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南宁市3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联合调研考...

更新时间:2023-05-25 浏览次数:34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人体稳态的维持是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人体处于稳态时,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稳定不变 B . 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乳酸会使细胞外液的pH显著降低 C . 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细胞外液中Na和Cl的浓度 D . 突触前膜本质上属于细胞膜,分泌神经递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 2. 在人的内耳中含有一种特殊的淋巴液-内淋巴液,以含高浓度K+与低浓度Na+为特点。当声波传至内耳时,内淋巴液中的毛细胞受到刺激并打开细胞膜上的K+通道,引起K+内流产生动作电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内淋巴液属于细胞外液,是毛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 B . 内淋巴液中的毛细胞在静息时,细胞膜外的K+浓度高于细胞内 C . 毛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过程主要通过K+协助扩散内流完成 D . 若增加内淋巴液中的K+浓度,毛细胞动作电位的峰值将降低
  • 3. 闰绍细胞是脊髓前角内的一种抑制性神经元,闰绍细胞受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轴突侧枝的支配。破伤风毒素是破伤风杆菌产生的一种神经蛋白毒素,可以抑制感染者的抑制性神经   递质的释放。下图表示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闰绍细胞共同支配肌肉收缩,防止肌肉过度兴奋   的过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刺激 b 处,a、c、d 三点中检测不到电位变化的是 a 点 B . 图中效应器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 C . 闰绍细胞的活动可减弱运动神经元兴奋带来的肌肉反应 D . 机体感染破伤风杆菌,可能会出现肌肉持续舒张的症状
  • 4. 人体内的5-羟色胺(分子式为C10H12N2O)是由必需氨基酸——色氨酸(分子式为C11H12N2O2)代谢生成的一种衍生物。5-羟色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使人产生困倦感。对于外周组织,它具有刺激血管收缩和平滑肌收缩的作用。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5-羟色胺是以色氨酸为原料经脱水缩合形成的 B . 人体不同细胞膜上5-羟色胺的受体结构可能不同 C . 5-羟色胺由突触后膜处释放进入突触间隙 D . 饮食中色氨酸的含量对人的睡眠没有影响
  • 5. 人体内环境稳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调控的结果。如图是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进入低温环境后,图中信息分子A,B,C,D的释放量均明显增加 B . 与调节方式乙相比,甲的作用时间短暂、作用范围大、反应迅速 C . 信息分子E促进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 D . 信息分子A,B,C,D,E的化学本质均为大分子有机物
  • 6. 在高温环境下。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最容易发生中暑。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 中暑会引起恶心、呕吐等一系列症状 B . 中暑时可能会引起机体产热大于散热 C . 中暑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机体代谢加快 D . 中暑说明机体体温调节功能是有限的
  • 7. (2021高二上·梅河口月考) 大多数有机磷农药、蝎毒都属于神经毒素。其中有机磷能使分解神经递质的酶活性受抑制,蝎毒能破坏膜上钠离子通道,从而抑制神经冲动的产生。如果使用有机磷或者蝎毒,引起的后果是(  )

