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南京市三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册地理期初模拟检...

更新时间:2023-09-19 浏览次数:26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共</strong><strong>23</strong><strong>题,每题</strong><strong>2</strong><strong>分,共</strong><strong>46</strong><strong>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strong>
  • 1. 仰仪是我国古代天文观测仪器。主体为铜质半球面,在其南部放置东西向横杆和南北向缩杆,缩杆末端延伸到半球中心,并装有一块中间有小孔、可以旋转的小方板。观测时,让小方板正对太阳,使太阳光通过小孔在球面上形成光点,读取球面内刻度可以判断太阳的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1. (1) 若2月1日天气晴朗,光点在铜质半球面上的移动轨迹为( )
      A . 由西北顺时针转向东北 B . 由西南顺时针转向东南 C . 由西北逆时针转向东北 D . 由西南逆时针转向东南
    2. (2)   7月1日正午时,北京、杭州光点位置显示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2.  2023年1月24日凌晨,山东烟台受寒潮影响,出现罕见的“雷打雪”现象。“雷打雪”是指因冷暖气团交汇产生强对流天气,并在降雪过程中伴有雷电的天气现象,其发生与风速、风向、温度露点差(温度与露点温度的差值,露点温度指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保持气压一定的情况下,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等气象要素的短期变化密切相关,下图示意烟台该次“雷打雪”事件发生时气象要素随时间的变化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烟台发生“雷打雪”时( )
      A . 近地面暖湿气流受热迅速上升 B . 冷暖气流强烈交汇,暖气团快速抬升 C . 暖湿气流迅速北推,冷暖气流强烈交汇 D . 强冷气团自渤海南下,遇陆地主动爬升
    2. (2) 推测图示“雷打雪”现象发生时刻为( )
      A . T0 B . T1 C . T3 D . T2
    3. (3) “雷打雪”发生后一周内,该地的天气特点为( )
      A . 暖干 B . 冷干 C . 冷湿 D . 暖湿
  • 3. 温跃层是位于海面以下100~200米左右、温度和密度有巨大变化的薄薄一层,是上层的薄暖水层与下层的厚冷水层间出现水温急剧下降的层。下图示意赤道太平洋海水温度垂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导致赤道太平洋海域同纬度温跃层呈“西深东浅”倾斜分布的直接因素是( )
      A . 太阳辐射 B . 潜热输送 C . 赤道暖流 D . 大气环流
    2. (2) 厄尔尼诺发生期间,赤道太平洋温跃层的变化特点是( )
      A . 西部上升、东部下降 B . 西部下降、东部上升 C . 东、西海域均上升 D . 东、西海域均下降
  • 4. 牡蛎生长在气温适宜、清澈小河入海的河口海岸潮间带区域,牡蛎礁是由牡蛎不断附着在蛎壳上、长时期稳定堆积而成。牡蛎礁体具有明显的层状结构特征,其中的水平夹层厚度较薄,牡蛎个体由于环境的变迁而快速窒息死亡。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牡蛎礁分布(左图)及某礁体局部剖面(右图),礁体Ⅰ-Ⅵ由老到新。完成下面小题。

    1. (1) 在牡蛎礁从Ⅰ到Ⅵ的形成时期,该区域( )
      A . 以河流堆积为主 B . 河流入海口泥沙含量稳定 C . 海岸线持续性向海洋推进 D . 地壳持续性下降
    2. (2) 礁体中任一水平夹层形成时期,该区域可能( )
      A . 处于寒冷期,海平面上升快 B . 处于温暖期,植被覆盖率高 C . 处于枯水期,营养物质减少 D . 处于洪水期,河流输沙量大
    3. (3) 礁体顶部泥沙沉积层形成的主要沙源及外力作用分别是( )
      A . 海底淤泥、海水搬运、沉积 B . 海底淤泥、风力搬运、沉积 C . 河流泥沙、流水搬运、沉积 D . 河流泥沙、风力搬运、沉积
  • 5.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成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研究发现,云杉林耐阴、耐寒、喜欢凉爽湿润的气候,生长缓慢,季节变化尤其是云杉林的复苏对土壤水分的消耗较大。读我国某山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左图)与该山地北坡海拔2500-3300米年降水量以及5月和7月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图(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影响该山地海拔2500-3000米南北坡植被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 光照 B . 土壤 C . 水分 D . 热量
    2. (2) 该山地北坡海拔2500米与3300米处土壤含水量最高值出现时间存在差异,主要取决于( )
      A . 坡面径流积累 B . 潜在蒸发能力 C . 降水垂直变化 D . 云杉复苏时间
    3. (3) 该山地海拔4000米处附近降水与坡度差异较小,南北坡植被差异较小还取决于( )
      A . 人类干扰较少 B . 海拔相近 C . 坡面积较小 D . 生存环境恶劣
  • 6. (2023高三·宁德模拟) 风蚀粗化指数可以用来表示地表的粗化程度。指数越大,地表受风蚀影响粗化程度越高。藏北青南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主体,大部分地区海拔在4500m以上,该区域整体上成土作用较弱。下图示意藏北青南高原风蚀粗化指数变化规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1) 藏北青南高原整体上成土作用较弱,其原因是(    )
      A . 土壤发育时间短 B . 成土母质缺乏 C . 地表砂砾含量高 D . 生物活跃性弱
    2. (2) 藏北青南高原自西向东(    )
      A . 黏土与粉砂逐渐减少,地表粗化度增大 B . 黏土与粉砂逐渐增多,地表粗化度减小 C . 黏土与粉砂逐渐减少,地表粗化度减小 D . 黏土与粉砂逐渐增多,地表粗化度增大
  • 7. L县地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山区面积达95.5%,辖103个村(含6个居委会)是以纳西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2015年该县户籍人口为23.78万人,常住人口为22.91万人,下图示意L县自西向东不同区域人口流动状况(下图)。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注:人口流动活跃度(实线)=(流入人口+流出人口)/常住人口

