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八年级下册 /第3章 空气与生命 /第5节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八下第三章 第5节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提高题

更新时间:2023-05-05 浏览次数:52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图是自然界中的一个简单的碳循环过程,对于该过程理解正确的是( )

    A .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为地球大气提供了所有的二氧化碳 B . 植物只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碳元素转移到体内 C . 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只能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转化为二氧化碳 D . 我国北方的冬天,许多树叶掉落,会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明显增加
  • 2. 下图表示一天之内(早7:00~第二天早7:00)温室大棚中CO2含量的变化,在a点打开通风口的目的是(   )

    A . 补充大棚内的CO2 B . 补充大棚内的O2 C . 降低大棚温度 D . 降低大棚湿度
  • 3. 在农业生产实践过程中,有时要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有时又要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下面四个选项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 . 低温贮藏水果、蔬菜 B . 农田及时松土 C . 贮藏粮食时,密闭的粮仓内充加二氧化碳 D . 小麦种子晒干入仓
  • 4. 在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中,所用的保温瓶已作灭菌处理,保温瓶内的环境条件适宜。将适量、等质量的正在萌发和煮熟的种子分别装入两个保温瓶后密封,多次测定有关的量,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判断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

    A . 若y表示瓶内温度,则a表示萌发的种子 B . 若y表示瓶内氧气量,则c表示煮熟的种子 C . 若y表示种子的质量,则b表示萌发的种子 D . 若y表示瓶内二氧化碳量,则c表示煮熟的种子
  • 5. 呼吸时,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的原因是( )
    A . 肺泡内有氧气,血液里没有氧气 B . 肺泡收缩产生的压力 C . 肋间肌和膈肌收缩产生的压力 D . 肺泡内氧气的浓度大于血液中氧气的浓度
  • 6. 图表示某人在两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 曲线Ⅰ可能为运动状态 B . 曲线Ⅱ可能为平静状态 C . 曲线Ⅰ状态时,呼吸频率较慢 D . 曲线Ⅱ状态时,呼吸深度较小
  • 7. 如图是人体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曲线,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 ab段曲线表示膈肌舒张,膈顶部下降,吸气 B . bc段曲线表示肋间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运动,呼气 C . cd段曲线表示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D . ab段和cd段曲线都表示呼气
  • 8. (2023八下·舟山月考) 如图是人体气体交换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浓度低于氧气浓度 B . 图乙中③处二氧化碳浓度大于④处 C . 图甲为人体的组织细胞,图乙为肺泡 D . 图甲中②处氧气浓度小于①处
  • 9. (2023八下·舟山月考) 如图,在容器中装入等量的不同种子,加入适量的水后密封。一段时间后向漏斗中倒入清水,通过观察到的澄清石灰水的不同变化,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 种子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 B . 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C . 种子呼吸作用需要氧气 D . 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 10. 某学生在玻璃温室里进行植物栽培实验,为此,他对温室内空气中的CO2含量进行24 h测定。下列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其测定结果的是(横坐标为当日时刻,纵坐标为CO2浓度) ( )
    A . B . C . D .
  • 11. (2019八下·台州期末) 如图所示为证明动物需要呼吸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实验中属于对照组的是 A 组 B . 本实验只能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C . 本实验应控制两试管中的碱石灰等量 D . 本实验用红色液滴移动来反映试管内二氧化碳含量变化
  • 12. (2019八下·黄岩期末) 关于人体的呼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甲中表示人体中肺的大致位置的序号是1 B . 图乙中表示人体呼气过程的是A C . 吸气过程对应的肺内气压变化可用图丙中的CD段曲线表示 D . 图丁中①代表CO2通过扩散作用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
  • 13. (2019八下·天台期末) 在适宜温度、水分和一定的光照强度下,甲、乙两种植物叶片的CO2净吸收速率(CO2净吸收速率=光合作用CO2吸收速率-呼吸作用CO2释放速率)与CO2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升高温度,d点一定上移 B . 适当增强光照,a点将左移 C . CO2浓度大于a时,甲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D . CO2浓度为b时,甲乙光合作用强度相等
  • 14. (2019八下·乐清期末) 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分别用相同强度、不同颜色的光来照射,玻璃管均有水滴排出但数量不等(不考虑温度对水滴排出的影响)。实验记录的是相同时间内排出的水滴数。该小组研究的问题是(     )

