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地理...

更新时间:2023-06-19 浏览次数:28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组
  • 1. 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表:中国主要自然资源数据表


    土地

    矿产

    耕地

    径流量

    森林

    总量在世界上的名次

    3

    3

    4

    6

    6

    人均量占世界人均量的比例

    1/3

    1/2

    1/3

    1/4

    1/5

    1. (1) 读表判断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
      A . 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也很大 B . 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不足 C . 总量贫乏,但人均占有量大 D . 总量贫乏,人均占有量不足
    2. (2) 表中所列的自然资源,属于非可再生的是(   )
      A . 矿产资源 B . 耕地资源 C . 森林资源 D . 水资源
  • 2. 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①~④分别代表的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正确的是( )
      A . ①——耕地 B . ②——旱地 C . ③——草地 D . ④——难以利用的土地
    2. (2) 有关我国土地资源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耕地面积广,所占比重大 B . 土地利用类型多,分布均衡 C . 建设用地不断扩大 D . 耕地后备资源充足
  • 3. 读“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根据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图中④适宜发展(   )
      A . 种植业 B . 渔业 C . 林业 D . 畜牧业
    2. (2) ②发展农业的条件是(   )
      A .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 B . 地形较陡、土壤贫瘠、水源丰富 C . 河湖较多、水草丰富、地形平坦 D . 牧草丰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3. (3) 近年来,靠近城市的郊区慢慢变成了肉、乳、禽、蛋生产基地,影响这种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 . 气候 B . 劳动力 C . 市场 D . 交通
  • 4. 读漫画“小草的哀求”,完成下列小题。

    1. (1) 漫画所反映的情况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
      A . 土地荒漠化 B . 全球变暖 C . 臭氧层破坏 D . 酸雨污染
    2. (2) 漫画反映的问题最可能发生在我国的(   )
      A . 长江中下游地区 B . 东北和西南地区 C . 东南沿海地区 D . 西北地区
  • 5. 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的其他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新能源汽车产业属于(   )
      A . 第一产业 B . 高新技术产业 C . 第三产业 D . 传统制造业
    2. (2)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主要原因是(   )

      ①国家政策大力支持②购置和使用成本低

      ③新能源技术日趋成熟④传统汽车价格昂贵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3. (3)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可能(   )
      A . 制约汽车产业发展 B . 缓解交通拥堵 C . 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D . 增加石油资源消耗
  • 6. (2022七下·新丰期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运输的发展产春运发生了诸多变化。下图为某年春运第 一周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运输人次最少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A . 铁路运输 B . 公路运输 C . 航空运输 D . 水路运输
    2. (2) 运输人次同比增长幅度最大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A . 铁路运输 B . 公路运输 C . 航空运输 D . 水路运输
    3. (3) 春运期间,很多人选择公路运输的主要原因是(   )
      A . 速度快 B . 价格低 C . 运量大 D . 方便快捷
  • 7. “沧桑巨变七十载,民族复兴铸辉煌”。高速铁路承担客运服务,发展迅速,已成为国家名片。图一为中国高速铁路分布图,图二为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及占比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我国高速铁路(   )
      A . 在东北地区分布最稀疏 B . 在地势第一级阶梯上集中分布 C . 在平原地区分布均匀 D . 稠密区与城市密集区分布一致
    2. (2) 2009~2018年间,我国高铁(   )
      A . 运营里程持续增长 B . 运营里程匀速增长 C . 占比2013年最低 D . 占比2017年后增长最快
    3. (3) 我国发展高铁可以(   )

      ①加快矿产外运,发挥资源大国优势

      ②推动技术研发,促进现代制造业发展

      ③加强城乡联系,带动经济全面发展

      ④促进对外联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8. 居住建筑又称民居,是各地区自然环境和人文情况的综合体现。下图为我国某地民居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该图展现的是(   )
      A . 江南水乡 B . 塞外江南 C . 林海雪原 D . 椰林海岛
    2. (2) 图示地区民居屋顶呈两面斜坡特点,其目的是(   )
      A . 防火 B . 防盗 C . 排水 D . 降温
  • 9. “小背篓晃悠悠,笑声中妈妈把我背下了吊脚楼,头一回幽幽深山中尝呀野果哟,头一回清清溪水边洗呀小手哟,头一回赶场逛了山里的大世界,头一回下到河滩里我看了赛龙舟……”歌曲《小背篓》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根据图文资料,完成下面下面小题。