    人口流动强度(虚线)=(流入人口-流出人口)/常住人口

    1. (1) 有关甲乙丙丁四个县域功能区排列正确的是( )
      A . 主城近郊区、主城区、主城远郊区、偏远山区 B . 主城远郊区、偏远山区、主城近郊区、主城区 C . 主城远郊区、主城区、主城近郊区、偏远山区 D . 主城近郊区、偏远山区、主城远郊区、主城区
    2. (2) L县村域人口流动活跃度东部显著高于西部,可能是东部( )
      A . 自然灾害较少 B .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C . 教育医疗设施好 D . 农业收入有限
    3. (3) 为进一步振兴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当地宜采用的发展策略是( )
      A . 异地城镇化 B . 就近城镇化 C . 郊区城市化 D . 逆城市化
  • 8. 批发企业具有组织商品流通、集散、传递市场供需信息等功能,其空间变迁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兰州市批发业早期呈现“寄生状”扩张的特征。由于城市工业经济单一粗放,批发企业逐渐出现规模不经济现象(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单位产品成本提高的现象),后来在政策引导下,兰州市批发企业逐步向城市郊区外迁,并呈现圈层式跳跃的特征。图为1990年和2020年兰州市批发企业集聚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早期批发企业一般“寄生”在( )
      A . 城市郊区 B . 高速路沿线 C . 老城区商圈 D . 传统住宅区
    2. (2) 批发企业出现规模不经济现象是由于( )
      A . 管理成本升高 B . 市场需求减少 C . 商品价格降低 D . 治污成本上涨
    3. (3) 批发企业外迁呈现圈层式跳跃特征的原因是( )

      ①交通干道呈环状分布②寻求最佳区位和集聚效益③地价由市中心向外逐层下降④商业用地分散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9. 交通可达性是衡量区域交通优势和潜能的重要指标。可达性系数可用于说明交通网络中各节点的相对通达水平的高低,可达性系数越小,可达性状况越好。可达性系数>1,说明该节点的可达性状况低于区域内的平均水平;反之,其可达性状况则高于区域内的平均水平。下图为浙江省各城市的陆路交通可达性系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温州、宁波等城市陆路交通可达性较低,但GDP却名列前茅,其原因最可能是( )
      A . 渔业资源丰富 B . 具有优良港口 C . 矿产资源丰富 D . 劳动力充足
    2. (2) 比较浙江省各城市陆路交通可达性系数分布可知( )
      A . 省内公路与铁路可达性差异明显 B . 杭州公路和铁路的可达性都最好 C . 绍兴的可达性低于区域内平均水平 D . 温州的陆路可达性最差
二、非选择题:共</strong><strong>3</strong><strong>题,共</strong><strong>54</strong><strong>分。</strong>
  • 10.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鄂尔多斯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也是我国生态脆弱地区之一。能源消费以化石能源为主,煤炭比重高。近年来,鄂尔多斯市积极推动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煤转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等现代煤化工产业,同时推动传统能源向新能源、黑色能源向绿色能源、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转变。还着力打造风电、光伏、绿色氢能(由水电解而成)和储能产业链,以新能源发电带动新能源汽车等装备制造发展,构建“风光氢储车”产业集群,促进其经济发展。图为鄂尔多斯区域图。

    1. (1) 结合图文信息,简述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自然原因。
    2. (2) 分析鄂尔多斯高原地区风能和太阳能较丰富的原因。
    3. (3) 简述鄂尔多斯市构建“风光氢储车”产业集群对其经济发展的意义。
  • 1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中的哈拉湖是青海省第二大湖泊,目前湖面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湖区人烟稀少,位于西风带,全年盛行高空西风,冬春多大风,湖北岸和东岸可见到沙堆或新月形沙丘。共有二十多条河流从四周注入哈拉湖,使之形成一个独立的内陆水系。湖中有鸥、野鸭和鱼类等。

    1. (1) 分析哈拉湖北岸和东岸新月形沙丘的形成原因。
    2. (2) 判断哈拉湖主要补给水源是来自南侧河流还是北侧河流,并分析原因。
    3. (3) 简述哈拉湖水量减少对湖泊及周边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
  • 12.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武汉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核心,覆盖周边8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圈(如下图),集中了湖北省一半以上的人口、六成以上的经济总量。武汉是我国中部地区最大城市,大型商业蓬勃发展,呈现“城内大商场,城郊大市场(以居住用地为主),城外大物流”的格局。汽车产业是武汉市引领武汉城市圈的重要引擎和支撑。近年来武汉市积极推动“整零协作”模式,实现不同地区的汽车产业协同发展。孝感市主动对接武汉东风本田、上汽通用和东风乘用车等整车企业。仙桃市与武汉经开区合作共建龙华山工业园,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建设武汉“车都”重要配套生产基地。

    1. (1) 分析武汉市大型商业呈现“城内大商场,城郊大市场,城外大物流”格局的原因。
    2. (2) 分析“整零协作”模式对武汉城市圈汽车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3. (3) 从产业发展视角,简述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