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2-2023学年高三1月期末理综生物...

更新时间:2023-03-29 浏览次数:28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青蒿素(C5H12O5)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从青蒿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具有抗疟疾效用的脂质类物质。青蒿素可以进入疟原虫(为单细胞动物),干扰疟原虫线粒体的功能,阻断宿主红细胞为其提供营养,导致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到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进而达到抗疟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青蒿素的元素组成与糖类基本相同 B .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是提取细胞膜的良好材料 C . 疟原虫与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都主要通过有氧呼吸提供能量 D . 疟原虫的细胞内自噬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体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 2. 将牛奶和姜汁混合,待牛奶凝固便成为一种富有广东特色的甜品一姜撞奶。某同学用曾煮沸的姜汁重复这项实验,牛奶在任何温度下均不能凝固。在不同温度的等量牛奶中混入一些新鲜姜汁,观察结果如表(  )

    温度(℃)

    20

    40

    60

    80

    100

    结果

    15min后仍未凝固

    14min内完全凝固

    1min内完全凝固

    1min内完全凝固

    15min后仍未凝固

    根据以上结果,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20℃和100℃时未凝固,是因为酶被分解成氨基酸 B . 新鲜姜汁可能含有某种该能将液态的牛奶转化成固态的物质 C . 将等量姜汁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后再与对应温度的牛奶混合,能够提高实验的准确度 D . 60℃和80℃不一定是酶的最适温度,需设置更多、更小的温度梯度测得最适温度
  • 3. 奥密克戎(Omicron)是新冠病毒变异株,传播速度快,被世卫组织定性为“密切关注变异株”,总体风险评估为“非常高”。奥密克戎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其装配过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奥密克戎的增殖依赖于具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 B . 奥密克戎的增殖过程中需要逆转录酶的参与 C . 图中-RNA和+RNA的碱基之间能够互补配对 D . 合成-RNA,+RNA以及蛋白质的原料和场所均由宿主细胞提供
  • 4. 人们食用的香蕉是三倍体。现在栽培的三倍体香蕉是由二倍体尖叶蕉(具有可食用性状)和二倍体长梗蕉(具有较强的抗逆性状)这两个原始野生种通过杂交或自交进化而来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尖叶蕉在自然状态下开花、结成的果实中,会含有种子 B . 与尖叶蕉相比,三倍体香蕉的果实和种子可能都比较大 C . 长梗蕉的形成层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期含有2个染色体组 D . 若尖叶蕉与长梗蕉杂交产生不育后代,表明存在生殖隔离
  • 5. 某同学在蟾蜍的坐骨神经细胞外侧接上灵敏电流计,如图所示,在a处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观察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若图中的“?”处有1个突触,则电流计的指针偏转2次 B . 若图中的“?”处没有突触,则电流计的指针偏转2次 C . 若图中的“?”处神经纤维被切断,则电流计的指针偏转1次 D . 若图中的“?”处没有突触,则兴奋传导至b处时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
  • 6. 下图是某生命活动的模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若A代表线粒体,a代表葡萄糖,则b、c可分别代表CO2和和H2O B . 若A代表叶绿体基质,a代表光照,则b、c可分别代表[H]和和ATP C . 若A代表棉铃虫种群,a代表诱捕雄虫,则b、c分别代表雌雄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下降 D . 若A代表某营养级同化量,a代表该营养级的摄入量,则b、c可分别代表粪便量和下一营养级摄入量
二、综合题
  • 7. 早春地膜覆盖(播种后在地表覆盖一层透明薄膜并密封)有利于提高地表温度和湿度,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1. (1) 欲探究地膜覆盖后温度和湿度哪个是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取自然条件、播种方式相同的A、B、C、D四个独立样方:A保持自然状况;B、C、D地膜覆盖后,B自然生长;C控制温度同B、湿度同A;D控制温度、湿度为。预测四个样方内种子出芽所需时间长短顺序为,则说明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同时也受湿度的影响。
    2. (2) 若用黑色塑料薄膜覆盖,可得到种子萌发的黄化苗。与萌发前的这些干种子相比,这些黄化苗的有机物总量和呼吸强度表现为
    3. (3) 科研人员检测晴朗天气下露地栽培和大棚栽培的同种生理状况一致的作物光合速率(Pn)日变化情况,并将检测结果绘制成下图。

      ①分析10时前的曲线变化,提高大棚内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是

      ②若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晚上可适当,可提高作物产量。

  • 8. 果蝇是遗传学研究中重要的实验材料,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性染色体组成

