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海安市十三校联盟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

更新时间:2023-06-29 浏览次数:35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本小题共15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 1. 下列关于观察细胞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用高倍镜观察根尖细胞时,需要先在低倍物镜下找到目标再转至高倍物镜 B . 在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是生理盐水 C . 草履虫摄取食物后,体内会形成食物泡并在体内按一定方向流动 D . 衣藻和草履虫都是单细胞生物,都能够在水中自由运动并摄取水中的食物
  • 2. “冰墩墩”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它是一只熊猫的形象(如图),熊猫主要以竹子为食。下列关于熊猫和竹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熊猫和竹子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 B . 竹子的叶和熊猫的心脏都属于器官 C . 它们的结构层次都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D . 两种生物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 3. 酿酒需要用到酵母菌,下列关于酵母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分类上属于原核生物 B . 以分裂方式进行繁殖 C . 由叶绿体合成有机物 D . 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 4. 车前草(如图)同一层叶片之间的夹角都是相同的,这种有序排列能最大效率地接受光照,这体现了(    )

    A .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 .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 . 环境影响生物 D . 环境改变生物
  • 5. 图为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对植物进行暗处理后,在同样大小的两片叶片A、B外分别套上透明塑料袋和黑色塑料袋,关闭阀门①和②后,放在光下3-4小时。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此实验探究的变量是光 B . 两个塑料袋内有水珠出现,主要是叶片蒸腾作用产生的 C . 叶片A、B去除叶绿素后,滴加碘液,会变蓝的是叶片B D . 打开阀门①和②,挤压塑料袋,乙中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
  • 6. 如图为人体部分器官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③能分泌消化液,可将脂肪进一步消化 B . 在②中开始消化蛋白质 C . ①分泌的胆汁中含消化脂肪的酶 D . ④是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 7. (2020九上·门头沟期末) “南有袁隆平,北有李振声。”袁隆平和李振声院士分别是水稻和小麦的遗传育种学家,他们的科研成果大大提高了我国水稻和小麦产量,水稻和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它们的分类关系如下表。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等级

    水稻、小麦和大豆的分类关系

    小麦

    大豆

    稻属

    小麦属

    大豆属

    禾本科(禾亚科)

    豆科(蝶形花亚科)

    单子叶植物纲

    双子叶植物纲

    被子植物门

    A . 表中所列的最小分类单位是门 B . 3种植物中水稻和小麦的共同特征较少 C . 亲缘关系较近的是小麦和大豆 D . 花、果实和种子是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
  • 8. 如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a、b代表呼吸运动过程,c、d代表气体。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 过程a与b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 B . 气体c代表氧气,气体d代表二氧化碳 C . 血管乙中的血液进入心脏时最先进入左心房 D . 与血管乙相比,血管甲的血液中含有更多的氧
  • 9. 人体通过眼、耳等器官从外界获取的信息主要通过神经系统传递,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图示为人的眼球及耳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容易使眼球中②的曲度过大 B . 图甲中,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最终在④上形成视觉 C . 图乙中,d耳蜗是人体的听觉感受器 D . 每当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就会立刻回到教室准备上课属于条件反射
  • 10. 如图是洋葱种子的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胚芽发育为茎和叶 B . 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C . 子叶为种子萌发贮存营养 D . 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构成胚
  • 11. 甲型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导致持续发热、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老人和儿童是流感流行期间的脆弱人群。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开窗通风可有效减少传播 B . 患者独居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C . 甲型流感病毒具有简单的细胞结构 D . 甲型流感病毒属于传染源
  • 12.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的主题是“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建立种质库可以保护基因多样性 B . 根本措施是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 C . 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D . 不得将濒危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
  • 13. “超级细菌”MRSA的出现与滥用抗生素甲氧西林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对此过程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 滥用甲氧西林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群体耐药性增强 B . 甲氧西林使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了变异 C . 耐药性对葡萄球菌来说能遗传给下一代 D . 金黄色葡萄球菌群体中原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
  • 14. 了解一些安全用药的常识和急救的方法非常重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家庭小药箱内的药物要定期检查和更换,避免失去药效或过期 B . “OTC”药物是处方药,在使用之前应该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C . 生活中急需医疗救护时,要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并说明地址及病情等 D . 在救护车到来之前,要根据不同的紧急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急救措施
  • 15. 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植物体的呼吸作用模拟了课本中的三组实验,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Ⅰ组可以证明呼吸作用产生能量 B . Ⅱ组甲装置产生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 Ⅲ组中乙的温度比甲高 D . 每组甲乙两瓶种子的数量可以不同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题,共15分)
  • 16. 人体每天都要通过泌尿系统形成尿液,以调节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如图甲),排尿是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反射活动(如图乙),下表表示正常成人血浆、原尿和尿液中主要成分的浓度比较(单位:克/100毫升)。

