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前测试(一)

更新时间:2023-03-29 浏览次数:159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序(zì)      疤(chānɡ)    闲(xiá)       气冲牛(dǒu) B .  (lǐn)       运(è)        妥(tiē)       为人知(xiǎn) C . 如(pì)       修(qiè)        俯(ɡàn)           悲天人(mǐn) D . 率(kài)       拟(mú)         震(sǒnɡ)       忍俊不(jīn)
  • 2. 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元勋   笼罩  祸不单行  千钧重负 B . 卓越   吟唱  忧心冲冲  语无论次 C . 哀掉   严谨  颠沛流离  大延广众 D . 吞噬   拖踏  海市蜃楼  天崖海角
  •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党员干部要做好贫困村的精准扶贫攻坚,要发挥带头脱贫致富作用,以身作则 , 自主创业,做致富模范。 B . 小李最近在钢琴演奏方面进步很大,但他表示还会继续努力,锲而不舍 , 继续向专家请教。 C . 澳洲大火数月不灭,但该国某些官员却心怀侥幸,不以为然 , 致使约10亿野生动物丧命。 D . 今年春节大家蜗居在家,积极为抗击疫情做贡献,现在戴口罩、勤洗手已是妇孺皆知的事了。
  •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 蝗灾降临非洲,为了避免不出现最坏的局面,联合国呼吁各方提供人道援助。 B . 电影《中国机长》刻画了机组在遇见危险时的专业表现,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 C . 经过激烈角逐,记者邹韵凭实力在《主持人大赛》中夺得新闻类总冠军桂冠。 D . 目前华为已经在全球签署了65个5G商业合同,其中半数来自欧洲国家及地区。
  • 5. 关于名著《海底两万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红海到地中海有一条海底地道,诺第留斯号就是从这条阿拉伯地道通过的。 B . 尼德·兰身材高大,体魄强壮,神态严肃,较内向,有时行为过火,一惹就怒。 C . 一心想逃跑的阿龙纳斯教授多次与同伴出逃,有次去打猎险些被一群土人追杀。 D . 尼摩船长很神秘,他设计制造的潜水艇藏书丰富、食物储存足,并且用钠发电。
二、语言表达
  • 6. 仿照示例,在所给短句中任意选择两个短句,写一句有文采的话。 

     西风梧桐    绮窗疏影    园中蔷薇   雪中红梅  池中荷花   东篱菊花 

     示例:看杨柳烟雨,嗅桃香杏甜,我们静享如诗如画的温婉。 

     仿句: 

  • 7. 作批注是非常好的读书方法。请自选角度为下面的文字做批注。 

     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夜夜我听见马蹄奔驰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是我的家乡。 

     (选自《土地的誓言》) 

三、对比阅读
  • 8. 比较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吕蒙为学 

     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 , 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言,政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选自《太平广记》) 

     【注】①世祚(zuò):指国运。②玄:深奥。 ③政:只,仅仅。 

     [乙]  

     吕蒙传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 , 蒙曰:“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蒙还,拜偏将军,领寻阳令。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 , 过蒙屯下。肃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预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三国志》,有删改。) 

     【注】①汝南:郡名,今在河南。富陂:县名,今在安徽。②恚(huì):非常愤怒。③脱误:如果。④当之陆口:要到陆口去。⑤故意:这里指老的眼光,老的看法。  ⑥诣:往,到。⑦虞:预料,意料。⑧造次:匆忙、仓促。⑨东西:东吴、西蜀。⑩拊:拍。 

    1. (1)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俄而起惊     俄而:不久,一会儿 B . 日月广明之    道:道理 C . 母恚欲罚    之:助词,无义 D . 尚轻蒙    意:心中,心里
    2. (2) 下列为乙文中画线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B . 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C . 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D . 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3. (3)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与写法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写吕蒙听吴王劝后好学一事,主要表现在“博览群籍”“梦中诵文”两方面。 B . 乙文写吕蒙小时“窃随当击贼”,后来“为肃画五策”,表现他勇而有谋的个性。 C . 乙文写了鲁肃对待吕蒙的变化:先“轻蒙”再“越席就之”,后“拜蒙母,结友别”。 D . 两文吕蒙说话态度不同。甲文中吕蒙太高调,乙文中吕蒙对鲁肃则有戏弄的意味。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 

       ⑵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预定? 