    XY

    XX

    XXY

    XO

    人的性别

    果蝇的性别

    1. (1) 果蝇与人的性别决定相似,但是Y染色体只在(填“人”或“果蝇”)的性别决定中起主导作用。
    2. (2) 果蝇的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R)对白眼(r)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表型均为红眼灰身的雌、雄果蝇交配,后代出现了红眼灰身、红眼黑身、白眼灰身、白眼黑身四种表型,则雄性亲本产生的精子基因型的比例为
    3. (3) 如图表示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果蝇的体色有灰体和黑檀体(由基因A、a控制),若多对纯合灰体雌果蝇与黑檀体雄果蝇交配,子一代均为灰体,将子代的雌果蝇与其亲本雄果蝇回交,后代灰体和黑槽体两种果蝇的比例为1:1,(能、不能)确定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

    4. (4) 若实验发现A、a位于3、4号染色体上,现有一对红眼灰体果蝇交配,其子代中出现了一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白眼黑檀体果蝇。这只异常果蝇的产生是由于亲本(雌、雄)果蝇在减数分裂时异常所致。
    5. (5) 若科学家进一步研究另一类果蝇“致死类果蝇”染色体时发现圆体(D),冈田氏绕眼(E)分别位于3、4号染色体上(如图),且二者均为显性纯合致死,只有杂合子存活。

      该“致死类果蝇”X染色体上存在缺刻现象(缺少某一片段),缺刻红眼雌果蝇(XRXO)与白眼雄果蝇(XrY)杂交得雌雄个体数量比例为2:1,雄性全部为红眼,雌性中既有红眼又有白眼个体。现将圆体冈田氏绕眼缺刻红眼雌果蝇与圆体冈田氏绕眼白眼雄果蝇相互交配,子代雌雄果蝇比例为,若将上述子代雌雄果蝇相互交配,产生的后代中圆体冈田氏绕眼红眼雄果蝇所占的比例为

  • 9. 2022年2月4日冬奥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运动员在完成高难度动作的同时,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这与体内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率和动脉血压的快速调节有关。回答下列问题。

    1. (1) 运动员始终穿着保暖的运动服,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是,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 (2) 寒冷条件下,运动员尿量增加,其原因可能是位于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填“增加”或“减少”),进而使尿量增加。
    3. (3)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属于(填“传入”或“传出”)神经,两者往往作用于同一器官,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4. (4) 图中物质A是一种,其作用于GHRH神经元,导致该神经元膜外发生的电位变化是。应激刺激下,机体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方式及机制,在多种器官、系统参与下共同维持GH含量相对稳定。
    5. (5) GH分泌增多可通过刺激肝脏细胞释放IGF-Ⅰ间接调节GH的分泌,这种调节机制的意义是维持人体内GH含量的相对稳定。从生长激素分泌调节过程看,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
  • 10. 生态学家对某海岸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综合整治之前,该地区工业园区密布,入海排污口数量多,有机和无机污染物集中排放,造成局部区域水质恶化。科学家对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 (1) 该海岸湿地生态系统中群落的演替是演替;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除图中所示外,还应该包括
    2. (2) 植食动物的同化量是J·cm-2·a-1 , 该食物链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3. (3) 排入海岸湿地生态系统污染物不多时,不会导致生态系统被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能力,而这种能力通常与生态系统的呈正相关。
    4. (4) 由图中数据可知,该生态系统很大一部分能量流入(填成分)。
  • 11. 中国科学家运用合成生物学方法构建了一株嗜盐单胞菌H,以糖蜜(甘蔗榨糖后的废弃液,含较多蔗糖)为原料,在实验室发酵生产PHA等新型高附加值可降解材料,期望提高甘蔗的整体利用价值,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发酵工程一般包括菌种的选育、、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接种、、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其中的中心环节是
    2. (2) 为获得对蔗糖的耐受能力和利用效率高的菌株H,可将蔗糖作为液体培养基的,并不断提高其浓度,多代培养选择。从功能上看,所用培养基为。培养过程中定期取样并用法进行菌落计数,评估菌株增殖状况。
    3. (3) 基于菌株H嗜盐、酸碱耐受能力强等特性,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不需要灭菌的发酵系统,其培养基盐浓度设为60g/L,pH为10,菌株H可正常持续发酵60d以上。该系统不需要灭菌,分析原因一是培养基的盐浓度设为60g/L,其他杂菌因而死亡;二是pH为10的条件下,其他杂菌,生长繁殖受抑制。
    4. (4) 研究人员在工厂进行扩大培养,在适宜的营养物浓度、温度、pH条件下发酵,结果发现发酵液中菌株H细胞增殖和PHA产量均未达到预期,并产生了少量乙醇等物质,说明发酵条件中可能是高密度培养的限制因素。
    5. (5) 若发酵产品是单细胞蛋白,则往往采用等方法将其分离和干燥,即可获得产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