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鼎尖教育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理综物...

更新时间:2023-06-25 浏览次数:53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第一个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是 , 是由约里奥一居里夫妇用粒子轰击铝箔27获得的,其核反应方程为 , 放射性元素衰变成的同时放出另一种粒子 ,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是质子 B . 衰变 C . 是中子 D . 的比结合能大
  • 2. 舰载机沿着航母跑道直线加速过程中,由于气流对机翼的作用会产生升力,若将发动机提供的推力和气流对机翼的升力的合力称为总动力。设航母跑道可以看作是一个与水平面倾角的为α理想斜面,舰载机在起飞前以大小为的加速度沿着跑道加速,总动力与飞机速度的方向的夹也等于 , 设飞机的质量为 , 前进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包括跑道摩擦阻力,空气的阻力等)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大小与飞机对跑道的正压力成正比,比例系数为 , 重力加速度为 , 则总动力的大小为(  )

      

    A . B . C . D .
  • 3. 我国空间站在太空运行轨道离地高度约为地球半径的 , 运行周期约为地球自转周期的 , 地球自转周期为 , 引力常量为 , 根据题中条件可以求(  )

      

    A . 地球的质量 B . 地球的密度 C .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 D . 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 4. 如图所示为新兵练习投弹时的情景,若前后两次投弹的位置相同,两次的落点相同,第二次手榴弹被投出时初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比第一次大,不计空气阻力,所用手榴弹相同,忽略抛出点离地面的高度,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两次抛出的初速度大小肯定不等 B . 两次手榴弹可能经过空中同一点 C . 第二次手榴弹在空中运动的时间长 D . 第二次手榴弹在空中运动过程中重力做功多
  • 5. 如图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沿轴传播在时刻的波形,是传播路径上的两个质点,从图像时刻开始,质点先回到平衡位置。质点从图示时刻到第一次到达波峰用时 , 此时质点刚好第一次到达平衡位置,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波沿轴正方向传播 B . 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为 C . 时刻,质点的位移为 D . 质点的振动方程为
二、多选题
  • 6.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观察双缝干涉实验,竖直放置的屏上处出现第3级亮纹,将屏沿水平方向移动一段距离时,处出现第3级暗纹,则(  )

      

    A . 屏一定是向左移动的 B . 屏一定是向右移动的 C . 屏移动后,屏上的条纹间距变窄 D . 将单缝稍向左移一些,条纹间距保持不变
  • 7. 如图所示,以为球心半径为的绝缘球壳上均分布着电荷量为的正电荷,已知球壳上电荷在球壳内的场强为零,在球壳外的电场可看成电荷集中在球心的点电荷产生的。现在点固定一个电荷量也为的负的点电荷,且点的电荷对球表面电荷分布无影响,间距离为是球壳的水平直径,上的一点。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点电场强度比点电场强度大 B . 点和点电势相等 C . 将一个负的点电荷从点附近沿延长线远离点,电场力做负功 D . 将一个正的点电荷从A点附近沿垂直平分线远离A点电荷的电势能减小
  • 8. 如图所示,间距为的足够长平行光滑金属导轨固定在水平面内,导轨左端接有电容的电容器,整个空间存在着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 , 质量的金属棒垂直放置在导轨上,金属棒和导轨的电阻不计,给金属棒一个向右的大小为的初速度,当金属棒的加速度变为零时,立即给金属棒一个水平向左的大小为的恒力,则(  )

      

    A . 当金属棒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也恰好为零 B . 当金属棒加速度为零时,电容器两端的带电量为 C . 给金属棒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后,金属棒向右运动的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 D . 给金属棒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后,金属棒向右运动的最大距离为
三、实验题
  • 9.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测滑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四分之一圆弧轨道和长木板固定在水平面上,圆弧轨道底端上表面与长木板左端上表面相切,重力加速度为 , 长木板足够长。

