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九年级下册 /第3章 人的健康 /第 3 节 身体的防卫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九年级科学下册3.3身体的防卫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23-01-10 浏览次数:18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2九下·萧山月考) 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病毒(HIV)是引起艾滋病的病因,该病毒感染人体后,会破坏人体免疫功能而导致各种病症的出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HIV是艾滋病的传染源 B . 抗病毒治疗能彻底清除体内的HIV C . HIV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繁殖 D . 白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HIV病毒属于特异性免疫
  • 2. (2022九下·杭州月考) 目前我国已经累计接种自主研制的新冠疫苗超5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新冠病毒属于传染源 B . 从免疫学角度看,新冠疫苗属于抗体 C . 注射疫苗后人体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D . 从预防传染病角度看,注射新冠疫苗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 3. (2022九下·舟山月考) 2018年1月1日后,可在省内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疫苗接种门诊进行咨询、预约或接种宫颈癌疫苗了。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宫颈癌是由病毒人类乳头瘤病毒如图(HP)经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到达宿主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通过微小糜烂面的接触而进入细胞内,停留在感染部位的上皮细胞核内复制并转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给健康的人注射疫苗属于控制传染源 B . 注射疫苗获得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C . 引起宫颈癌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传染源 D . HPV形似球状,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
  • 4. (2021九下·浙江期末) 将微量蝮蛇的蛇毒注射到马体内(蝮蛇蛇毒是一种蛋白质),过一段时间后逐步增加注射量,数周后抽出马血。除去其中的血细胞和部分无用的蛋白质,即可得到抗蝮蛇蛇毒的血清。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先注射入马体内的蛇毒为抗体,它使马的血液中产生抗原 B . 被蝮蛇咬伤后,可用此免疫血清进行治疗 C . 经常在野外活动的人员,应注射此血清进行预防 D . 这种血清可以对所有蛇毒产生免疫作用
  • 5. 下列各图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甲图表明,种群中具有抗药基因害虫比例A点比B点低 B . 乙图表示一个DNA分子 C . 丙图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与呼吸作用放出的CO2的量均随温度的上升而上升 D . 丁图可以表示人体经抗原刺激后,体内抗体量随时间的变化
  • 6. (2021九下·宁波月考) 如图是小科在学完人体免疫系统后绘制的概念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甲属于特异性免疫 B . 丙是指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淋巴细胞 C . 丁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 D . 预防接种可以增强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 7. 人体的免疫功能包括( )
    A . 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B .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C . 抗感染免疫、自我稳定、免疫监视 D . 人工免疫和计划免疫
  • 8. 下列关于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艾滋病是一种遗传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B . 艾滋病的病原体HIV,能够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 C .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静脉注射毒品传播、不安全的性行为传播、饮食传播 D . 艾滋病最主要的预防措施是保护易感人群
  • 9.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儿童的预防保健工作,在全国大力推行计划免疫,下列属于计划免疫的是( )
    A . 患过麻疹的人以后不再患麻疹 B . 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 C . 给肺炎患者注射抗生素 D . 供应碘盐预防甲状腺肿
  • 10. 水痘是一种春季多发的呼吸道传染病,常用接种水痘疫苗的方法来进行预防。接种的水痘疫苗和所属的免疫类型分别是( )
    A . 抗体特异性免疫 B . 抗原特异性免疫 C . 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D . 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 11. 下列有关免疫的漫画,能形象地表示特异性免疫的是( )
    A . 御敌于国门之外 B . 城市巷战 C . 定点清除 D . 扫地出门
  • 12. 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 B . 非特异性免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出现慢、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C . 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D . 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 13. 下列属于人体免疫第一道防线的是( )
    A . 人体内的杀菌物质 B . 人体内的吞噬细胞 C . 免疫器官和淋巴细胞 D . 皮肤和黏膜
  • 14. 人体有多种方法保护自身免受病患。下列自身保护方法中,不属于人体免疫功能的是( )
    A . 泪液中的溶菌酶使细菌溶解 B . 吞噬细胞吞噬病毒 C . 肝脏中的酒精氧化酶对酒精的氧化 D . T淋巴细胞消灭癌细胞
  • 15. 下列关于抗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抗原主要是指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和异物 B . 抗原可引起人体产生抗体 C . 抗原与抗体结合后可被白细胞吞噬 D . 抗原的类型不同,但促进人体产生的抗体相同
二、填空题
  • 16. (2021九下·台州月考) 《大明本草》中说,将桃晒成干制成桃脯,经常服用,能起到美容养颜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食用前要将桃毛洗净,以免刺入皮肤,引起皮疹;或吸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咽喉刺痒等症。
    1. (1) 桃子可食用的部分“果肉”是由花结构中的受精后发育而来的;
    2. (2) 桃毛触及皮肤,有人会引起皮疹等过敏反应,从免疫角度看“桃毛”属于物质;
    3. (3) 为提高桃子的产量,夜间可适当降低温室内的温度,目的是
  • 17. (2021九下·台州月考)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一种全新的冠状病毒肺炎。目前全世界多地相继爆发,患者常出现咳嗽、发热、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
    1. (1) 人体通过呼吸系统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人体呼吸时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
    2. (2) 患者患病时,他的体温高于正常值,但其神经系统仍在“努力”调节和控制体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3. (3) 健康人通过注射新冠疫苗从而达到免疫作用,这种免疫属于
  • 18. (2021九下·丽水月考) 如图甲是2020年11~12月份A城~K城11个地区PM2.5均值。为了研究可吸入颗粒物PM2.5对人体成熟T淋巴细胞的影响,用含有不同浓度可吸入颗粒物的培养液培养T淋巴细胞,48小时后检测细胞活力,实验结果如图乙。已知:细胞活力相对值越大,反映颗粒物对细胞的毒性越小。

