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大串讲:清朝的...

更新时间:2023-06-30 浏览次数:86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3七下·深圳期末) 下图是清朝前期人口大规模迁移示意图,该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 . 文化专制加强 B . 民族关系紧张 C . 市民阶层壮大 D . 人地矛盾尖锐
  • 2. “从1741年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的100年内,人口增加3倍,平均每年增加270万人,年增长率为1.88%。”这一时期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 )
    A . 持续丰收,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B . 社会压力,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C . 社会安定,外贸促进国力的增强 D . 商帮兴起,各类商业城镇的繁荣
  • 3. 清朝前期,人口增长很大。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随着人口的增长,清政府(    )
    A . 积极鼓励海外贸易 B . 大力推行基荒政策 C . 加强对外军事扩张 D . 提倡节俭充盈国库
  • 4. 明清时期,农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A . 统治者鼓励垦荒 B . 改良新品种 C . 人口的迅速增长 D . 治理黄河,修建堤坝
  • 5.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很多荒地被开垦出来,土地面积大大增加,但却出现了人均耕地减少的现象,这是因为(    )
    A . 官僚、地主、商人兼并土地 B . 农民变成了地主的佃户或雇工 C . 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D . 人口数量的迅猛增加
  • 6. (2022七下·深圳月考) 下表为“清朝前期人口变化与人均耕地情况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

    时间

    人口数(口数)

    每口平均亩数

    康熙五十年(1711年)

    24 621 324

    28.15

    雍正十二年(1734年)

    27 355 462

    32.15

    乾隆十八年(1753年)

    102 750 000

    6.89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208 095 796

    3.56

    A . 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B . 经济发展由快转慢 C . 农业产量停滯不前 D . 水土流失日益严重
  • 7. (2022七下·湘桥期末) 以下两个表格反映出,清朝(    )

    1685~ 1778年清朝人口数量

    年份

    1685

    1741

    1759

    1778

    人口总数

    1亿

    1.6亿

    2亿

    3亿

    1685~ 1775年清朝耕地面积

    年份

    1685

    1741

    1759

    1778

    耕地面积

    6.08亿

    7.09亿

    7.41亿

    7.16亿

    A . 人口数量保持稳定 B .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C . 耕地面积逐渐下降 D . 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 8. (2022七下·定远期末) 清朝统治下,中国人口飞速增长,从清初的1063.3326万增长到42644.7325万。可以说,清朝统治对中国人口的贡献非常之大。但人口的增长也带来了一些严峻的问题,包括(    )

    ①大量开垦荒地,植被和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②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③促使统治者实行了苛政,大兴了文字狱

    ④为了加强对人口的治理,清朝设立了厂卫特务机构

    A . ②③ B . ①③ C . ①② D . ③④
  • 9. (2022七下·南沙期末) “ 兵兴以来,地荒民逃,流离无告。其令所在有司广加招徕……各州县以招民劝耕之多寡……岁终,抚按考核以闻。”材料反映清朝初期,解决粮食问题的措施是(    )
    A . 大力发展商业 B . 推广玉米等高产作物 C . 不再征收赋税 D . 鼓励垦荒,扩大耕地面积
  • 10. (2022七下·邻水期末) 下表是清朝前期人均占有耕地情况简表。清朝前期人均耕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 期

    人均耕地数

    康熙28年

    27.92亩

    乾隆18年

    6.89亩

    乾隆31年

    3.56亩

    A .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B . 人口快速增长 C . 耕地面积大量减少 D . 土地兼并严重
  • 11. (2022七下·宝安期末) 清朝前期,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得到大面积的推广。此外,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也在更多的地方推广,这有利于(   )
    A . 缓解人口增长的压力 B .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 . 促进人地矛盾的解决 D . 民族交往交融的加强
  • 12. (2022七下·高州期末) 下表为18世纪至19世纪末中原地区的人口向边疆扩散的概况。这一现象(   )

