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

更新时间:2023-07-27 浏览次数:36 类型:期末考试
一、活学活用我会选(共92分,每题2分) <p>五一节假日小智和家人一起去附近的农庄游玩。小智对许多事物很好奇,并对它们进行了研究,请完成1-15题。</p>
  • 1. 小智在农庄看到有许多刚刚发芽的绿豆苗。为了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这一问题,小智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
    A . 空气 B . 土壤 C . 水分
  • 2. 第三天,小智记录了如下表所示的绿豆种子发芽情况,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有土壤

    没有土壤

    种子发芽数量(颗)

    3

    3

    A . 在适宜的水分、空气、温度等条件下,离开土壤,绿豆种子不能发芽 B . 在适宜的水分、空气、温度等条件下,离开土壤,绿豆种子也能发芽 C . 无法判断
  • 3. 小智将发芽后的绿豆苗分别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和黑暗的地方,对比它们的生长情况可以发现( )
    A . 在阳光充足条件下的绿豆苗枝叶颜色较深 B . 在阳光充足条件下的绿豆苗枝叶颜色较浅 C . 在黑暗条件下的绿豆苗枝叶颜色较深
  • 4. 吃完早餐,小智和爸爸准备去湖边钓鱼。爸爸建议先去找- 一些蚯蚓来做鱼饵,以下最有可能找到蚯蚓的地方是( )
    A . 潮湿的菜地里 B . 干燥的沙堆里 C . 植物枝条或叶子上
  • 5. 鱼必须生活在水里,一旦离开水,过不了多久它就会死亡。这一现象说明的科学道理是( )
    A . 生物的生存情况会影响环境 B . 环境条件不会影响生物的生存 C . 生物依赖环境而生存
  • 6. 钓鱼回来的路上,小智发现了一只蝗虫,体色是绿色的。爸爸告诉他,到了秋天,蝗虫的体色会变成黄色。下面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A . 蝗虫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态现象 B . 凉爽的气温和干燥的空气改变了蝗虫的体色 C . 蝗虫适应周围环境而形成的保护色
  • 7. 农庄的田野里生活着多种生物,小智根据这些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整理成食物链。下列食物链表达正确的是( )
    A . 蚜虫←瓢虫←青蛙 B . 水稻→蝗虫→青蛙 C . 水草→鱼→蚯蚓
  • 8. 小智把抓到的一些小鱼放进了生态瓶,生态瓶里的水最好使用( )
    A . 自来水 B . 湖水 C . 凉开水
  • 9. 你认为小智应该按以下哪种顺序来制作生态瓶? ( )

    ①放入鱼虾等小动物②装入沙子和水③种植水草④准备好瓶子

    A . ④②③① B . ④③②① C . ②③④①
  • 10. 小智在生态瓶中,增加了几倍的水草,其他生物、非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不变。这对生态瓶中鱼的影响是( )
    A . 过多的水草跟小鱼争夺营养物质,鱼因饥饿而死 B . 过多的水草会制造更多营养物质,鱼因吃得过饱而死 C . 过多的水草会影响小鱼的呼吸、挤占小鱼的活动空间,还会影响水质,不利于鱼生存
  • 11. 为了探究“减少生态瓶里的水量是否会影响小鱼的生活”这一问题,小智设计实验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完成问题。

