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

更新时间:2023-02-14 浏览次数:40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1高一上·永吉月考) 下列生物中均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

    ①HIV病毒  ②青霉菌  ③大肠杆菌  ④乳酸菌   ⑤颤蓝细菌  ⑥酵母菌  ⑦衣藻  ⑧变形虫

    A . ①③④⑦ B . ③④⑤⑧ C . ③④⑤ D . ②④⑥⑦⑧
  • 2. (2019高一上·辛集月考) 古诗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下列关于组成“蚕丝”的主要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它可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B . 它的形成过程中有水产生 C . 蚕丝服装适宜用加蛋白酶的洗衣粉清洗 D . 它一定含有的化学元素是C,H,O,N,P,S
  • 3. (2019高一下·江门月考) 如图为某种细胞器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结构①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B . 结构②的选择透过性与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有关 C . 结构③的膜表面积大,有利于实现能量转换 D . 结构④中能完成丙酮酸的彻底氧化分解
  • 4. (2022高二上·弥勒开学考) 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实验中,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中①④⑤组成原生质层 B . 该实验至少需用显倍镜观察3次 C . 实验材料常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 D . 图示细胞中⑥和⑦内的溶液浓度相等
  • 5.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常用番茄、苹果等组织样液作为鉴定还原糖的实验材料 B . 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过程中,黑藻细胞绿色加深,吸水能力减小 C . 观察DNA与RNA分布的实验中,需用8%的盐酸对口腔上皮细胞水解 D .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神经细胞,可以观察到核糖体等结构
  • 6. 研究发现,水分子进入生物体细胞的两种方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水分子借助水通道蛋白转运时会和通道蛋白结合 B . 影响水分子跨膜运输速率的因素仅为膜两侧水分子的相对含量 C . 生物体内的钠离子也可以借助图中的蛋白质进行运输 D . 以上两种运输方式都能体现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 7. 图所示为人工无蛋白质的脂双层膜与生物膜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据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 两种膜对性激素、CO2、O2的通透性相同 B . 脂双层不能体现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C . 人工膜对K+ , Cl-的通透性相同,且低于生物膜对两种离子的通透性 D . 生物膜对H2O分子的通透性大于人工膜
  • 8. 如图为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酶促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影响ab段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浓度 B . 影响bc段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可能是酶量 C . 温度导致曲线I和曲线Ⅱ的酶促反应速率不同 D . 曲线I显示,该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7℃
  • 9. 如图能体现人在100 m跑步后细胞中ATP变化的是(  )
    A . B . C . D .
  • 10. 为了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实验编号

    探究课题

    选用材料与试剂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过氧化氢溶液、新鲜的肝脏研磨液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配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配制的蔗糖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配制的蔗糖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斐林试剂

    A . 实验① B . 实验② C . 实验③ D . 实验④
  • 11. 如图为进行酵母菌呼吸方式的探究的改进装置,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两瓶中应加入等量的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装置 B . C用于检测CO2B.装置A中可以加入10%的H2O2和少量肝脏研磨液或FeCl3 C . 检测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可于C中取样进行 D . 该实验中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呼吸产物
  • 12. 下列有关化能合成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不利用光能②利用环境中物质氧化释放的能量③在叶绿素作用下④将H2O和CO2合成有机物    ⑤储能不多,对自然界作用不大⑥属异养型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④⑤ D . ②④⑥
  • 13. 下图表示细胞对大分子物质“外排”和“内吞”时发生在细胞膜上的过程。下列对有关原理或意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a 与 b 均要以膜的流动性为基础才可能发生 B . 变形虫是以 b 的方式吞噬食物 C . a 与 b 两种运输方式只存在于在大分子物质 的运输中 D . b 一定需要细胞的表面识别和内部供能才可能完成
  • 14. (2018·南通模拟) 下图表示植物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中O的转移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过程①②④都有ATP生成 B . 过程③⑤都有[H]生成 C . 过程①②⑤都需在生物膜上进行 D . 过程②③可相互提供物质
  • 15. 某实验小组用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和蔗糖溶液、同一鳞片叶的洋葱表皮细胞研究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试剂

    质量分数

    1〜5 min内的现象

    清水处理5 min的现象

    实验效果

    KNO3溶液

    5%

    角隅处发生质壁分离

    完全复原

    +++

    10%

    质壁分离明显

    复原很快

    +++

    20%

    质壁分离非常明显

    未能完全复原

    +++

    蔗糖溶液

    5%

    没有发生质壁分离

    没有复原

    +

    10%

    没有发生质壁分离

    没有复原

    +

    20%

    质壁分离明显

    复原很快

    ++++

    A . 由实验数据可知,5% KNO3溶液的渗透压大于5%蔗糖溶液的渗透压 B . 10%的蔗糖溶液处理后没有发生质壁分离,说明表皮细胞没有与外界发生水分交换 C . 实验结果说明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在KNO3溶液中更易发生质壁分离与自动复原现象 D . 实验说明不同试剂处理植物细胞后能否发生质壁分离完全取决于细胞内液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差
  • 16. 下图是新鲜绿叶的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分离后的统计结果,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提取色素时加入乙醇是为了防止叶绿素分解 B . 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丁色素的溶解度最大 C . 缺镁将直接影响丙丁的合成 D . 秋冬落叶中色素含量(甲+乙)﹥(丙+丁)
二、综合题
  • 17. 图1表示物质进出细胞的几种方式,图2表示用相同的培养液培养水稻和香茄一段时间后,测得的培养液中各种离子(Mg2+ , Ca2+、SiO44-)的浓度。

