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2023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3-05-06 浏览次数:28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世上万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下列变化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香水挥发 B . 烟花绽放 C . 铜器锈蚀 D . 葡萄酿酒
  • 2. 黄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它绵亘万里,延续千年,创造出一个个历史辉煌。下列保护黄河生态环境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 加大矿产开采 B . 垃圾就地焚烧 C . 提倡燃煤发电 D . 防止水土流失
  • 3.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实验任务的保证。从安全的角度考虑,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 熄灭酒精灯时,可直接用嘴吹灭 B .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缓慢倒入浓硫酸中 C . 实验室用H2还原CuO,应先通入H2气体,然后用酒精喷灯加热 D . 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 4. 探究物质性质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丰富的实验现象。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 镁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 . 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置于二氧化碳中: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C . 氧化铁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 D . 铜片与稀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 5. 地壳中含有丰富的氧、硅、铝、铁等元素。结合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关于这四种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B . ②和③都属于非金属元素 C . ①和③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3O2 D . 一个铁原子含有26个质子
  • 6. 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破损的白色粉末状固体。同学们取出少量该固体,放入一洁净试管中,加水振荡后固体溶解,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然后加入少量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如果标签无误,该固体可能是(   )

    A . Na2SO4 B . K2CO3 C . NaHCO3 D . NaOH
  • 7. 通过微观分析来解释宏观现象是化学学科的特点。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水发生分解反应实质上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B . 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 . 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主要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D . 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实质上是离子相互结合的过程
  • 8. 实验探究是解决化学问题最重要的手段。如图所示,当把胶头滴管内的液体全部滴入试管中时,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验证质量守恒 B . 生石灰遇水放热 C . 证明分子运动 D . 处理酸性废液
  • 9. 价类二维图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反映了元素化合价与物质类别之间的关系。如图为硫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a点对应的物质为SO2 B . b点对应的物质类别为盐 C . c点对应的物质还可以是Na2SO3 D . 由H2SO3转化为H2SO4 , 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 10. 在化学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整体建构。下图为某同学总结的铁与其他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请结合图示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通过反应①可以得到浅绿色溶液 B . 转化②可通过Fe2O3与CO发生还原反应实现 C . 能实现转化③的金属,也一定能和稀硫酸反应 D . 反应④只能通过铁与氯化铜溶液反应实现
  • 1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核心素养,下图为工业法生产硝酸的中间反应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 . 该反应前后氮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C . 参加反应的NO和O2的分子个数比为2:3 D . 参加化学反应的分子改变,原子不变
  • 12. 某同学对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废液进行溶质成分探究。向反应后的废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测得废液的pH随加入碳酸钠溶液质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推理中,合理的是( )

    A . 据图可知,废液的成分为CaCl2和HCl B . ab段反应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C . bc段反应过程中,无明显现象 D . cd段反应过程中,生成碳酸钙沉淀
  • 13. 以下实验方案设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a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盐酸

    加入过量的CaCO3固体,过滤

    B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将该气体点燃

    C

    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氧化铁粉末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

    D

    除去CaCO3中混有的少量的CaO

    高温煅烧

    A . A B . B C . C D . D
  • 14. 将ag镁粉和银粉的混合物加到Zn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滤液和部分滤渣。下列有关说法中,合理的是(   )
    A . 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ag B . 滤液中一定不含Cu2+和Ag C . 若滤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只有Mg2+ , 则滤渣中一定含有Ag、Cu、Zn金属单质 D . 若滤渣中含有Ag、Cu、Zn金属单质,则滤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只有Mg2+
  • 15. 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的FeO和Fe2O3的固体混合物,向其中加入100g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07g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保持不变 B . 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为1.8g C . 反应后不饱和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为4.2g D . 固体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7.1%
二、填空题
  • 16. 回答下列问题。
    1. (1) 按要求从镁单质、二氧化硫、碳酸钠、氢氧化钙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空格中。

      ①一种可燃烧的金属

      ②可改良酸性土壤的碱

      ③导致酸雨的氧化物

      ④侯氏制碱法所制的“碱”

    2. (2) 将瞬间凝成永恒,用科技诠释艺术。国产动漫的发展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自信和认同,更是一代人的精神传承。电影《深海》首创的粒子水墨,是对中国传统水墨动画三维化的一次尝试,为模拟水墨的色彩流动,团队找来丙烯、洗洁精、色素、牛奶等材料,进行了一百多次实验,用现代动画制作技术表现出了中国水墨画流动飘逸的特点。

      ①丙烯颜料是由溶解于矿物油精中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化学式(C5O2H8)n]所制成的分散性颜料。从化学分类的角度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属于(填“氧化物”“无机物”“有机物”之一)。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子中,氢、氧两元素原子个数之比为(填写最简整数比)。

      ②洗洁精中含有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可以使目标溶液表面张力显著下降,形成扩散效果。磺酰氯(SO2Cl2)可用于制造表面活性剂。磺酰氯中所含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是(填写元素符号)。磺酰氯可以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两种强酸,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牛奶既含有脂肪油性物质,也含有水分。洗洁精滴进牛奶后,身处其中的颜料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不断的扩散、旋转,渐渐的演变成一个色彩斑斓的图案。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填选项序号之一)。

      A.上述实验中用到的牛奶属于溶液

      B.颜料的扩散体现了分子的不断运动

      C.与上述过程相比,溶解能使物质混合得更均匀

      D.粒子水墨的研发过程说明,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三、流程题
  • 17.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浩瀚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工业上从海水中可提取许多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科技等方面的物质和原料。