四、诗歌鉴赏
  • 9.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此诗是杜甫在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时写的。此时杜甫因陕西旱灾来到四川定居成都已两年。 

    1. (1) 下列对古诗相关内容和写法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一个“好”字说明春天万物生长正需要雨时他就来了,这里把雨拟人化了。 B . 颈联从视觉角度描写雨夜景色,“黑”与“明”相互映衬,点明云厚雨足之态。 C . 尾联实写了诗人第二天一大早看到锦官城到处都是花儿被雨摧残后败落的景象。 D . 诗中虽没出现一个“喜”字,但处处却紧扣题中“喜”字,抒发了诗人喜悦之情。
    2. (2) 诗人赞美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两句极为精妙,也衍生出新的意义,请谈谈这两句衍生出的新的意义。 
五、句子默写
  •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万里赴戎机,。(《木兰诗》) 

     ②,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③商女不知亡国恨,。(杜牧《泊秦淮》) 

     ④落红不是无情物,。(龚自珍《己亥杂诗》) 

     ⑤人生中,难免会受到不良风尚的干扰,我们只要努力提高认识,就会不为所惑,正如王安石《登飞来峰》中所说 。 

六、现代文阅读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闻一多先生上课 

     汪曾祺 

     ①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少驻,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 

     ②从联大到云南后,他在蒙自呆了一年。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图书馆在楼上。那时不少教授爱起斋名,有一位教授戏赠闻先生一个斋主的名称:“何妨一下楼主人”。因为闻先生总不下楼。 

     ③西南联大校舍安排停当,学校即迁至昆明。 

     ④我在读西南联大时,闻先生先后开过三门课:楚辞、唐诗、古代神话。 

     ⑤楚辞班人不多。闻先生点燃烟斗,打开笔记,开讲:“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闻先生的笔记本很大,长一尺有半,宽近一尺,是写在特制的毛边纸稿纸上的。字是正楷,字体略长,一笔不苟。我跟闻先生读一年楚辞,真读懂的只有两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⑥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的、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 

     ⑦能够像闻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二人。他也讲初唐四杰、大历十才子、《河岳英灵集》,但是讲得最多,也讲得最好的,是晚唐。他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讲李贺,同时讲到印象派里的点画派,说点画看起来只是不同颜色的点,这些点似乎不相连属,但凝视之,则可感觉到点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讲唐诗,必须本人既是诗人,也是画家,有谁能办到? 

     ⑧我颇具歪才,闻先生很欣赏我。我曾替一个比我低一班的同学代笔写一篇关于李贺的读书报告。闻先生看了后对那位同学说:“你的报告写得很好,比汪曾祺写的还好!”其实我写李贺,只写了一点:别人的诗都是画在白底子上的画,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故颜色特别浓烈。这也是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对学生鉴别的标准:不怕新,不怕怪,而不尚平庸,不喜欢人云亦云,只抄书,无创见。 

     (有删改) 

