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4 哲学与文化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价值与价值观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 必修4哲学与文化 2....

更新时间:2023-02-21 浏览次数:50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仪式中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必先知之而后信之,信之而后行之。作为年轻干部,当以“知之、信之、行之”之法常修常炼、常悟常进,不断筑牢理想信念根基。以上要求是基于( )

    ①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②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影响人生道路、生活方式的选择

    ③“信”是“知”的升华和目的,“行”是“信”的体现和验证

    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亲身参与实践获得的知识才是可靠的知识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 党史学习是门必修课,历史是大写的精神,精神是内化的历史。新时代青年要深入学习党史,从百年党史这本丰厚的教科书中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坚定信念,砥砺奋斗,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青年学生要加强党史学习,是基于(   )

    ①在正确价值判断上作出了正确价值选择

    ②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决定于其行为的选择

    ③先进的社会意识能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

    ④正确价值观对青年的行为具有指引作用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3.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钟南山院士勇挑重担,始终冲在第一线,用仁心仁术守护着人民的生命健康。2020年9月8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他被授予“共和国勋章”。这说明( )

    ①人的价值主要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②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③人的价值主要在于个人的主观努力

    ④付出得越多,贡献越大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②③ D . ②④
  • 4. “60多年深藏功名的战斗英雄”张富清,“为掩护战友身负重伤的扫雷英雄”杜富国,“为莫高窟研究保护倾尽一生的敦煌女儿”樊锦诗,以及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默默奉献、无私付出的平凡英雄……他们的家国情怀、奋斗精神、高尚情操,感召和激励着亿万国人。从这些平凡而伟大的英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   )

    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精神财富形成的源泉

    ②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看他对社会的影响力

    ③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④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是人生的向导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5. 依铁而起、因钢而兴的M市曾是著名的矿区。随着城市功能的调整,矿区逐渐荒废。近年来,该地转变思路对矿区进行创新改造,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和综合整治,累计修复矿山3万余亩,完成了从“矿区”到“景区”的绿色转型。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与社会意识的变化是同步的

    ②价值判断的标准是变化的,因时而异

    ③价值观对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④实践活动及其结果受观念更新程度的影响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6.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因为(    )

    ①青年学生的价值观一旦形成就固定不变

    ②价值观是青年学生人生的重要向导

    ③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对其行为选择起决定作用

    ④价值观直接影响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7. 漫画《文明——只差一步》中两个小孩解决问题的方法告诉我们(   )

    ①在实践中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②要用批判的、革命的思想否定旧事物

    ③要用正确的价值观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在生活中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8. (2022高二下·白水期末)   2022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最紧要的是守住内心,从小事小节上守起,正心明道、怀德自重,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以内无安思保证外无妄动。”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防微杜渐

    ③正确价值观是走好人生道路的重要向导    

    ④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通过量变实现的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9. (2022高二下·白水期末) “天圆地方”是中国古人对宇宙最初的认识,这种思想影响了古人对世界万物的认识,“外圆内方”也成为了古代儒家文人追求的理想人格和处世方法。这表明(    )

    ①方圆之道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③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10. (2022高二下·遂宁期末) 过去,田间的秸秆被人们废弃燃烧,造成环境污染;如今,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秸秆被人们加工成各类产品,或供给养殖企业作为饲料,或供给果树、蔬菜花卉等种植户制作有机肥,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秸秆变废为宝进一步佐证了(   )

    ①事物多样的属性是其具有多重价值的前提

    ②事物的价值取决于其自身属性和人的需要

    ③事物新价值的创造改变了事物原有的属性

    ④观念的升华实现了事物多样价值间的转换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1. (2022高二下·纳雍期末) 连日来,安徽省各地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砥砺初心使命的"磨刀石",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把工作做到老百姓心坎上,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这说明(   )

    ①要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

    ②不同的价值选择能够导致不同的价值判断

    ③价值观对于人们行为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④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困难群体的利益要求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2. (2022高二下·潮州期末) “生命于你不止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没有屈服长津湖的冰雪,也没有向困苦低头。与自己抗争,向贫穷宣战,一直在战斗,一生都在坚守。人的生命应当像你这样度过。”这是2021年《感动中国》节目授予抗美援朝老兵朱彦夫的颁奖词。朱彦夫同志,曾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失去了四肢和左眼,但他主动放弃了荣军休养所的特护待遇,回到家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长达25年,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建成了远近闻名的先进村。朱彦夫的事迹说明(   )

    ①人们获得的荣誉越多,人生的价值就越大

    ②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

    ③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正确导向作用

    ④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3. (2022高二下·阜阳期末) 针对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不高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短缺这两大痛点,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于2022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法从法律层面确立了职业教育的地位,有助于打破人们对职业教育的成见,形成关于职业教育重要性的社会共识。材料表明(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④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14. (2022高二下·陕西月考) 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标准一贯秉承:为推动社会进步、时代发展作出杰出贡献;在各行各业具有杰出贡献或重大表现;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为社会公平、人类生存环境作出突出贡献。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标准表明( )
    A . 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制约、决定作用 B . 人生价值是自我奋斗的价值 C . 对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   D .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主要是物质贡献
  • 15. (2022高二下·嫩江月考) “不管怎样,我救了一代人,不管是多是少,她们过得比我好,比我幸福,这就足够了,这对我是最大的安慰。”时代楷模张桂梅至诚的话语呈现出她的赤子之心和崇高的人生价值观。由此可见( )

