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

更新时间:2023-08-30 浏览次数:26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strong>
  • 1. 下列营养物质中,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在维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必不可少的是( )
    A . 糖类 B . 脂肪 C . 维生素 D . 蛋白质
  • 2. 我们惠州不仅有风光优美的自然、人文景观,更有令人回味无穷的各式美食。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龙门米饼”中的糖类是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B . “客家酿豆腐”中的蛋白质是建造人体的重要原料,但不能供能 C . “观音阁花生”含有的脂肪是人体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 D . “罗浮山荔枝”能为人体提供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
  • 3. 医生建议补钙的同时还可以服用维生素以促进钙的吸收,这种维生素是( )
    A . 维生素A B . 维生素B C . 维生素C D . 维生素D
  • 4. 下图表示人体消化吸收过程,①~⑤表示消化液(⑤为肠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 ②与③都只含一种酶,但酶种类不同 B . X表示大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 C . ④和⑤发挥作用的场所都是小肠 D . ①为唾液,含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 5. 下列哪项不是小肠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
    A . 小肠长约5~6米 B . 黏膜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 C . 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D . 小肠壁内有肠腺,分泌肠液
  • 6. 下列关于“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唾液淀粉酶 B . 实验结果是1号试管内不变蓝色 C . 实验结论是唾液对淀粉具有消化作用 D . 丙中水温37℃是模拟人体温度
  • 7. 我们在购买袋装食品时,应注意( )

    ①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②是否有生产许可标志  ③包装袋有精美图案  ④检查包装是否完整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8. (2022七下·新兴期中) 海陵区沈老师去西藏拉萨第一中学支教,到达高原地区就出现胸闷气短等身体不适状况。最可能的原因是拉萨地区空气稀薄,氧含量少,导致身体产生不良反应。人体血液中具有运输氧的功能的是(    )
    A . 红细胞 B . 白细胞 C . 血小板 D . 血浆
  • 9. 取鸡的新鲜血液10mL,放入盛有少量抗凝剂的试管里,静置一段时间,发现血液出现了如甲图所示的分层现象,图乙是血细胞形态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乙中③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 B . 做亲子鉴定一般用乙中的② C . 甲中A为血清,主要成分是水 D . 甲中的A和C都具有运输功能
  • 10. 图中甲表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处理,乙表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示意图,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应选取尾鳍色素多的活的小鱼 B . 用湿棉絮包裹鳃盖的目的是防止小鱼乱动 C . 小鱼血液流动的方向是③→②→① D . ②表示毛细血管,红细胞在血管内单行通过
  • 11. 下列关于体循环与肺循环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二者同时进行 B . 二者交替进行 C . 先进行体循环 D . 先肺循环再体循环
  • 12. 如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吞咽时,若食物误入②会引起剧烈咳嗽 B . 外界空气进入⑥的顺序是①②③④⑤ C . ⑥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D . 尘肺的形成,说明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 13. 不随地吐痰是良好的习惯,痰生成的部位是( )
    A . 气管和支气管 B . 鼻腔黏膜 C . 咽部 D .
  • 14. 如图中A、B、C为膈肌三种不同状态,当吸气结束时,膈肌内应处于( )

    A . A处 B . B处 C . C处 D . 均有可能
  • 15. (2022·玉州期中) 人在呼吸时,呼出的气体成分发生的变化是(     )
    A . 不含氧气 B . 二氧化碳变多 C . 氧气变多 D . 二氧化碳减少
  • 16. (2022七下·南沙) “珍爱生命,预防溺水”的警示标语在蕉门河岸多处可见。溺水时首先产生的影响是(   )
    A . 影响了肺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B . 影响了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C . 影响了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D . 影响了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
  • 17.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下列不属于与肺泡气体交换功能相适应的特点的是( )
    A . 肺泡数目很多 B . 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C . 左右支气管进入左右两肺 D .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
  • 18. 人体细胞要获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必须经过如下①②③等过程来完成:外界空气肺泡血液组织细胞;在这些过程中,发生气体扩散的有( )
    A . B . ②③ C . ①② D .
  • 19. 在环境和进食相同的条件下,测定人体完全休息和运动情况下,通过不同途径散失的水分(mL),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状态