    1. (1) 下列关于闻一多先生上课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闻一多先生一生中只开过三门课:楚辞、唐诗、古代神话。 B . 因楚辞班的人不多,闻先生讲楚辞时会抽烟,然后再开讲。 C . 闻先生教古代神话图文并茂,抑扬顿挫,所以非常“叫座”。 D . 闻先生讲唐诗讲得最多最好的是晚唐,他能把诗和画联系起来。
    2. (2) 下列关于闻一多先生形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表现在他参加万里长征且留胡子:抗战不胜,誓不剃须。 B . 闻先生潜心钻研学问,表现在他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专心治学,总不下楼。 C . 闻先生治学严谨认真,表现在他对深奥的楚辞所用笔记本很大,但他一笔不苟。 D . 闻先生个人才华横溢,除讲楚辞无学生去听外,讲唐诗和古代神话却非常“叫座”。
    3. (3) 关于选文内容和写法,理解正确一项是(   ) 
      A . 本文题目是《闻一多先生上课》,但第①段的内容与上课无关,纯属多余,可删去。 B . 第⑤⑥⑦段开头一句分别概括了闻先生上课的情况,这样使文章主体部分层次清晰。 C . 第⑧段写闻一多先生欣赏我是因为我帮低年级同学写了一篇关于李贺的读书报告。 D . 本文和臧克家的《说和做》一样,都写了闻先生作为学者的严厉和作为战士的无畏。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病毒是一种简单微生物,必须寄生在宿主的细胞内才具有生命活力,并且复制繁殖。它有两种,DNA病毒和RNA病毒,RNA病毒比DNA病毒更容易发生变异。大多数DNA病毒结构非常稳定。为了延续种群,策略很保守,往往只侵扰特定的细胞或潜伏起来躲避免疫系统的巡视。作少量的复制而且能够校正基因编码以保持稳定,DNA病毒一般只能感染一种动物,致病率不高,比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和天花病毒都是DNA病毒很容易被人类破解。 

     RNA病毒就不同了,它们在复制的时候出了错也不纠正,只是加快复制在数量上取胜,因此基因突变率非常高,最后产生出形形色色的变种,并且具备强大的适应新宿主环境的能力,在不同的宿主间转移,因此很难跟踪检测和研究。冠状病毒全都属于RNA病毒,近年来新发的传染病比如甲型H1N1流感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埃博拉病毒和“非典”病毒都属于RNA病毒。“非典”病毒就是SARS样冠状病毒,在蝙蝠和果子狸中不断传播变异最终形成传播到人类。 

     材料二: 

                                     
        

     普通感冒 

     

     流感 

     

     新冠肺炎 

     

     致病原因 

     

     鼻病毒、冠状病毒等 

     

     流感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 

     

     传染性 

     

     弱 

     

     强 

     

     强 

     

     发病季节 

     

     季节性不明显 

     

     秋冬季高发,每年12月-2月为流感爆发高峰期 

     

     未知 

     

     病程 

     

     起病相对较慢,通常3天后症状缓解,持续7~10天可自愈 

     

     发病急,症状较重,持续2周或以上 

     

     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症状有轻重。 

     

     发烧 

     

     低烧或不发烧 

     

     高烧3~4天 

     

     部分患者可能无发烧或仅有低烧 

     

     上呼吸道症状 

     

     流涕、打喷嚏、鼻塞等 

     

     相对较轻 

     

     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状 

     

     咳嗽 

     

     偶尔 

     

     常见,有时候会比较严重 

     

     常见,但部分患者可能无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 

     

     全身症状 

     

     不明显 

     

     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等 

     

     初期可能表现为头痛、乏 

     

     力、没胃口、腹泻等 

     

     并发症 

     

     少见 

     

     肺炎、心肌炎、脑膜炎等 

     

     双肺肺炎 

     材料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全国动员、强力应对,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的防控举措,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全民保卫战。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高度肯定中国为战“疫”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展,强调中方采取的措施不仅是在保护中国人民,也是在保护世界人民。 

     这话很中肯。病毒无国界,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人类是命运息息相关的共同体。与疫情较量,人类唯一的出路在于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2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启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战略准备和应对方案”,旨在为不同国家或地区层面制定疫情应对计划提供指导。这充分说明了这场战“疫”是人类同病毒的较量,是中国以及世界必须共同面对的任务。 

     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战“疫”都是对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一种压力测试。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承担两个维度的责任与使命:在国内,应对疫情的直接冲击和挑战;在国际上,有效地共享相关的数据、资源和能力。 

     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在全力做好自己事情的同时,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态度,及时向世卫组织以及包括美国在内的有关国家和地区作了通报,并邀请世卫组织等相关专家前往武汉实地考察。中国在战“疫”第一线展开与病毒的搏击,不仅是为了维护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是为了维护着世界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了地区和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为了整个国际社会利益。 

