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册期末考试生...

更新时间:2023-07-25 浏览次数:32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4题,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 下列关于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 B . C、H、O、N、B等都是大量元素 C . 细胞中干重最多的是O D . 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
  • 2. 新冠肺炎疫情警示人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病毒是单细胞生物,是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最基本单位 B . 病毒能够在餐具上增殖,用食盐溶液浸泡餐具可以阻止病毒增殖 C . 高温可破坏病原体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煮沸处理餐具可杀死病原体 D . 酒精能使病毒蛋白质变性,变性蛋白质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 3. 一条多肽链的分子式为C22H34O13N6 , 其彻底水解后共产生下列3种氨基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分子中存在一个游离的氨基和4个游离羧基 B . 合成一个这样的分子的同时会产生6分子水 C . 氨基酸形成多肽链过程中脱下来的水分子中的氢来自氨基酸的氨基 D . 该多肽链在细胞中合成时需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
  • 4. (2016高三上·朝阳期中) 在下列几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  )

    A . ①和⑥,④和⑤ B . ②和③,④和⑤ C . ③和④,②和⑤ D . ①和③,⑤和⑥
  • 5. 下图为生物学实验过程或结果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甲中色素带②和④分别是黄色的叶黄素和蓝绿色的叶绿素a B . 若图乙表示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则细胞吸水能力逐渐降低 C . 图丙右侧锥形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替代进行检测 D . 图丁表示洋葱根尖的培养,待根长至5cm左右剪取尖端2~3cm用于解离
  • 6. 下图为人体胃壁细胞的两种H+载体蛋白甲和乙,其中A侧表示胃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甲载体可使膜两侧H+维持一定的浓度差 B . 乙载体以主动转运的方式转运H+ C . 口服甲载体抑制剂可治疗胃酸分泌过多 D . 乙载体最可能位于线粒体的内膜中
  • 7. 人体细胞会经历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等生命历程。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两个过程 B . 细胞分化会改变细胞的基因 C . 细胞衰老会导致细胞代谢加快 D . 细胞凋亡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不利
  • 8. 某同学调查了一家系中红绿色盲和镰状细胞贫血两种遗传病的患病情况,画出的遗传系谱图如下。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 小红和小兰的基因型和性状一定相同 B . 小明父母再生一男孩一定两病均患 C . 小明弟弟若是XXY三体,则体细胞中最多有4个红绿色盲基因 D . 小红怀孕后不能通过基因检测确定胎儿是否患有红绿色盲
  • 9. “山外青山楼外楼,自然探秘永无休。成功易使人陶醉,莫把百尺当尽头。”这是袁隆平最想对高中生说的话,也体现了科学家们热爱科学、锲而不舍、敢于挑战的探索精神。下列有关科学家对遗传学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叙述正确的是( )
    A .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的三个基本规律 B . 沃森与克里克在建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基础上,破译了遗传密码子 C . 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运用类比推理发现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 . 梅塞尔森和斯塔尔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复制是以半保留方式进行的
  • 10. 如图为某DNA分子片段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中①②③是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 B . DNA复制时,④是DNA聚合酶催化形成的 C . ①②③交替排列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D . 一定长度的DNA分子中⑨含量越高,其热稳定性越低
  • 11. 图甲为某核苷酸的化学结构图,图乙为中心法则中某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甲物质可以为图乙过程提供原料 B . 图乙中酶为RNA聚合酶 C . 图乙过程可发生在任何生物体内 D . 图乙的原料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
  • 12. 白化病与镰状细胞贫血是两种常见的人类单基因遗传病,其发病机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 过程①和过程②都需要tRNA的直接参与 B . 镰状细胞贫血是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 C . 基因1和基因2在人体不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不同 D . 上述实例能体现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两种途径
  • 13. 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该病是由一系列基因突变导致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基因一旦发生突变,癌症就会发生 B . 防治结肠癌的根本方法是剔除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C . 基因突变一般不会导致其数量发生改变 D . 远离诱变因素,基因突变就不会发生
  • 14. 下图是某昆虫基因pen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引起基因pen发生突变 B . 基因pen的突变可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C . 昆虫产生抗药性前后,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而基因频率不变 D . 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3分,漏选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 15. 下图表示温度对酶甲和酶乙活性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酶甲催化效率高于酶乙 B . 酶甲耐受高温的能力强于酶乙 C . 酶甲、酶乙的最适温度均为50℃ D . 100℃时,两种酶的失活是不可逆的
  • 16. 果蝇直刚毛对卷刚毛为显性,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果蝇缺失1条IV号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致死。若缺失1条IV号染色体的直刚毛雄果蝇与缺失一条IV号染色体的杂合直刚毛雌果蝇杂交得到F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F1中缺失1条IV号染色体的卷刚毛果蝇占1/6 B . F1中染色体数正常的直刚毛果蝇占1/8 C . F1雄果蝇中缺失1条IV号染色体的直刚毛占1/2 D . F1雄果蝇中染色体数正常的卷刚毛占1/8
  • 17. 某生物基因组成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该生物性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了如下图所示的几种配子。下列关于这几种配子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配子一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 . 配子二发生了染色体变异,最可能发生在减数分裂Ⅱ过程中 C . 配子三发生了染色体易位,原因可能是基因b转移到非同源染色体上 D . 配子四发生了基因突变,原因可能是DNA复制时发生错误导致基因A或a缺失
  • 18. 蜂王和工蜂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以蜂王浆为食的幼虫将发育成蜂王,而以花粉、花蜜为食的幼虫则发育成工蜂,幼虫发育成蜂王的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蜂王和工蜂的性状差异与表观遗传有关 B . DNA甲基化水平是发育成蜂王的关键要素 C . DNA甲基化减少是Dnmt3活性降低导致的 D . DNA甲基化使基因碱基序列改变而导致性状改变
  • 19. 如图表示某地区蝗虫进化的基本过程,图中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蝗虫原种和蝗虫新种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B . 图中X、Y、Z分别是遗传变异、自然选择、隔离 C . 蝗虫新种的形成是在特定环境下发生定向突变的结果 D . 判断蝗虫种群发生进化的依据是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计57分。)
  • 20. 分析下图回答下列与动植物细胞有关的问题:

    1. (1) 与图2所示细胞相比,图1所示细胞特有且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是(填序号)。
    2. (2) 结构⑨中的色素具体分布在结构上。与正常植株叶片相比,使用缺镁植株的叶片进行“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时,滤纸条从上往下第条色素带明显受影响。
    3. (3) 研究表明硒对结构④的膜有稳定作用,可以推测人体缺硒时下列细胞中最易受损的是(填字母)。

      a.脂肪细胞            b.淋巴细胞            c.心肌细胞            d.口腔上皮细胞

    4. (4) 图3细胞膜上的膜蛋白的形成依次经过(填图2中的序号)的加工;溶酶体蛋白合成的场所是(填图2中的序号)。溶酶体几乎存在所有(填“动物”或“植物”)细胞中。分泌蛋白通过方式运输到细胞外。
    5. (5) 图3中各种生物膜成分相似,但功能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6. (6) 采用某方法破坏了图1中细胞核的结构,一段时间后,该细胞中物质运输、合成等出现异常,这现象说明了
  • 21. 图1为植物叶肉细胞代谢的部分过程简图,①~⑦为相关生理过程,图2表示在不同光照强度下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 (1) 图1中无机盐主要通过②方式进入细胞,过程④发生的场所是
    2. (2) 过程⑤产生的C3表示的化合物名称是,过程①~⑦中,能产生ATP的是(填序号)。产生CO2的场所有(填结构名称)。
    3. (3) 细胞呼吸过程中需多种酶参与,酶的作用机理是。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特性是高效性、专一性和
    4. (4) 若需检测某植物细胞⑦过程是否产生酒精,应选择试剂进行检测。
    5. (5) 图2中d点时植物的真正光合速率是(CO2mg/100cm2·h),在光照强度大于klx时,植物才会表现出生长现象。该植物若缺镁,则图中c点如何移动(左移/右移/不动)。
  • 22. 如图1表示某一动物(2N=4)个体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图2表示该动物在细胞增殖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3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4表示该生物体内一组细胞分裂图像。请分析回答:

    1. (1) 图1中a、b、c分别表示
    2. (2) 图4中甲、乙、丙属于有丝分裂的是,该动物是一个(雌/雄)性动物。乙图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
    3. (3) 图2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填数字序号)阶段;B过程表示生物体内发生了作用。
    4. (4) 图3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图3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
    5. (5) 图4中细胞处于图3中的DE段。图4中丙图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属于图2中(填数字序号)阶段。
  • 23. 真核生物核基因转录生成的RNA前体需要经过修饰加工,在 5' 端加上 5' cap,在 3' 端加上poly-Atail,之后再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完成翻译过程,部分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合成RNA前体的过程中,需要的原料为酶与基因A的特定区域结合后开启转录过程。据图分析,基因A与成熟的mRNA相比,碱基数量比是(填“大于”、“小于”、“等于”)2:1。
    2. (2) 基因C异常对基因A的表达(填“有”或“没有”)影响,理由是(2分)。
    3. (3) 加工后的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的过程穿过了层磷脂双分子层,图中的结构1是,结构1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填“ 5'3' ”或“ 3'5' ”)。图中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结构1的优点是
    4. (4) 研究者分别将等量的由同一基因转录出的带有poly-Atail的RNA和无poly-Atail的RNA导入细胞,一段时间后发现无poly-Atail的RNA大量减少,据此推测poly-Atail的作用是
    5. (5) 新冠病毒与HIV均属于RNA病毒,HIV为逆转录病毒,其RNA不能直接作为翻译的模板,而新冠病毒的RNA有 5' cap结构,能直接作为翻译的模板,据此推测 5' cap具有的功能可能是
  • 24. 果蝇的灰身和黑身、长翅和残翅、红眼和白眼三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三对等位基因B和b、D和d、E和e控制。已知控制体色和翅形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体上,且雌蝇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部分性母细胞的这对染色体会发生交叉互换,而雄蝇无此现象。某同学为验证所学知识,利用一果蝇种群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将灰身长翅与黑身残翅果蝇杂交,F1雌雄果蝇全为灰身长翅;F1灰身长翅雌蝇测交,F2中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21:4:4:21。

    实验二:将纯种红眼与白眼果蝇杂交,F1中雌雄果蝇全为红眼;F1雌雄果蝇自由交配,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雄蝇=2:1:1。

    1. (1) 果蝇的每个染色体组中,各染色体DNA的碱基序列。(填“各不相同”或“可能相同”)果蝇的灰身和黑身、长翅和残翅中显性性状分别是
    2. (2) 根据实验一推断,果蝇的体色和翅形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定律。纯种灰身长翅果蝇体细胞中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F1雌蝇产生的亲本型配子共占比例。F2中表现型比例出现的原因是(雌/雄)果蝇产生配子时发生了交叉互换。
    3. (3) 实验二中亲本果蝇的基因型组合为。如果将F2中的白眼雄蝇与F1中的红眼雌蝇杂交得到下一代,预期结果(填“能”或“不能”)验证果蝇的眼色遗传与性别有关,原因是
    4. (4) 若基因型为bbddXeXe×BbDdXEY两亲本进行一次杂交实验,分析后代表现类型(填“能”或“不能”)说明雄性果蝇不发生交叉互换,(填“能”或“不能”)说明果蝇的眼色遗传与性别有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