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初历隋唐时期练习:13 鉴真与玄奘

更新时间:2023-05-31 浏览次数:63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3七下·宝安期中) 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朝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髓,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共同繁荣。下列能佐证这一现象的是(     )

    A . 和亲结盟 B . 鉴真东渡 C . 唐蕃会盟 D . 设置都护府
  • 2. (2023七下·宝安期中) 抗击新冠疫情期间,日本汉语水平考试 HSK 事务局支援湖北高校物资上写着一句话:“山川异域,风月同 天”,意思是虽然远在异国他乡,但能为国外人们的受难而感同身受,施以援手。历史上也有一位僧人,听说日本的相国曾经造袈裟布施给中华大德,袈裟的边缘也绣着同一句话,并认为日本与佛法有缘,因此前往日本传播佛法。这一位僧人是(   )
    A . 玄奘 B . 鉴真 C . 遣唐使 D . 班禅
  • 3. (2023七下·汕尾期中) 《大唐西域记》这部书记载了28个城邦.国家和地区的情况,该书内容丰富,成为研究古代中亚,南亚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玄奘西游 B . 澶渊之盟 C . 文成公主入藏 D . 鉴真东渡
  • 4. (2023七下·姜堰月考) 有这么一本书,他的口述者是一位僧人,他的部分经历如下:公元628年的秋天,从长安出发,开始茫茫西行之旅,……19年的时间,5万多里的行程,大唐、西域、中亚和印度,100多个国家见证了他的身影。这本书是(    )
    A . 《大唐西域记》 B . 《西游记》 C . 《徐霞客游记》 D . 《老残游记》
  • 5. (2023七下·姜堰月考) 唐朝一位高僧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播大唐文化。这位高僧是(    )
    A . 玄奘 B . 鉴真 C . 蔡伦 D . 毕昇
  • 6. (2023七下·东莞期中) 唐招提寺是仿唐制建造的寺院,被誉为“海东无双的大伽蓝”、“绝尘名刹”,寺院的金堂和讲堂是8世纪建立的古建筑物,都是日本国宝。该寺院的建造可用以说明(    )
    A . 法显西行取经 B . 玄奘前往天竺取经 C . 空海来华求法 D . 鉴真东渡传授佛法
  • 7. (2023七下·宁津月考) “五万里的尘土与寒暑,长安与(天竺)那烂陀寺相遇的机缘……你,才是真正的行者!”对诗歌中的你精准评价(    )
    A . 中日文化友好交流的使者 B . 中非文化友好交流的使者 C . 中印文化友好交流的使者 D . 中阿文化友好交流的使者
  • 8. (2023七下·厚街月考) 2020年4月22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与日本外相通话,表示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中日两国相互支持,书写了“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佳话。唐朝时,中日友好交流的史实是(   )
    A . 徐福东渡 B . 鉴真东渡 C . 和同为一家 D . 澶渊之盟
  • 9. (2023七下·厚街月考) 贞观年间,一高僧为求取佛经西行4年,游历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终到达天竺。后来,他的弟子根据其口述的沿途山川风貌和社会习俗,编纂成书。此书是(   )
    A . 《大唐西域记》 B . 《水浒传》 C . 《西游记》 D . 《天工开物》
  • 10. (2023七下·宁津月考) 下列关于鉴真和玄奘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唐朝的僧人

    ②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做出重大贡献

    ③西行求取佛法

    ④有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②
  • 11. (2023七下·中山月考) 图中人物的事迹不包括(   )

    A . 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学习佛经 B . 在天竺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 C . 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潜心翻译 D . 以亲身见闻写成《西游记》
  • 12. (2023七下·高州月考) 郭沫若诗曰:“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某班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对郭沫若这首诗的理解各不相同,其中理解正确的是(    )
    A . 甲认为此诗歌颂鉴真不畏辛苦,在异域传播唐文化的高贵品质 B . 乙认为此诗批评鉴真横渡东海的盲目性 C . 丙认为此诗既批评鉴真的盲目,同时又称赞鉴真的大义 D . 丁认为此诗说明了奈良的社会风气与唐朝一样
  • 13. (2023七下·厚街月考) 观察下图唐朝墓葬出士的文物,这些出土文物说明唐朝(   )

