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一 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更新时间:2023-07-25 浏览次数:2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春秋战国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井田制日益瓦解,封建生产关系逐渐产生;宗法制、分封制趋于崩溃,大国兼并小国社会日益瓦解封建社会逐渐确立。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的根本原因是( )
    A . 封建地主阶级的不断壮大 B . 奴隶主阶级的没落 C . 封建制生产关系萌芽出现 D . 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 2. 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是( )
    A .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B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C .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D . 个别企业内部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间的矛盾
  • 3. (2020高一上·天津月考) 阶级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下列不属于对立阶级是(   )
    A . 氏族成员和氏族长 B . 奴隶主和奴隶 C . 地主和农民 D . 资本家和工人
  • 4. 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后,剥削代替了平等,专制代替了民主,在看似倒退的压迫剥削背后,人类社会向前走了一大步。这一大步体现在( )

    ①私有制的确立使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②金属工具的使用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③奴隶主阶级建立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④文字的发明和应用等使人类摆脱了蒙昧野蛮的状态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5.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马克思的这一论断说明( )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②生产关系的变化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生产关系的变化发展需要依靠一定的物质条件

    ④生产关系决定了生产力的变化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6. “资本家害怕没有利润(资本家通常把剩余价值称作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家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能保证到处被利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这段文字充分揭示了( )

    ①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家的阶级本性

    ②为社会创造财富是资本家的重要使命

    ③最大限度榨取剩余价值是资本家生产的根本动力

    ④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①③
  • 7. 法国《快报》周刊网站说:“美国目前的氛围就像一个火药桶。”美国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处于历史低点。在政治极化、政策民粹化以及政客的刻意煽动下,美国社会的撕裂有愈演愈烈之势,种族、阶层对立情绪严重。造成美国社会撕裂的总根源是( )
    A . 美国的经济危机 B . 美国的政治制度 C .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 . 美国的阶级矛盾
  • 8. (2020高一上·吉林期中) 有学者说:“资本家发财致富是由于节约和对于劳役所得作出的牺牲的储蓄,再加上大胆的、富于想象力的聪明狡黠的投资”“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人的工资不是越来越高了吗?工人的待遇不是越来越好了吗?”上述观点(   )

    ①企图掩盖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②力图美化资本主义制度

    ③看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④表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矛盾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9. 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在于资本家( )
    A . 经常克扣工人工资 B . 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C . 限制工人的人身自由 D . 支配工人生产的劳动产品
  • 10.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此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诗中反映的农民生存 状况的根源是( )
    A .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 B . 封建土地所有制 C . 封建等级制度的确立 D . 封建迷信思想的散布
  • 11. 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曾在报纸上登出广告,恳求富翁们慷慨解囊,投资新社会的试验,而且每天中午准时在家里等待他们的到来,结果却无人问津。这表明傅立叶( )

    ①提出了建立理想社会的设想

    ②没有找到变革社会的正确途径

    ③没有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现实

    ④看到了消灭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2. “天这样冷,我们为什么不生火炉呢?”“因为我们没有煤。你父亲失业了,没钱买煤。”“父亲为什么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了。”这段对话告诉我们( )
    A . 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工资低导致购买力降低 B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C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 .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过剩导致大量工人失业
  • 13. 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在河南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律法、医药、天文历法等。在该时期,可能出现的有( )

    ①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②产生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产生了国家

    ③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④出现了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一阶级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14. 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式急转直下,股价狂跌,股票持有者疯狂抛售股票,股市崩溃,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一夜之间,“繁荣”景象化为乌有,全面的经济危机随之而来。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进而导致全球性经济危机。可见,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克服的痼疾,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
    A .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B .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C . 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D . 生产的相对过剩
  • 15. 王老师在课堂上组织同学们讨论“如何看待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取代是历史的必然”这一问题,同学们各抒己见,下列观点中合理的有( )

    甲同学: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

    乙同学: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再适应生产力状况的时候,公有制取代私有制、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就将成为不可避免的结果

    丙同学:经济危机这个痼疾是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取代的根本原因

    A . B . C . 甲和乙 D . 甲乙丙
  • 16. 柳宗元《捕蛇者说》言,“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杜甫《石壕吏》言,“暮投石壕村,有更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关于封建社会,下列理解正确的有( )

