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兴宁市齐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

更新时间:2023-04-28 浏览次数:31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下列各种遗传现象中,不属于性状分离的是(    )
    A . 黑色长毛兔与白色短毛兔交配,后代出现一定比例的白色长毛兔 B . F1的短毛雌兔与短毛雄兔交配,后代中既有短毛兔,又有长毛兔 C . 粉红色牵牛花自交,后代中出现红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牵牛花 D . F1的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
  • 2. 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减数分裂Ⅰ,着丝粒不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 B . 减数分裂Ⅰ,着丝粒分裂,同源染色体不联会 C . 减数分裂Ⅱ,着丝粒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 D . 减数分裂Ⅱ,着丝粒不分裂,同源染色体不联会
  • 3. 下列属于纯合子的个体是(    )
    A . EeFF B . eeFF C . eeFf D . EEFf
  • 4. 对维持人类亲代和子代间个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具有重要作用的是(    )
    A . 遗传和变异 B .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C . 基因突变和受精作用 D .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 5. 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 家鼠的长尾与豚鼠的短尾 B . 兔的长毛与灰毛 C . 南瓜果实的白色与盘状 D . 水稻的非糯性与糯性
  • 6. 控制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这对性状的基因可以表示为(    )
    A . y和y B . R和 R C . E和e D . G 和f
  • 7. 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等位基因的说法 B . “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C .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属于假说内容 D . “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
  • 8. 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行为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等位基因也随之分开 B . 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C . 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D . 基因在染色体上,不能说明基因与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 9. 下列有关人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精细胞和卵细胞都是由减数分裂产生的 B . 精子和卵细胞最终都能结合形成受精卵 C . 与精子形成过程相比,卵细胞形成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D . 次级精母细胞和初级卵母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行为不同
  • 10. (2021高一下·浙江期中) 两株黄子叶亲本豌豆杂交,若后代黄子叶植株和绿子叶植株的比例为3∶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
    A . Dd×dd B . DD×dd C . DD×Dd D . Dd×Dd
  • 11. 农作物的籽粒成熟后大部分掉落的特性称为落粒性,落粒性给水稻收获带来了较大的困难。科研人员做了如图所示杂交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控制落粒性的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 杂合不落粒水稻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C . F2中纯合不落粒水稻植株的比例为7/16 D . 野生稻多表现落粒,有利于水稻种群的繁衍
  • 12. 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
    A . 二倍体生物形成的配子中基因和染色体都单个存在 B . 二倍体生物中成对的基因和同源染色体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 C .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 D . 经历分裂间期的复制过程后,核基因和染色体数目都翻倍
  • 13. 某植株红花对白花为显性,现有两株纯合体亲本杂交,F1自交,F2中出现红花361株,白花285株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花色这对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B . F1测交的结果为1:1:1:1 C . F2隐性个体中纯合子占1/7 D . 该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 14. 下列对孟德尔杂交实验及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在母本花粉成熟前需对其进行人工去雄,并对父本进行套袋处理 B . 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获得的子一代表现显性性状,这一结论支持分离定律 C . 孟德尔完成测交实验并统计结果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实验验证 D . 测交所得子代中高茎:矮茎=1:1,由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所决定
  • 15. (2017高三上·东城期末) 下列遗传学概念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B . 伴性遗传:由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 C . 显性性状:两个亲本杂交,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 D . 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 16. 人体内的某个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点分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着丝点分裂后,该细胞可能含有4个染色体组 B . 着丝点分裂后,该细胞一定含有92条染色体 C . 着丝点分裂后,该细胞一定含有46个核DNA分子 D . 着丝点分裂后,该细胞的细胞质一定会均等分裂
二、综合题
  • 17. 豚鼠的毛色中,白色与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有编号为①~⑨的9只豚鼠,其中编号是奇数的为雄性,编号是偶数的为雌性。已知①×②→③和④,⑤×⑥→⑦和⑧,④×⑦→⑨,③和⑧是白色,其余的均为黑色。用B、b分别表示其显、隐性基因。请作答:
    1. (1) 豚鼠的毛色中,是显性性状。
    2. (2) 个体④的基因型是
    3. (3) 个体⑦为杂合子的概率为
    4. (4) 若利用以上豚鼠检测⑨的基因型,可采取的方法是,预期结果和结论是
  • 18. 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其顶端开雄花,中部开雌花。图1为玉米间行种植时的传粉示意图,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1) 由图可知,玉米的传粉方式属于(填“自花传粉”、“异花传粉”或“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在对植物进行人工杂交实验时,玉米与豌豆操作上最大的区别是
    2. (2) 为了研究玉米的甜与非甜的显隐性关系,研究人员做了下面三组实验(如图2),一定能够区分出显隐性性状的是组。

