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更新时间:2023-06-19 浏览次数:54 类型:中考真卷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5分)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芽(nèng)     息(xī)     不(xùn)      藏污纳(gòu) B . 惚(huǎng)    胸(jīn)     呜(yè)      重叠嶂(luán) C . 腐(yū)       粗(zào)    俐(líng)      惟妙惟(xiāo) D . (tā)       沙(lè)      职(chèng)    疲力尽(jīn)
  • 2.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迎着春日的气息,西昌市航天北路的蓝花楹尽情绽放 , 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深深浅浅的紫,把整条街装扮成花的海洋,这巧夺天工的花海,让人叹为观止

    A . 绽放 B . 纷至沓来 C . 巧夺天工 D . 叹为观止
  •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西昌从“邛海时代”迈入“安宁河时代”,静静的安宁河谷承载了西昌和凉山高质量。 B . “自媒体”因为互动强、更新快、传播广等特点的原因,吸引了大量用户。 C . 西昌建川电影博物馆建成后,将展出大约50万件左右来自全球各地的电影相关藏品。 D . 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第五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
  • 4. 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列顺序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有很多演讲者为演讲素材发愁,不知选用什么材料好。

    ②有人可能觉得“自己”不值得讲,听众不爱听,就不敢用这样的素材。

    ③其实,“自己”就是最好的演讲者材。

    ④其实不然,自己的经历、自己的事例、自己的见闻认知,都是自己感同深受的,最真实、最具说服力,也最能打动听众。

    A . ①③②④ B . ①④③② C . ③④①② D . ③①②④
  •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B . 《孔乙己》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朝花夕拾》。 C . 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 D . 雨果,法国作家,其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二、文言文阅读及古诗文积累(25分)
  • 6.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或用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妾曰(代词,他的) B . 吾妻美我者(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 . 美于徐公(因为) D . 下令(于是,就)
    2. (2)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面对家人的赞美和客人的奉承,邹忌没有自我陶醉,而是作了理性的思考,从“治国”中悟出“治家”的道理。 B . 本文情节可以概括为邹忌与徐公比美的三间,妻、妾、客的三答,邹忌讽谏齐王的三类比,齐威王纳谏后的三赏,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的各国“皆朝于齐”的三变化。 C . 采用类比的方式说理是本文的特点,文中邹忌是以自身经历与齐王“之蔽”进行类比的。 D . 在本文中,邹忌敢于进谏,是一位有勇有谋的忠心臣子,而齐威王乐于采纳谏言,是一位开明而明智的君主。
    3. (3) 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A . 在公共场所诽谤我,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B . 在公共场所指责讥刺我的过失,听到我的过错的人,可得下等奖赏。 C . 在公共场所诽谤我,听到我的过错的人,可得下等奖赏。 D . 在公共场所指责讥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 7.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傅修期耳。”

    (选自《北史·傅永列传》,有删节)

    注释:①让:责备。②露布:公开的文告。

    1. (1)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青州入魏        自:从 B . 能手鞍桥        执:拿 C . 有友人与之而不能答    书:书籍 D . 傅修期耳        唯:只有
    2. (2)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3. (3) 选文是怎样表现傅永学识进步的?傅永的变化对你有哪些启示?
  • 8. 古诗文默写。
    1. (1)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2. (2) 何当共剪西窗烛,。(李商隐《夜雨寄北》)
    3. (3) ,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4. (4) 忽如一夜春风来,。(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 (5) 陆游的《游山西材》中表明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究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的句子是:
三、作文(60分)
  • 9.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按照要求,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今天的中国青年,沐浴着新时代阳光雨露,平受着前所未有的幸福生活。“吃苦”是从身体上磨砺自己。感恩“吃苦"。它锤炼了意志;感恩“吃苦”,它历练了能力;感恩“吃苦”,它成就了辉煌。我们中学生要拿出敢吃苦的闯劲干劲、坚定敢吃苦的决心恒心,在精神上不怕吃苦、在环境上不避艰苦、在现实中踏实苦干,以担重吃苦的“孺子牛精神”逐梦青春,不负韶华。

    要求;请以“吃苦”为话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600至800字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题目二:请以“满满的   ▲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字数600至8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四、现代文阅读(30分)
  • 10.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梨花开了

    青辰

    ①离上学的日子越来越近,我的学费还差一大截,母亲催促父亲想办法,父亲低头沉默着,光秃秃的屋子里,有种被生活压迫的窒息感。我快快地问母亲,为什么不向邻居借点钱。母亲无奈地说:“借了之后拿什么还,而且邻居比我们也好不到哪里去。”

    ②最后,父亲红着眼眶问我:“还想去上学吗?”我拼命点头。父亲朝我一挥手、我乖乖跟在他身后朝后山走去。

    ③到后山要经过一片竹林,竹林里落了一层厚厚的竹叶和笋壳,踩上去嘎吱作响。我满腹疑惑,猜不出父亲究竟要干什么。直到进入山中,父亲站在一棵腰身粗的大树前,压低嗓而对我说,只要咱们把这棵树砍了,拖到集市上卖了,你的学费就有着落了。

