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

更新时间:2023-02-03 浏览次数:82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50分)
  • 1. 汽车驾驶员能通过反光镜观察到车后面的情况,下列有关这一现象说法 正确的是(   )
    A . 反光镜是凹面镜 B . 反光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C . 反光镜利用光的折射原理 D . 光有时沿曲线传播
  • 2. 下列物体中,都属于光源的是(   )
    A . 萤火虫、工作的投影仪屏幕 B . 太阳、发光水母 C . 彩虹、工作的电视机屏幕 D . 电灯、波光粼粼的水面
  •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人能看到物体是因为天是亮的 B . 人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进入人的眼睛 C . 人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自身能发光 D . 人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能折射光线到人的眼睛里
  • 4. 下列现象能证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A . 太阳光从太阳到地球大约需要8分钟 B . 夜晚的城市上空有很多光柱 C . 光能通过卡纸的孔洞射到屏上 D . 岸上的人们能看到鱼在水中游
  • 5. 随着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光污染正在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少光污染的是(   )
    A . 合理布置光源,改善照明系统 B . 加强对广告灯和霓虹灯的管理 C . 多建高楼,并且使用玻璃幕墙做外墙 D . 采用双层玻璃,内侧贴上吸光材料
  • 6. 下面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 . 水中的筷子“变折” B . 日晷计时 C . 水中倒影 D . 凿壁借光
  • 7. 小明将手伸入一个装有水的长方体玻璃缸中,旁边的小红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
    A . 水中能看到两只手 B . 水中能看到三只手 C . 手在水面处“错位”了 D . 以上都有可能
  • 8. 下列现象中,光的传播路线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
    A . B . C . D .
  • 9. 在下面的空管中,当我们的眼睛从空管一端观察,能看到另一端的手的是(   )
    A . B . C . D .
  • 10. 下列现象中与光的色散无关的是(   )
    A . 肥皂泡上的彩色斑纹 B . 彩虹 C . 利用三棱镜制造彩色光带 D . 快速旋转牛顿盘看到彩色变成灰白色
  • 11. 当发生月食时,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关系可能是(   )
    A . 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 B . 月球遮挡了部分照向地球的太阳光 C . 地球在月球和太阳之间 D . 太阳在地球和月球之间
  • 12. 下面四幅示意图中,能利用潜望镜观察到物体的是(   )
    A . B . C .
  • 13. 在进行“激光笔照射水槽中的水”的探究实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水越清澈越能观察到清晰的光束 B . 激光笔发射出的光束会在水面发生偏折 C . 向水中滴加牛奶或者撒少量咖啡粉利于观察到光束 D . 无法证明光沿直线传播
  • 14. 小明的家在杭州市余杭区,它位于杭嘉湖平原南端,西依天目山,是长江三角洲的圆心地。可以推测小明家乡的地形属于(   )
    A . 高原 B . 山地 C . 盆地 D . 丘陵
  • 15. 我国的地形特点决定了我国河流流向大多是(   )
    A . 自西向东 B . 自东向西 C . 自南向北 D . 自北向南
  • 16. 关于地球表面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生物和非生物都会对地球表面造成影响 B . 地球表面变化都是容易被察觉的 C . 地球内部活动会对地球表面造成影响 D . 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轻微,有时剧烈
  • 17. 2020年5月,我国测量队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并圆满完成测量任务,这比2005年我国测得的数据高了4米之多。珠峰“长个”的原因(   )
    A . 地壳板块之间的扩张 B . 过去技术不发达,测量有误 C . 珠峰上有火山,喷发后堆积空高 D . 地壳板块之间的挤压
  • 18. 下面关于地球内部结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和熟鸡蛋的结构相似 B . 由内到外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 C . 最厚的一层是地幔 D . 地壳的厚度均匀一致
  • 19. 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   )
    A . 风化 B . 沉积 C . 侵蚀 D . 磨削
  • 20. 沙漠中的石磨菇是(   )长期作用的结果。
    A . 流水 B . 风力 C . 温度 D . 植物
  • 21. 杭州钱塘江大潮天下闻名。江水退潮时,可以看到江岸两边都是泥沙类细颗粒物,人们称它为滩涂。钱塘江两岸的滩涂是由(   )
    A . 江水的冲刷 B . 江水的侵蚀 C . 江水的沉积 D . 江水的搬运
  • 22. 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 在街道上不要离楼房太远 B . 尽可能待在房间里,不要随便走动 C . 无法离开教室时,应立即躲避在墙角或者结实的课桌下 D . 搭乘电梯快速下楼
  • 23. 关于火山喷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火山喷发是由于地球内部活动引起的 B . 火山灰和火山岩是筑路的好材料 C . 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 D . 火山地热不是清洁能源
  • 24. (2020五上·柯城期末) 下面的环境中,土地受到雨水侵蚀最严重的是( )。
    A . 茂密的森林 B . 绿绿的草原 C . 平整的沙滩 D . 荒凉的坡地
  • 25. 岩石受到一定的压力和高温而发生变化,性质也会发生变化,这样的岩石叫(   )
    A . 岩浆岩 B . 变质岩 C . 沉积岩 D . 花岗岩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三、实验探究题(共40分).
  • 36. 小明发现室外不同物体在阳光照射下,眼睛观察到的刺眼程度不同,为了探究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对光的反射的影响,如图。
    1. (1) 小明想探究的问题
    2. (2) 组装好实验装置后,小明调整手电筒,顺利在纸屏上观察到一个明亮的光斑。请在图中画出手电筒射出光线的光路图。
    3. (3) 接着,小明保持光束照射距离和角度,以及纸屏的位置,更换另一块粗糙面玻璃,观察纸屏上光斑的亮度变化。
    4. (4) 小明观察到:经由玻璃反射后的光斑更亮一些。
    5. (5) 小明的实验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即通过实验,小明发现物体表面越光滑,光的反射效果越