    ①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②地主阶级还利用高利贷,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从事各种徭役来剥削农民

    ③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根本矛盾

    ④农民毫无人身自由,在地主的强制下劳动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17.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理解错误的是( )
    A .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 B .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C .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具有隐蔽性主要体现在其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 D .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相比是退步了
  • 18. (2022高二上·河南月考) 牟氏庄园,位于山东省栖霞市霞光路,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拥有房产五千五百多间,土地六万亩,册岚十二万亩,现保存厅堂楼厢四百八十多间,占地两万多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封建地主庄园。封建地主庄园(    )

    ①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②占有农民大部分的劳动果实

    ③将高利贷当作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④凭借对土地的占有,使农民依附于地主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9. (2022高三上·庐江期中) 习近平总书记说:“事实一再告诉我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最终消亡、社会主义最终胜利,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符合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②资本主义内在矛盾一旦激化便进入到了社会主义

    ③资本主义自身无法解决贯穿其中的社会基本矛盾

    ④资本主义消亡和社会主义胜利取决于正义的原则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20. (2022高三上·沈阳月考) 《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对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①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引起社会关系的变革

    ②资本主义的工业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历史前提

    ③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资本主义本身孕育着一种埋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阶级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21. (2022高一上·浙江月考) 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中,许多股份公司常常发行小额股票,并在广大居民中间推销。资产阶 级学者宣扬,这种方法使资本主义进入“资本民主化”和“人民资本主义”时代,资本家和工人 的阶级界限已经趋于泯灭,等等。下列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资本家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是可以调和 

    ②“人民资本主义”反映了新型生产关系的特点

    ③“资本民主化”观点是为资产阶级剥削辩护的

    ④工人(居民)持股不会改变其被剥削的命运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2.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漫长的原始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渐解体,被奴隶社会所取代。以下符合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历史情景的是( )

    ①一位奴隶主手捧青铜器举行祭天仪式

    ②一个原始人用小篆把氏族长的话记录下来

    ③原始人把采集的果实平分给大家,共享快乐

    ④一个奴隶说:“节气到了,家里的老婆孩子等着我回家收庄稼。”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3.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马克思指出:“一切现实的危机的最终原因始终是:群众贫穷和群众的消费受到限制,而与此相对立,资本主义生产却竭力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对这一论断理解正确的是( )

    ①生产过剩是社会生产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③资本主义可以通过调整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来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

    ④生产无限扩大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是导致危机的直接原因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4. 2022年2月1日,美国劳工统计局报告称:美国辞职人数创历史新高。艾肯沃尔德说:“工人们是对通过努力工作过上充实生活的“美国梦”失去了信心,比起陷入企业剥削的恶性循环,他们宁肯躺在家里领高额的失业救济金”。对上述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①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无法克服的痼疾

    ②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

    ③资本家们无偿且隐蔽地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

    ④高福利制度并不能掩盖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5.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强大,他自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这说明( )

    ①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利益是根本对立的

    ②生产的社会化发展将化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③资本家通过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发家致富

    ④工人的贫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6. 相对于奴隶制和封建制剥削,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是:资本家在商品市场上购买的只是工人的劳动力,而劳动力的使用即雇佣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所付给工人的工资,超过的部分就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它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成为资本家各种利润的来源。这表明( )
    A . 工人与资本家存在人身依附关系 B . 资本家无偿占有了雇佣工人的全部劳动 C . 工人毫无人身自由,在资本家的强制下劳动 D . 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 27. 中国明朝中后期,杭州的丝织业、江西景德镇的制瓷业、广东的冶铁业等不仅有分工精细的手工工场,而且在城市和乡镇出现了买卖劳动力的市场。下列属于这种生产关系特点的是( )

    ①个人消费品实现按劳分配

    ②工人在生产中建立起互助合作关系

    ③工场主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④工人出卖劳动力,受雇于工场主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8. 人类社会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普遍推广,使农业发展到新的水平。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和城市也有较大的发展。这表明( )

    ①与奴隶社会相比,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②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代替奴隶社会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③封建社会的农民比奴隶社会的奴隶的处境有所改善

