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盘锦市2023年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3-07-07 浏览次数:115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3小题,共23.0分)
  • 1.  某校学生开展中国古代文明主题设计活动,从下列材料可知他们设计的主题是(  )                                                                                              

    ①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稻谷

    ②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③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

    ④河姆渡房屋遗址

    A . 原始农业的兴起 B . 生产工具的改进 C . 制陶工艺的发展 D . 早期房屋的出现
  • 2. (2022·雅安) 图中物品(技术)交流主要得益于(    )

    A . 丝绸之路的开通 B . 班超经营西域 C . 海外贸易的发展 D . 文成公主入藏
  • 3. (2022·青岛) 在两汉与隋唐两个大一统时期之间,有一个恰似处于两大历史高峰之间的一段漫长而曲折的“山谷”。这个“山谷”所指的时期是(   )
    A . 夏商周时期 B . 魏晋南北朝时期 C . 辽宋夏金元时期 D . 明清时期
  • 4.  写读书笔记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下面是一同学自学某朝代经济发展的笔记,由此判断他学习的朝代是(  )

    ①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②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③朝廷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A . 唐朝 B . 宋朝 C . 明朝 D . 清朝
  • 5.  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和评判。下面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 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B .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C . 明朝时从美洲引进了玉米等作物 D . 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 6.  下列重大举措,反映了清朝(  )                                                                                               

    1684年

    清朝设置台湾府

    1762年

    清朝设立伊犁将军

    1689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793年

    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A . 封建经济繁荣 B . 闭关锁国政策 C . 内忧外患严重 D . 加强边疆管辖
  • 7.  某班筹划出一期“中国古代的文学家”主题板报,可以入选的一组历史人物是(  )
    A . 秦始皇  汉武帝  唐太宗 B . 玄奘  鉴真  郑和 C . 祖冲之  贾思勰  徐光启 D . 李白  苏轼  曹雪芹
  • 8.  如图《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出现图中时局的国内外背景是(  )
    A . 《南京条约》的签订和日本明治维新 B .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美国内战 C .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 . 《马关条约》的签订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
  • 9. (2022·西城一模) 它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播下了革命种子,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以上叙述说的是(    )
    A .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 . 井冈山会师的情景 C . 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 D . 红军长征胜利的影响
  • 10. (2021·无锡) 纪念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我们要了解“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三十万同胞,在黑暗中挣扎;三十万,三十万冤魂,在地里哭泣”这段历史,我们最应该去的纪念馆是(   )
    A .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B . 新四军纪念馆   C . 九一八纪念馆 D . 渡江战役纪念馆
  • 11. (2022·邵阳) 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发生深刻变化,出现了自由平等的新风尚。下列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能体现出自由平等新风尚的是(    )
    A . 见长辈要跪拜 B . 女子缠足 C . 称呼“老爷”“大人” D . 行鞠躬、握手礼
  • 12.  歌曲是时代的最强音。下列歌词最能体现抗美援朝成就的是(  )
    A .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 B .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C .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D .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 13. (2022·通辽)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时代精神,“铁人”王进喜身上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 . 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精神 B .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精神 C . 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的精神 D . 勇于改革、不断进取的精神
  • 14. (2023九下·鹤山月考) 2022年,中国成功举办了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向世界发出了“一起向未来”的时代强音,推动全球团结与合作。下列选项属于20世纪50年代推动中国同亚非各国团结与合作的是(   )
    A . 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B . 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 . 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15. (2023九下·合肥开学考) 文字是人类用符号记录表达信息以传之久远的方式和工具。下列古文字反映了世界文明的(   )

    古埃及象形文字铭文

    楔形文字

    刻有文字的甲骨

    A . 扩展性 B . 发展性 C . 开放性 D . 多样性
  • 16. 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人类不断探索,尝试着建立奴隶制的民主政治。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 . 无为而治 B . 种姓制度 C . 《汉谟拉比法典》 D . 伯里克利改革
  • 17. (2022·镇江) 世界文明成果辉煌灿烂,各具特点。其中,完整的代数学、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的《医学集成》和《医典》,都属于(   )
    A . 古希腊文明 B . 古罗马文明 C . 阿拉伯文明 D . 华夏文明
  • 18. (2022·重庆)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最终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由此可以推断,判断战争性质的重要依据是(    )
    A . 战争的动机 B . 战争的规模 C . 战争的胜负 D . 战争的后果
  • 19.  1921年,列宁意识到农民们陷入了危机,他们把余粮交给政府而换回的只是没有价值的纸币。列宁决定“把时间往回拨一下”,于是农民受到激励,种植更多的谷物并在市场上出售。其中“把时间往回拨”是指(  )
    A . 领导十月革命 B .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 实施新经济政策 D . 完成两个五年计划
  • 20.  1929-1933年,美国的工业产量下降超过40%,贸易额减少70%,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1500万-1700万人失业。这反映了美国(  )
    A . 南北战争破坏性巨大 B . 经济危机空前严重 C . 以工代赈措施受挫 D . 整顿金融体系失败
  • 21.  绘制时间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历史。如图是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的时间轴,其中方框处的历史事件应是(  )