    A . 使用蝎毒,在a处给予刺激,b处释放神经递质 B . 使用有机磷,在a处给予刺激,b处释放神经递质 C . 使用有机磷,在a处给予刺激,c处保持静息电位 D . 使用蝎毒,在a处给予刺激,c处产生神经冲动
  • 8. 99.7%的宫颈癌都是由HPV病毒感染所引起。宫颈癌疫苗专用于预防HPV病毒,人体接种宫颈癌疫苗将获得相应免疫力。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HPV病毒入侵后,浆细胞会增殖分化并产生特异性抗体 B . HPV病毒再次入侵时,记忆T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成细胞毒性T细胞 C . 注射HPV病毒疫苗的作用是刺激人体内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 D . HPV病毒对人体来说是一种抗原,会被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
  • 9. 新型冠状病毒检测方法主要有核酸检测法和抗体检测法。医生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时,需要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态,并定时监测肝酶、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抗体诊断试剂盒需要根据新型冠状病毒内部的核酸研制 B . 核酸检测法利用了碱基互补配对的原理 C . 肺炎患者的细胞内液和血浆蛋白外渗都会导致肺水肿 D . 血氧饱和度正常的生理意义是保证细胞正常氧化分解有机物
  • 10. (2021高二下·诸暨期末) 下列关于农业生产措施或作物生理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 将成熟香蕉与未成熟芒果一起放置芒果成熟快,原因是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B . 感染赤霉菌的水稻植株比正常植株高,原因是赤霉菌合成过多赤霉素促进水稻生长 C . 用人尿浸泡树枝,树枝易生根,原因是人体产生的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 D . 玉米种子经流水冲泡后更易发芽,原因是种子中脱落酸减少,解除休眠
  • 11. (2021高二上·澄海期中) 研究证实 DADELLA蛋白通过阻断基因的转录抑制花的发育。而赤霉素能结合蛋白从而解除阻断效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植物合成赤霉素的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B . 赤霉素能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而调节花的发育 C . 赤霉素能抑制 DELLA蛋白基因的表达解除其阻断效果 D . DELLA蛋白分子上可能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区域
  • 12. 某同学为了调查某区域内麻雀和黄鹂的种群密度,在该区域内随机设置了若干捕鸟网。捕获结果统计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捕获总鸟数

    麻雀

    黄鹂

    第一次捕捉

    100

    46(标记后放生)

    43(标记后放生)

    第二次捕捉

    102

    42(其中6只标记)

    36(其中9只标记)

    A . 该区域麻雀的种群密度大约是322只 B . 为了结果的可靠性,标记物对标记对象的生理习性不能有影响 C . 黄鹂的种群密度不能反映黄鹂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D . 由于麻雀被捕后警惕性提高,所以计算的结果偏大
  • 13. 在营养和生存空间等没有限制的理想条件下,某细菌每20min就分裂繁殖一代。现将该细荫种群(m个个体)接种到培养基上培养,理想条件下,t小时后,该种群的个体总数是(    )
    A . m·2t B . m·220 C . m·23t D . m·(t/20)
  • 14. 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利用不同作物对光照的要求不同,将两种高矮不同的作物套种能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光能 B . 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C . 根据群落的分层现象,在种植玉米时进行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空间中的光能 D . 森林中鸟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食物种类与栖息空间有关
  • 15. 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    )
    A . 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徊游路线 B . 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 C . 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物种丰富度 D . 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密度
  • 16. 若提高细胞外液中Na+的浓度,对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影响是(    )
    A . 静息电位不变,动作电位峰值不变 B . 静息电位变大,动作电位峰值减小 C . 静息电位不变,动作电位峰值变大 D . 静息电位变大,动作电位峰值不变
二、多选题
  • 17. 下丘脑又称丘脑下部,位于大脑腹面、丘脑的下方,是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的较高级神经中枢所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减少 B . 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C . 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甲状腺的分泌活动 D . 刺激下丘脑前部,动物有出汗现象;刺激下丘脑后部.动物有寒颤现象,说明产热中枢在下丘脑后部
  • 18.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1中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在促进茎段伸长方面起协同作用 B . 图1中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对茎切段细胞分裂起主要作用 C . 图2幼根a侧生长素浓度若在曲线C点,则b侧生长素浓度可能在A-F点中的F点 D . 图3侧芽b和顶芽a所含生长素的浓度依次可能为D和A
  • 19. 下列关于利用血细胞计数板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培养过程中.不同时期的酵母菌数量可能相同 B . 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应先盖上盖玻片再滴加待测样液 C . 培养过程中pH会逐渐升高.导致酵母菌死亡 D . 酵母菌需要培养至第7天再进行计数
  • 20. 生态位的重叠和分离状况与种间竞争、种内斗争具有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生态位、群落的范围和边界都属于生物种群研究的范畴 B . 种内斗争的加剧会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增加 C . 不同物种占据不同生态位,有利于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 D . 同一物种的生态位是固定不变的
三、综合题
  • 21. 垂体是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从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上分为神经垂体和腺垂体两部分,二者关系的示意图如下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 (1) 写出下丘脑在水平衡调节中的作用有(至少写出两点)。
    2. (2) 与抗利尿激素释放有关的是(填“神经”或“腺”)垂体,剧烈运动的情况下,人体的尿量减少,分析其原因是
    3. (3) 性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调节和管理,在性激素的分泌过程中,图中下丘脑分泌的调节性多肽是,该激素的受体位于(填“细胞内”或“细胞膜上”)。
    4. (4) 性激素的分泌的调节方式与甲状腺激素相似,若某人检测激素时性激素低于正常值,垂体功能正常,推测可能是下丘脑或性腺病变,给该患者注射适量的促性腺激素,写出实验结果并推断可能产生的病变器官
  • 22. 尼古丁作为香烟中的主要成瘾物质,其进入机体后可与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结合,进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内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多种神经递质的合成、分泌。长期摄入尼古丁,会形成尼古丁耐受。研究发现,在尼古丁戒断过程中,个体会出现疼痛敏感性升高等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 (1) 某人抽烟时,皮肤不慎被香烟烫伤此时其皮肤中的会产生兴奋,当兴奋传到时,会产生痛觉。
    2. (2) 突触前膜通过的方式将血清素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当后膜神经元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内Na+浓度(填“高于”或“低于”)膜外。
    3. (3) 香烟中的尼古丁由肺部进入人体后,会抑制胰岛素的释放,因此,吸烟者的血糖浓度可能会(填“低于”或“高于”)不吸烟者;长期摄入尼古丁 ,会导致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敏感性(填“上升”或“下降”)。
    4. (4) 研究发现,血清素能够通过抑制伤害性刺激信号的输入来达到镇痛的效果。据此推断,在尼古丁戒断过程中,人体对疼痛敏感性升高的原因可能是
  • 23.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请据图回答有关植物激素的问题。