     完全可以说,中国正在以人类的名义,同病毒做生死较量。 

     (摘编自人民网评:《中国战“疫”,人类同病毒的较量》) 

    1. (1) 下列不属于RNA病毒特征的是(   ) 
      A . 一种简单微生物,必须寄生在宿主的细胞内才具有生命活力并复制繁殖。 B . 病毒结构非常稳定,不容易发生变异,常潜伏起来躲避免疫系统的巡视。 C . 基因突变率非常高,容易产生出形形色色的变种,很难跟踪检测和研究。 D . 病毒在复制的时候出了错也不纠正,具备强大的适应新宿主环境的能力。
    2. (2)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新冠状肺炎传染性和流感的传染性都较强,普通感冒传染性相对弱些。 B . 普通感冒可能不发烧或低烧,流感发烧较严重,新冠肺炎发烧最严重。 C . 无论是普通感冒、流感,还是新冠肺炎,病人都会引发严重的双肺肺炎。 D . 即使是普通感冒也应及时就医,否则就会引发流感,甚至引发新冠肺炎。
    3. (3) 为什么说“中国正在以人类的名义,同病毒做生死较量”?请结合以上材料简要分析。 
  •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故乡的野菜 

     胡竹峰 

     ①立春前后,垄里开始耕作了。水牛拖着沉甸甸的犁具,垂头奋力向前。铁铧掀开沉睡一个冬天的水田,草腥气和着泥土味扑面而来。农人尾随其后。这时,田埂上常有几个孩童在挖荠菜,与犁田的农人一体,成为民俗画。 

     ②荠菜是皖西人暮冬至春时的节令菜。走在乡野间,时不时见几个小孩拿把挑铲或者小锄,挎着筐箩,蹲在地上挑荠菜。荠菜有大小多种,故乡所生者甚小,一丛丛紧钉在地上 , 只能从皖土中将它们连根挑起,抖去泥土,放入篮子里。 

     ③荠菜做法很多,可炒食,能入馅,做馄饨甚宜,在我故乡,多用作烫菜。将荠菜放入平菇的香汤里,放一匙油,鲜气一下子就上来了。 

     ④荠菜与豆腐一起,可做羹,与腊肉同炒也好。腊肉表里一致,煮熟切成片,透明发亮,色泽鲜艳,黄里透红,肥不腻口,金黄的腊肉有厚实的富贵味,荠菜碧玉,带着清凉的苦。一时甘苦自知。 

     ⑤天气暖了,河里春水碧绿,与岸上的麦苗秧禾互映。竹笋冒尖,蚕豆、豌豆开始拔高抽茎,芦苇爆出新芽。马兰头渐渐老了,紫红色的襄荷生出花苞,红彤彤的像笋尖。 

     ⑥襄荷滚刀切块,用青椒爆炒,一时怡红快绿,艳而不俗。还可以和豇豆、辣椒、生姜一起泡入菜坛子腌食,脆生生的。襄荷模样粗壮,腰身浑圆,不仅入馔,也能入药。马齿苋亦是如此。小时候,背部生痈,红肿胀痛,不得着衣。照仿医书所录,以马齿苋捣烂敷在患处,竟得痊愈。只是背上留下一个疤痕,那是故乡野菜在我身上留下的印记。 

     ⑦故乡的野菜里,郎菜名气大,却又深隐山中。 

     ⑧郎菜是一种通体微绿泛白、淡红带绒的野菜,用它配羊肉、胡萝卜、菌、粉丝,盛在白瓷盘里,丝丝相扣,缕缕粘连,让人舌底生津,齿隙留香。 

     ⑨郎菜还可放香油小葱,配腊肉清蒸。腌郎菜亦是美味。还有人将郎菜做成茶泡水饮用,据说味香爽口。 

     ⑩故乡的野菜,私意以野水芹居首。水芹叶子细小,根茎一节一节空心,生在低洼处的溪水小河边。小时候去河边玩,手一扭,顺手带一把水芹回来放辣椒清炒,倘若再掺一小块腊肉,我能多吃一碗饭。 