    ④我大吃一惊。原来,父亲是要“偷”树。在那个年代,没有审批手续,即使自家的树也不可以砍,情节严重的还会被抓起来坐牢。我知道,父亲也是万般无奈。可我绝不接受父亲为了我读书冒这样的险。当时我就哭了,打定主意退学,不再让父母为难。

    ⑤开学前两天,父亲一进门就喜滋滋地冲我喊:“丫头,你可以上学了。村里出面联系学校,把你的学费全免了……”躺在床上,多日魂不守含的我听完前半部分,瞬间回神,高兴地跳了起来。

    ⑥多年后,我读完大学回老家镇中学教书,假期就和父亲一起打理梨园。当年准备砍树的那片后山,早就被父亲承包,种上了许多梨树。灿烂春阳下,梨花重重叠叠争相盛放,赶着来赴这场久违的邀约。在星光、月光的映衬下,梨花散发出柔和的光芒,把整个乡村的夜晚渲染得明媚动人。

    ⑦梨花芳菲,白墙红瓦、翠竹掩映,仿佛一幅清新古典的田园画。途经的路人忍不住驻足观看,连声夸赞。婚纱摄影馆的老板发现了这处美景胜地,特意推出父亲的梨园作为摄影景点,大受欢迎。渐渐地,父亲的梨园成为远近闻名的风景,一到周末,三三两两周边城镇的居民就来此赏花游玩。

    ⑧村里发现了其中蕴藏的商机,做了个大胆的决定,号召其他人将闲置土地都种上梨树,并请技术员到村里示范教授科学栽培梨树。在村里的动员下,母亲率先开办起家庭食堂,供游客吃饭,其他有条件的人家也纷纷开起农家乐。七八年的时间,村子被打造成生态旅游村。春天,络绎不绝的游客来村里休闲观光;初秋时,村里邀请外地客商前来参加品果订货会,分外热闹。

    ⑨记得第一年砂梨成熟时,父亲特意开车给我送来一箱梨。当时,我已调到县城工作并安家。我一口咬下去,汁水流溢,甘甜润喉,眯着眼睛回味了好久。

    ⑩每到收获季节,父母总要留一小枝梨子在枝头,我不解其意,母亲说是要报恩。我问报谁的恩呢?母亲说:“地啊,树啊,每个帮助过我们的人啊。”我笑了,我知道母亲除了想给游客们制造一点惊喜,更多的是想给越来越多的鸟儿留下些许粮食。从母亲的言语间,我感受到了她的感激和谢意。过去的苦难早已被岁月磨砺成闪亮的珍珠,在我们心里发出温润的光。今朝和往昔终于能平和共处,融于一体了。

    (选自《小品文选刊》,有删改)

    1. (1) 从修辞的角度品味文中第⑥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灿烂春阳下,梨花重重叠叠争相盛放,赶着来赴这场久违的邀约。

    2. (2) 文章开头写了父亲带我去“偷”树这件事,请简要回答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3. (3) 每到收获季节,父母为什么总要留一小枝梨子在枝头?
    4. (4) “梨花开了”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回答。
  • 1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ChatGPT会影响到人类社会吗

    ①面向普通受众的最新人工智能(AI)交互产品ChatGPT,近来备受关注。

    ②ChatGPT是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研发的最新聊天机器人模型。现实生活中,各种应用软件里的机器人客服,以及苹果手机的Sin,国产智能音箱里的小度、小爱、天猫精灵等,广义上都是与ChatGPT类似的人工智能产品。它们能够通过理解人类语言与互动者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上下文进行互动等。只不过,ChatGPT学习能力最强,“智慧”等级最高,能够回答人类提出的各种远超以往难度的复杂问题,致使其爆火全球。

    ③ChatGPT在和全球网友互动中,有着各种今人吃惊的成绩。参加了美国高校的入学资格考试,成绩为中等学生水平;用《坎特伯雷故事集》风格改写了90年代热门歌曲《Baby Got Back》;用《老友记》主角口吻创作了剧本对白;构思了简短的侦探小说;简要阐释了经济学理论;给出了消除经济不平等的六点计划……ChatGPT甚至能够按照预设的道德准则,从“人类反馈中强化学习”,以此识别恶意信息并拒绝给出有效回答。

    ④在某种意义上,ChatGPT越来越像一个“真实的人”。理论上,只要算力足够强大,ChatGPT与人类的互动越多,它就将“成长”越快。虽然大型语言模型无法像人类一样思考,但基于模型算法得出的答案,在传播理论的助推下,越来越具有迷感性,也越来越真实。这意味着ChatGPT能够形成具备一定逻辑的“思考”结果,而基于这一能力,已经有很多人开始通过ChatGPT取巧逃避本应需要人类大脑思考而进行的工作。

