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四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

更新时间:2023-07-31 浏览次数:14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b>20</b>小题,共<b>20.0</b>分)
  • 1. 通过两年的生物学习,我们知道了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下列主要反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 .   田鼠大量繁殖使农作物减产 B . 大量捕捉青蛙使农作物减产 C . 杂草丛生使农作物减产 D . 旱灾使农作物大量减产
  • 2. 下列哪些结构能够不断产生新细胞?(    )

    ①成熟的南瓜叶

    ②桃树的芽

    ③玉米根尖分生区

    ④皮肤的真皮

    ⑤桂花树的形成层

    A .   ①③⑤ B . ①②④ C . ②④⑤ D . ②③⑤
  • 3. 如图为显微镜下蚕豆叶下表皮气孔的开闭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①状态数量多,不利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 B . ①状态数量多,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C . ②状态数量多,有利于植物进行蒸腾作用 D . ②状态数量多,有利于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 4. 被子植物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种子萌发需要满足自身条件和适宜的外界条件 B . 玉米种子的子叶矿存着养料 C . 一朵花中最重要的结构是雄蕊和雌蕊 D . 种子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 5. 如图为人体某部位血管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若B为胎儿胎盘毛细血管,A为脐动脉,则C流静脉血 B . 当A和C内都流动脉血时,B处可能发生了滤过作用 C . 若B为胃壁内毛细血管网,那么在B处可吸收水分和酒精 D . 当B为真皮内的毛细血管时,它除进行物质交換外,还对调节体温起重要作用
  • 6. (2019八上·海口期中) 动物通过各种各样的行为来适应所生活的环境,从而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物种的延续。下列对动物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受遗传因素影响 B . 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与遗传因素无关 C . 动物的迁徙属于取食行为 D . 乌贼遇敌害时喷出“墨汁”属于攻击行为
  • 7. (2019八上·江门期末) 番茄果皮红色(D)对黄色(d)为显性,若将红色番茄[Dd)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dd)的柱头上,则黄色番茄上所结果实的颜色和种子中胚的基因型为dd的机率分別是(     )
    A . 黄色;50% B . 红色; 100% C . 红色; 50% D . 黄色; 100%
  • 8. (2015·潍坊模拟) 激素在人体内含量很少,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却具有重要作用,下列有关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各种激素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共同维持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B . 医院主要通过尿液直接检测人体内胰岛素的含量 C . 幼儿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患肢端肥大症 D . 幼儿时期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不足会患呆小症
  • 9. 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 .   自然界中的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 . 生物要为争夺有限的生存条件进行斗争 C . 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并繁殖后代 D . 为了适应环境,生物会主动产生有利变异
  • 10. 据媒体报道,近年来全国艾滋病病情不断上升,青少年和大学生正成为受艾滋病影响的重要人群。作为新时期的年轻人一定要以科学的态度认识和面对艾滋病,一定要以对自己对他人高度负责的态度防范和远离艾滋病。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   洁身自好,恪守性道德是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方法 B . 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 C . 艾滋病离我们很远,关不关注无所谓 D . 广泛宣传艾滋病的危害、传播途径及预防等相关知识,形成良好的知艾防艾社会环境
  • 11. 有关人体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行走和奔跑的区别是奔跑有腾空现象而行走没有 B . 骨中的无机物使骨具有脆硬的特性 C . 老年人的骨中无机物含量小于 2/3 ,弹性小,硬度大 D . 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
  • 12. 如图中小圆圈表示草履虫,大圆圈表示它的运动轨迹,箭头表示运动方向,如图是草履虫在载玻片上的实际位置和运动方向,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草履虫的运动情况为(    )

    A .   B . C . D .
  • 13. 下列关于生物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制作酸奶的微生物需要在有氧条件下才能正常生活 B . 通过转基因技术使生物产生的变异是不能遗传的 C . 制作酸奶和葡萄酒用到的“菌”都能进行孢子生殖 D . 制作米酒要用到酵母菌、曲霉、毛霉等多种微生物
  • 14. 有关传染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病毒性肝炎一般通过饮食传播,不会通过血液传播 B . 肺结核主要通过飞沫和尘埃传播 C . 传染病在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 D . 切断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中的任何一环节,即可终止传染病的流行
  • 15.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 B . 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细胞质 C . 植物细胞有线粒体而动物细胞没有 D . 植物细胞内的水分都集中在液泡内
  • 16. 如表数据表示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中各成分的含量,不小心被墨汁浸没,你认为浸没的数据有可能是(    )

    气体成分

    吸入气体(%)

    呼出气体(%)