    A . 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 B . 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C . 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 D . 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水分吸收的影响
  • 15. (2019八下·三门期末) 二十世纪,科学家希尔曾做过下图这个实验,有关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装置b中气泡内的气体是氧气 B . 装置c中无气泡是因为缺二氧化碳 C . 实验表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 . 实验表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二、填空题
  • 16. “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请回答问题。
    1. (1) 下图表示密闭试验舱存在的一个碳氧循环过程,图中“?”处是指研究员的作用。 

    2. (2) 用学科观念分析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变化观: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 B . 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种类不变 C . 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D . 微粒观: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 17. 如图是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的一组实验,请你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来解释相关的实验现象。

    1. (1) 甲装置中小白鼠很快死去的原因是小白鼠的作用导致玻璃罩内缺氧。 
    2. (2) 乙装置中小白鼠能正常活着是因为绿色植物的作用,更新了玻璃罩内的气体。这种生理活动的表达式是。 
    3. (3) 从这一实验现象分析,绿色植物的作用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 18. 下图所示装置用于测定蝗虫呼吸作用的速率,图中的NaOH溶液能够充分吸收瓶中的CO2 , 据图回答问题。(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蝗虫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

    1. (1) 该装置可测定的是蝗虫呼吸作用过程中吸收O2的速率还是释放CO2的速率?。 
    2. (2) 15 min后,U形管左右两侧的管内液面位置有何改变?。 
  • 19.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实验中B装置的作用是。 
    2. (2) C处玻璃罩不能透光的原因是。 
    3. (3) 图示实验完成后,如果证明C中的绿色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你的操作方法是,实验现象是。 
  • 20. 为了探究“小鼠生命活动释放热量的快慢与空气中氧气含量有怎样的关系”,小金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取甲图所示的三个相同的装置;

    ②取    的同种小鼠若干只,按乙图设置实验;

    ③将三个装置放在相同的适宜环境中进行实验。

    1. (1) 请将实验步骤②补充完整:
    2. (2) 实验可通过液柱移动的快慢来比较小鼠生命活动释放热量的快慢,其原理是
    3. (3) 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从哪些方面对实验进行改进?。(写出一点即可) 
  • 21. 小柯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

    1. (1) 图甲实验设立B组的目的是,几天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
    2. (2) 如图乙,把新鲜菠菜装入塑料袋中,扎紧袋口,在环境中放置12 h后,松开袋口,插入导管立即扎紧袋口,并将导管口插入烧杯中,缓慢挤压塑料袋,蜡烛熄灭。该现象能否说明菠菜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判断并说明理由:
  • 22. 如图所示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吸入的气体,顺着支气管在肺里的各级分支,到达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的[]。 
    2. (2) ①数量很多,外面包绕着[③]。 
    3. (3) 图中A表示的是肺泡中的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B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由此可知,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完成的。 
  • 23. 静呼吸时,一般成年人每次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量相等,约为500 mL。在平静呼吸之末,肺内尚存有气体约2400 mL。经测定还表明,吸入气、呼出气和肺泡气之间,各种气体成分的体积分数差别很大,如下表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成分

    类别 

    O2体积分数/%

    CO2体积分数/%

    吸入气

    20.96

    0.03

    呼出气

    16.20

    4.5

    肺泡气

    14.0

    5.6

    1. (1) 呼出气中O2含量高于肺泡气,而CO2含量低于肺泡气,说明了什么?。 
    2. (2) 在每次吸气过程中,吸入气中不参与气体交换并被呼出的部分气体,存在于呼吸系统的什么部位?。 
    3. (3) 上述事实表明了什么?。 
  • 24. (2019八下·长兴期末) 如图是“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 (1) 推测图中A、B所代表的生理活动:B是
    2. (2) 图中控制两种气体进出植物体的门户是,它也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时水分散失的通道。
    3. (3) 以下叙述不符合事实的是      (填字母)。
      A . 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B . 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各占50% C . 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加剧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D . 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 25. (2019八下·仙居期末) 呼吸作用对生命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市区的某次卡车与面包车相撞的交通事故中,卡车司机伤势严重。赶到的医护救援人员马上给卡车司机输血,同时还给他输氧。如图是在氧气钢瓶与病人呼吸面具之间安装的盛有水的装置,用于观察气泡产生的情况,以便调节供氧速率,此时救援人员会把(填字母)管口与氧气钢瓶相连。

  • 26. (2019八下·永康期末) 下图是一副叶和根对话的漫画图,仔细分析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 (1) 叶进行光合作用为茎和根提供,同时释放氧气。
    2. (2) 如果茎中的“罢工”,则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无法运输到叶。
  • 27. (2019八下·南浔期末) 小金同学在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①—⑦是所进行的各个步骤的示意图(顺序打乱了)