    1分钟内小鱼浮出水面呼吸的次数

    水量(mL)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3000

    3

    3

    3

    2000

    4

    5

    5

    1000

    13

    13

    12

    1. (1) 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 )
      A . 小鱼的个数 B . 水草的数量 C . 水量多少
    2. (2) 对于每种水量情况下小鱼浮出水面呼吸的次数,小智观测了三次,目的是( )
      A . 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B . 使观察的时间更充裕 C . 多次观测,以便选择与其他组同样的数据进行填写
    3. (3) 分析实验数据,我们可以作出解释: ( )
      A . 减少生态瓶里的水量,小鱼会因为缺氧等原因而增加浮出水面呼吸的次数 B . 生态瓶的水量多少对小鱼的生存不会造成影响 C . 减少生态瓶里的水量,水变浅,小鱼更容易浮出水面
  • 12. 新疆地区有不少优质草原,此地于2021年爆发了大面积的蝗灾,最严重时,每平方米草地上有2600只蝗虫在破坏农作物。你认为该怎样应对这一现象( )
    A . 面对数量众多的蝗虫,用杀虫药对草原进行大面积消杀 B . 蝗虫是野生动物,禁止捕杀 C . 蝗虫的天敌之一是粉红椋(liáng)鸟,此鸟偏爱吃蝗虫,可以引进一定数量的粉红椋鸟帮助消灭蝗虫
  • 13. 小智跟伙伴们交流讨论了一些动物的生活习性。你认为下列哪种对动物习性的解释是正确的?( )
    A . 青蛙冬眠是为了用打洞的方式吃到更多小虫 B . 我国丹顶鹤从东北繁殖地飞往南方越冬,是为了获得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食物 C . 我国在丹顶鹤繁殖区和越冬区建立了保护区,是为了方便人们观赏
  • 14. 小慧和伙伴们搜集了关于船的发展历史的一些资料。按照先后出现的时间顺序,正确的是( )
    A . 蒸汽船→摇橹木船→核潜艇 B . 摇橹木船→蒸汽船→核潜艇 C . 核潜艇→摇橹木船→蒸汽船
  • 15. 小慧用线绳把一些干木条并排绑在一起,做成一个竹排模型。测试发现:竹排和独木舟相比,竹排的优点是( )
    A . 不容易侧翻,载重量更大 B . 船舱更浅,载重量更小 C . 船体更单薄,更容易淹没入水中
  • 16. 在设计船头形状时,小智和小慧分别倾向于方形船头和尖形船头。他们用实验方法来测试两种船头形状对船速的影响,并测得下表中数据。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正确解释是( )

    木片

    垫圈数量(个)

    1

    1

    行驶距离(cm)

    50

    50

    行驶时间(秒)

    2.7

    1.3

    A . 尖形船头有利于减小水对船身的阻力,增加船速,所以应选择尖形船头 B . 方形船头有利于减小水对船身的阻力,增加船速,所以应选择方形船头 C . 船头形状与水的阻力大小无关,都不影响船速,所以选择方形船头或尖形船头都可以
  • 17. 小慧和伙伴们想增加船的载重量,便确定探究问题:船的载重量与船的体积有关吗?他们找来3张长为18厘米,宽为14厘米的长方形铝箔进行探究。

    他们在讨论“什么样的材料适合做小船”时,下列哪种解释和推测符合事实?(    )

    A . 同体积的铝箱比水重,因此铝箔不能浮在水面上,不能用来造船 B . 铁片比铝箔重,所以铁不能用来造船. C . 将铝箔片、铁片等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作成盒子状、船型,就能浮在水面上,可以用来制做船
  • 18. 如以下设计图所示,下列三种设计方案中,按哪种方案做出的船模体积最大? ( )
    A . B . C .
  • 19. 小慧用垫圈模拟重物,下列最利于船身保持平衡的放置重物的方式是( )
    A . 均匀分布 B . 叠加在中间位置 C . 集中在一侧
  • 20. 按第20题中的三种设计方案,小慧用垫圈模拟重物来测试载重量,测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铝泊船

    承载垫圈个数(个)

    A方案

    15

    B方案

    13

    C方案

    8

    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关于船的载重量和船的体积的关系,正确的解释是( )

    A . 船的体积越小,载重量越大 B . 船的体积与载重量没有关系 C . 船的体积越大,载重量越大
  • 21. 如图所示,小慧和伙伴们利用家里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了一艘小帆船,并听取同学们的评价意见,下列评价意见中比较合理的是( )

    A . 将船的体积做得再小些,才能增加船的载重量 B . 将船帆的体积改小一些,减轻重量,会提高船的行驶速度 C . 加装一个小电动机带动的“螺旋桨”,可以使船在无风条件下得到持续动力
  • 22. 在测试过程中,小慧组发现小船在行驶过程中总会偏离方向,你会建议他在船上加装( )来控制方向。
    A . 船桨 B . 船舵 C . 船帆
  • 23. 小慧组设计制作小船,采取的步骤应该是( )
    A . 问题——设计——制作——改进——测试 B . 设计——问题——制作——测试——改进 C . 问题——设计——制作——测试——改进
  • 24. 关于画小船设计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应在设计图上标注尺寸并进行必要的文字说明 B . 设计图应从多个角度清晰表示 C . 设计图一旦设计完成后就不能再修改
  • 25. 面对地球家园不断出现的环境问题,小慧和伙伴们进行了调查研究。请完成问题。

