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镇江市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更新时间:2023-09-20 浏览次数:77 类型:中考真卷
一、积累运用(共20分)
  • 1.  阅读语段,在下面的方格内依次填写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拼音。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hàn着你,烧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guǒ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和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的能量!

    (摘自刘成章《安塞腰鼓》

  • 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孔子说:“。”(《论语·子路》)其中“和而不同”的思想,不仅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更是一种对待世界的哲学态度。

    ②从白帝到江陵,一千二百里,朝发暮至,船行之快,郦道元以“”作比,确实恰当。

    ③北固山下,王湾吟出的“”两句诗,蕴含着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给人以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④从困境中成功突围,找到新出路,发现新天地的时候,我们心中往往会浮现出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

  • 3.  阅读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人间有味是清欢”。②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一句颇富人生哲理的诗句,原本是对远离喧嚣和争斗,安然享受农家粗茶淡饭的一种心迹的诗意表达,后来则被诠释为对平静、素淡、简朴生活的满足,对各种境遇的____、____、____和____。③它____给人以无尽的思索和玩味,____一直以来都是高人雅士们的殷殷向往与孜孜追求。④人在清欢的时候,心境恬适,仿佛所有的安排____最好,____正合我意,犹如依山就势,顺水行舟,应时而动,自自然然。

    1. (1) 第②句横线上的四个词语,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接纳 直面 顺应 改造 B . 直面 接纳 改造 顺应 C . 接纳 直面 改造 顺应 D . 直面 接纳 顺应 改造
    2. (2) 第③④句横线上的关联词语,填写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不仅……而且……;不但……还…… B . 不仅……而且……;不是……却…… C . 虽然……但是……;不但……还…… D . 虽然……但是……;不是……却……
  • 4.  根据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汉语标点符号中的问号、叹号、逗号等是从国外引进的,句号、顿号、着重号、专名号、书名号、虚缺号等脱胎于我国传统的句读符号,直行文稿的引号则直接借自日本。1918年,陈望道在《标点之革新》一文中提出,标点可以画龙点睛,让文字更为传神。

    (摘自2022年8月21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啊!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摘自鲁迅《故乡》)

    【材料三】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

    (摘自张中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1. (1) 关于汉语标点符号的形成,你能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
    2. (2) 下面句子中的破折号和省略号是如何让文字表达更传神的?

      “啊!闰土哥,——你来了?……”

    3. (3) 对于学生作文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你有怎样的建议?
二、阅读理解(共50分)
  • 5.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泊润州江口

    刘言史

    秋江欲起白头波,贾客瞻风无渡河。

    千船火绝寒宵半,独听钟声觉寺多。

    【注释】①润州:今江苏镇江。②贾(gǔ):商人。

    1. (1)  简述作者夜泊润州江口的原因。
    2. (2) 根据诗句概括润州城的特点。
    3. (3) 下列诗句均写到夜船行止,表达的情感与本诗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
      A .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B .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C .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D .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 6.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齐威王来朝。是时周室微弱,诸侯莫朝,而齐独朝之,天下以此益贤威王,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 , 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我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进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齐威王、魏惠王会田于郊。惠王曰:“齐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惠王曰:“寡人国虽小,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岂以齐大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者与王异。吾有檀子、盼子、黔夫、种首,此四臣者,将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惠王有惭色。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有删改)

    【注释】①给(jī):充足,丰足。②阿:即东阿县,③币:财物,货币,④田:打猎。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时时而进( ) ②天下以此益威王( )

      ③毁言至( ) ④人民贫( )

    2.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

      ②岂以齐大国而无宝乎?

    3. (3) 【乙】文中齐威王的哪些行为也可谓是“战胜于朝廷”?
    4. (4) 两文均通过对比来表现齐威王。请举两例并加以说明。
  • 7. 阅读下面的文章(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苏州园林(节选)

    叶圣陶

    ①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②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乙】

    窗户的故事(节选)

    顾孟潮

    ①窗户是建筑艺术的眼睛,它不仅给住宅的主人阳光、和风、温馨、惬意,而且给诗人和艺术家灵感、诗意和画境。同是一个窗户,窗台摆上不同的花卉,加上不同的窗帘、百叶窗、空调箱、鸟笼,就会给人不同的感受,体现屋主人不同的文化气质和性格爱好。窗户为每个人提供了发挥环境艺术才能的用武之地。不少人埋怨我国现代住宅千篇一律地用火柴盒体型和方窗户,其实并不尽然,只要仔细观察每一个窗户内外,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窗户,如同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只眼睛。

