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2020-2021学年五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治期末教学质...

更新时间:2023-06-21 浏览次数:2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 1. 积极参加社区生活建设,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收获。下面不属于我们的收获的是( )。
    A . 锻炼了我们的实践能力 B . 浪费了我们的课外时间,耽误了我们的学习 C . 社区更整洁了 D . 陪老人聊天,他们开心,我们也很开心
  • 2. 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十幅浮雕中的第一幅,它呈现的是(   )的情景。
    A . 辛亥革命 B . 火烧圆明园 C . 五四运动 D . 虎门销烟
  • 3. 红军总参谋长(   )按照彝族风俗与彝族部落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结成兄弟。
    A . 陈毅 B . 赵登禹 C . 刘伯承 D . 朱德
  • 4. 鸦片战争中,誓与炮台共存亡的是(   )。
    A . 林则徐 B . 邓世昌 C . 关天培 D . 喻培伦
  • 5.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公共生活越来越丰富,所以我们应该(   )。
    A . 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注意自己的言行 B . 随心所欲,满足自己 C . 根据现有的条件和自己的需求,增加生活的乐趣 D . 多在网上购物
  • 6. (   )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A . 血战台儿庄 B . 地雷战 C . 百团大战 D . 地道战
  • 7. 抗日战争历时(   )年。
    A . 12年 B . 13年 C . 14年 D . 15年
  • 8. (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 . 遵义会议 B . 井冈山会师 C . 秋收起义 D . 五四运动
  • 9. ( )在临刑前慷慨激扬地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说:“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
    A . 孙中山 B . 李大钊 C . 陈独秀 D . 何叔衡
  • 10. (   )中要求将中国的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A . 《马关条约》 B . 《南京条约》 C . 《辛丑条约》 D . 《天津条约》
  • 11. 中国共产党的党徽为(   )组成的图案。
    A . 麦穗、镰刀 B . 镰刀、锤头 C . 五星、镰刀 D . 五星、麦穗
  • 12. 下列战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是(   )。
    (1)鸦片战争    (2)人民解放战争    (3)抗日战争    (4)甲午中日战争
    A . (2)(1)(3)(4) B . (1)(4)(3)(2) C . (1)(4)(2)(3) D . (1)(3)(4)(2)
  • 13. “父亲的格局,决定家庭的方向。母亲的情绪,决定家庭的温暖。”对此理解正确的的是( )。
    A . 感恩父母爱,事事顺从父母 B . 尊重理解父母,解决家庭亲子矛盾 C . 孩子在家庭当中不起决定作用,可以不用询问孩子的意见 D . 父母做什么都是对的
  • 14. (   )年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正式宣告日本帝国主义的失败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
    A . 1944 B . 1945 C . 1946 D . 1947
  • 15. 1948年5月中共中央在(    )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A . 西柏坡 B . 延安 C . 井冈山 D . 南泥湾
  • 16. 文明礼貌不是空洞的口号,它体现在我们平时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中。下列做法文明的是( )。
    A . 尿憋急了,在公园角落随地小便 B . 早上起床时间很紧,于是不刷牙就吃早餐 C . 在图书馆看书时把手机设置为静音模式 D . 没有人来,在公园的长椅上躺一会儿
  • 17. 2006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   )。
    A . 学费、课本费 B . 学费、杂费 C . 学费、电费 D . 课本费、杂费
  • 18. 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   )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 . 泰国 B . 越南 C . 日内瓦 D . 印度
  • 19. 下面哪个城市,被人们称为“一夜崛起的城市”。(   )
    A . 珠海 B . 厦门 C . 汕头 D . 深圳
  • 20.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出了战略安排:从现在到二0二0年,是全面建成(   )社会决胜期。
    A . 文明 B . 和谐 C . 小康 D . 脱贫
  • 21. (   )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
    A . 1996年7月1日 B . 1997年12月20日 C . 1997年7月1日 D . 1997年6月30日
  • 22. 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是(   )。
    A . 小岗村 B . 小渔村 C . 华西村 D . 新农村
  • 23. 《新青年》是(   )创办的著名刊物,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A . 毛泽东 B . 陈独秀 C . 李大钊 D . 董必武