    1. (1) 仅仅由图甲中PM2.5的均值,能否得出J地2020年11~12月份的空气质量最好?(选填“能”或“不能”)。
    2. (2) 图乙表明,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越高,细胞活力越(选填“大”或“小”)。
    3. (3) 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较高,长期接触汽车尾气的人群,其T淋巴细胞具有的(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会产生障碍,导致癌症发病风险提高。
  • 19. 2018年初,流感大面积袭击北京,给我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流感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组成,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
    2. (2) 流感病毒是引发流感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等途径传播,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老人和儿童抵抗力相对较弱,是该传染病的
    3. (3) 对于流感来说,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均衡膳食,加强锻炼都是有效的预防方法。除此之外,接种疫苗,也可以增强人们对该传染病的(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4. (4) 当重症流感患者因为肺功能严重受损,常规治疗对其无效时,人工心肺机(如图)可以辅助承担气体交换任务,其中氧合器模拟了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使其处于休息状态,为患者的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 20. 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些传染病的,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将有关的,有计划地给人群,以提高人体对这些传染病的,从而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
  • 21. 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新增宫颈癌病例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研究表明,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简称HPV)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最高风险因素。为此,科学家研发了HPV疫苗,以有效地预防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进而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1. (1) 如图为某年我国肿瘤登记地区宫颈癌发病率随年龄变化的曲线图。根据该图信息分析,宫颈癌发病率增速最快的年龄段是。(以5岁为一个年龄段)
    2. (2) 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女性接种HPV疫苗属于
    3. (3) 接种疫苗后,人体血液中的相关淋巴细胞会大量增殖、分化,并产生专门抵抗这种病原体的蛋白质,此种蛋白质在免疫学中称为
  • 22. 当病原体进入人体以后,刺激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这种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引起人体产生这种蛋白质的物质叫做
  • 23. 如图是人体对病原体的防御功能漫画,请分析回答问题:

