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历史3月月...

更新时间:2023-04-24 浏览次数:38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世纪,英国自由党政府以新自由主义作为理论基础,以国家干预为手段,通过不断地实施社会改革,减少了劳资冲突,发展了社会保障,调节了各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缓解了日益严重的社会贫困现象,在为现代福利国家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英国社会的抗风险能力。由此可见英国的社会改革(   )
    A . 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 B . 为凯恩斯主义的形成提供借鉴 C . 消除了两极分化的现象 D . 为英国夺取一战胜利奠定基础
  • 2. 恩格斯回忆说:“在1847年,所谓社会主义者是指两种人…这两种人都是站在工人运动以外的,宁愿向‘有教养的’阶级寻求支持…我们当时已经十分坚决地认定‘工人阶级的解放只能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事情’。”恩格斯此话表明当时(   )
    A . 社会主义者内部矛盾不可调和 B . 欧洲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C . 工人阶级亟须科学的指导思想 D . 马克思主义在群众中广泛传播
  • 3. 下面漫画表达的主旨应是(   )

    A . 日本军国主义野心勃勃,妄图控制中国 B . 英美等国态度暧昧,按兵不动 C . 中国奋起反抗,站在反法西斯斗争的前沿 D . 中日战争一触即发
  • 4. (2022高三上·永州月考) 1910年《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自中央集权之说中于中央政界之心理,而督抚之权日削,而外省之力日瘠,迄于今几无款之可筹、一事之能办,疆臣愤不能平,则相率托词乞退。”这现象主要反映出当时(    )
    A .   地方督抚威胁中央集权 B . 清廷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C . 汉族官僚地主地位上升 D . 预备立宪激化社会矛盾
  • 5. 1948年,美国在巴黎专门成立展览部,先后举办了“和平之车”“美国家庭”和“我们正在建设更加美好的生活”等巡展,以解释美国的“和平目的”和生活方式,宣扬“美国市民生活中享受的无阶级性、繁荣和权益”,在西欧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美国的这一做法旨在(   )
    A . 积极拓展海外商品销售市场 B . 同苏联争夺不结盟国家 C . 利用文化冷战实现战略目的 D . 缓和美苏间的紧张局势
  • 6. 西晋在品官“占田荫客令”中,品官按其尊卑(即品第,由第一至第九品)可占田(下图),荫亲属及非亲属(即佃客和衣食客)。官吏无论占田多少,所有官吏和他们的亲属,可免除一切课、役。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西晋时期(   )

    A . 士族享有等级特权 B . 土地兼并严重 C . 中央集权被侵蚀 D . 封建等级森严
  • 7.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支配世界革命的记忆,已不复是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渗透它的文化,已不再是1914年前所了解的那种资产阶级文化。自1914年以后,世界果真变得与以往完全不同。这里的“完全不同”是指(   )
    A . 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与探索 B . 资本主义列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C . 世界民族解放运动达到高潮 D . 世界殖民扩张呈现集团对抗格局
  • 8. 1936年9月17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抗日救亡运动的新形势与民主共和国的决议》,认为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政府及其军队有转向抗日运动的可能,改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为民主共和国。这一决议(   )
    A . 顺应了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 B . 缓和了国共对峙的紧张局势 C . 改变了苏维埃政权的性质 D . 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发生
  • 9.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是(   )
    A . 经济建设 B . 社会主义改造 C . 阶级斗争 D .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 10. 下图为《蜂蜜山招垦四至地图》(1903年)的局部,其中描绘了兴凯湖附近的中俄边境线,在俄国一侧有新修建的西伯利亚铁路,各车站与居民住宅鳞次栉比。这表明当时(   )

    (圆圈所示为中俄边界)

    A . 救亡图存成为了社会潮流 B . 中国东北边疆危机凸显 C . 沙俄控制了中国东北地区 D . 清朝边地治理能力式微
  • 11. 汉代,儒学对于国家体制的影响是比较表面的,当时的人已指出是“以经术润饰吏事”。以制度的实际渊源而言,“汉承秦制”在《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有明白详细的记载。由此推知,汉代(   )
    A . 儒学未能占据社会主流地位 B . 儒学思想呈现法家化倾向 C . 法家思想仍然具有重大影响 D . 儒家对中央政府并无影响
  • 12. “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英国政治家本杰明·迪斯雷利的这句话说明国际关系中(   )
    A . 国家利益是各国政策的出发点和终极目的 B . 共同利益者或成朋友,利益冲突者或为敌人 C . “朋友”和“敌人”会因利益的变化而转化 D . 朋友的敌人是敌人,敌人的敌人是朋友
  • 13. 下表为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据此变化可知,当时的北宋赋税结构变化(单位:万两)(   )


    租税(正赋)收入

    征榷收入

    商税收入

    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997)

    2408.1

    1167.7

    400

    60:40

    天禧末(1021)

    2641.2

    2670.0

    1204

    40:60

    熙宁十年(1077)