    氮气

    78

    78

    氧气

    21

    二氧化碳

    0.03

    0.07

    其它气体

    0.9

    0.9

    A .   氧气20、二氧化碳0.05、水0.07 B . 氧气16、二氧化碳4、水0.07 C . 氧气21、二氧化碳4、水1.1 D . 氧气16、二氧化碳4、水1.1
  • 17. 关于哺乳动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哺乳动物是胎生哺乳的恒温动物 B . 哺乳动物都生活在陆地上,能适应复杂的陆地环境 C . 哺乳动物是所有动物中最高级的类群 D . 各种野生哺乳动物是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经济生活有重要作用
  • 18. 松、竹、梅有“岁寒三友”之称,下列关于这三种植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松、竹、梅都能产生种子,它们都属于种子植物 B . 松属于裸子植物,竹和梅属于被子植物 C . 松、竹、梅都有韧皮部和木质部 D . 松、竹、梅的茎中都有形成层,能不断长粗
  • 19. 在“测试握手--握手反应要用多少时间”的活动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产生“手被握”的感觉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B . 被试者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和经验积累程度是影响反射时间发生改变的重要因素 C . 经过训练,完成反射的时间能不断缩短 D . 此活动涉及的反射中,脊髓只起传导作用,没有参与反射
  • 20. 下列对于人的生殖和发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人的发育起始于婴儿的出生 B . 受精卵形成的场所是子宫 C . 男性生殖系统中的主要性器官是睾丸 D . 胚胎发育初期营养物质来自胎盘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b>5</b>小题,共<b>25.0</b>分)
  • 21.   在学习完生物圈中的人以后,同学们对人体的呼吸、消化、吸收、运输以及排泄等知识,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从中体会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一个成年人肺内大约有3亿~4亿个肺泡。结合图1回答下列问题。

    1. (1) 肺泡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是肺泡数目多、肺泡壁薄;外面缠绕着丰富的
    2. (2) 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原理是
    3. (3) 经过肺泡气体交换后,血液经肺静脉汇入到心房的 (填“左心房”或“右心房”)。
    4. (4)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每个肾脏实质部分由100多万个微小肾单位构成。结合图2回答下列问题。
      肾小球是 ;肾小囊壁由一层细胞组成;肾小管外缠绕着丰富的
    5. (5) 经由肾脏后的血液经下腔静脉汇入到心脏的 (填“左心房“或“右心房”)。
  • 22.   如图表示某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面包中的淀粉在口腔中被初步消化为麦芽糖,此过程需要 酶的参与。
    2. (2) 图中②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在此过程中 (填器官名称)是主要的场所。
    3. (3) 物质a进入血液后,至少需要流经右心室 次,才能到达肺部细胞。
    4. (4) 某病人的尿液中a的含量过多,可能是因为该病人的肾小管发生病变,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不能正常发挥,不能完全吸收a,也有可能是因为该病人的胰岛分泌的 过少。
  • 23.   如图是神经系统与其所调节的部分器官重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 (1) 图中A、B所指的结构是 集中的部位,色泽灰暗,称为灰质。
    2. (2) 长时间近距离玩手机、看电视等会导致眼球的 (填序号)曲度增大,从而形成近视。
    3. (3) 肾脏产生的尿液通过④流入膀胱。尿液储存到一定量就会产生排尿反射,排尿反射的中枢是 (填图中的序号或字母)。
    4. (4) 某人由于脊柱某个部位意外受伤而导致能产生尿意但不能控制排尿,则该患者受伤的部位可能是图中的 (填序号、字母)。
  • 24. (2019八上·五华期末) 下列是与生殖发育有关的示意图。请分析作答

    1. (1) 甲、乙两图反映了昆虫的发育过程,其中图乙属于发育,蜻蜓的发育与(填“甲”或者“乙”)相似。
    2. (2) 丙图中胎儿与母体是通过(填序号)进行物质交换的。
    3. (3) 丁图中表示苹果受精的过程,完成受精作用后,图中的(填序号)发育成苹果的可食部分。
    4. (4) 在种植莲藕时,莲农常采用有地下茎发育成植株并产生新藕的方式繁殖,这种繁殖方式与丁图所示的繁殖方式相比较,子代具有的明显特点是
  • 25.   图(一)为某些物质在生物体和环境之间流动的示意图.甲、丙表示含碳物质进入生物体的相关生埋作用,乙、丁表示水离开生物体的相关生理作用;图(二)是生态学家用能量金字塔模型体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在能量金字塔中,高一级的营养级叠加在低一级的营养级上面,而底部主要是绿色植物,为第一营养级.能量金字塔的每一层代表每个营养级最多获得的能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一)中能代表光合作用的是(填序号),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使无机物变为有机物,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固定在制造的有机物中.输入到第一营养级:
    2. (2) 图(一)中动植物的遗体及动物的排出物通过 的分解,使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变为无机物.
    3. (3) 由图(二)可以发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通过 依次传递的.
    4. (4) 由图(二)可以看出,下一营养级只能利用到上一营养级大约 的能量.
    5. (5) 能量金字塔说明,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b>1</b>小题,共<b>5.0</b>分)
  • 26.   某实验小组为了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设计了如下表中的实验方案:在四个相同的瓶子中分别装入等量的相应物质,搅拌均匀,在四个瓶口处套上相同的气球并密封,置于相应温度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下现象:

    装置

    物质

    温度

    现象

    水+葡萄糖+酵母菌

    22~30℃

    有气泡产生,气球胀大

    水+葡萄糖

    22~3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不胀大

    水+酵母菌

    22~3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不胀大

    水+葡萄糖+酵母菌

    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不胀大

    1. (1) 表中可作为验证酵母菌发酵作用的一组对照实验是 (填装置序号),现象中有气泡产生,此气泡最可能是
    2. (2) 表中①与④是一组对照实验,这组对照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3. (3) 根据上述实验推断(假设其他条件都满足),装置中除了产生气泡外还可能产生一种新的物质——
    4. (4) 研究发现,酵母菌在缺氧条件下繁殖和生长时,细胞内线粒体数量逐代减少。当重新获得充足的氧气和养分供应时,线粒体数量迅速增加,酵母菌的代谢和生长旺盛,繁殖速度加快。线粒体数量增加时,酵母菌的代谢、生长和繁殖加快的原因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