    物质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无机盐

    A

    7-9

    0.1

    0.03

    0.9

    B

    0.05

    0.1

    0.03

    0.9

    C

    0.0

    0.0

    2

    1.1

    1. (1) 当血液流经图甲中的【1】时,经过作用进入到【2】中,形成的液体是表中的物质(A/B/C)。正常情况下该物质流经【4】肾小管后形成尿液。
    2. (2) 如图甲所示,和肾动脉相比,肾静脉中的血液里的尿素含量(填“增多”或“减少”)。
    3. (3) 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人体各项活动的基本方式,反射活动的完成需要在一定的神经结构里进行,这样结构就是。某成年人因故损伤了图乙中【7】和【8】这两条大脑与脊髓之间的神经通路,而脊髓未受损伤,最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A.能形成尿意,不能完成排尿反射

      B.不能形成尿意,不能完成排尿反射

      C.不能形成尿意,能完成排尿反射

      D.能形成尿意,能控制排尿反射

    4. (4) 婴幼儿经常尿床,原因是发育尚未完善,对脊髓的控制作用弱。
    5. (5) 研究资料表明,长时间憋尿使膀胱内的尿液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容易患膀胱炎、尿道炎、尿痛、尿血等疾病。请提出有关个人生活保健的建议:
  • 17. 大白菜起源于中国,其叶片卷曲形成叶球。

    1. (1) ①叶球具有多种类型,研究人员在培育舒心叶球大白菜过程中发现了一棵合抱叶球植株,这是一种现象。

      ②舒心叶球与合抱叶球是一对

      ③将两种叶球的植株进行杂交,根据结果分析,合抱叶球是性状。若用B、b表示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则子一代舒心叶球个体的基因组成为;子二代中纯种个体的数量有

      棵。

    2. (2) 结出叶球的大白菜利于保存,但不易开花。小明尝试在家开展“大白菜开花记”的实践活动,过程记录如

  • 18. 为深入了解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对提高作物品质及生态环境的影响,某科研团队进行了如下研究。

    1. (1) 玉米和大豆的种子外都有果皮包被,属于植物。玉米大豆间作应避免玉米对大豆过分遮蔽,使玉米和大豆都能充分进行作用,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2. (2) 将玉米单作与间作模式各取120粒玉米籽粒,测定这些籽粒中淀粉、蛋白质、脂肪和赖氨酸的含量,取值进行对比。结果如图2所示。据图2可知,间作玉米中淀粉、蛋白质、脂肪和赖氨酸的含量均 (填“高于”或“低于”)单作玉米中淀粉、蛋白质、脂肪和赖氨酸的含量。结果表明玉米大豆间作模式 (填“利于”或“不利于”)提升玉米品质。
    3. (3) 科研人员继续进行实验。将大豆单作与间作模式各取120粒大豆种子,测定这些种子中蛋白质、可溶性糖、粗脂肪和淀粉的含量。结果显示两种模式下大豆中以上物质的含量变化不大,优劣相抵。结果如图3所示。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4. (4) 锈病是玉米叶部的主要病害,这种病原菌对大豆不侵染。而大豆灰斑病的病原菌对玉米不致病,两者间作,可有效减轻或阻断这些病原菌的传播。由此可以看出两种作物间作可在增加产量的同时减少用量,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 19.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上世纪船只航行、过渡捕捞、污水排放等原因,造成长江生物多样性下降,其中长江江豚(以下简称“江豚”)数量降至1012头,比大熊猫数量还少。位于湖北的长江天鹅洲故道,是首个对江豚等珍稀水生动物进行迁地保护的保护区。

    江豚全身铅灰色或灰白色,体长一般在1.2米左右,貌似海豚,性情活泼,常在水中上窜下游。其每胎产1崽,当幼崽被完全娩出时,会马上奋力向上游动,冲出水面,呼吸空气。雌豚则腹面朝上,身体朝与幼崽相反的方向游动,拉断脐带。授乳时,雌豚和幼崽常出没在水较浅、较缓的区域,雌豚身体稍微侧向一边,幼崽则紧贴雌兽的腹部,每次授乳的时雄豚与雌豚之间。

    长江天鹅洲故道河域的水质优良,短颌鲚等喜食水草和虾的小型杂食性鱼类丰富,为江豚提供了多种食物。此外,人工投放了鳙、鲢等大中型鱼类的幼鱼,作为江豚的补充食物,以促进其种群数量的快速恢复。目前,天鹅洲故道的江豚数量已从最初的5头上升至约160头,保护效果非常显著。同时,因环境适宜,对小型鱼类具有较强捕食能力的鳙、鲢等大中型鱼类也得到快速繁殖。近五年对保护区内的鱼类进行定期捕捞统计后发现,作为江豚主要食物的小型鱼类明显减少,而大中型鱼类占比显著增加,所以需要适当调整保护措施。

    随着长江生态保护措施的不断完善,长江江豚等珍稀动物的家园将变得更加美好。

    1. (1) 长江江豚是哺乳纲、鲸目、鼠海豚科、江豚属的一种淡水亚种,有着“水中大熊猫”之称,它是用进行呼吸。
    2. (2) 长江天鹅洲故道生态系统组成由生物成分和组成,长江江豚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 (成分)。请根据文中信息,写出一条包含长江江豚的食物链:
    3. (3) 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捕捞并统计保护区内不同鱼类的占比,这属于生物学研究方法中的法。
    4. (4) 长江江豚与大中型鱼类之间存在着的关系,因此应采取等措施,调整小型鱼类与大中型鱼类的占比,以利于长江江豚种群发展,促进保护工作持续推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