    2021.3

    4248.4

    868.8

    28:72

    A . 传统经济结构已发生根本性变化 B . 征收重税以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C . 赋税多元化改变了政府财政来源 D . 征收赋税多元化促进了经济发展
  • 14. 人民教育出版社在《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一课中,提供了很多史料。下列史料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是(   )
    A . 西周早期成王时的青铜器 B . 仰韶文化时期的彩绘陶器 C . 云南省出土的元谋人化石 D . 殷墟出土刻有文字的龟甲
  • 15. 清代乾隆年间,在广东的制糖业中,商人往往预先向蔗农发放糖本,冬天则收取糖利;在江西赣州苎麻产区,福建商人于春天发放苎钱,到夏季收获时将苎麻运走;在盛产棉布的锡,一些商人开设棉花庄,专门以棉花向小生产者换取棉布。由此可见当时(   )
    A . 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B . 商业资本渗入生产领域 C .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D . 资本主义萌芽有所发展
  • 16. (2020高二上·吉林期中) 如图展示的会旗和货币所代表的国际组织名称是(   )

    A . 欧共体 B . 欧洲联盟   C . 北美自由贸易区 D . 亚太经合组织
  • 17.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论述理学时说:“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又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材料说明宋代理学(   )
    A . 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B . 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C . 走向世俗化、生活化 D . 教诲民众遵循伦理
  • 18. 下图是民国时期的一张戏单(戏曲演出广告),从中可以看到该戏班继承了昆曲的(   )

    A . “水磨腔” B . 曲牌体 C . “折子戏” D . 脚色制
  • 19. (2022高二上·齐齐哈尔期中) 有学者对《隋书》(包括梁、陈、北齐、北周、隋等五朝史)诸传的传主做过一番统计;其中明确出身胡族的,约占传主总数的六分之一;据考证,李唐一族也有胡人血统。这可以用来说明(   )
    A . 孝文帝改革的成效显著 B . 胡汉通婚政策的实行 C . 游牧民族实现了封建化 D . 民族融合的不断增强
  • 20. 《元史》记载: “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据材料可以判断元朝(   )

    ①崛起于漠北蒙古    ②实行“四等人制”

    ③实行了先北后南策略    ④完成了全国统一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 21. 澳门与中西文化交流

    材料一:公元前214年,秦朝征服岭南地区,设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进行管辖。番禺县(现属广州市)是南海郡的治所,澳门隶属番禺县。秦始皇下令迁徙中原50万人入岭南,与当地少数民族杂居。

    材料二:澳门地理位置优越。自16世纪80年代到19世纪初,许多欧洲传教士跟随商船来到澳门,其中一些人后来进入内地。他们集中在东亚最早的西式学校——圣保罗学院培训,学习中文钻研中国文化。按来澳先后排列,他们撰写或翻译的著作如下:

    国别

    中文姓名

    著作或译作

    意大利

    利玛窦

    译《几何原理》等,著《西琴八曲》

    西班牙

    庞迪我

    著《人类原始》《四大洲地图》等

    意大利

    艾儒略

    著《万物真理》《几何要法》等

    葡萄牙

    谢务禄

    著《中国通史》《字考》

    德国

    汤若望

    著《西洋测历法》《远镜说》《浑天仪说》《秦疏四卷》等

    波兰

    卜弥格

    著《中国植物》《医论》等

    比利时

    柏应理

    译《大学》《中庸》《论语》

    比利时

    南怀仁

    著《坤舆图说》《西方纪要》等

    法国

    马若瑟

    著《易经》,译元曲《赵氏孤儿》

    1. (1) 根据材料一,简述秦朝采取的措施对澳门历史发展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对“澳门是17—18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桥梁”这一观点进行论证。

      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22. 材料:土地改革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彻底铲除封建剥削制度的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是我国民主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领导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前,占全国面积约三分之一的东北、华北等老解放区已基本完成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1950年 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和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成为指导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同时规定,把过去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以便更好地孤立地主、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归根到底,是为了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土地改革的特点和历史作用。
三、论述题
  •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下表是《水浒传》部分引文

    引文

    出处

    嘉佑三年瘟疫转盛。仁宗天子闻知,龙体不安,复会百官计议。向那班部中,有一大臣越班启奏。天子看时,乃是参知政事范仲淹(989—1052年)。

    《水浒传》楔子

    (宋江)清晨醒来较早,出来街上从县前过时看到了一盏明灯,仔细一看是卖汤药的王公来到县前赶早市,宋江撒谎道:“便是夜来酒醉错听更鼓”。

    《水浒传》第二十回

    卢员外攻打东昌府,因遇没羽箭张清,吃了败仗。宋江前去助战,被张清用石子打中一十五员大将。

    《水浒传》第七十回

    燕青和李逵入东京城看灯,两个手厮挽着,正投桑家瓦来。来到瓦子前……李逵定要入去。

    《水浒传》第一百一十回

    从表中任意提取两条历史信息加以阐释。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