    1. (1) 我们人体具有预防细菌病毒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如图中的[]
    2. (2) 如图所示为人体在进化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屏障,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属于免疫。
  • 24. (2020九下·宁波月考) 去年,我市暴发了多轮流感疫情,中小学生被大量感染。

    1. (1) 流感流行期间,学校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下列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A . 对患者停课治疗 B . 对教室进行消毒 C . 加强学生课间运动 D . 接种流感疫苗
    2. (2) 接种流感疫苗可降低流感发病率,从免疫的角度看,接种流 感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流感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属于免疫。
    3. (3) 感染流感后,常引起呼吸道感染,医生经常对患者进行雾化治疗。如图表示雾化治疗中使用的雾化器结构原理,当压缩 空气从吸水管口快速喷出时,使吸水管口气压外界大气压,药液被压出。
  • 25. (2020九下·杭州月考) 小凡和小金同学使用显微镜观察小麦根尖细胞和血涂片,分别获得了如图图像:

    1. (1) 小凡同学想将视野中如图甲所示的像转化成如图乙所示的像,则应将载玻片(    
      A . 顺时针转动90° B . 逆时针转动90° C . 向左上角移动 D . 向右下角移动
    2. (2) 图丙中的①、②、③是小金同学在视野中观察到的三种血细胞。其中能保护身体,抵抗细菌等侵袭,参与(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的是(填序号)。
    3. (3) 人的ABO血型由红细胞上凝集原的种类决定。已知甲、乙、丙、丁四人的ABO血型各不相同,丙、丁的红细胞能与B型血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又知丁的血清能与乙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则甲的血型是
三、实验探究题
  • 26. (2021九下·丽水月考) 埃博拉疫情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的传染性,西非爆发埃博拉疫情以来,已造成多数人感染和死亡,目前有些国家已研制出埃博拉疫苗。为检验疫苗的效能,科学家用8只健康的恒河猴平均分为A、B两组进行了动物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补充完善实验过程,回答相关问题。

    1. (1) 如图实验过程中,①应填写;②应填写
    2. (2) 在实验中,设置A组恒河猴的作用是
    3. (3) B组恒河猴注射埃博拉病毒后存活下来,是因为体内产生了抵抗埃博拉病毒的
    4. (4)
      如图实验中,若要测定该埃博拉疫苗的最有效浓度,对该实验的改进可以采用增加实验组数的方法,再观察接种疫苗的恒河猴患病的情况。
  • 27. 如图为免疫产生的实验探究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上述实验中,实验组为
    2. (2) 乙组实验说明了鼠的体内产生了抵抗的抗体。鼠产生的这种免疫类型属于免疫。
    3. (3) 将另外一种病菌注入经过乙处理的鼠体内,鼠(填“能”或“不能”)存活。
    4. (4) 在人类的计划免疫中,如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相当于上述实验中的____。
      A . 甲处理中的“取活的肺炎双球菌注入”鼠体 B . 乙处理中的“取用热水杀死的肺炎双球菌注入”鼠体
  • 28. 有人作了如下的实验:

    A实验:取活的禽流感病毒注射在一只鸡的体内,不久,此鸡死亡.

    B实验:取灭活的禽流感病毒注射在另一只鸡的体内,经过几周后,让此鸡的体内产生抗体,然后,再取活的禽流感病毒注射在它的体内,结果它存活下来.

    据上述实验回答:

    1. (1) B实验中说明鸡产生了抵抗禽流感病毒的,鸡产生的这种免疫是免疫。

    2. (2) 将另一种病毒注射经过B实验处理的鸡体内,鸡是否存活?为什么?

    3. (3) 人类的计划免疫,相当于上述实验中的

    4. (4) A实验中的鸡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5. (5) 带病毒的鸡对健康的人来说是,病鸡焚烧或深埋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的


  • 29.