    ⑤巴黎政治大学已宣布,禁止使用ChalGPT等一切基于AI的工具,旨在防止学术欺诈和剽窃:外国专家表示ChaGPT将增加虚假信息风险;斯坦福团队推出DeteciGPT,阻止学生用AI写作业。ChatGPT面世2个月,就已经影响到了人类社会。人们在畅想高科技的未来社会的同时,实际很难想象出下一代的人工智能交互产品能够发展并影响人类到何种地步。

    ⑥让人工智能不断进化演变,最终能够像人类一样思考,本是这一科研领域的终极目标。只要时间足够长,人工智能必然能够发展具备科幻电影里所描绘的能力。但正如科幻电影里的人工智能总会超出人类拉制一样,当前基于大数据学习和给定模型下的人工智能始终存在着近乎无解的“黑箱”弊端——人们无法理解算法背后的各种逻辑,以及在这些逻辑下运行程序将会对人造成的影响。

    ⑦故而,虽然ChatGPT的出现并不令人意外,但还是让人类社会有点措手不及。可以预见的是,“真实的人”群体只会在未来社会中越来越多地出现,充当各种各样的角色。也因此,每每有更为先进的人工智能产品面世,人们都会想要从伦理、法律等多重角度审视。宏观层面对人工智能发展进行必要约束,已经在人类社会取得共识。这正说明,能够始终保持独立冷静思考的人类,最终将会把控住人工智能乃至科技发展的方向。基于这份清醒,人工智能的不断迭代发展就有望保持平衡,算法“黑箱”也最终有望破解。

    (选自光明网,有删改】

    1. (1) 阅读文章第②自然段,简要概括什么是ChatGPT?
    2. (2) 第③自然段主要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说说其作用。
    3. (3) 结合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ChatGPT面世2个月,就已经影响到了人类社会。

    4. (4) 人工智能已经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但始终存在着近乎无解的“黑箱”,弊端,那么我们该采取哪些有效举措?
五、诗歌鉴赏(6分)
  • 12.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 (1) 在诗词大会上,有道文字线索题的答案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在比赛中,主持人已经给出了两条线索: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27岁匆匆离世,被后人称为“诗鬼”;这首诗色彩鲜明,展现了一场激烈、悲壮的战争。请你从下面的线索中再选择一条,让答题者最终锁定答案(   )
      A . 这句诗写出了诗人恬淡、闲适的心情。 B . 这句诗从听觉、视觉的角度烘托了诗人壮怀激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C . 这句诗运用了燕昭王黄金台上招揽天下贤士的典故。 D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思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2. (2) 本诗中诗人运用了多个表现色彩的词语,描绘了特别的画面。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首联所呈现的画面。
六、名著阅读及语言运用(14分)
  • 13. 阅读下面从名著中摘录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

    1. (1) 以上文段选自名著《》。
    2. (2) 结合语境,对选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做简要批注。

      【温馨提示】

      做批注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阅读时,可以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等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

七、综合·探究(10分)
  •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3年5月18日,首届金沙江文化论坛——金阳县金沙江千年首渡优秀传统文化研学会在四川省凉山州金阳县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昌学院,以及凉山州博物馆、西昌文管所、昭觉文管所等多所高校、科研单位的50多名知名专家、学者,以及云贵川彝学专家、爱好者齐聚一堂,聚焦“金阳县金沙江‘千年首渡’优秀传统文化”展开学术研讨,并为“千年首渡”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传承发展建言献策。

    材料二: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精神与灵魂,将其保护好是当代人重要的文化使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文化自信的不断增强,推动着非遗保护理念深入人心,做好非遗保护“后半篇文章”,汇聚为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持久合力。

    材料三:

    传承是对非遗最好的保护,只有服务当下的价值需求,传承和发展非遗才会更有活力。让非遗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不仅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彰显了中华民族创新活力,让古老的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材料四:

    传承的根本在于应用。让原本生活在书本、博物馆的非遗动起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再现乃至应用,再通过扩展非遗产业价值,促进文化与相关产业的融合,既能够创造新型文化业态,也有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材料五: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蕴含着民族文化的底蕴,也蕴含着重要的经济价值,让古老文化的绽放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交相辉映。

    1. (1) 材料一是一则新闻,请为其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要求:不超过20字。
    2. (2) 请提取并整合材料二、三、四、五的主要信息,用一句话写出你的结论。
    3. (3) 请根据以下材料,给学校提一条合理有效的建议来增强师生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识。

      专家声音:“政府要扶持非遗传承人,通过拍摄纪录片、召开推介会等形式,介绍非遗的传承历史、文化内涵,增强民众的认同感。媒体要对非物质文化传承者、保护者进行宣传,倡导全社会关心、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部门牵头设计非遗文旅路线,让民众近距离接触民间艺术,更好地发挥非遗的文化教化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