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部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 2.2 社会主义制度在...

更新时间:2023-07-25 浏览次数:1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主要表现在( )

    ①国营经济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②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已经实现

    ③逐步实现对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④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2. 革命家吴玉章在回忆五四运动时说:“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五四运动( )

    ①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②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不够彻底

    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敞开了大门

    ④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又深刻的社会变革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3. (2023高一下·周口开学考) 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史是( )

    ①内忧外患的历史

    ②闭关锁国的历史

    ③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④社会主义革命史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4. (2023高一下·周口开学考)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进行了艰辛探索,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思想理论成果。这些思想理论成果( )

    ①指导制定并实施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②找出了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

    ③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主心骨的地位

    ④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③④
  • 5. 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诞生于北京房山霞云岭乡堂上村,从上世纪40年代至今,一直在华夏大地传唱。这首歌反映了( )

    A . 中国共产党救亡图存,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推翻三座大山 B . 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C . 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D .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 6. 1956年1月21日,上海市党、政、军领导和文艺、科技、高教、新闻、宗教、工商、工人、农民、少数民族、烈军属、归国华侨等社会各界代表,约10万人在蒙蒙细雨中出席了在人民广场举行的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大会。下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转折点

    ②“一化三改”的核心是变生产资料公有制为私有制

    ③能够顺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这一伟大革命是历史的必然

    ④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7. 1954年,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扭转这一局面我国在“一五”计划中决定( )
    A . 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B . 加速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D . 迅速建起前所未有的轻工业
  • 8. (2023高一下·永安开学考) 百年党史告诉我们,走自己的路,最根本的是要独立自主。我们要坚持中国的事情由中国人民自己做主张,自己来处理;反对亦步亦趋,匡套他国经验,照搬他国道路。下列选项属于“走自己的路”的是(   )

    ①通过和平演变,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②走“一化三改”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

    ③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

    ④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9.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本次会议最重要的贡献是( )
    A .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 B . 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性 C . 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 D . 强调由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农业国的任务
  • 10. 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关于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的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彻底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任务 B . 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C . 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D . 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 11. 1953年春,中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获得土地的农民有着极大的生产积极性,但分散、脆弱的农业个体经济既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又有两极分化的危险,中国共产党当时认为只有组织起来互助合作,才能发展生产,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的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   )

    ①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

    ②国营经济迅速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主导因素

    ③农业生产力水平低,生产资料以及农业投入不足

    ④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更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2. 截至1956年底,96.3%的农民参加农业合作社,91.7%的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合作社,99%的私营工业和82.2%的私营商业实现公私合营,这标志着( )
    A . 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开始 B .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 C . 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完全建立 D .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
  • 13. (2023高一下·乌鲁木齐开学考) 春天,万物复苏。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耕种的季节,也是农村播种庄稼的重要时节。本组老画反映的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春耕图,较好地体现了当年农民进行春耕春种的劳动场面。这反映了(   )

    ①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②农业改造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③我国此时社会主要矛盾的逐步解决与改变

    ④在社会主义革命中逐渐建立平等互助的社会主义关系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4. 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可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   )

    ①使得中国人民在谋求民族独立的斗争中有了主心骨

    ②肩负着谋求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历史责任与使命

    ③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④成为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下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理解正确的是( )

    ①毛泽东同志把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进行了第一次结合

    ②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

    ③经历了严重的曲折,启示我们要以史为鉴,更好发展

    ④启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的建设时不能借鉴外国的经验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
  • 16. (2022高一上·南阳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1960年11月5日,中国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叶中华民族创造的辉煌伟业。

    材料二:习近平主席在纪念毛泽东同志120周年诞辰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不论发生过什么波折和曲折,不论出现过什么苦难和困难,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发展史,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你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过程的认识。

  • 17. 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探索中取得的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情境探究

    情境 中国从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以来,尽管经历过严重曲折,但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最大的经济建设成就当属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中“从无到有”的问题。如工业生产能力有巨大飞跃,钢产量从1949年的16万吨发展到1976年的2046万吨。发电量从1949年的43亿度发展到1976年的2031亿度。原油产量从1949年的12万吨发展到1976年的8716万吨。原煤从1949年的3200万吨发展到1976年的4.83亿吨。汽车产量从1955年的100辆发展到1976年的13.52万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使中国在赢得政治上的独立之后赢得了经济上的独立,为中国以后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物质基础。

    1. (1) 全面概括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
    2. (2) 概括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取得巨大经济建设成就的原因。
  • 18. (2023高一下·洛阳开学考)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最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是:对内改善人民生活,争取人民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拥护;对外打破中国等西方国家的威慑,增强民族自立自强意识。同时,中国还面临着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社会主义建设任务艰巨繁重的现状,毛泽东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了“第二次结合”,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虽然经历了许多波折和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中也取得了一些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正如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所说:“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析棘、开通道路。”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进行探索的积极意义。

  • 19. (2022·东城一模) 土地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村问题和农业问题的关键。农村土地政策对解决土地问题至关重要。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将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确立为土地革命的核心内容。1946年,中共中央发出《中央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解放。

    ◆新中国成立初期,经过土地改革逐步形成“农民个体所有,家庭自主经营”的农村土地所有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实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集体统一经营”的土地政策,在农村普遍建立起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实现了土地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分离,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使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政策更加成熟定型,为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分析农村土地政策演进的原因。

  •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1953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和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起全面展开。到1956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1. (1)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党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2. (2) 结合材料,分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伟大胜利的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