    根据农业部统计,自2005年初至2006年3月,我国共发生35起禽流感疫情.已知该病的病原体是H5N1型禽流感病毒,科学家已经研制出疫苗.但疫苗在广泛应用之前必须进行动物实验:将未感H5N1型病毒的一群健康的小鸡分为A、B两组,实验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 (1) A组小鸡注射H5N1型疫苗以后,小鸡体内的淋巴细胞就会产生相应的,这种免疫的类型是

    2. (2) 为防止禽流感疫情蔓延,疫区周围3km2以内的家禽必须全部捕杀.这种做法属于预防传染病的哪种措施?

  • 30. (2017·浙江竞赛) 有一种发生变异的小鼠,以某病原体进行感染实验。实验完成后,比较变异小鼠与正常小鼠的死亡情况,结果如甲图。感染该病原体后,发现两种小鼠体内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数量都明显增加,且两种小鼠间无明显差异;但是感染前后的变异小鼠,血清中的抗体浓度都非常低。如果给变异小鼠注射针对该病原体的特异性抗体后,再进行感染实验,同时设置对照组,变异小鼠活存的情况如图乙。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根据图甲,分别描述正常小鼠和变异小鼠在实验期间,感染病原体后存活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2. (2) 根据图甲,正常小鼠和变异小鼠在实验期间,存活率相同的时间段是。从这个实验可推知,这期间正常小鼠的免疫器官的工作状态是
    3. (3) 根据图乙,注射抗体的变异小鼠能比未注射抗体变异小鼠存活 ,说明变异小鼠体内不能
    4. (4) 感染该病原体后,两种小鼠体内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数量都明显增加,且两种小鼠间无明显差异,综合图甲和图乙的实验结果,可以推知:变异小鼠体内的变异,没有影响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对病原体的敏感性,能迅速增多,但影响了淋巴细胞,使它无法
四、解答题
  • 31. (2022九下·杭州月考) 在缤彩纷呈的生物世界,微生物似乎显得过于微小与沉寂。然而它们与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请结合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葡萄营养丰富,不仅可以作为水果食用,还可以用来酿酒,深受人们喜爱。葡萄酒酿造流程图:

    资料二:2020年,由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引起的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给人类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威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在较短时间内就取得

    了抗疫阻击战的阶段性胜利。

    资料三: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很多公众场所广泛使用消毒酒精进行消毒。

    1. (1) 资料一中加入的菌种主要是
    2. (2) 从传染病的角度看 ,引起新冠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属于
    3. (3) 注射新冠肺炎疫苗预防新冠肺炎属于免疫。
    4. (4) 在抗击新冠病毒疫情期间 ,人们常用酒精喷雾消毒时 ,能闻到酒精的气味 ,表明分子
    5. (5) 若酒精的热值为3.0x107J/Kg,则50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J 若放出的这些热量有84%被水吸收,则可以使kg的水从10℃升高到30℃。(水的比热为4.2x103J/(kg·℃))
  • 32. (2021九下·丽水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它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禽流感等同属于一类传染病,发病后几乎全部死亡。

    材料二:巴斯德将狂犬的唾液注射到兔的体内,兔患狂犬病而死,他将死兔的脑和脊髓通过处理,弱化成疫苗,注射到正常狗的体内,狗获得了对该病的免疫力。后来,有一男孩被狂犬咬伤,不治必死,在狂犬病发病潜伏期内,巴斯德多次对其接种弱化病毒,男孩果然平安无事。

    材料三:某年元月27日,湖南浏阳某乡3岁幼女被恶狗咬伤,当日在诊所注射狂犬病疫苗,但仍于2月23日不幸死亡。专家分析,对创伤深广、严重者,除按要求注射狂犬疫苗外,还应在24小时内注射高效抗病毒血清一剂,才能有效防治。