    1. (1) 从图中可以看出小金同学研究的问题是
    2. (2) 请按照实验步骤先后将图片重新排序
  • 28. (2019八下·三门期末) 如图所示的“人工树叶”是一种模拟植物光合作用的装置,此“人工树叶”与植物光合作用类似,都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和有机物(C3H8O是一种有机物,不适合食用)。请你说出此人工树叶的2点意义

  • 29. (2019八下·余杭月考) 如图甲为春季某晴天一昼夜中某作物植株对CO2的吸收和释放状况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 (1) 甲图曲线中C点和E点(外界环境中CO2浓度变化为零)处,植株处于何种生理活动状态
    2. (2) 根据甲图推测该植物接受光照的时间是曲线中的段,光合作用强度最强(高)的是点,植株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点。
三、实验探究题
  • 30. 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呼吸作用则为光合作用提供了能量和原料。
    1. (1) 为研究种子的呼吸作用,小柯对种子消毒杀菌后,按图中甲所示的实验进行研究。对种子消毒杀菌后再进行实验,其目的是。几天后,澄清石灰水最先出现明显浑浊现象的装置是(填“A”“B”或“C”)。 

    2. (2) 研究人员在晴天环境下,对栽有绿色植物的密闭玻璃温室,进行24 h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绘制的曲线如图乙所示。据图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开始于(填“P点前”“P点”或“P点后”)。
  • 31. (2019八下·永康期末) 蓝莓果实有极强的药用价值及营养保健功能,国际粮农组织将其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近些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科研人员为了探究某因素对蓝莓保鲜的影响,测定了蓝莓在密闭容器内产生CO2的速率,结果见图甲和图乙。试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上述实验的假设是会影响蓝莓的呼吸作用,从而影响水果的保鲜。
    2. (2) 分析图甲或图乙可知,随着蓝莓储藏时间的增加,产生CO2的速率均有下降。原因是密闭容器内的CO2浓度会逐步,从而抑制了蓝莓细胞的呼吸作用。
    3. (3) 某同学拟验证上述实验结果,设计如下方案:

      ①将两等份同一品种、成熟度相同的蓝莓分别装入甲、乙两只相同的烧杯中;

      ②将甲、乙两烧杯分别置于25℃和0.5℃条件下观察,每隔一段时间测定CO2浓度;

      ③重复上述过程,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

      有同学认为他的实验方案不合理,请你指出其中的一处

  • 32. (2019八下·天台期末) 下图的实验装置用于测定种子萌发时因呼吸作用引起密闭容器中气体体积的变化。每隔一段时间,调节X管和Y管内的液面至同一水平,并通过Y管上的刻度尺量出气体的体积。体积变化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

    1. (1) 在6小时内气体体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2. (2) 有人认为该实验不足以证明气体体积的变化就是由种子萌发引起,原因是缺少对照实验,请你设计一个对照实验
    3. (3) 外界温度、压强的改变也会导致气体体积变化。对照实验中气体体积变化在2小时内是+0.2个单位,那么2小时内同等条件下萌发的种子实际呼吸速率是单位/小时。
  • 33. (2019八下·长兴期末) 某农科所为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外界因素,在大棚内种植了玉米、大豆等多种植物。图一表示某植物一天内吸收二氧化碳变化情况,图二表示夏季某晴朗的一天对一密闭蔬菜大棚中的某种气体的含量进行24小时的检测,据图分析:

    1. (1) 图一中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点。
    2. (2) 图一中b点植物释放CO2降低,其原因可能是
    3. (3) 图二中所测气体为;该大棚内的蔬菜经过一昼夜后是否积累有机物?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四、解答题
  • 34. (2019八下·嵊州期末) 兴趣小组欲探究某植物处于适宜且相对稳定的环境中,1小时内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及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设计了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装置中的红墨水滴每移动1个单位,装置内的氧气增加或减少2毫克。请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探究此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时,烧杯中应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将装置置于遮光且密闭条件下,闭合开关,1小时后装置中的红墨水滴向左移动了2个单位。该植物1小时内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质量为毫克。
    2. (2) 另取相同装置,置于和(1)相同温度下,向烧杯中加入某种化学试剂,使装置内二氧化碳的量保持相对稳定,将装置置于条件下使该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闭合开关,1小时后装置中的红墨水滴向右移动了8个单位。
    3. (3) 结合(1)、(2),该植物1小时内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质量为毫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