    3. (3) 研究人员将纯种的甜玉米(甲)与非甜玉米(乙)间行种植,得到了如表所示的结果:


      非甜

      甜玉米果穗上所结的玉米粒(甲)

      非甜玉米果穗上所结的玉米粒(乙)

      ①由表可知,甜玉米对非甜玉米为性。

      ②玉米的甜与非甜由基因D/d控制,则乙株非甜玉米果穗上所结的非甜玉米粒基因型是

      ③若将甲株甜玉米果穗上所结的非甜玉米粒作亲本种下去,并控制条件让它自交,则收获的玉米粒中,甜玉米粒所占比例为

  • 19. 下列示意图分别表示某二倍体雌性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以及细胞分裂图像。请分析并回答:

    1. (1) 图1中柱表示染色体的是,图2中表示二倍体体细胞分裂时期的是
    2. (2) 图1中Ⅲ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2中的,图2中丙所示的细胞有个染色体组。
    3. (3) 图1中的数量关系由Ⅰ变化为Ⅱ的过程中,细胞核内发生的分子水平的变化是;由Ⅱ变化为Ⅲ,相当于图2中的过程。
    4. (4) 符合图1中Ⅳ所示数量关系的某细胞名称是。与图1中对应的细胞内不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
  • 20.  小麦的毛颖和光颖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D、d控制),抗锈病与感锈病是另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R、r控制),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以纯种毛颖感锈病植株(甲)和纯种光颖抗锈病植株(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病植株(丙)。再用F1与丁进行杂交,得F2 , F2有四种表型,对每对相对性状的植株进行统计,结果如下图:

    1. (1) 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
    2. (2) 丙的基因型是,丁的基因型是
    3. (3) 若丙自交,产生的后代中与丁的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21. 风头麦鸡的羽毛色有蓝色、黑色和白点三种,腿上毛型有长毛、短毛和无毛三种,下面为相关遗传实验研究结果,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一:

    组别

    P

    F1

    1

    黑色×蓝色

    黑色∶蓝色=1∶1

    2

    白点×蓝色

    蓝色∶白点=1∶1

    3

    黑色×白点

    全为蓝色

    若这羽毛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则

    1. (1) 蓝色风头麦鸡的基因型为,蓝色的风头麦鸡鸡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有种表现型。
    2. (2) 一只蓝色风头麦鸡,如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则该鸡的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的毛色基因组成为
    3. (3) 若黑色为显性,第1组别的F1代中鸡随机自由交配,该组别F2代中黑色:蓝色:白色的比例为

      实验二:

      P

      F1

      F2

      长毛×长毛

      短毛

      短毛∶长毛∶无毛=9∶6∶1

      若腿上毛型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Y/y和R/r)控制,则:

    4. (4) F1的基因型是 。
    5. (5) F2短毛风头麦鸡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
    6. (6) 亲本中两长毛风头麦鸡的基因型是否相同 (填写是或否)。
    7. (7) F2短毛风头麦鸡与无毛风头麦鸡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