  • 37. 研究了光是沿直线传播之后,小科想:光是否能沿着直线一直传播下去呢?于是,他找来了手电筒、A4纸、玻璃片、厚纸板、一个塑料杯。在黑暗的屋里分别照射玻璃片、厚纸板、A4纸
    1. (1) 当手电筒照射玻璃片时,小科能看清前面的塑料杯,这个实验说明光能透明物体。
    2. (2) 当手电筒照射A4纸时,小科发现不能看清前面的塑料杯,但能知道前方有物体存在,

      这个实验说明光能比较薄的物体。

    3. (3) 当手电筒照射厚纸板时,小科发现完全不能看见厚纸板前面的塑料杯,这个实验说明光不透明物体。小科猜想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不透明的物体阻挡了光的传播,也就是光的传播路径被了。
    4. (4) 小科在黑暗的房子里,将台灯点亮后,就看见书上的字了

  • 38. 电视节目《开讲啦》中,主持人撒贝宁和我国水土保持专家刘国彬老师一起探讨了黄河的水土流失及治理问题。于是,小明所在的实验小组进行了“雨水侵蚀土地”实验。他们先找来喷水壶和四个塑料盆,倒入土壤,做成四个土壤样本,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下列问题。

    1. (1) 如果要研究土地坡度对侵蚀程度的影响,应该选择两个装置进行实验。
    2. (2) 小明选择了乙和丁这两个装置做模拟实验,研究对侵蚀程度的影响。

      材料选好后,小明开始实验。他看到两个装置的托盘接到的水都变浑浊了,盆底的水更浑浊。小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 (3) 黄河流经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 39. 火山喷发时,炽热的岩浆会涌出地表。小明打算利用玻璃瓶、清水、食用油、泡腾片、红墨水、搅拌棒等材料来模拟岩浆喷涌的样子。
    1. (1) 首先,小明往玻璃瓶中倒入小半瓶清水,再滴儿滴红墨水搅拌均匀
    2. (2) 接着,小明向玻璃瓶中加入大半瓶食用油静置会儿,使水和油层分离。漂浮在水层上方的油层用来模拟
    3. (3) 最后,小明将粒泡腾片投入玻璃瓶内,观察到泡腾片遇水后产生的气泡携带着红色的水冲出油水层的景象,如图。
    4. (4) 在地球的深部,越往深处,温度越,压力越
    5. (5) 火山活动与运动有关。(均填“地核”“地幔”或“地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