    ①价值观源自于对张桂梅个人生活遭遇和处境的反思 

    ②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③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基于个人利益形成的价值选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6. (2022高二下·河南开学考) “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成套技术创新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该项目攻克了大型煤间接液化“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首创了高温浆态床费托合成工艺,实现了煤间接液化的高油品收率和高能量利用效率。煤变油表明(   )

    ①创新是事物发展的物质动因
    ②事物属性对人的积极意义是变化的

    ③科技创新促进事物自身属性的改变
    ④事物价值的变化建立在物与人的关系的基础上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7. (2022高二下·定远开学考) 当教育主管部门忙着给中小学生减负时,部分家长却不领情。许多家长认为“学生减负家长增负”“减负减负,越减越负”。可见“减负首先是一个教育观念的转变问题,同时也是一场持久战。这表明减负(   )

    ①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重要的是转变教育价值取向

    ②作为认识是客体对主体的能动的反映

    ③要重视量的积累,同时关注质的变化

    ④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 18. (2022高二下·海口月考) 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过:“人的生命只有和民族的命运融合在一起才有价值,离开民族大业的个人追求,总是渺小的。”这告诉我们(   )
    A . 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B . 人的真正价值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C . 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人的价值的真正体现   D . 价值是一事物所具有的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 19. 艾爱国秉持“做事情要做到极致、做工人要做到最好”的信念,在焊工岗位奉献50多年,集丰厚的理论素养和操作技能于一身,多次参与我国重大项目焊接技术攻关,攻克数百个焊接技术难关,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杰出工人”等称号。由此可见(  ) 

    ①人的价值就在于社会对自身价值的肯定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 

    ③奋斗能让理想摆脱条件制约而变为现实
    ④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20. 有人把一块美玉献给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说:“我把玉给工匠看了,他们认为是宝物,所以才献给你。”子罕回答:“你把玉当作宝,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玉给我,那么你失去了玉,我失去了不贪的德,大家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不如我们各自保有自己的宝物。”子罕拒玉的历史典故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
    A . 事物的属性和功能具有不确定性 B . 事物是否具有价值,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判断 C . 事物价值取决于自身属性及人们对事物的客观需求 D . 价值是指事物对于主体的积极意义
二、材料分析题
  •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作为反映亚运会筹办工作的一面镜子,场馆设计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依托现代化科技发展成果,亚运场馆建设将“绿色、智能、节俭、文明”这四个办赛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以绿色为底色,富有杭州特色的奥体中心体育场馆群,开展区域内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建立场馆群雨水循环体系;以智能为亮色,“化蝶”双馆——奥体中心体育馆游泳馆是目前浙江唯一可以举办国际级比赛的“冰篮转换”场馆;以节俭为本色,新建场馆仅占1/5,其他或改建或临建,注重“还馆于民”让百姓共享亚运红利;以文明为成色,无论是获取灵感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蝴蝶形的亚运游泳馆,还是犹如“星际战舰”的中国杭州电竞中心,无不展现着传统文化和时代元素的交相辉映。各个场馆建设中营造出的沉浸式体验,有效实现了办赛理念感受“身临其境”,让办赛理念“润物细无声”。

    运用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场馆建设努力营造办赛理念沉浸式体验的时代价值。

  • 22. (2022高二下·四川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

    一百年前,以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建立了新中国。1950年10月,26岁的邓稼先毅然从美国回国,为祖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新时代,奋斗的青春旋律回荡在祖国大地的各个角落;航天报国的嫦娥团队、神舟团队、北斗团队,平均年龄都是30多岁;在脱贫攻坚主战场,涌现出一批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先进个人;参加抗疫的医务人员,有近一半是“90后”“00后”......百年来,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在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8字誓词铿锵有力,催人奋进。这响亮的青春誓言在天安门广场上空久久回荡......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知识,说明一代代青年是如何作出正确价值选择的。

  • 23. (2022高二下·本溪开学考) 结合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有一件特殊的展品,是当时闽西苏区干部使用过的餐具,由席草编织而成的“饭包”。当时,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反“围剿”,苏区物资供应日益艰难。为保证前线红军吃饱饭,后方机关决定,“省委机关食堂由吃大锅饭改吃包饭”。如此,每人买一个饭包统一放在锅里蒸。从机关党员干部做起,统一吃“包包饭”,节约了粮食,支援了红军。饭包作为特殊餐具,在苏区得到推广。

    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勤俭节约的优良作凤、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一直在传承赓续。从土地革命时期“节省每一个铜板”;到抗日战争时期“精兵简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把能.节省的每一文钱都用到建设上来”,到改革开放后继续坚持“勤俭办一切事情”……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成了我们党的传家宝。

    请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上对“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有点过时”的观点加以批驳。

  • 24. (2021高二下·成都月考)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涎。回顾党的百年风雨历程,中国共产党从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到如今成长壮大为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执政大党。正如党的代表董必武在参观大会址时的题词“作始也简,将毕也巨”,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壮大就是一个由“简”到“巨”的过程。

    为庆祝建党百周年,全国各地陆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史宣讲活动,讲好党的故事,传递党的声音,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某地成立了由当地退休干部、退休教师组成的“银发讲师团”,他们发挥自身优势,先集中学习,再结合当地历史文化,将党的理论融入其中,自编自创有关党史教育的诗歌、快板,走遍村社,采用方言讲党史,说些家长里短,谈些身边冷暖,宣传党的理论和政策,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银发讲师们说:“心里有一份执着,想要把这份坚定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传达给更多人,让更多人懂得这份初心和使命。”

    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程中为什么能够由“简”到“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