     ⑪除了野水芹,水边湿地亦蔓生鱼腥草,叶肥如荞麦,茎紫赤色,食来腥气汹涌。 

     ⑫鼠曲草,在故乡称作茅香,谷雨时期,杂草现绿时,从田头地角、山落荒地上冒出来,毛茸茸一小撮。清明前后开花,圆锥花序,淡黄褐色,有光泽,花顶成坨。茅香含香豆素,可制香,故乡人多取其食用。据说亦可入药。 

     ⑬茅香粑做法甚繁。上山掐茅香,洗净后捣成凝膏状,淡绿如芥末。再将浸泡好的糯米磨成粉,添水与茅香膏揉成团,软硬适中,而后做成粑,以腊肉、竹笋、粉皮之类做馅。口味不同,馅可自选。做好后放锅中蒸,两刻钟即熟。熟后的茅香粑颜色墨绿,香、糍、软,别有风味。 

     ⑭野菜的好,依时令而来,顺应天时。春天的荠菜,暮春的马兰头和苜蓿,夏天的蒲公英、苦菜、马齿苋……这里有岁月时序,有乡土节气。 

     ⑮故乡遍地野菜,餐风宿露,随生随灭,再平常不过,因为生在田间地头山野的缘故,充盈着大自然的元气。丰年里,那些野菜被好食者采来,入菜入药入酒入茶,化成唇齿的缕缕滋味,也是另一种福泽绵长。 

     (选自《人民日报》) 

    1.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①段描绘了一幅春耕时挖野菜与犁田的民俗图,引出后文挖野菜做野菜的具体内容。 B . 本文选材精妙,详略得当,作者重点写了荠菜、郎菜等,略写了马齿苋、鱼腥草等。 C . 本文回忆了儿时采摘野菜的乐趣和各种野菜的做法,每一种野菜都让作者回味无穷。 D . 本文最后一句“也是另一种福泽绵长”说明野菜只有在丰年里才能给百姓带来价值。
    2. (2) 文中一些句子很有张力。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荠菜有大小多种,故乡所生者甚小,一丛丛紧钉在地上。(“紧钉”有何妙处?) 

       ②故乡的野菜里,郎菜名气大,却又深隐山中。(如何理解“深隐”的意思?) 

    3. (3) 本文的标题可否换成《野菜》,为什么? 
    4. (4) 下面的材料选自张洁的《挖荠菜》,试比较下面的片段与胡竹峰《故乡的野菜》中写荠菜的片段有何区别。提示:可从材料安排、抒情、语言等角度比较。 

       最好吃的是荠菜。把它下在玉米糊糊里,再放上点盐花,真是无上的美味啊!而挖荠菜时的那种坦然的心情,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享受:提着篮子,迈着轻捷的步子,向广阔无垠的田野里奔去。嫩生生的荠菜,在微风中挥动它们绿色的手掌,招呼我,欢迎我。我再也不必担心有谁会拿着大棒子凶神恶煞似地追赶我,我甚至可以不时地抬头看看天上吱吱喳喳飞过去的小鸟,树上绽开的花儿和蓝天上白色的云朵。那时,我的心里便会不由地升起一个热切的愿望:巴不得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像荠菜一样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选自张洁《挖荠菜》) 

七、名著阅读
  • 14. 下列人物出自《骆驼祥子》,请任选一位概括他与祥子在一起的任何一件事,并简要说说他对祥子的影响。 

     ①老马  

     ②曹先生 

八、作文
  • 15. 今年,“新冠病毒”将我们“关”在家中太久,当同学们终于回到学校时,感觉咋样呢?请写出本期第一天你返回学校时那一刻的感受,200字左右。 
  • 16. 作文。 

     有人说:“初一生活是快乐的,也是苦恼的;是明朗的,也是迷茫的;是五彩斑斓的,也是枯燥无味的……” 

     亲爱的同学,你的初一是怎样的呢?请以“我的初一生活”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写记叙文,以叙事为主,感情真挚,不少于600字;② 不得抄袭、套作; 

     ③不能出现真实校名和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