    东北地区

    从300万增至1 000万

    内蒙吉

    从100万增至350万

    新疆北部

    从数十万增至200余万

    云贵山区

    从500万增至1600万

    台湾

    从数十万增至250万

    A . 缓解了全国人口压力 B . 使清代疆域不断扩大 C . 有利于边疆地区开发 D . 源于清朝贸易的兴盛
  • 13. (2022七下·广州期末) 如图为清代直隶(今京津地区、河北大部)耕地总面积与人均耕地情况。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区(   )

    A . 推广国外高产作物 B . 土地利用效率提升 C . 商品贸易十分兴盛 D . 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 14. (2022七下·普宁期末) “民以食为天”。如表是明清时期人均粮食(未经加工的毛粮)占有量的有关统计。从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时代 人口数(亿) 耕地总数(万市顷) 平均粮食产(市斤) 粮食总产量(亿市斤) 人均耕地数(市亩) 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
    明万历时 1.2 760 243 1446 6.3 1205
    清雍乾之际 1.6 900 300 2295 5.6 1434
    鸦片战争前夕 4.128 1147 310 3022 2.8 732
    A . 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B . 经济作物种植进一步发展 C . 封建统治危机日益显露 D . 土地经营分散的趋势加强
  • 15. (2022七下·金平期末) 下表是明清时期粮食生产和人均占有粮食的相关信息。这可以用来说明(    )

    朝代

    每人粮食面积(市亩)

    粮食亩产(市斤/市亩)

    人均占有粮食(市斤)

    明代

    3.23

    346

    约1117

    清中叶

    1.71

    367

    约627

    A . 技术进步提高了粮食产量 B . 人口激增引发粮食潜在危机 C . 中国农业的提升空间有限 D . 耕地增加改善了百姓的生活
  • 16. 我国人口占到了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是在(    )
    A . 乾隆末年 B . 康熙初期 C . 顺治后期 D . 康熙末年
  • 17. (2021七下·隆回期末) 2021年5月11日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人口共14.1178亿人,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历史上,我国人口从1.5亿增长到3亿,占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出现在(    )
    A .   文景之治 B . 贞观之治 C . 开元盛世 D . 康乾盛世
  • 18. (2021七下·龙岗期末) 据统计,清朝初年全国人口为4200多万,到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增长至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农业生产发展 B . 欧洲人口涌入 C . 疆域版图扩大 D . 对外贸易发达
  • 19. (2021七下·余姚期末) 下表是清朝前期雍正到嘉庆年间土地与人口变化图。从图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

    时间

    人口(亿)

    全国耕地(万顷)

    人均耕地(亩)

    雍正1934年

    1.09422

    820.35

    7.50

    乾隆1753年

    1.8368

    677.58

    3.69

    乾隆1784年

    2.8633

    700.94

    2.45

    嘉庆1812年

    3.3370

    727.08

    2.18

    A . 土地兼并有所好转 B . 人地之争矛盾日益突出 C . 重农抑商政策失效 D . 传统农业没落
  • 20. (2021七下·滨城期末) 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到清康熙年间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3,其原因有(    )
    A . 国家积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B . 占城稻开始由越南引进中国 C . 明清社会安定毫无任何动乱 D . 玉米等外来农作物传入中国
  • 21. (2021七下·桐城期末) 清军人关之初,人口总数为6000万左右;到了康熙年间,全国人口首次突破1亿;乾隆年间又分别突破了2亿和3亿;道光年间突破4亿。清朝前期人口的快速增长(    )
    A . 推动了众多商帮的涌现 B . 阻碍了农业发展 C . 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D . 强化了中央集权
  • 22. (2021七下·东坡期末) 图表分析是研究历史的主要方法之一。分析摘编自葛剑雄主编《中国人口史》的“明朝至清朝中期中国人口统计表”,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年代 明洪武26年(公元1393年) 明万历28年(公元1600年) 清康熙39年(公元1700年) 清乾隆59年(公元1794年) 清道光30年(公元1850年)
    人口数量 0.7亿 1.97亿 1.5亿 3.3亿 4.3亿
    A . 明朝到清朝中期中国人口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B . 明朝人口增长速度比清朝人口增长速度快 C . 清朝前期中国人口快速增长 D . 1794年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
  • 23. (2021七下·永吉期末) 乾隆末年,全国人口达(    )
    A . 1亿多 B . 1.5亿 C . 3亿 D . 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二
  • 24. 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经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这种现象( )
    A . 主要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 B . 得益于阶级矛盾的消除 C . 推动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 . 导致耕地面积迅速减少
  • 25.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多荒地被开垦出来,土地面积大大增加。造成如表所反映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