    小智和伙伴们调查并讨论了“地球为人类和其他生命提供哪些生存条件”的问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地球可以提供液态水的原因之一是:地球离太阳的距离比较适当 B . 地球上有大量海水可供人类直接饮用,还可从中获取丰富的海产品 C . 地球上有用之不竭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可再生能源供人类生活
  • 26. 我们地球家园面临了许多环境问题,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 人类的乱砍乱伐导致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多种生物失去栖息地 B .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C . 人类应充分意识到大气有净化作用,及时排出工厂来不及处理的废气,以减少生产成本
  • 27. 小智和伙伴们一起搜集有关水资源的资料,并进行讨论分析。以下哪种说法不符合实际?( )
    A . 地球的表面有约四分之三的面积被水覆盖,因此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充沛 B . 污染物会溶解在水中,并通过水体运动流向远方 C .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可用的淡水资源非常稀缺
  • 28. 以下关于节约用水的方法,合理、可行的是( )
    A . 提倡每天少喝一杯水 B . 采用先进、节水的滴灌技术 C . 用洗涤衣物产生的废水浇灌菜地
  • 29. 小智和妈妈去超市购买饮料,妈妈告诉小智,( ) 制品不易分解,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但其中有些可以重复利用。
    A . B . 木头 C . 塑料
  • 30. 小慧打算从准备丢弃的垃圾中挑选一部分适合用来堆肥的垃圾。下列哪种比较适合?( )
    A . 容易腐烂的果蔬等 B . 过期的药品、洗洁精等 C . 纸片、玻璃等可回收垃圾
  • 31. 小慧将装入密封袋内的温度计和另一支没放入密封袋的温度计同时并排放置在阳光下,每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如下图表)。以下对实验数据的解释错误的是( )

    时间

    密封袋内温度(C)

    密封袋外温度(℃)

    初温

    20

    20

    1分钟

    22

    20

    2分钟

    24

    21

    3分钟

    25

    21

    4分钟

    26

    22

    5分钟

    28

    23

    A . 此实验是为了模拟“温室效应” B . 从实验结果看,密封袋内的温度升高比密封袋外的温度升高更快 C . 代表“温室”的密封袋内氧气浓度偏大,导致密封袋内温度更高
  • 32. 我们在实践活动中造的再生纸比打印纸( )
    A . 更方便书写 B . 更粗糙柔软 C . 厚度更均匀
  • 33. 调查可知,深圳大沙河从曾经的黑臭难闻,到如今的清澈见底,岸边还建起了生态长廊,环境面貌的改观可谓翻天覆地。为继续保持美丽的大沙河环境,以下哪种做法应该避免? ( )
    A . 在大沙河岸下开通小区居民可以直接排放生活污水的管道 B . 合理设置垃圾桶,并提醒游客分类投放垃圾 C . 监管周边工厂产生的废气、废液的违规排放
  • 34. 许多与热有关的现象引起了小智跟伙伴们的兴趣,他们从“水的沸腾”实验开始,进行了一系列探究。下面表格中记录了沸腾实验的结果。请完成问题。.

    时间(分钟)

    0

    1

    2

    3

    4

    5

    6

    温度(℃)

    89

    93

    96

    98

    99

    100

    100

    如果小慧在水沸腾后,继续对沸水加热,水温( )