    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 (1) 细胞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是
    2. (2) 在图1中的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主动运输的是
    3. (3) 从图2中可以看出番茄生长过程中需求量最大的离子是,水稻需求量最大的离子是
    4. (4) 水稻培养液里的Mg2+和Ca2+故度高于初始浓度,原因是
  • 18. (2020·红河模拟) 玉米根部细胞中既含有乳酸脱氢酶又含有乙醇脱氢酶,能催化不同类型的无氧呼吸。如图是玉米根部细胞在无氧气和氧气充足时细胞呼吸生成二氧化碳的相对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

    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 (1) a~b段玉米根部细胞无二氧化碳的生成,原因可能是,c~d段玉米根部细胞生成二氧化碳的相对速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等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使细胞呼吸速率减慢。
    2. (2) d~e段玉米根部细胞生成二氧化碳的相对速率较高的原因是细胞进行呼吸,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该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填细胞器名称),观察此细胞器在细胞中的形态和分布时可使用染液。
    3. (3) 某兴趣小组想要验证该过程中产生了酒精,可使用橙色的溶液,观察其变成
  • 19. 沃柑果皮易剥,汁多香甜,深受喜爱。图甲表示沃柑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的部分过程,A~E表示物质;图乙表示光照强度对沃柑叶肉细胞光合作用的影响;图丙表示对沃柑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结果。据图回答问题

    1. (1) 甲图表示的是光合作用的反应,A表示,A可来源于有氧呼吸的第阶段。
    2. (2) 甲图的C和NADPH来源于反应。若用14CO2提供给叶肉细胞追踪14C的转移,则其转移途径是
    3. (3) 沃柑长期处于图乙中b点的光照强度下,沃柑不能生长,原因是
    4. (4) 沃柑是喜光植物,需要充足的光照,长期的阴雨天气会使叶片发黄,充足的光照条件下的色素带如图丙所示,对比两种条件下的色素带,长期阴雨天气下的(填序号)色素带会变窄。
三、实验题
  • 20.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遇到被建筑物或冠层叶片遮挡阳光的情况,为了探究植物对遮阴的反应,研究人员首先测定了不同遮阴环境中光合有效辐射(P)。然后,将生长一致的某种盆栽植物随机分成A、B、C三组,分别置于阳光直射、建筑遮阴和冠层遮阴环境中生长数周,测定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结果如表所示。

    环境条件

    光合有效辐射(P)(μmol·m–2·s–l

    叶绿素a含量(mg·g–1

    叶绿素b含量(mg·g–1

    A:阳光直射

    10500

    1.21

    0.28

    B:建筑遮阴

    1160

    1.45

    0.39

    C:冠层遮阴

    800

    1.58

    0.45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对光合色素含量进行分析时,提取植物绿叶中色素使用的试剂是,实验后A→B→C三组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是,其生理意义是。除叶绿素外,绿色植物叶片中还有光合色素参与光合作用。
    2. (2) 将实验后的A、B、C组植物同时置于建筑遮阴环境中,三组植物叶绿体中生成ATP和NADPH最少的是组。
    3. (3) 将一定数量的实验后B组植物分别置于阳光直射、建筑遮阴和冠层遮阴环境中,进行同样时长的光合作用,取叶片做脱色处理,在碘液中浸泡一段时间,取出观察,着色最浅的是处于组环境中的叶片。
  • 21. 萌发的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含量显著增高。α-淀粉酶不耐酸、较耐热,在pH为3.6、0℃的条件下可迅速失活,而β-淀粉酶耐酸、不耐热,在70℃条件下处理15min即失活。根据它们的这种特性,可分别测定其中一种酶的催化效率。某实验小组进行了“提取萌发的小麦种子中的α-淀粉酶并测定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最适温度”的相关实验。

    实验材料: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芽长约1cm)。

    主要试剂及仪器:1mg/mL的标准麦芽糖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蒸馏水、石英砂、恒温水浴锅等。实验步骤:

    步骤一:制备酶溶液。

    步骤二:将酶溶液置于70℃水浴锅中15min后取出并冷却。

    步骤三:____,按下表要求加入试剂,再观察各试管内的颜色变化。

    试管编号

    1

    2

    3

    4

    5

    6

    质量分数为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mL)

    8

    8

    8

    8

    8

    8

    恒温水浴5min(℃)

    0

    20

    40

    60

    80

    100

    经步骤二处理的酶溶液(mL)

    1

    1

    1

    1

    1

    1

    恒温水浴5min(℃)

    0

    20

    40

    60

    80

    100

    将①、②对应溶液混合,振荡后恒温水浴5min(℃)

    0

    20

    40

    60

    80

    100

    加入碘液,振荡后观察颜色变化

    +++

    ++

    +

    ++

    +++

    (注:+表示变蓝色,-表示不变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步骤二中“置于70℃水浴锅中15min”和“冷却”的目的分别是
    2. (2) 完善步骤三
    3. (3) 该实验中能否选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4. (4) 若要进一步研究小麦种子中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则需获得β-淀粉酶保持活性而α-淀粉酶失活的酶溶液。请简要写出具体操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