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凤凰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学情诊...

更新时间:2023-07-19 浏览次数:14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运用(共33分)
  •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补jiào          杀mǒ          为人知xiān        忍俊不jīn B . 笨zhì          哀dào                乎不同jiǒnɡ       忧心忡忡 chōnɡ C . qì            琐wěi          然入梦hān                心有灵 D . shì         逗tiǎo                息凝神bǐnɡ       悲天人mǐn   
  • 2. 下列词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陡峭   耐人寻味   妇孺皆知   沥尽心血 B . 蒙眬   言外之义   血气方刚   怏怏不乐  C . 拯救   诲人不倦   耀武扬威   语无伦次 D . 点缀   千钧重负   姗姗来迟   以身作则
  • 3. 下面课文题目都是短语,结构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说和做》——《最苦与最乐》 B . 《驿路梨花》——《木兰诗》 C . 《谁是最可爱的人》—— 《孙权劝学》 D . 《伟大的悲剧》——《带上她的眼睛》
  • 4. 对下面句子划线词语的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明天早晨 , 我李光、王平同学学校操场集合一起爬山。

    A . 形容词、连词、名词、动词、动词 B . 形容词、介词、名词、介词、动词 C . 名词、连词、名词、介词、动词 D . 名词、介词、名词、动词、名词
  • 5. 下面句子不是排比句的是(     )
    A .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也红起来了。 B . 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C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D .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 6.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我校师生认真讨论和聆听了校长激动人心的学业水平测试动员报告。 B . 由于该县深居内陆,使它的经济发展水平位于全省倒数第二名。 C . 辩论是一种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经常用到的口语交际方式。 D . 大会期间,全国各地报纸、电视、网络、媒体等都参与了报道。
  • 7. 下面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代王侯自称“孤”。“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之间也可以“卿”为爱称。 B . 刘禹锡《陋室铭》的“铭”是一种文体,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称述功德,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C . 《爱莲说》的“说”也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叙事,可说明,可议论,类似于现代的“杂文”。 D .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朝花夕拾》。
  • 8. 名著阅读。

    轰的一声炮响了,这时船员们的欢呼声混杂在一起。炮弹打中了,正打在动物身上,但是并没有给它致命的打击,而是从它圆圆的身上滑过去落在二海里远的海中。“真怪!”老炮手暴跳如雷,说,“这混蛋的身上一定有一层六英寸厚的铁甲!”“该死的东西!”法拉古舰长喊。追逐又开始了,法拉古舰长弯身对我说道:“我要一直追到我们的船爆炸为止!”“对,您对!”我答。人们只指望这动物筋疲力尽,它总不能跟蒸汽机一样,永远不感到疲倦。然而它一点也不疲倦。这么多时间过去了,它并没有显出一点疲劳的样子。再说,我们是应该表扬林肯号的,它用不屈不挠的精神进行了这次恶斗。我估计,在11月6日这倒霉的一天里,它所跑的路程不下五百公里!黑夜降临了,阴影笼罩了波涛汹涌的海洋。这时候,我以为我们的远征结束了,我们永远不能再见到这个古怪的动物了。可是我错了。晚上十点五十分,电光又在战舰前面三海里的海面上亮起来,还是跟昨天夜里一样辉煌,一样强烈。那条独角鲸好像是停着不动。也许白天跑得累了。它睡着了,它随着海水荡漾。这是一个好机会,法拉古舰长决定利用这次机会。他发出命令。为了不至把敌方惊醒,林肯号减低速度,小心谨慎地前进。

    1. (1) 以上文段节选自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的国著名科幻和探险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
    2. (2) 文中的那条“独角鲸”有哪些古怪之处?
  • 9. 综合性学习。

    班上五位同学组成了研究对联小组,他们收集了很多对联,整理了有关对联的知识。假如你是这个小组的成员,请接着完成下面的工作:

    1. (1) 给下列对联归类,把相应代号填在括号里

      ①东风吹出千山绿       春雨洒来万象新              (     )

      ②死者长已矣  死而能伸民志伸国权  死尤不死
         生而为何乎  生而成为奴隶为牛马  生亦徒生  (     )

      ③远求海外珍藏本       快读人间未见书              (     )

      ④海枯石烂同心结       地阔天高比翼飞              (     )