    汗液

    尿液

    呼出气体

    休息(某一天)

    100

    1800

    300

    运动(另一天)

    2000

    500

    600

    A . 运动时散失的水分总量比休息时多 B . 休息时尿液产生量增多,破坏了人体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C . 运动时体温升高,汗液分泌增多,有利于散热调节体温 D . 运动时汗液分泌增多,应及时补充水分
  • 20. 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尿素是在甲处形成的 B . 甲是人体内唯一有排泄功能的器官 C . 丙能暂时储存尿液,使人能间歇性排尿 D . 尿液从形成到排出体外的正确途径是:肾脏→膀胱→输尿管→尿道
  • 21. 在某病人尿常规检查中,发现了他的尿液中出现了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右图是肾单位结构模式图,那么他的病变部位是图中结构( )

    A . B . C . D .
  • 22. 下表是某人血浆、原尿和尿液三种样品的化验报告。据表分析,甲、乙、丙三种样品依次分别是( )

    成分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尿素

    甲(克/升)

    0.3

    1

    9

    0.3

    乙(克/升)

    0.0

    0.0

    11

    20

    丙(克/升)

    80

    1

    9

    0.3

    A . 原尿、血浆、尿液 B . 血浆、原尿、尿液 C . 尿液、原尿、血浆 D . 原尿、尿液、血浆
  • 23. 下列反射活动与“望梅止渴”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A . 缩手反射 B . 吃梅止渴 C . 蚂蚁搬家 D . 闻鸡起舞
  • 24. (2023七下·江城期末) 我国一直在开展“一盔一带”行动,要求骑摩托车必须佩戴头盔,以保护人体的“生命中枢”。如果这些部位受到损伤,心跳和呼吸就会停止,从而危及生命,该部位位于( )
    A . 大脑 B . 小脑 C . 脑干 D . 脊髓
  • 25. ChatGPT是一种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它通过“任务接收-模型计算-结果反馈”模型,根据提问者的语句,在数据库中提取最合理的文字,给出答案,使其看上去可以与人交流。在这个模式中,“模型计算”相当于人体反射弧中的( )
    A . 感受器 B . 传入神经 C . 神经中枢 D . 效应器
  • 26. “保护听力,终生受益”。当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可以保护的是图中结构( )

    A . [1]听小骨 B . [2]半规管 C . [3]耳蜗 D . [4]鼓膜
  • 27. (2021·平凉) 教育部近日印发通知,明确初中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9小时。其主要原因是人在睡眠状态下,垂体能分泌较多的促进生长发育的激素,这种激素是(  )
    A . 甲状腺激素 B . 胰岛素 C . 生长激素 D . 性激素
  • 28. 小明患流感,他的做法不符合安全用药原则的是( )
    A . 按照医嘱服用药物 B . 自己买抗生素治疗 C . 用药前看生产日期和有效期 D . 用药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就医
  • 29. 掌握急救知识,及时挽救生命。遇到有人因溺水停止呼吸时,可用人工呼吸的方法进行急救,其正确顺序是( )

    A . ①③② B . ①②③ C . ②①③ D . ③①②
  • 30. 露营成为一种热门的户外活动。从保护生态环境角度看,出行露营时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
    A . 不随意践踏花草 B . 捕食野生动物 C . 垃圾分类投放 D . 尽量用电动车辆
二、综合题</strong>
  • 31. 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箭头代表血液流动的方向,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心脏的四个腔。据图分析作答。