    1. (1) 歌词中描述的地区最可能是(   )
      A . 地势低平的江南水乡 B . 黄沙漫天的西北大漠 C . 白山黑水的东北林海 D . 山清水秀的湘西山区
    2. (2) 该地区典型的土特产是(   )
      A . 椰子 B . 野山笋 C . 西湖藕粉 D . 哈密瓜
    3. (3) 藏族人民穿的藏袍可以适应当地(   )。
      A . 气候湿热的特点 B . 气候干旱的特点 C . 昼夜温差大的特点 D . 日照强烈的特点
  • 10. 一幅“中国特色食品分布图”从饮食文化角度反映出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和农业分布的特点。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美食特色与我国农业分布或自然环境契合的是(   )
      A . 刀削面、米线——南稻北麦 B . 牛羊肉——内蒙古牧区独有 C . 火锅——四川盆地气候寒冷 D . 小鸡炖蘑菇——东北平原广阔
    2. (2) 从北京到江苏去游玩,品尝江苏的大闸蟹,最适合选择的铁路线是( )
      A . 京九铁路 B . 京广铁路 C . 京哈铁路 D . 京沪铁路
  • 11. (2023九上·惠来期末) 中国地域辽阔,地域特色鲜明,饮食文化纷呈异彩。在《清稗类钞》里,就记述了清末之饮食状况,称:“各处食性之不同,由於习尚也。则北人嗜葱蒜,滇黔湘蜀嗜辛辣品,粤人嗜淡食,苏人嗜糖”。到清末时,鲁菜、苏菜、粤菜、川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分化形成,共同构成中国的“八大菜系”。据此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 (1) 八大菜系中的“湘菜”,是指( )
      A . 山东菜式 B . 浙江菜式 C . 四川菜式 D . 湖南菜式
    2. (2) “粤人嗜淡食”是指饮食清淡的是( )
      A . 四川人 B . 广东人 C . 贵州人 D . 云南人
    3. (3) “苏人嗜糖”,指炒菜喜欢放点糖的是( )
      A . 太原人 B . 武汉人 C . 长沙人 D . 南京人
  • 12.  2022年1月31日农历除夕夜,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大面具亮相“春晚”。青铜大面是是目前已知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体量最大、保存状况完好的大型青铜面具,体现了古蜀先民对自然万物与人神世界的理解与思考。下图为三星堆遗址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众多文物,反映的是(   )
      A . 云贵高原文化 B . 华北平原文化 C . 四川盆地文化 D . 青藏高原文化
    2. (2) 当地政府计划将三星堆古遗址建设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这有利于(   )

      ①吸引更多的游客②丰富当地旅游资源③宣传我国现代科技的进步④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二、解答题
  • 13. 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1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南阳市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自古以来,我国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南水北调是跨流域跨区域配置水资源的骨干工程。南水北调东线、中线一期主体工程建成通水以来,已累计调水400多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达1.2亿人,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材料二: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我国南北方水土组合状况比较图”“南水北调中线地形剖面示意图”

    1. (1) 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把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地区。东线工程主要是利用输送,北达山东与天津。该工程解决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2. (2) 读我国南北方水土组合状况比较图,可知南方和北方水土资源配备(填合理/不合理)。
    3. (3) 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相比,中线工程从水库引水,中线工程一大特点是全线基本实现自流输水,输水成本低。中线能自流输水的原因是地势南高北低。
    4. (4) 为缓解北方地区用水紧张,除南水北调外,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14. 读下面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图

    材料二环渤海经济圈矿产、交通示意图。

    材料三:环渤海经济圈人口,国民生产总值、水资源约占全国比例表。

    内容

    人口

    国民生产总值

    水资源

    约占全国比例(%)

    17.5

    26.2

    3.54

    1. (1) 读材料一,写出图中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名称。A工业基地,B工业基地,C工业基地,D工业基地。
    2. (2) 读材料一四大工业基地中,毗邻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是。(填字母)
    3. (3) 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中心(密集/稀疏),集中了主要的工业基地;中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多;西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少,分布(密集/稀疏)。
    4. (4) 依据材料二、三可归纳出,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有有哪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