        A.春联      B.婚联      C.挽联      D.行业联

    2. (2) 邻居把春联贴反了,“爆竹两三声人间是岁”贴在进大门的左边,“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贴在了右边。请你依据对联的有关知识,用得体的语言向他说明。把要说的话写在下面(不超过50字)
  • 10. 识记默写。
    1. (1) “苔痕上阶绿,”描写了“陋室”清幽宁静,表现了作者淡泊的心境。
    2. (2) 杜甫通过诗句“,一览众山小”表达了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 (3) “,自缘身在最高层”体现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哲理。
    4. (4) 《己亥杂诗·其五》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借自然的循环法则来自比,表示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5. (5) 陆游《游山西村》中写景却寓含哲理的诗句是:
    6. (6) “爷娘闻女来,;阿姊闻妹来,;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描绘了家人迎接木兰代父从军归来的喜悦欢腾场景。
二、阅读鉴赏(57分)
  • 11.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晚   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 (1) 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2. (2) 本诗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劝人珍惜光阴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 12.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节选自《卖油翁》)

    【乙】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左右皆曰善。有一人过曰:“善射,可教射也矣。”养由基曰:“人皆曰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客曰:“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1】。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以善息【2】 , 少焉【3】 , 弓拨矢钩【4】 , 一发不中,前功尽矣!”

    (节选自《战国策·西周策》)

    【注释】【1】支左屈右:善射之法,把左臂支起来持弓,右臂适当弯曲以持箭。【2】息:停歇,休息。【3】少:过了不久。【4】弓拨矢钩:弓歪斜不正,箭弯曲不直,失于调整。拔:歪斜。钩,弯曲。

    1. (1) 下面句子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有卖油翁担而立——放弃 B . 尔安敢吾射——轻视 C . 我酌油知之——凭借 D . 柳叶者百步而射之——距离
    2. (2) 下面句子加点词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有一人曰——及鲁肃寻阳 B . 但微颔——康肃笑而遣 C . 自钱孔入,钱不湿——百发百中,不以善息 D . 陈康肃公射——左右皆曰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

      ②子何不代我射之也?

    4. (4) 请你用一个成语概括《卖油翁》这篇文章的主题。《养由基善射》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 1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①凡是因为技术进步产生的影响人类正常活动的现象都叫作高科技污染。高科技污染可分为无形和有形两类。无形污染指信息、声、光等非实体对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干扰。有形污染指高科技工业产生的新的垃圾(包括固、液、气三种形态)造成的污染,这种垃圾我们也叫作高科技垃圾。由于高科技大大拓展了人对自然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所以高科技垃圾的种类日益增多,分布领域也日趋广泛。从太空到海底,凡是人的高科技影响能到的领域,都存在高科技垃圾。

    ②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产品的折旧速度越来越快,大量的耐用产品很快被消费者淘汰,造成垃圾量激增。在发达国家,过时的汽车、家用电器甚至电脑部件等都成了无人要、无人处理的垃圾。这种垃圾填埋成本高,焚烧困难,堆置对环境有破坏。

    ③还有一些固体废弃物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很远,危害却很大,如太空垃圾和核垃圾等。太空垃圾是指在近地轨道上运行的遗弃了的航天飞行器及部件。现在,地球周围的太空垃圾已有3000吨左右。在近地轨道上高速环绕飞行的太空垃圾,对单位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各种卫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且直接事故概率越来越大。而由于核电的开发产生的大量核垃圾,一旦不能妥善处理,将大范围危害居民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这样的垃圾,依靠新技术处理难度较大,目前只能依靠全世界政府组织的力量,订立国际公约,才有可能首先避免数量上的进一步增长。

    ④高科技带来的气态污染物也直接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巨大的威胁。如制冷行业、塑料工业的重要原料――氟氯烃(tīnɡ),对臭氧层已造成严重破坏。近十年来,地球上的臭氧空洞已增至5个之多,总面积近4000万平方公里,接近地球表面积的10分之一。所幸目前这些空洞均在南极、北极、西伯利亚等无人区,否则阳光中的紫外线会使人类和动物遭受灭顶之灾。

    1. (1) 下列说法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
      A . 高科技污染指高科技无形垃圾造成的污染。 B . 高科技垃圾全部分布于太空的各个角落。 C . 太空垃圾和核垃圾等虽然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危害很大。 D . 高科技垃圾填埋成本高,焚烧难度大,堆置影响环境,因此,人类对它束手无策。
    2.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①段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介绍了什么是高科技污染。 B . 第②段运用了举列子的说明方法,阐述了高科技垃圾形成的原因。 C . 第③段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核垃圾的巨大危害。 D . 第④段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阐述了高科技垃圾对人类生存的巨大危害。
    3. (3) 下面说明对象的特点不包括(     )
      A . 防治难度大 B . 影响科技进步 C . 对人类危害大 D . 种类多,分布范围广
  • 14.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③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④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⑤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⑥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⑦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⑧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 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 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 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有删改)