    1. (1) 心脏四个腔中,与左心室连接的血管腔是
    2. (2) 肺动脉中流动的是血,血液自A流向B之后,由变成
    3. (3) 若通过上肢静脉给人注射一种药物,经血液循环运送到下肢,药物通过心脏四个腔的先后顺序是(用序号和箭头表示,示例:①→④→③)。
    4. (4) 若一滴血液从左心室流出经过下肢回到右心室,在这个路途中依次经过的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有
    5. (5) 若一人因外伤a处出血,应在处包扎止血(填b或c)。若一人因毒蛇咬伤a处出血,应在处包扎(填b或c),防止蛇毒随血液流回心脏。
三、资料分析题</strong>
  • 32. 最近多国出现了人感染猴痘病毒的病例。请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猴痘病毒与天花病毒同属正痘病毒属,人类中出现的症状与过去在天花患者身上所看到的症状相似。接种天花疫苗可预防猴痘,有效率为85%,以前接种过天花疫苗可能也会减轻猴痘病症。为预防猴痘病毒的传播,建议应以肥皂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洗手,照顾患者时也建议穿上防护装备,应避免食用或处理野生动物,建议不要到发生猴痘病毒感染的地区旅行。

    资料二:天花是一种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病重者常因感染引起的败血症而死亡。宋真宗时代,我国发明了“人痘接种法”。具体方法是将干燥的天花病人的痂皮研成细末,用小管吹入健康儿童的鼻孔,之后,孩子会患一次轻微或无明显症状的天花,进而获得对天花的终身抵抗力。英国人詹纳受此启示,于1796年发明了牛痘接种。

    1. (1) 猴痘是一种传染病,具有和流行性的特点。
    2. (2) 引起猴痘的病原体为,它侵入人体后,刺激产生了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称为
    3. (3) 猴痘患者属于传染病流行三个环节中的,必须隔离治疗。
    4. (4) 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给健康的人“种痘”属于
    5. (5) 从免疫学角度分析,“人痘接种法”中,天花病人的痂皮研成的细末相当于,待身体下一次出现天花病毒时,人体可迅速将其消灭,这种免疫方法属于(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6. (6) 患过麻疹的人对猴痘病毒不具有免疫力,这是为什么?
四、实验探究题</strong>
  • 33. 微塑料是塑料制品分解产生的直径小于5mm的颗粒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内。科研人员利用小鼠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操作及结果如下表所示,据表内容作答。 

    小鼠数量(只)

    饲喂方式

    实验结果

    小肠绒毛状态

    体重增长值(g/只)

    20

    每日饲喂不含微型料A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

    数量多排列整齐

    7.34

    20

    每日饲喂含0.3%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

    数量少排列散乱

    1.84

    20

    每日饲喂含3%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

    基本消失

    ﹣0.12

    1. (1) 本实验的研究目的是探究对小鼠消化系统的影响。
    2. (2) 实验中甲组起作用。
    3. (3) 由实验结果可知,与甲组比较,乙、丙两组小鼠数量减少甚至消失,影响小鼠的功能,导致他们体重增长值均。但乙、丙两组体重变化,表现为乙组体重,而丙组体重
    4. (4) 为消除微塑料A对小鼠机体造成的损伤,进行了小鼠的恢复饲养实验。若小肠绒毛出现的状态,则说明小鼠基本恢复正常。
    5. (5) 为减少微塑料的产生及对生物的危害,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a.使用塑料制品替代品

      b.对塑料制品进行分类回收

      c.经常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d.寻找可无害化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

五、综合题</strong>
  • 34.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题图是人体进行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等部分生理活动的示意图(其中①﹣⑥表示生理过程,A、B、C、D表示人体的器官或系统),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如果[](填数字)代表肾小球的作用,则图中[C]代表
    2. (2) 通过[②]进入血液中的物质,最终到达中,其作用是
    3. (3) 李光同学因雾霾天气吸入较多的PM2.5(微尘颗粒)引发支气管炎,在血液中明显增加的成分是
    4. (4) 王大爷在体检时检测到[D]排出的液体中含有葡萄糖,你认为其可能的原因是出现病变。
    5. (5) 上述各种生理活动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都有赖于系统和系统的调节作用,也依靠各种器官、系统的分工协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