    ②窗户,无愧于建筑艺术的眼睛,然而人们往往忽略它那无比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十分细微的使用功能。人们更远远没有像爱护眼睛那样来爱护它。比如,我们的窗玻璃往往是破碎的、肮脏的。特别是公共住宅或办公楼的楼梯间的窗户,昏暗破漏,很少完好明净。在窗户的设计上往往朝向不对、开启方向不当。

    ③我对自己目前住宅的最满意之处就是朝西的窗户,因此自吹为“望西斋——一望西天,人生有涯,思无涯;二望西山,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④人类的眼睛,每天不知要眨多少次,还用睫毛、眉毛和泪水来保证眼睛的晶莹、明亮。愿我们的窗户,多多少少也得到一点类似的关照吧!

    (选自1997年第11期《读书》,有改动)

    【丙】

    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节选)

    宗白华

    ①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②明代人有一小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窗子的美感作用。

    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

    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

    ③这个小房间和外部是隔离的,但经过窗子又和外边联系起来了。没有人出现,突出了这个小房间的空间美。这首诗好比是一张静物画,可以当作塞尚画的几个苹果的静物画来欣赏。

    ④不但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廊,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表现着美感的民族特点。

    (选自《美学散步》,有改动)

    1. (1)  【甲】【乙】两文都写到了窗,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分别概括两文的基本观点。
    2. (2) 【甲】文在介绍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时,为什么提及“摄影家”?
    3. (3) 从【丙】文小诗中的窗户看,房间主人拥有怎样的“文化气质和性格爱好”?请简要概括。
    4. (4) 下列语句中的窗子,是如何“表现着美感的民族特点”的?请根据【丙】文内容回答。

      ①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②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形象

    李文亮

    ①我把小蓝车靠在岗楼的栏杆上,从光中掏出一物,伸向配钥匙的师傅:“配把这样的钥匙,多少钱?”师傅只扫了一眼:“15块。”亏得我是有备而来的,不然还会像上次那样惊呼,前些天,在上个路口我也曾这样问过一位配钥匙的师傅,答案是“20块”,当时我便惊呼起来:“配一把钥匙怎么能要20块呢?”

    ②看着配钥匙的师傅,我随口问道:“能不能便宜点?”这句话已是我的口头禅了,在市场买菜时要说,在网上购物时要说,就连有次坐同事的车被警察拦下要被罚款,我也这样对警察说。然而这口头禅往往收不到什么效果,对此,商户总要诉苦说:我们这也赚不了多少钱;而警察则是微微一笑,和蔼地告诉我:这罚款不是交给我个人的,咱不搞价。

    ③这位配钥匙的师傅抬头看了看我,笑着说:啥有啥的行情。那语气,似乎显出我的还价有多么无知与鲁莽。我便有些尴尬了,故作旷达状:“配吧配吧,15块就15块,无所谓。”其实我在心里盘算了,即使再往前骑10个岗楼,也不可能遇到10块钱配钥匙的摊主——当然,这10块钱对于我也不算小数目了,这已经是我吃一顿午餐的价钱,那种大碗的刀削面,特解馋!

    ④师傅接过要配的钥匙,便向墙根的机器走去。我有了闲暇,就注意起这摊子来:“配钥匙”“修自行车”“修鞋”“修拉链”,几块牌子竖在那里,这师傅看来厉害着呢,就像我在学校一样,既能教体育又会修电脑。配钥匙摊位的旁边半蹲着个女中学生,地上还躺着一辆自行车。我便又有些不安了,似乎当老师的却插了学生的队,不过还好,那女孩像在嘟囔外语,没顾上看我。

    ⑤师傅在操作那机器时,兜中的电话响了,师傅掏出电话问:“谁啊?”师傅这手机开的是免提,我在旁边也听到了,电话那头要找刚才打电话的女孩子。那女孩正要过来接听,师傅却回答:“人民医院岗楼,建设银行底下。”随即便挂断了电话。我有些恼这师傅了,为啥不让孩子跟妈妈说句话?这么冷的天。看这孩子的红色校服,我又想起了自己的女儿和自己教的学生。这时,手机上的时间催促我:已经下午两点多了,各学校早已闭了门、上开课了。我也只向校长请了半小时的假,不然的话,我也不会厚着脸皮和那孩子抢时间——孔融四岁能让梨,40岁的我常常声情并茂地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这故事。