    1. (1) 阅读第④段,概括“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
    2. (2) 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 (3) 你是否赞同作者“不求甚解”的读书观。请说出你的理由。
  • 1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小时候,对于我们这些孩子,冬天实在单调,到处是一片白。游戏也懒得去做,生活一下子变得索然无味。正难熬着,奶奶说,舅爷要来家了。我们十分高兴,盼望着他早点到。

    舅爷是个画家,听奶奶说,他的名气老大,在国外办过画展。但我们翻看他的画集,却并不佩服他,他的画简单极了,每幅画都懒得去画满,往往就是那么几块几笔水墨,那蚂蚱,似乎并不就是蚂蚱,那小鱼,似乎并不就是小。我们当时就嗤地了,觉得跟我们的画差不多呢。于是乎,我们就不敬而远之了,随便着和他对话,缠他讲城市的故事,日子也觉得有些生气。一天,他提出要出外作画去,大雪天里,天地一片儿白,有什么可画的呢?我们很有几分(        ),更有了几分好奇,便闹嚷嚷地跟他了去。

    山包上雪很厚,什么凹的凸的地也没有了;树上,也没有一片叶子。这里有什么可画的呢?舅爷拣着一块石头坐下,眯缝了那双眼睛,左看看,右看看,看远又看近。足足半个时辰,才拿出画夹开始画起来了。我们一眼一眼看,看着看着,果然天地单调,画面更单调。

    “单调极了,”我们说,“我们给你寻些能画的色彩吧。”

    “找些什么色彩呢?”

    “譬如梅花,那花是多么红呢!”

    “去吧,舅爷等着你们寻来最美的东西。”舅爷笑了,叮咛我们小心去寻。

    我们跑去了,先是到了东边,那是一漫斜坡,稀稀地站着几株柿树,如今光裸裸的,没有一颗红艳艳的果子,铁似的枝条衬在雪里,似乎在作着沉思。再往远去,也是一片灰白。

    我们又跑到山包西边,心想这儿一定是会有梅的,因为长着许多树。但是,我们细细地在找了,并没有什么梅的,甚至连别的什么颜色的东西也没有。我们一下子都瘫在雪窝里 , 觉得这冬天里,实在是没有什么可画的色彩了,一时之间,又觉得舅爷可笑:连色彩都没有,还谈得上什么美吗?真后悔不该这么跑了山包的几面坡,更后悔跟着舅爷到这里来呢。

    我们转回到舅爷那儿,十分(        ),他竟已画了四张画,看见了我们,说;“孩子,寻到了吗?”

    “什么也没寻到,只是白的。”

    “好了,找到了。”

    “白的有什么意思?”

    “你们想想,天是什么,天是云,云是什么,云是蒸气,蒸气是什么,蒸气是水,水是什么,水是白的。天上地下,哪一样不是白色的呢?白色是最美的色彩呢!”

    “那么说,”我们一时(        )了,“什么东西里,什么时候难道都有美吗?”

    “对了,孩子!美是到处都有的,但美却常常被人疏忽了。你们总是寻那大红大绿,可红得多了,使你烦躁,绿得多了,使你沉郁,黄得多了,使你感伤,只有这白色是无极的,是丰富的,似乎就无极得无有,丰富得荒凉了呢。”

    我们都哑然 , 虽然听得并不甚明白,但毕竟惭愧起来,而且自那以后,愈来愈加深了理解,深深地后悔辜负了多少个冬天,使多少个美好的东西毫无意义地无知地消磨过去了。

    (有删改)

    1. (1) 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吃惊  狐疑  疑惑 B . 狐疑  吃惊  疑惑    C . 疑惑  狐疑  吃惊 D . 疑惑  吃惊  狐疑
    2. (2) 请结合上下文,体会下列句子中“笑”的含义。

             ①我们当时就嗤地了,觉得跟我们的画差不多呢。

             ②我们都哑然了。

    3. (3) 请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 舅爷拣着一块石头坐下,眯缝了那双眼睛,左看看,右看看,看远又看近。(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②我们一下子都瘫在雪窝里。(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4. (4) 请结合全文,说说如何才能避免“使多少个美好的东西毫无意义地无知地消磨过去了”。
三、写作(60分)
  • 16. 写作

    题目一:请以“路上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作文。

    题目二:在我们生活中,总会有诸多的幸运与磨难,有诸多的成功与失败,有诸多的欢笑与哭泣……可这些,都将会是曾经,会成为过去。这些曾经的美好与悲伤终将会被我们置于脑后,不恋也不很。如果一味沉浸其中,只会徘徊不前。我们的学会忘记,因为人生总是从告别走向明天的。

    请以“学会忘记”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以上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③表达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写、抄袭;

          ④书写正确,规范;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