    A .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B .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C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 . 美、英实施诺曼底登陆
  • 22. (2022·河北)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力量和国力的增强,它的对外政策思想也发生变化。它把从“经济大国”迈向“政治大国”视为其基本方针,这一方针引起了亚洲邻国对它未来走向的担忧和疑虑。“它”指的是(    )
    A . 美国 B . 德国 C . 日本 D . 印度
  • 23. (2022·苏州) “今天,积累知识的速度是空前的、爆炸性的……同样空前的、爆炸性的是用计算机储存和检索信息的速度,还有以光速——尤其是通过卫星向全世界发送信息的速度。”材料反映了当今社会呈现的特点是(   )
    A . 世界多极化 B . 经济全球化 C . 文化多样化 D . 社会信息化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6.0分)
  • 24.  劳动是人们支出体力和脑力,以获取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美好生活离不开劳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劳动启迪智慧】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劳动开创伟业】 

    材料二: 

                                            

    【劳动成就梦想】 

    材料三:某班开展“最美劳动者”评选活动,以下是评选结果。 

                                                                                                                          

    人物

    成就及影响

    A ____ 

    为了解决漫漫长夜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困扰,他通过数千次尝试,终于找到一种新材料,发明了白炽灯泡,将人类带入光明的世界。

    袁隆平

    为了解决粮食短缺问题,他带领团队通过十多年的实验研究,成功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并不断攀登水稻产量的高峰,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屠呦呦

    疟疾对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为研制新的抗疟药,她带领科研团队,在极艰苦的条件下,经过数十年数百次实验,最终发现了有效抗疟药B ____ ,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1. (1)  任选图一中的一项成就,指出其作用。如果要了解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技术,应该主要查阅图二中的哪一部著作?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和中国重工业发展的共同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直接推动英国和中国重工业发展出现这一趋势的重大历史事件。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将表格中A、B两处内容补充完整。在以上人物身上,你学习到了怎样的精神品质?
  • 25.  作业是理解学习内容、掌握学习方法、提高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绘制示意图是作业的一种形式。请仔细观察如图示意图,按要求回答问题。 

    【单课主干知识总结】 


                          图一​

    【单元主体结构梳理】 

    【跨单元专题概括】 

    1. (1)  依据图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一所示制度的创立朝代。 
    2. (2)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二示意图中推进①处事件完成的基本方针。 
    3. (3)  某同学仿照图二,进行了跨单元知识总结。请将图三②处专题名称补充完整。选择图三第二级中任意一个历史事件,写出其积极影响。
  • 26.  大历史观是指长时段、宽视野,通过大概念对课程内容进行较长时空的纵向整合和较广时空的横向整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碰撞的世纪】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被套上《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枷锁,像是一块大石投入了晚清社会这潭积水,使之激荡起来。中国人民在炮声中逐渐觉醒,开始了早期探索。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时间

    重大事件

    口号/主张/重要文献

    19世纪50年代-60年代

    太平天国运动

    《资政新篇》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口号)

    19世纪末

    戊戌变法

    君主立宪

    20世纪初

    O

    民主共和

    【勃兴的年代】 

    材料二:依照学术界的通行理解,五四运动有广、狭之分。狭义的五四运动指1919年因山东问题而引发的爱国热潮;广义的五四运动则指1919年前后长达十余年的新文化运动,其内涵与外延都相当广泛,前后期的变化也很明显。正如孙中山所言:“其将来收效伟大且久远”。 

    ——摘编自马勇《重寻近代中国》等

    材料三: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中国历史开始近入它的现代,中国历史从此展开新的篇章,并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摘编自张海鹏《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

    1. (1)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一表格中的△和O两处补充完整。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将时间轴中A、B、C、D四处对应的历史信息补充完整。 

      【奋进的时代】 

    3. (3)  某同学绘制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时间轴”,并将材料三中图片序号标注在了“时间轴”上的各个阶段。请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时间轴☆处对应信息。
    4. (4)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历程,你有怎样的认识?
  • 27.  人类社会在各种力量的综合作用下,浩浩荡荡向前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宅地法》规定:凡年满21岁,没有参加过叛乱,而且获得土地是以垦殖为目的的美国公民只要缴纳10美元登记费,就可以在美国西部得到一块不超过160英亩的土地,连续耕种5年后,就可以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据报道,1947年中国共产党公布了新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一切土地概由农村人民平分,这个改革将解放区数百万农民吸引进人民解放军的阵营,国民党后方的成千上万的农民也纷纷武装起义。 

    一一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变(八年级上册)》

    1. (1)  材料一中,但丁的话表达了哪一思想?马克思创立的理论有何历史意义? 
    2. (2)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法令颁布于哪场战争?归纳材料二和材料三中颁布的法令所起到的共同作用。
    3. (3)  以上材料体现了哪些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因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