    A . 会持续下降 B . 会持续上升 C . 基本保持不变
  • 35. 待水沸腾后,小慧撤走酒精灯(停止给水加热),水温( )
    A . 会逐渐上升 B . 保持不变 C . 会逐渐下降
  • 36. 持续加热20分钟,杯中的水会明显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A . 受热沸腾的水蒸发的更快 B . 大量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附着在内壁上 C . 水受热沸腾时剧烈运动,就从烧杯渗出去了
  • 37. 小慧喜欢喝加冰的饮料,她在装有可乐的玻璃杯内加入冰块,静置一会儿,发现玻璃杯外壁有小水珠产生。这些小水珠可能是( )
    A . 从杯内渗出来的 B . 冰融化成水后从杯口溢出来的 C . 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的
  • 38. 小智将装冷水的容器放入装热水的容器中,用2支温度计分别测得它们的温度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热水的温度逐渐升高 B . 冷水的温度逐渐下降 C . 热水和冷水的温度趋向于接近
  • 39. 如图所示,小慧把金属勺浸入汤碗里,测试热在固体内的传递过程。金属勺热起来的顺序是( )

    A . a→b→c B . b→c→a C . a→c→b
  • 40. 在探究“水怎样变热”时,小慧取来一根试管 ,加入约三分之一容量的水,用酒精灯给试管底部的水加热,然后跟伙伴们各自用箭头表示热传递的方向。你认为以下哪种更符合热对流的情况?( )
    A . B . C .
  • 41. 以下三个杯子,同时倒入相同量相同温度的热水,马上用手摸一摸各个杯子的外壳,感觉最烫手的是( )
    A . 陶瓷杯 B . 不锈钢杯 C . 塑料杯
  • 42. 小智和伙伴们尝试探究影响保温杯保温效果的因素,实验记录如下表。请完成问题。

    保温方式

    0分钟

    5分钟

    降温度数

    a.不加盖

    95℃

    55℃

    40℃

    b.加盖

    95℃

    67℃

    28℃

    c.不加盖,包毛巾

    95℃

    57℃

    38℃

    d.加盖,包毛巾

    95℃

    79℃

    e.加盖,包毛巾,嵌入泡沫塑料盒

    95℃

    85℃

    10℃

    表格中空白的数据应该填入( )

    A . 15℃ B . 16℃ C . 17℃
  • 43. 小智和伙伴们尝试探究影响保温杯保温效果的因素,实验记录如下表。请完成问题。

    保温方式

    0分钟

    5分钟

    降温度数

    a.不加盖

    95℃

    55℃

    40℃

    b.加盖

    95℃

    67℃

    28℃

    c.不加盖,包毛巾

    95℃

    57℃

    38℃

    d.加盖,包毛巾

    95℃

    79℃

    16℃

    e.加盖,包毛巾,嵌入泡沫塑料盒

    95℃

    85℃

    10℃

    比较c和d的保温方式,可以看出( )
    A . 包毛巾可以增强保温效果 B . 包毛巾对保温效果影响不大 C . 加盖可以增强保温效果
  • 44. 小智和伙伴们尝试探究影响保温杯保温效果的因素,实验记录如下表。请完成问题。

    保温方式

    0分钟

    5分钟

    降温度数

    a.不加盖

    95℃

    55℃

    40℃

    b.加盖

    95℃

    67℃

    28℃

    c.不加盖,包毛巾

    95℃

    57℃

    38℃

    d.加盖,包毛巾

    95℃

    79℃

    16℃

    e.加盖,包毛巾,嵌入泡沫塑料盒

    95℃

    85℃

    10℃

    为了对比包毛巾对保温效果的影响,可以比较( )
    A . a和c B . b和c C . c和e
二、综合探究与应用(共8分)
  • 45. 小智跟伙伴们通过查找资料,探究大气污染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影响,并利用气泡图梳理探究结果。从下面没有整理完的图示看,还可以补充大气污染的哪些表现及其产生的影响? ( 可以在气泡图中填写,也可自己另补充气泡图填写)。

  • 46. 小智和小慧在平时的科学探究、实践活动中,经常相互勉励:要乐于探究、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珍爱生命。请列举自己或同学在其中某一方面表现得很好的1个例子。
  • 47. 设计和制作一个载重量和行驶速度都比较好的小船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例如船体形状、船舱大小、动力系统、操控装置,同时还要考虑费用限制等。请结合自己设计制作小船的经验和体会,对下面小智、小慧组的设计图进行补充、改进。

    “智慧号”小船设计围

    1小格相当于1平方厘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