    ⑥钥匙快配好了,衣着朴实甚至接近寒碜的孩子的母亲也赶了过来。地上躺的自行车我在车行看过的,也就二三百块钱的样子,现在街上的学生很少骑这种自行车了,尤其是中学生,那红的绿的白的黑的山地车、公路车,总一闪一闪地从面前疾驶而过,好几次晃得我差点儿从车上跳了下来。

    ⑦师傅吹拂着钥匙上沾着的钢屑,金灿灿的。看着辛苦的师傅、想到自己的职业,我忽又埋怨起自己来,这么冷的天,师傅在户外冰凉的机器上手套也不戴就给我配钥匙,我还要因为几块钱跟人家搞价,枉自还算是个读书人,这形象光辉吗?我在心里又埋怨起自己来。

    ⑧师傅给那母女介绍车胎的情况:换普通的车胎需要多少钱,换好点的车胎需要多少钱。那孩子始终没说一句话,只是一边听着母亲和师傅的对话,一边仍然在嘟囔着外语。母亲说,换条最便宜的吧。师傅说,最便宜的那种车胎跟牛皮纸一样薄,不经磨,三天两头要补胎。母亲想了想,说,那也换最便宜的吧。旁边的孩子还是没说一句话,她的脸红红的,不知是不是冻的缘故。

    ⑨我问师傅,你这里最好的车胎价钱是多少?师傅说,30块。我掏出手机直接扫了45块钱,告诉师傅,给孩子换条最好的车胎吧,安全。随即我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跨上共享单车,回头对孩子大声说:到学校,不能迟到。

    ⑩这声音,不知是说给我自己的,还是说给那孩子的。

    (选自2023年3月31日《山西日报》)

    1. (1) 下列事件让“我”觉得自己形象不够“光辉”。请根据提示,补全相关内容。

      ①明明配钥匙的价格够便宜了,“我”却还要随口跟人家还价。

      ②明明知道15块已是最低价,“我”却

      ③明明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过孔融让梨的故事,“我”却

      ④明明师傅配钥匙这么辛苦,“我”却

    2. (2)  第②段中的插叙有怎样的作用?
    3. (3)  第⑥段为什么要列举自行车的颜色和种类?
    4. (4) 文章最后说:“这声音,不知是说给我自己的,还是说给那孩子的。”你认为是说给谁的?为什么?
    5. (5)  文中“我”直接为女孩买最好车胎之举,虽有点出人意料,但在情理之中。请简述理由。
  • 9.  班级开展“读名著·说友情”主题活动,小明摘录了以下三个片段,作为论据,准备发表对“说友情”的看法。

    【片段一】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

    ——《水浒传》

    【片段二】杜小康无限感激地望着桑桑,会意地笑着,生意慢慢有了,渐渐地,油麻地的孩子们,再去杜小康那里买东西时,就没有异样的感觉了,仿佛只不过是在从一个朋友那里取走一些东西而已。

    ——《草房子》

    【片段三】正待坐下,早看见一个体面的管家,手里拿着一个大红全帖,飞跑了进来:“长老爷来拜新中的范老爷。”……范进再三推辞,张乡绅急了,道:“你我年谊世好,就如亲骨肉一般,若要如此,就是见外了。”范进方才把银子收下,作揖谢了。

    ——《儒林外史》

    1. (1) 请根据片段一和片段二的内容提示,补充具体情节,帮小明完成下面的论据。

      真正的友情应该像鲁智深对林冲一样,在得知林冲被刺配沧州,发现有人要暗害林冲时,鲁智深;真正的友情也应该像桑桑对杜小康一样,在杜小康准备在校门口摆摊,面临困难时,桑桑

    2. (2) 小明想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3. (3) 小明应怎样使用片段三这个论据?
三、作文(共50分)
  • 10.  天气影响着你、我、他、她、它,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情、思、理、趣。天气的作用几乎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以“天气,牵着    ▲    的心”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作文题目补充完整,然后抄写在答题卡“题目”后的横线上。

    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