  • 24.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确立以(   )为国歌。
    A . 《松花江上》 B . 《生命交响曲》 C . 《歌唱祖国》 D . 《义勇军进行曲》
  • 25. (    )规定不得非紧急情况时在应急车道行驶或停车。
    A . 高速公路管理部门 B . 公安部门 C . 法律 D . 交警部门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 26. 下列属于中国近代屈辱记忆的是(   )。
    A . 九一八事变 B . 淮海战役 C . 铁道游击战 D . 南京大屠杀
  • 27. 丽丽发现自己正一天天长大,觉得和爸爸妈妈越来越找不到共同的语言,现在都不想和他们交流了,请你帮丽丽出出主意。你认为下面的方法可行的是(   )。
    A . 主动与爸爸妈妈聊一聊自己的朋友 B . 主动与爸爸妈妈谈一谈自己的烦恼和愿望 C . 自己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不用管爸爸妈妈的想法和感受 D . 用恰当的方式给爸爸妈妈提建议
  • 28. 我们与父母主动沟通需要讲技巧,注意方式方法。下列技巧方法正确的是(   )。
    A . 沟通前先了解父母的真实想法 B . 细心听父母讲想法和需求,了解父母的担忧和压力 C . 沟通过程中选择大家熟悉的话题 D . 用正确的语速和语调向父母说明自己的真实想法
  • 29. 下列属于公共空间的是(   )。
    A . 电影院 B . 科技馆 C . 超市 D . 教室
  • 30. 关于家风说法正确的是(   )。
    A . 优秀家风能引领良好的社会风气 B . 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 C . 每个家的家风都能传递正能量 D . 优秀的家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种无言的教育
  • 31. 在公共生活中,人们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展示自己良好的形象,下列做法不符合公共生活要求的是(   )。
    A . 在公园里随意遛狗 B . 乘坐高铁,旁边的座位上没人时,横躺在座椅上听歌 C . 公交车上与同学相谈甚欢时,放声大笑 D . 在景区旅游或其他公共场所,不随地乱扔垃圾
  • 32. “辛亥革命”后,社会上出现的新风尚有哪些?(   )
    A . 剪发辫,不缠足 B . 倡导婚姻自由 C . 禁止贩卖人口 D . 禁鸦片、禁赌博
  • 33. 当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来临之时,人们捐款捐物、义务参与疫情防控工作,这说明(   )。
    A . 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扶危济困,乐于奉献的传统美德 B . 公益事业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帮扶他人 C . 公益事业是部分人的事,我们小学生没必要参与 D . 每个人都能为公益事业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 34. 下列对中国梦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中国梦与普通人关系不大 B .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C . 中国梦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 D .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更是未来的
  • 35. 下列选项中,(   )属于一个家庭承担的责任。
    A . 赡养老人 B . 抚养子女 C . 交流感情 D . 改善生活
  • 36. 国庆来临,不少人到天安门观看升旗仪式,庄严的升旗仪式展示了我国军人的风采,也让我们懂得(   )。
    A . 礼仪不仅关系我们自身的形象,甚至关系到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形象 B . 良好的礼仪可以使我国成为世界超级强国 C . 良好的礼仪有利于展示我们中华民族的自信自尊 D . 礼仪不仅是一种形式,而且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
  • 3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红军长征经历了11个省,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 B .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 C . 长征是以红军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终。 D . 现在人们生活好了,长征精神也不再需要了。
三、连线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四、表达。(共16分)
  • 40. 你知道哪些长征故事,请例举3个。你认为长征精神有哪些?
  • 41. 自1949年到现在,我们国家实现了从站起来到起来到起来。请你把这句话补充完整,并根据本学期所学内容,谈谈你有哪些启示。(至少写四点)
  • 4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七条(节选):全社会应当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为残疾人提供捐助和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三条:老年人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有享受社会服务和社会优待的权利,有参与社会发展和共享发展成果的权利。禁止歧视、侮辱、虐待或者遗弃老年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1. (1) 你发现这些法律规定有哪些共同之处?
    2. (2) 社会中还有哪些措施体现了国家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关爱。
    3. (3) 社会生活中,我们可以为身边需要关爱的人做些什么,举例说一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