    1. (1) 引起动物患狂犬病的病毒,从传染病的角度来讲它属于
    2. (2) 巴斯德为发病前的男孩接种弱化病毒,从免疫的角度,弱化病毒疫苗属于,男孩获得免疫力的方式是
    3. (3) 从免疫角度分析,材料三所用的抗病毒血清,与巴斯德给男孩接种的弱化病毒的不同点是:
  • 33. 请阅读以下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到处都有病菌、病毒,我们之所以都能够健康的生活,与人体自身免疫有关。据科学网2016年1月11日援引报道,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手足口病EV71疫苗获新药证书。该疫苗对EV71肠道病毒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的保护率达到100%,临床结果表明该疫苗安全、有效、生产工艺成熟、产品质量稳定,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资料二:在日常生活中掌握一些必要的急救常识(如图一、图二所示),对于保障身体健康、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1. (1) EV71肠道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该病毒与细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2. (2) 防疫部门给幼儿注射手足口病EV71疫苗,该免疫类型属于免疫。
    3. (3) 如果遇到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打过“120”急救电话之后,应该马上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实施心肺复苏时,图一所示甲、乙二人施救的先后顺序应是,抢救有效的标志是
    4. (4) 遇到外伤出血患者需及时止血(如图二所示),若受伤部位C处有暗红色的血液缓缓流出,则加压或包扎的位点应在(填字母)处。
  • 34. 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2014年西非爆发了历史上最严重的埃博拉疫情,感染人数超过2.6万人,死亡人数1.1万人。西非埃博拉疫情发生后,我国医务工作者迅速出击,对西非实行人道主义救助。据有关专家研究,埃博拉病毒(如图所示)是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病毒,感染者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外出血、发烧等。接触传播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材料二:据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12月28日宣布,由该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研究员团队研发的重组埃博拉疫苗,在非洲塞拉利昂开展的500例临床试验取得成功。

    1. (1) 埃博拉病毒与引起肺结核的结核杆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2. (2) 为防止疫情进一步蔓延,在对埃博拉患者积极进行治疗的同时,还需将患者及时隔离。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3. (3) 为有效控制埃博拉疫情,陈薇研究员团队研发出了重组埃博拉疫苗。下面是疫苗在临床试验之前用小白鼠进行实验的过程,将大小、健康状况相同的20只小白鼠平均分为甲、乙两组,实验步骤见下表:

      组别

      疫苗注射情况

      30天后

      病毒注射情况

      患病情况

      甲组

      注射重组埃博拉疫苗

      未患病

      注射较强埃博拉病毒

      9只未患病

      乙组

      不注射疫苗

      未患病

      注射较强埃博拉病毒

      10只均患病

      ①  该实验的变量是

      ②实验结果说明,注射重组埃博拉疫苗对埃博拉传染病具有作用,其原理是疫苗进入人体后,刺激体内的细胞产生抵抗埃博拉病毒的抗体。

  • 35. 有一种发生变异的小鼠,以某病原体进行感染实验。实验完成后,比较变异小鼠与正常小鼠的死亡情况,结果如图甲所示。感染该病原体后,发现两种小鼠体内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数量都明显增加,且两种小鼠间无明显差异;但是感染前后的变异小鼠,血清中的抗体浓度都非常低。如果给变异小鼠注射针对该病原体的特异性抗体后,再进行感染实验,同时设置对照组,变异小鼠存活的情况如图乙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根据图甲,正常小鼠和变异小鼠在实验期间,存活率相同的时间段是。从这个实验可推知,这期间正常小鼠的免疫器官的工作状态是
    2. (2) 根据图乙,注射抗体的变异小鼠比未注射抗体变异小鼠存活,说明变异小鼠体内不能
    3. (3) 感染该病原体后,两种小鼠体内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数量都明显增加,且两种小鼠之间无明显差异,综合图甲和图乙的实验结果,可以推知:变异小鼠体内的变异,没有影响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对病原体的敏感性,能迅速增多,但影响了淋巴细胞,使它无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