    1. (1) 海水晒盐

      ①在流程I中,促进水分蒸发,主要是利用了(填“电能”“太阳能”“化学能”之一)。

      ②粗盐中常含有泥沙等难溶性杂质。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可依次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等操作,每步操作都会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是(填仪器名称)。

      ③除去难溶性杂质后的食盐水中还含有Na2SO4、CaCl2和MgCl2等可溶性杂质。为除去食盐溶液中的可溶性杂质,进行下列操作:

      a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b加过量碳酸钠溶液;c加过量氯化钡溶液;d过滤;e加适量的稀盐酸。

      合理的操作顺序是(填选项序号之一)。

      A.abcde      B.bcade      C.cabde

      写出加入氯化钡后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加过量碳酸钠溶液的目的是

    2. (2) 海水“制碱”

      ①1926年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侯氏制碱法。在流程Ⅱ中,先向饱和精盐水中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从酸碱反应的角度分析,氨盐水比食盐水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的原因是

      ②工业上制得的纯碱中常含有少量氯化钠。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i.将t1℃时碳酸钠饱和溶液的温度升到t2℃,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会(填“变大”“变小”“不变”之一)。

      ii.t2℃时,将50g碳酸钠饱和溶液和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1℃,此时所得碳酸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等于”“小于”“无法判断”之一)。

      iii.t2℃时,在50g水中加入40gNa2CO3 , 经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g。

  • 18. 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进行实验探究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欲利用其进行下列化学实验。

    1. (1) 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①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从左至右填写装置序号字母)。

      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会观察到木条的现象。

      ③制取氧气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下列有关氧气制取和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填选项序号之一)。

      A.实验室制氧气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加入药品

      B.在此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改变

      C.当氧气参与化学反应时,单位体积空间里氧分子越多,反应越剧烈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燃烧剧烈,因此属于缓慢氧化

    2. (2) 用一氧化碳气体(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测定某氧化铁样品(含少量固体杂质,杂质不发生反应)的纯度。所选装置按“混合气体→A1→B→D→A2→F”的顺序连接(A1、A2为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实验前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①洗气瓶A1中看到的现象是

      ②洗气瓶B的作用是

      ③仪器D大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若所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充分反应,实验过程中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组别

      a组:A1装置总质量

      b组:B中溶液质量

      c组:D中玻璃管内固体质量

      反应前质量

      750.0g

      200.0g

      14.96g

      反应后质量

      750.22g

      200.9g

      14.0g

      选择(填“a组”“b组”“c组”之一)数据进行计算,原氧化铁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是g(计算结果精确到0.1g)。

      ⑤某同学用反应前后A2处的质量变化来计算样品的纯度,但是计算出的样品纯度与实际值相比偏大,其原因可能是(填选项序号之一)。

      A.实验开始时,在没有加热之前,就通了一会儿一氧化碳

      B.实验过程中,空气中混有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A2 , 被A2吸收

      C.反应结束熄灭酒精灯后,继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直至大玻璃管冷却

      D.装置D中玻璃管内的氧化铁样品未完全变黑,反应不完全

  • 19.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化学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归纳总结,某同学用下图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①为了验证性质Ⅲ,可以选择下列哪种药品或试剂(填选项序号之一)。

      A.MgO B.CaCO3 C.FeCl3溶液        D.稀盐酸

      ②依据性质Ⅳ,说明NaOH溶液可用于吸收CO2气体。但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并无明显反应现象。某同学欲用化学方法证明CO2和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下列可选用的试剂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填选项序号之一)。

      A.酚酞试液    B.Ca(NO3)2溶液    C.稀盐酸    D.BaCl2溶液

      ③实验小组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验证性质Ⅱ时,忘记预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为判断此时反应进行的程度,决定用pH试纸测定所得溶液的酸碱性,测定的具体方法是。若测得溶液pH为8,则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2. (2) 已知固体混合物A可能是NaCl和Na2CO3或两者之一;另有一固体混合物B,其中可能含有NH4Cl、(NH4)2SO4、CuO、CuCl2四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按如图所示进行探究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做出判断,填写以下空白:

      ①将气体G通入适量的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色。

      ②混合物B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写化学式)。

      ③无色溶液H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④写出生成蓝色沉淀F的化学方程式

      ⑤如果要确定固体混合物A的组成,还需取少量混合物A再进行实验,请简要说明实验操作步骤、发生的现象及结论:

  • 20.               
    1. (1) Ⅰ.人类文明进步与金属材料发展关系十分密切。

      金属镁广泛应用于火箭、导弹和飞机制造业,被称为“国防金属”。如图所示为制取单质镁的转化过程,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制取单质镁的转化过程中,在第①步反应中应加入适量的(写化学式),则该反应属于反应(填写“化合”“分解”“复分解”“置换”之一)。

      ②海水或卤水中本来就含有氯化镁,还需要过程①②的原因是

      ③过程③是将电能转化为能。

    2. (2) 合金的应用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象征。下列三种合金:①铁合金;②铝合金;③铜合金,被逐渐广泛应用的年代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排列应是(填写序号)。

      黄铜是由铜和锌所组成的合金,其外观与黄金非常相似。将黄铜置于稀盐酸中,能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写出一条即可)

    3. (3) Ⅱ.现有Na2CO3和NaCl的混合物样品20g,将其放入干净的烧杯中,加一定质量的水使其完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当滴入上述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溶液里的溶质为(写化学式)。

    4. (4) 当滴入上述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试通过计算,求此温度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计算结果精确到0.1g)。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