    A . 人们喜欢收集钱币 B . 随葬文物品种多样 C . 中外铸币技术高超 D . 中外经贸交流频繁
  • 14. (2023七下·高明月考) “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诗句能够补证唐朝中日交往的是(    )
    A .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真心照太清 B . 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 C .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鏑无声五十年 D . 九天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毓
  • 15. (2023七下·高州月考) 《唐大和上东征传》中记载,日本长屋王崇敬佛法,造千件袈裟。袈裟上绣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长屋王希望这些袈裟能送到大唐,以此与大唐的和尚结缘。下列能够体现中日“共结来缘”的史实是(    )
    A . 玄奘西行 B . 鉴真东渡 C . 唐蕃和亲 D . 郑和下西洋
  • 16. (2023七下·高州月考) 碎叶城是唐朝安西四镇之一,但官修史书对其介绍甚略。玄奘法师却有详细描写:“城周六七里,诸国商胡杂居也。土宜(种植)糜麦、蒲桃”。想要研究唐朝时西域和西亚的历史,我们要查找(    )
    A . 《史记》 B . 《大唐西域记》 C . 《金刚经》 D . 《贞观政要》
  • 17. (2023七下·铁力月考) 中国,印度山水相连,两国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历史上两国交往十分密切,研究中印两国交往历史的最佳文献是(   )
    A . 《大唐西域记》 B . 《西游记》 C . 《金刚经》 D . 《长生殿》
  • 18. (2023七下·铁力月考) “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材料中的“伟大僧人”是指(   )
    A . 鉴真 B . 玄奘 C . 阿倍仲麻吕 D . 张角
  • 19. (2023七下·尤溪月考) 下面两幅图片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

      玄奘                   鉴真

    A . 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 . 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 . 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 . 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 20. (2023七下·靖江月考) 唐朝的对外开放具有“大出大进”的特点,“大进”是指唐朝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不拘一格,兼收并蓄。“大出”是指唐朝文化富有魅力,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 下列属于唐朝“大出”的史实是(    )
    A . 鉴真东渡日本 B . 玄奘西行天竺 C . 册封回纥首领 D . 文成公主入藏
  • 21. (2023七下·平邑月考) 唐朝两位高僧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
    A . 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 . 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C . 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 . 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 22. (2023七下·尤溪月考) 要研究唐时期印度和中亚的历史,最好的书籍是(   )
    A . 《西游记》 B . 《马可·波罗行纪》 C . 《大唐西域记》 D . 《资治通鉴》
  • 23. (2023七下·天门月考) 自汉朝以来,中国充分利用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加强对外交往,对世界产生极大影响。下列体现唐朝对外交往实现互助互利的史实是(   )
    A . 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 B . 甘英出使大秦 C . 马可·波罗来华 D . 郑和下西洋
  • 24. (2023七下·平邑月考) 这部书记载了一位僧人西行亲身游历西域的所见所闻,书中对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生活方式、建筑、婚姻、宗教信仰和音乐舞蹈等方面的记载,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深度反映了西域的风土民俗。它是(   )
    A . 《诗经》 B . 《大唐西域记》 C . 《伤寒杂病论》 D . 《史记》
  • 25. 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以下选项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 .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B . 玄芙西行,研习佛法 C . 鉴真东渡,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D . 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 26. “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度出海,终抵东瀛。”上述对联高度赞扬了唐朝时期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的一位僧人。这位僧人是(    )
    A . 杜甫 B . 玄奘 C . 鉴真 D . 阎立本
  • 27. 《西游记》以玄奘西行为原型,用神话的方式描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艰难历程。其中的“西天”是指(    )
    A . 大秦 B . 天竺 C . 波斯 D . 大食
  • 28. 下图是唐朝名僧,受日本僧人礼请,东渡传律,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下列关于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他受日本僧人邀请顺利的东渡日本

    ②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卓越贡献

    ③是唐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

    ④他只潜心研究佛经不过问其他领域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29. 如果你想知道唐朝人是怎样认识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的,你最好查阅我国古代典籍是( )
    A . 《日本书纪》 B . 《大唐西域记》 C . 《佛经》 D . 《史记》
  • 30. 第六次成功东渡日本,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的人物是( )
    A . 鉴真 B . 玄奘 C . 阿倍仲麻吕 D . 崔致远
  • 31. 唐代经济繁荣,制度先进,文化辉煌,对外交流频繁。下列史实属于唐朝和日本交往的是( )

    ①鉴真东渡   ②玄奘西行   ③遣唐使   ④市舶司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时期,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有500多人。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646年,日本仿照中国的政治制度实行了大化改新。

    材料二:贞观二十一年,天竺摩揭陀国遣使来中国。随即,唐太宗派人到天竺,“遣使取熬糖法,即诏扬州上诸蔗,拃沈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唐文化在哪些方面对日本有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天竺摩揭陀国”在今天的哪一个地区。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
    3. (3) 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唐朝对外关系的特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