      
    (1)测出挡光片的宽度为
    (2)将滑块从圆弧轨道的不同位置由静止释放,测出每次滑块通过光电门1、2时挡光片的挡光时间 , 根据多组 , 作图像,得到一条倾斜直线,图像与纵轴的截距为 , 要测量动摩擦因数。还需要测量(写出物理量的名称),如果此物理量为 , 则滑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3)有同学说,光电门1、2间的距离不是越大越好,你认为他的理由是

  • 10. 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是可以用来测量电阻丝的电阻率,这一电路是在传统实验“测量电阻丝的电阻率”基础上进行改进的,与传统电路相比,多设置一个定值电阻和一个开关。被测电阻是一段粗细均匀的电阻丝,电阻丝被固定在木板上,两个鳄鱼夹夹住电阻丝然后接入电路,接入电路的电阻丝长度可通过木板上固定的刻度尺读出,如图乙所示。

      

    1. (1)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螺旋测微器测量电阻丝的直径,测量结果如图丙所示,则电阻丝的直径的测量值

        

      ②按照图甲连接电路,让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同时将滑动变阻器阻值调到最大,测量并记录两鳄鱼夹之间的距离

      ③仅闭合开关 , 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尽量使得V和A的指针落在表盘中央附近,记录下此时V和A读数,分别记作

      ④再闭合 , 然后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得V的读数仍为 , 记录A的读数,记作 , 则此时电阻丝的测量值(用题中所测物理量字母表示);

      ⑤改变两个鳄鱼夹之间的距离,重复步骤②③④得到多组数据。

    2. (2) 用图像法处理数据:将得到的实验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并拟合为一条直线,如图丁所示,测得这条直线斜率的数值等于 , 则被测电阻丝的电阻率(保留2位有效数字)。

        

    3. (3) 这种改进型电路的优点是____
      A . 克服了电压表内电阻对实验结果带来的系统误差 B . 克服了电流表内电阻对实验结果带来的系统误差 C . 克服了电源内电阻对实验结果带来的系统误差
四、解答题
  • 11. 如图所示,导热性能良好的气缸放在水平面上,缸口有挡板,内部高度为。缸内一个厚度不计的活塞封闭一定量的理想气体,活塞的横截面积为S,开始时活塞处于离气缸底部的高度,外界大气压强为 , 环境温度为。将气缸倒立竖直悬挂在空中,稳定时活塞离缸底的距离为。活塞与气缸内壁无摩擦且不漏气,重力加速度为

    1. (1) 求活塞的质量;
    2. (2) 在气缸正立时将环境温度缓慢升高,当温度升高至时,缸内气体的压强为多大?若已知此过程气体内能增量为 , 则此过程气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为多少?
  • 12. 如图甲所示,长为的平行金属板M、N上加有如图乙所示的交变电压,图乙中均已知,在过两板右端的虚线右侧有垂直于纸面向里足够大的匀强磁场,在两板中线左端有一粒子源,可以不断地从粒子源内沿两板间中线向右射出质量为 , 电荷量为的带正电的粒子,粒子射出的速度大小为 , 从时刻射人的粒子恰好从N板右端附近射出,此粒子经磁场偏转后又恰好不能再进入两板间电场,不计粒子的重力和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求:

    1. (1) M、N板间的距离;
    2. (2) 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
    3. (3) 匀强磁场中所有粒子通过的区域的面积大小。
  • 13. 如图所示,质量为的轨道A的左端为半径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其余部分水平足够长且粗糙,锁定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为的小物块C静止在圆弧轨道的最低点,质量为的小物块B从圆弧顶端无初速度释放,当物块B滑到圆弧底端时与物块C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碰撞的一瞬间解除轨道的锁定,最终物块与轨道以相同的速度向前运动。物块B、C与轨道水平部分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 重力加速度 , 物块B、C均可视为质点。求:

    1. (1) 物块B第一次滑到圆弧轨道最低点时(未与C相碰),对圆弧轨道的压力;
    2. (2) 物块在轨道水平部分相对滑行的距离;
    3. (3) 若轨道始终保持锁定,物块B与C的每次碰撞均为弹性碰撞(B与C每次碰撞前C均静止),物块最终静止在轨道上,则物块B、C最终停下的位置离圆弧轨道最低点的距离为多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