     朝代年号

     公元

     人均亩数

     康熙二十八年

     1673年

     27.92

     乾隆二十八年

     1753年

     6.89

     乾隆三十一年

     1766年内

     3.65

    A . 官僚、地主、商人兼并土地 B . 农民变成了地主的佃户或雇工 C . 商业发达形成,形成了商业网络 D . 人口数量的迅猛增加
  • 26. 清朝前期,影响经济持续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人口的快速增长 B . 天然植被的破坏 C . 官场的腐败 D . 高额的地租
  • 27. 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清前期人口增加的原因是(  )

    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②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③社会秩序安定

    ④城镇商品经济发展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28. 下图为明清时人口示意图,该图反映的现象得益于(  )

    A . 美洲高产农作物的引进 B . 当时平均气温持续降低 C . 明代工程长城最终完工 D . 纺织工场规模不断扩大
  • 29. (2020七下·隆回期末) 乾隆末年,我国人口已达3亿,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清朝前期我国人口迅猛增长的原因不包括(    )
    A . 连年战争社会动荡 B . 政府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C . 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大面积推广 D .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 30. (2020七下·东丽期末) 康熙、乾隆统治时期,我国人口增长迅速,但人口的迅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下列属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的问题有(   )

    ①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②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

    ③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  ④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31. (2020七下·阳信期末) 清朝前期人均占有耕地面积情况表

    清朝年号

    年代

    人均耕地数(亩)

    康熙二十年

    1673

    27.92

    乾隆十八年

    1753

    6.89

    乾隆三十一年

    1766

    3.56

    根据上表,结合所学知识,可推断表中人均耕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B . 人口快速增长 C . 耕地面积大量减少 D . 土地兼并严重
二、材料分析题
  • 32. (2020七下·郑州期末) 农作物的引进和培育对中国农业社会有深远影响,明清之际美洲高产农作物玉米的传入就是其中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年份

    1685

    1753

    1775

    耕地数(亩)

    约6.08

    约7.09亿

    约7.16亿

    人口数

    约1亿

    约2亿

    约3亿

    材料二  康熙三十九年(1700),玉米大多仅种植于西南和东南沿海,少数分散的地区,……是18世纪前半期,玉米传入整个陕西,整个秦岭山脉和汉水流域基本都已经开发了,玉米已经逐渐成为最重要的作物及人民的主食。

    材料三  云南地区以种植玉米为主,开垦山林的过程自16世纪开始一直持续到19世纪中叶。大量原始森林被移民砍伐殆尽。……自陕省南山一带深山老林尽行开垦,栽种包谷,山土日掘日松,遇有发水,沙泥随下,以致节年淤垫,自汉阳至襄阳,愈上而河愈浅。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面临什么问题?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玉米的推广种植产生了什么作用?这与清朝的哪一农业政策有关?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玉米大规模种植带来了哪些严重后果?
    4. (4) 综合上述探究,谈谈你的认识?
  • 33. 康熙时期,全国人口总数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3。

    请回答:

    1. (1)   清朝人口大量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2. (2)   人口的大量增加带来哪些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