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提高卷】第一单元2.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人教版生物...

更新时间:2023-08-16 浏览次数:32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3七上·通川期末) 在征集“建设生态校园”的活动方案中,很多同学想制作生态瓶以丰富班级的“生物角”,从理论上分析下列生态瓶中的生物生存时间最长的是(  )
    A . B . C . D .
  • 2. (2023七上·安顺期末) 对“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相互联系 B . 每种生物都能生活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 C . 各类生态系统共用阳光、空气等非生物因素 D . 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之间相互联系
  • 3. (2022七上·江城期末) 张成同学对“生态系统”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 阳光、空气、水等都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B . 东平湖里的水草能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 C . 分解者能将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物质,归还环境 D . 如果没有分解者,则动、植物的遗体会堆积如山
  • 4. (2023七上·亳州期末)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一个生态瓶(如图所示)。下列对生态瓶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 该生态瓶就是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 B . 影响生态瓶里小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C . 该生态瓶中只存在生产者和消费者 D . 该生态瓶必须是透明的,且需放在阳光下
  • 5. (2023七上·宽城期末)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示意图,请仔细观察后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该食物网共显示3条食物链 B . 添加非生物部分就可以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C . 蛇和狐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D . 鼠在此生态系统中扮演生产者的角色
  • 6. (2022七上·南山期中)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A,B,C 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A→B→C可表示一条食物链   B . ②③④可表示呼吸作用,⑤⑥可表示捕食关系    C . A表示生产者,它能够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    D . C是消费者,它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起促进作用
  • 7. (2023七上·亳州期末) 如图表示某食物链中四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量(甲乙丙丁表示四种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丁→乙→甲 B . 在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丙 C . 乙和丁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D . 若乙的数量增加,短时间内,甲、丁的数量会增加,丙的数量会下降
  • 8. (2023七上·亳州期末)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其中的食物链是(    )

    A . 树→蝉→螳螂←黄雀 B . 黄雀→螳螂→蝉→树 C . 螳螂→蝉→黄雀 D . 树→蝉→螳螂→黄雀
  • 9. (2023七上·伊通期末)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能量的示意图,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丁→丙→甲→乙 B . 该食物链中生产者是丁 C . 四种生物中含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乙 D . 丙与甲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
  • 10. (2023七上·罗湖期末)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调查并记录了学校小花园里所看到的生物及非牛物(见以下调查表)。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调查内容

    名称

    生物部分

    草、蝗虫、蝴蝶、麻雀

    非生物部分

    土壤、阳光、空气、水

    A . 阳光→蝗虫→麻雀可构成一条食物链 B . 花园中的生物还应包括细菌等微生物 C . 在园中的生物可看做是一个生态系统 D . 水不会影响到花园里草与蝗虫的生活
  • 11. (2023七上·渭滨期末) 如图是一种农田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 . 图中只有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水稻→昆虫→鸭 B . 图中水稻和杂草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C . 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主要来自水稻和杂草固定的太阳能 D . 图中微生物可以通过分解作用分解鸭的粪便,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 12. (2022七上·青岛期末) 如图中A表示的是某种鹰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的数量变化,那么B最可能代表的是(  )

    A . 鹰的天敌数量变化 B . 被鹰捕食的生物数量变化 C . 该生态系统中植物的数量变化 D . 与鹰有合作关系的生物数量变化
  • 13. (2022七上·深圳期中) 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数量如图所示,假设这四种生物都参与构成食物链,并只构成一条食物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这条食物链可表示为乙→甲→丁→丙 B . 图中的四种生物和分解者组成了该生态系统 C . 若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积累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丙 D . 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短期内会导致乙的数量增加
  • 14. (2021七上·高州月考)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在该食物网中鹰的数量所占的比例最大 B . 如果鹰的数量突然大量减少,则一定时间内草的数量会减少 C . 该图能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D . 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
  • 15. (2022七上·南山期中) 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残留的有机汞情况如下表所示。那么下列关于该生态系统 的说法错误的是(  )

    生物体

    A

    B

    C

    D

    E

    有机汞浓度(ppm)

    0.05

    12

    5.51

    68

    0.47

    A . 五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A→E→C→B→D B . 通常情况下,五种生物中D的数量最少 C . D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A D . 影响A,B,C,D,E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生态因素
二、读图理解题
  • 16. (2021七上·长春期末) 如图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2. (2) 图中还缺少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分解者和 部分。
    3. (3) 此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4. (4) 该生态系统共有 条食物链。
    5. (5) 写出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6. (6) 该生态系统中鹰和蛇的关系为:捕食和
    7. (7) 如果为了杀虫,将大量农药DDT喷洒在植物上,那么在这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体内DDT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8. (8) 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
三、实验探究题
  • 17. (2020七上·莲湖期中) 下表是科研人员对某鱼塘(人工建造)里的一条食物链中五种生物体内DDT含量的检测结果。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类别

    A

    B

    C

    D

    E

    DDT含量(ppm)

    0.07

    82

    3.5

    164

    0.5

    1. (1) 写出A、B、C、D、E这五种生物组成的食物链:
    2. (2) 从表中五种生物体内DDT含量多少可以知道,其中生产者是(填表中字母)。
    3. (3) 污染使鱼塘中动植物种类和数量急剧减少,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4. (4) 鱼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往往比天然的湖泊生态系统的(填“强”或“弱”),这是因为鱼塘生态系统的成分较(填“简单”或“复杂”)。
四、资料分析题
  • 18. (2023七上·海丰期末) 资料分析题

    微塑料,指的是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微塑料颗粒可以随着江河进入海洋,跟着洋流环游,也可以凭借强风助力,实现超长距离的迁移。海水中的微塑料颗粒很容易迁移到海洋生物体内,沿着食物链逐步迁移,最后“回到”我们身上。据估计,一个经常吃贝类的人一年可能摄取超过1万个微塑料,就算不吃海鲜,类似的命运也难以避免。

    请根据上面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海水中的微塑料颗粒属于影响海洋生物的因素。
    2. (2)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贝类属于。其误食的微塑料会通过捕食关系沿不断积累,最终危及人类的健康。
    3. (3) 短时间内,微塑料对环境的影响不易被发现,但随着大量塑料垃圾的产生,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生物圈,因为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
    4. (4) 治理海洋塑料污染,应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加强国际合作,因为生物圈是
    5. (5) 我国是塑料的生产大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相关环保问题,你能提出减少海洋微塑料的方法吗?(提出一点即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