    1. (1) 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如2,4-D)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甲图中,可表示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2,4-D影响的是曲线,2,4-D作为除草剂的最佳使用浓度是点所对应的浓度。从图中可以看出2,4-D作用的特点是
    2. (2) 近几年,媒体经常报道有些农民使用除草剂导致作物绝产的消息。如果某农民使用的2,4-D不是假冒产品,请你分析导致作物绝产的最可能原因是
    3. (3) 研究人员用一定浓度的CaCl2和赤霉素对某植物种子胚轴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乙图所示。由图可知,一定浓度的CaCl2对胚轴的生长具有作用。根据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推测,实验中加入赤霉素溶液的时间应在图中的点。
    4. (4) 将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为①②③三组,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实验结果如丙图所示。根据①③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

      继而将②组结果与①③进行比较,可得出的结论是

  • 24. 研究机构对某草原的野兔进行了调查,下表表示通过某种方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的结果。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项目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只)

    雄性个体数(只)

    初捕

    32

    32

    14

    18

    重捕

    36

    4

    18

    18

    1. (1)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hm2 , 则该草原野兔的种群密度为。若一部分被标记的野兔被狼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填"偏大"偏小"或"相等")。该调查方法称为法。
    2. (2) 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野兔种群的性别比例(♀/♂)为
    3. (3) 如图为该草原生态系统中鼠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和年龄结构的变化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前10年中鼠的种群密度最小的年份是第年,第8年时若调查鼠群的年龄结构,调查结果和图乙中的相似。

    4. (4) 现如今很多城市都在进行"抢人"大战,引进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从种群数量特征角度分析其目的是最终改变该城市人口的,进而增加人口密度。
  • 25. 衡水湖是华北第一大淡水湖,景色优美,物产丰富,其中生存着浮游植物201种、浮游动物174种。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分别生活在湖水的底层、中层、上层,其分布及食物范围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四大家鱼以及构成了衡水湖独特的生物群落,它们分别生活在不同水层,体现了该群落的结构;岸边的底栖动物和湖中央底栖动物的不同,体现了该群落的结构。
    2. (2) 由图可知,鲢鱼和鳙鱼占有不同的;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存在关系。
    3. (3) 研究人员在湖边发现了农场的痕迹,可能是由于某种原因人们放弃了耕作,导致群落的组成发生了变化,这种的过程叫群落的演替,该演替的类型属于。这个事实说明
    4. (4) 衡水湖所在地区年降雨量较少,请预测该群落(填“会”或“不会")演替到森林阶段,并说明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