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地理期末试...

更新时间:2023-08-22 浏览次数:2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要求,每小题2分,共24分)</strong><strong>1</strong><strong>.</strong>我国在某沙漠(位置见左图)建起了大规模太阳能光伏电站(右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 1. 我国在某沙漠(位置见图1)建起了大规模太阳能光伏电站(图2),

    1. (1) 该沙漠的主体位于( )
      A . 内蒙古自治区 B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 . 甘肃省 D . 陕西省
    2. (2) 与煤炭火力发电相比,光伏发电的优势不包括( )
      A . 可以循环再生 B . 安装和维护方便 C . 减轻大气污染 D . 增强二氧化碳吸收
  • 2. 盐碱地是难以利用的土地之一.海水稻是指能在盐(碱)浓度0.3%以上的盐碱地生长的水稻品种,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海水稻试验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海水稻的成功培育主要得益于( )
      A . 土壤肥沃 B . 降水丰富 C . 科技进步 D . 光照充足
    2. (2) 种植海水稻的价值是( )
      A . 使北方的旱地可以全部种植水稻 B . 使北方农作物熟制变为一年三熟 C . 可以彻底解决华北地区缺水问题 D . 充分利用盐碱地以及沿海滩涂地
  • 3. 观察右图所示传统民居,完成下列小题.

    1. (1) 图中所示传统民居,主要生活的民族是( )
      A . 朝鲜族 B . 傣族 C . 蒙古族 D . 哈萨克族
    2. (2) 图示传统民居采用竹木结构,反映当地的环境特点是( )
      A . 地震频发 B . 洪涝频繁 C . 常年湿热 D . 林木丰富
  • 4. 每逢清明节,许多祖籍福建的台胞纷纷踏上故土祭祖.。下图为台湾省略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下列关于台湾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北临南海 B . 全部位于热带 C . 与贵州省隔海相望 D . 由台湾岛及其附近岛屿组成
    2. (2) 台湾岛的地形特点是( )
      A . 山脉东西走向 B . 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 C . 地势西高东低 D . 山地主要分布在北部
    3. (3) 台湾同胞纷纷回大陆祭祖,说明( )
      A . 两岸同胞同根同源,血浓于水 B . 大陆与台湾隔台湾海峡相望 C . 大陆气候条件优越,经济发达 D . 两地祭祖风俗习惯不同
  • 5. 澳门回归祖国已逾20年,武汉的小吴利用寒假到澳门旅游。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 (1) 澳门的发展与祖国内地联系十分密切,内地为其发展提供( )

      ①淡水    ②管理    ③资金    ④食品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2. (2) 在澳门,小吴感受到当地的气温与武汉有明显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 海陆位置 B . 地形因素 C . 纬度位置 D . 地壳变动
    3. (3) 小吴想知道著名的大三巴牌坊在澳门的位置,应选择查找的地图为( )
      A . 世界气候图 B . 中国政区图 C . 武汉地形图 D . 澳门导游图
二、综合题(共3题,合计26分)</strong>
  • 6. 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

    1. (1) 图中A点的经纬度是____(填选项字母)
      A . (30°S,120°E) B . (30°N,120°E) C . (30°S,120°W) D . (30°N,120°W)
    2. (2) 我国既有广大的陆地,也有辽阔的海域,B海是我国近海中面积最大的海域.
    3. (3) 甲区域的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色土壤。
    4. (4) 乙区域高原坦荡,盆地宽阔,草原、荒漠广布(如下图),该区域最显著的自然地理特点是

    5. (5) 乙区域内的河主要靠天山、昆仑山等高山的冰雪融水补给,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6. (6) 乙区域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引黄河水灌溉发展农业,被誉为“____”(填选项字母).
      A . 北大仓 B . 塞上江南 C . 鱼米之乡 D . 天府之国
    7. (7) 关于丙区域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填选项字母).
      A . 居民日常主食主要是糌粑 B . 农区和城镇多见平顶碉房 C . 主要的少数民族是蒙古族 D .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是其地表形态特征
  • 7.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农业发展是怎样的呢?同学们搜集到如下青藏地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完成探究问题.

    1. (1) 目标1:认识自然环境

      气温: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气温较低,最暖月平均气温仅在10~18℃之间,原因是

    2. (2) 降水:青藏地区森林主要分布在(方位),根据青藏地区植被分布推测其降水空间分布规律是:东南,西北,我们可以选择年降水量分布的地图来验证我们的推测.
    3. (3) 目标2:探究农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农业部门与环境:青藏地区以(农业部门)为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河谷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优势是(说出两点即可).

    4. (4) 农作物、畜种与环境:青藏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有和小麦,主要畜种有、藏绵羊和藏山羊,它们都有耐寒的特点。
    5. (5) 根据以上探究,同学们对青藏地区农业发展提出以下观点,正确的是____(双项选择。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A . 发挥草场优势,大力增加养殖数量 B . 为解决粮食问题,开垦草原发展种植业 C . 保护森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 D . 控制养殖数量,防止土地沙化
  • 8. “引汉济渭”工程被称作小南水北调工程,采用隧洞引水方式,将汉江水引入渭河。下图示意“引汉济渭”工程及西安和汉中的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1) “引汉济渭”工程可以调节该区域水资源分布不均。从图中看出:与渭河流域相比,汉江流域的年降水量,支流,汉江水量大。
    2. (2) 【资料1】秦岭地质构造复杂,穿越秦岭的隧洞埋深都在500米以上,修建隧道工程难度很大;秦岭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生活着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为保护生态环境,工程尽可能避开生物敏感区。

      “引汉济渭”工程穿越秦岭.秦岭是我国长江水系和  ▲  水系的分水岭.据资料1说出“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时遇到的主要困难.(至少答出两条)

    3. (3) 【资料2】渭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不足,开发利用程度高;城市众多,经济发展迅速,对水资源需求量大;人们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地面下陷和水污染、水浪费等现象.“引汉济渭”工程建成后,会使西安、咸阳、渭南等城市1000多万人喝上汉江水、会使300-500万亩耕地恢复灌溉,对遏制渭河生态环境恶化发挥重大作用。

      据资料2,完成下列问题。

      ①归纳渭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至少答出一条)

      ②归纳“引汉济渭”工程建成后对渭河流域的益处.(至少答出一条)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