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2节 物质的酸碱性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高效课堂”1.2 物质的酸碱性(提升版)--2023-20...

更新时间:2023-08-16 浏览次数:24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3·拱墅模拟) 如图所示,小乐在实验室分别完成①②两个实验后,依次将①②反应后的废液缓慢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当②的废液倒入时,观察到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然后又出现了白色沉淀。则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若向①反应后的废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会变红 B . 若向②反应后的废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会变红 C . 废液缸中最终的废液里一定含氯离子,一定不含氢离子 D . 废液缸中最终的废液里一定含钠离子,一定不含钙离子
  • 2. (2023七下·鄞州期中) 如图所示,将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  ②溶液变红 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 ④溶液变蓝  ⑤溶液不变色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⑤
  • 3. (2023·宁波模拟) 推理是根据已有的事实与结论推出新的判断的思维方法。下列根据已有事实或结论进行的推理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或结论

    推理或判断

    A

    碱性溶液pH大于7

    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B

    置换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

    则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C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都是催化剂

    D

    氧化物中都有氧元素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A . A B . B C . C D . D
  • 4. (2023·温州模拟) 农作物对土壤的酸碱度有一定要求,如图所示是几种植物适宜生长的pH。下列植物中适合在碱性土壤中种植的是( )

    A . 马铃薯 B . 菠菜 C . 番茄 D . 萝卜
  • 5. (2023九上·拱墅期末) 下列有关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保存和酸碱度测定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称量NaOH固体 B . 溶解NaOH固体 C . 保存NaOH溶液  D . 测NaOH溶液的pH
  • 6. (2022九上·长兴月考) 如图“五环旗”的上面3个环代表一种液体,下面2个环各代表一种酸碱指示剂,两环相交部分表示指示剂跟有关液体混合后显示的颜色,如图表示相交部分显示的颜色,其中显示颜色不正确的是( )

    A . A红色 B . B蓝色 C . C红色 D . D蓝色
  • 7. (2022九上·余姚期末) 如图是常见物质的pH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苹果汁显酸性 B . 厕所清洁剂与炉具清洁剂混合后使用效果更佳 C . 苏打水可以中和部分胃酸 D . 人被某些蚊虫叮咬后可涂抹肥皂水,以减轻蚊虫分泌的酸性物质引起的痛痒
  • 8. (2021九上·临安期中) 酸和碱的反应应用十分广泛,下列实例不属于酸碱之间的反应的是( )
    A . 土壤酸化后加入熟石灰改良 B . 胃酸分泌过多的病人遵医嘱服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以缓解胃痛 C . 蚊虫叮咬人的皮肤分泌出蚁酸,如果涂含碱的药水就可减轻痛痒 D . 金属表面锈蚀后,可用稀盐酸进行清洗
  • 9. (2021七下·鄞州期末) 如图中甲、乙、丙、丁所示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实验用于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B . 该实验用于探究分子不断运动,可证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还可达到节约药品,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C . 该实验用于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可证明只有二氧化碳生成,该实验有利于石蜡充分燃烧,实验现象更明显  

    D . 该实验用于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既可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 10. (2020九上·镇海月考) 将稀盐酸分别滴入NaOH 溶液和NaCl溶液中,充分混合后均无明显现象。混合后相关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质间均未发生化学反应 B . 变化中都有新物质产生 C . 混合后溶液酸碱性都不变 D . 图甲可表示酸碱反应的实质
二、填空题
  • 11. (2022九上·镇海期中) 酸碱理论的发展如下:

    ①17世纪前,人们对酸碱的认识模糊,只凭感觉器官的感受来判定。

    ②17世纪末,朴素的酸碱理论:凡物质的水溶液能溶解某些金属,跟碱接触会失去原有特性,且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叫酸;凡物质的水溶液有苦涩味,跟酸接触后会失去原有特性,且使石蕊试液变蓝的物质叫碱。

    ③19世纪末,酸碱电离理论: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酸,电离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碱。

    ④20世纪初,酸碱质子理论:任何能给出质子的物质(分子、原子或离子)都是酸,任何能接受质子的物质(分子、原子或离子)都是碱,且酸碱有如下关系:酸一H++碱,两者彼此联系在一起叫做共轭酸碱对。酸失去一个质子后形成的物质叫做该酸的共轭碱,碱结合一个质子后形成的物质叫做该碱的共轭酸。

    1. (1) 根据朴素的酸碱理论,Na2CO3属于(填“酸”或“碱”)
    2. (2) 根据酸碱电离理论理解酸碱反应的实质是
    3. (3) 随着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酸碱理论的描述也在不断完善。下列对不同酸碱理论的分析合理的有       
      A . 酸碱电离理论认为酸、碱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B . 酸碱电离理论认为氧元素是酸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C . 酸碱质子理论认为酸和碱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离子 D . 酸碱质子理论扩大了酸和碱的范围:不再具有局限性
  • 12. (2022·湖州) 洗衣机槽清洁剂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Na2CO4),过碳酸钠是一种白色晶体,溶于水时会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化学方程式为:Na2CO4+H2O=Na2CO3+H2O2)。现取少许过碳酸钠晶体,加入水形成溶液。
    1. (1) 取少量二氧化锰加入试管中,再加入适量该溶液,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为了检验该气体,可用
    2. (2) 待不再产生气泡时,得到的溶液呈(选填“酸性”或“中性”或“碱性”)。
    3. (3) 生成的碳酸钠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 13. (2021九上·龙湾期中) 学校为预防“手足口病”采取了多种措施,其中包括使用“84消毒液”对学校环境进行消毒。“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
    1. (1) NaClO属于盐,其中的阴离子符号
    2. (2) “84消毒液”溶液呈碱性,则其pH7(填“>”、“<”或“=”);
    3. (3) “84消毒液”长期敞口放置会变质失效,这一过程是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 14. (2021八下·滨江期末) 科学课堂上老师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1. (1) 图1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2. (2) 图2实验中,(填化学式)使紫色干花(用石蕊溶液浸泡过)变红;
    3. (3) 图3实验中,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填序号)。
      A . 试管内液体上升 B . 试管内液体变红 C . 试管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15. (2021七下·奉化期末) 小科对教材中“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相关实验装置进行了如图的改进。当小科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试管A内溶液的颜色呈色,烧杯C中(选项“上面”或“下面”)的蜡烛先熄灭。

三、综合说理题
  • 16. (2017九上·瑞安月考) 如上图所示,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氨气,用带玻璃管和滴管(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双孔胶塞塞紧瓶口,立即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酚酞溶液的烧杯中。挤压胶头滴管,使少量水进入烧瓶,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止水夹请描述该操作完成后,看到的现象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资料:氨气极易溶于水,其形成的溶液呈碱性)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