    ④当时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决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 . ②④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②
  • 29. 马克思指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一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上述论断说明( )

    ①科学技术的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②生产力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变革

    ③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④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会推动生产力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30. 某一历史时期,豪强势力膨胀,建立起有权势的坞堡庄园。劳动者有自己的财产且不可以被买卖,但被迫依附在庄园中,“父子低首,奴事富人”。从这段文字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判断这段历史时期( )

    ①存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生产关系

    ②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

    ③代替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的进步

    ④存在奴隶和奴隶主阶级的主要矛盾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31. (2020高一上·福建月考) 有西方学者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要素的私人所有制实现的是社会功能。企业家、资本家和地主,可以说是消费者的代理人,实质上,他们接受消费者的命令来生产。该学者的观点(        )

    ①看到了资本主义有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一面

    ②否认了人类社会是不断向更高阶段发展的

    ③抹杀了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

    ④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调节功能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32. 奴隶被视为“会说话的工具”,地位低下,处境悲惨。奴隶主阶级对广大奴隶的野蛮统治和残酷剥削是罗马奴隶制经济的本质特征。因此,奴隶制经济的发展与激烈的阶级斗争相伴随。公元前73年,意大利爆发了共和国后期最大的一次奴隶起义——斯巴达克斯起义,沉重地打击了罗马奴隶主的统治。材料说明(        )

    ①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是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 

    ②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基本矛盾 

    ③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必然遭到奴隶的反抗 

    ④奴隶主为了维护各阶级的利益,建立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33. “从一定意义上讲,石器决定原始社会形态,青铜器决定奴隶社会形态,铁器决定封建社会形态,蒸汽机和电力决定工业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指出了(  )

    ①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②生产工具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③有怎样的生产力最终就会有怎样的生产关系

    ④社会形态的更替受制于生产关系的变化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34. 1884,火地岛发现金子的谣言在欧洲引发了一场淘金热,殖民者纷纷闯入南美洲的最南端。他们侵占土地、建设牧场,奴役或杀戮土著居民,导致这里的印第安人很快就灭绝了。如今,火地岛的居民约有20万,但基本上都是欧洲殖民者的后裔。这说明( )
    ①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②对外掠夺是资本家发财致富的唯一源泉
    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开始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
    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依靠暴力和掠夺实现的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35.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封建社会中的农民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还要服劳役、交地租、从徭役。结合材料可以分析出( )

    ①农民没有任何自由,地主占有其全部劳动成果

    ②农民与地主的贫富差距是命运所归

    ③地主阶级凭借其地位,使农民不得不屈从于其奴役

    ④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36. (2021高一上·弥勒月考) 以下属于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相同点的是(    ) 

    ①它们都体现全体社会成员的意志    
    ②它们都是剥削阶级统治被剥削阶级的工具 

    ③它们都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    
    ④这些国家的劳动者都没有人身自由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③④ D . ②③
  • 37.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和根源分别是( )
    A . 生产过剩,生产盲目扩大 B . 生产绝对过剩,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 C . 生产相对过剩,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D . 社会危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 38. 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这表明( )

    ①资本的出现是社会的倒退

    ②资本与剥削、掠夺是与生俱来的

    ③资产阶级依靠暴力建立其阶级统治

    ④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绝不是一个田园诗般的过程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39. 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转型时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社会转型,历史进步 B . 私有制产生的结果 C . 政治专制,历史倒退 D . 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二、材料分析题
  • 40. 雇员持股计划最早起源于20世纪中叶的美国。这种让雇员成为公司股票所有者的方式,使雇员积极地经营公司,产生充满活力的责任感,在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调查发现,使用这种方式的公司要比其他公司发展快2~4倍。甲同学据此认为,资本主义国家找到了避免下一轮经济危机的有效方法。

    结合材料,运用“资本主义社会”的有关知识,简要评析甲同学的观点。

  • 4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曾多次发生局部性经济危机,1825年爆发了第一次全国性经济危机。从此之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每隔一定期间就会发生一次。1836年和1847年相继爆发了波及欧洲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波及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二战后,危机爆发变得更加频繁。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使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萧条。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世界金融危机,全球经济遭受重创。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并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