (选自《中国青少年网络素养有待提升》,有删改)

    材料四:

           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集团校长马骏说:“对青少年来讲,最好的教育莫过于自我教育,要让他们在实践体验过程中自己去认知和感受。所以在我们小学,会用班会课的时间与孩子们探讨网络时代的优势与弊端。”

           朱永新呼吁,要发挥网络平台和互联网企业的作用,提倡“科技向善”,探索新的数字技术,为未成年人打造一个健康友好的网络环境。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1. (1)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____ 
      A . 我国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极高,城乡之间未成年人的网络普及率已完全没有差别。 B . 青少年网民使用网络游戏应用的比例比网民总体水平高出7.9%,其中,小学生网络游戏使用率更加突出。 C . 只有个人属性和家庭属性这两个因素影响青少年的网络素养。 D . 网络平台和互联网企业对未成年人的网络环境没有什么影响。
    2. (2)  根据材料一中图1的信息,写出两条结论。
    3. (3)  结合材料二的内容,请你简要总结一下染上网瘾的危害。
    4. (4)  结合以上材料,请你从个人、家庭、学校三个角度来谈谈如何提高青少年的网络素养?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父子情

    舒乙

    ①在我两岁零三个月的时候,父亲离开济南南下武汉,加入到抗战洪流中。再见到父亲时,我已经八岁。一见面,我觉得父亲很苍老。他刚割完盲肠,腰直不起来,站在那里两只手一齐压在手杖上。我怯生生地喊他一声“爸”,他抬起一只手臂,摸摸我的头,叫我“小乙”。对他,对我,爷儿俩彼此都是陌生的。他当时严重贫血,整天抱怨头昏,但还是天天不离书桌,写《四世同堂》。他很少到重庆去,最高兴的时候是朋友来北碚看望他。 

    ②只有这个时候他的话才多,变得非常健谈,而且往往是一张嘴就是一串笑话,逗得大家前仰后合。渐渐地,我把听他说话当成了一种最有吸引力的事,总是静静地在一边旁听,还免不了跟着傻笑。父亲从不赶我走,还常常指着我不无亲切地叫我“傻小子”。他对孩子们的功课和成绩毫无兴趣,一次也没问过,也没辅导过,采取了一种绝对超然的放任自流的态度。他表示赞同的,在我当时看来,几乎都是和玩有关的事情,比如他十分欣赏我对书画有兴趣,对唱歌有兴趣,对参加学生会的社会活动有兴趣。他很爱带我去访朋友,坐茶馆,上澡堂子。走在路上,总是他拄着手杖在前面,我紧紧地跟在后面,他从不拉我的手,也不和我说话。我个子矮,跟在他后面,看见的总是他的腿和脚,还有那双磨歪了后跟的旧皮鞋。就这样,跟着他的脚印,我走了两年多,直到他去了美国。现在,一闭眼,我还能看见那双歪歪的鞋跟。 。 

    ③再见到父亲时,我已经是十五岁的少年了,是个初三学生。他给我从美国带回来的礼物是一盒矿石标本,里面有二十多块可爱的小石头,闪着各种异样的光彩,每一块都有学名,还有简单的说明。 

    ④我奇怪地发现,此时此刻的父亲已经把我当成了一个独立的大人,采取了一种异乎寻常的大人对大人的平等态度。他见到我,不再叫“小乙”,而称呼“舒乙”,而且伸出手来和我握手,好像彼此是朋友一样。他的手很软,很秀气,手掌很红,握着他伸过来的手,我的心充满了惊奇,顿时感到自己长大了,不再是他的小小的“傻小子”了。高中毕业后,我通过了留学苏联的考试,父亲很高兴。五年里,他三次到苏联去开会,都专程到列宁格勒去看我。他没有给我写过信,但是常常得意地对朋友们说:儿子是学理工的,学的是由木头里炼酒精 ! 

    ⑤虽然父亲诚心诚意地把我当成大人和朋友对待,还常常和我讨论一些严肃的问题,我反而常常强烈地感觉到,在他的内心里我还是他的小孩子。有一次,我要去东北出差,临行前向他告别,他很关切地问车票带了吗,我说带好了,他说:“拿给我瞧瞧!”直到我由口袋中掏出车票,他才放心了。接着又问:“你带了几根皮带?”我说:“一根。”他说:“不成,要两根!”“干嘛要两根?”他说:“万一那根断了呢,非抓瞎不可!来,把我这根也拿上。”父亲的这两个问题,让我笑了一路。 

    ⑥直到前几年,我才从他的文章中发现,父亲对孩子教育竟有许多独特的见解,生前他并没有对我们直接说过,可是他做了,全做了,做得很漂亮。我终于懂得了爱的价值。 

    ⑦父亲死后,我一个人曾在太平湖畔陪伴他度过了一个漆黑的夜晚。我摸了他的脸,拉了他的手,把泪洒在他满是伤痕的身上,我把人间的一点热气当作爱回报给他。 

    ⑧我很悲伤,我也很幸运。

    1. (1)  结合文章,根据提示补全下面横线处的内容。 

      ①父亲叫“我”小乙:  

      ②父亲叫“我”  :  

      ③父亲叫“我”  :父亲把“我”当大人看待

    2. (2)  本文语言简约朴素,但句句含情,请自选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我愿跟着它走到天涯海角,不必担心,不必说话,不必思索,却能知道整个世界。

    3. (3)  请参考示例,从文章第⑤段所写的“皮带”一事中体会父子亲情。 

      示例:“手杖”在文中出现了两次,它是父亲平常行走和生病时的支撑物,见证了“我”与父亲的关系由陌生到默契,父亲也如同“我”的“手杖”一样,是“我”生活和精神的指引者。

    4. (4)  文章第⑥段说“父亲对孩子教育竟有许多独特的见解”,文章中哪几件事能够体现父亲“独特的见解”?请简要概括。
    5. (5)  文章结尾说“我很悲伤,我也很幸运”,如何理解“我”的“悲伤”和“幸运”?
三、写作
  • 9. (2021·杭州) 请围绕“夏天”“树林”“风”三个词语,发挥想象,描写一个场景。要求语言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100字左右。
  • 10.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每一个追梦的身影,都将定格为历史,每一滴奔跑的开水,都将洗灌出未来。用奋斗定义人生价值,在奔跑中抵达新的远方。生命不息,奔跑不止,做永远的追梦人!

    请以“奔跑路上的追梦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 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书写工整规范。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