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五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更新时间:2023-02-08 浏览次数:42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鲤春病毒病是一种由弹状病毒引起,常在鲤科鱼类中流行且在春节暴发的疾病。该弹状病毒有一层囊膜,内含一条单链RNA(由M个核苷酸缩合而成)和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等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或推理,不合理的是(   )
    A . 该弹状病毒的组成元素一定含有C,H,O,N,P B . 该弹状病毒的RNA聚合酶可催化核糖核苷酸链的形成 C . 鲤科鱼类的遗传物质与该弹状病毒的遗传物质不同 D . 该弹状病毒利用自身的核糖体合成自身蛋白质
  • 2. 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构成的 B . 在ATP、RNA,质粒和核糖体中均含有核糖 C . 血红蛋白和胰岛素都含有C,H,O,N元素,且两者都含有肽键 D . 大分子和小分子都能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出细胞
  • 3. 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小霉菌和大肠杆菌的细胞核都含有DNA和RNA B . 发菜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都没有核糖体 C . S型肺炎链球菌的荚膜和菠菜叶肉细胞壁都含有多糖 D . 蓝细菌和水绵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且捕获光能的色素种类相同
  • 4. 真核细胞具备的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据图判断,下列关于生物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图中①②③④⑤⑥等结构的膜共同构成了生物膜系统 B . 胃蛋白酶、性激素、抗体均属于分泌蛋白 C . ③的功能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D . 细胞核中合成的mRNA,需穿过3层生物膜,与核糖体结合后起作用
  • 5. 下列关于细胞中无机化合物叙述正确的是(   )
    A . 植物秸秆燃烧产生的灰烬中含有丰富的无机盐 B . 人体内缺Na+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兴奋性提高 C . 和ATP一样,KH2PO4也能为生物体提供能量 D . 干旱条件下,小麦细胞中结合水比自由水的含量高,以增强抗旱能力
  • 6. 下列关于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经DNA酶处理的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B . 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 . 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实了R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 D . 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利用减法原理控制实验的自变量
  • 7. 对下列图示的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若图①表示将显微镜镜头由a转换成b,则视野变亮 B . 若要观察到图④,需先将图②中c细胞左移再进行图①操作 C . 若图③是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则该图像一定是质壁分离复原后的图像 D . 图④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顺序是⑤→④→①→②→③
  • 8. 下图为人体部分细胞的生命历程示意图,图中①-⑩为不同的细胞,a-f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a、b过程前期由23对同源染色体形成23个四分体 B . ⑤与⑦蛋白质的种类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基因型不同 C . d过程中⑧的细胞核与细胞质的体积比相对④变大 D . a、b、c过程对机体有利,d、e、f过程对机体不利
  • 9.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叶绿体和液泡中都含有色素,但提取的原理不同 B . 溶酶体合成和分泌的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C . 控制细胞器进行物质合成的指令,主要是依赖于核膜的流动性从细胞核到达细胞质的 D . 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有利于根吸收水分
  • 10. 如图为某DNA分子的部分平面结构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⑤是氢键,除使用解旋酶外,还有其他方法使⑤断裂 B . ③是连接DNA单链上2个核糖核苷酸的磷酸二酯键 C . 解旋后的DNA分子不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并失去复制功能 D . 不同的双链DNA分子中(A+C)/(G+T)的值不同
  • 11. 图1表示玉米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的部分生理过程,①~⑤表示有关过程,X、Y、Z和W表示相关物质。图2表示玉米在充足CO2、不同温度和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速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1中,X、Y、W物质分别表示C3、丙酮酸和有机物 B . 图1中,在生物膜上进行的过程有①②③ C . 图2中,P点对应光照强度下,限制玉米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CO2浓度 D . 图2中,若环境中CO2浓度降低,则曲线上的Q点将向左下方移动
  • 12. 控制细胞分裂次数的“时钟”是位于染色体两端的特殊结构一一端粒,它随着细胞分裂而变短。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从而防止端粒缩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端粒酶可以催化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的形成 B . 干细胞端粒的长度比体细胞长得多,可推测其端粒酶的活性低 C . 端粒酶是一种逆转录酶,在细胞核和线粒体中均起作用 D . 端粒酶发挥作用后即被降解为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
  • 13. 下列关于图甲、图乙、图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之一是其细胞膜相当于图甲中的③ B . 图乙中,转运葡萄糖和钠离子的载体相同,可见载体不具有特异性 C . 图乙中,三种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中葡萄糖和氨基酸相同 D . 图丙中,限制b点和c点的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分别是载体数量和能量
  • 14. 胰脂肪酶是肠道内脂肪水解过程中的关键酶,板栗壳黄酮可调节胰脂肪酶活性进而影响人体对脂肪的吸收。为研究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活性的作用机制,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胰脂肪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催化食物中的脂质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B . 图2所示结果中,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pH和是否加入板栗壳黄酮 C . 板栗壳黄酮可能通过与胰脂肪酶结合改变酶的空间结构调节酶的活性 D . 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作用效率最高时的pH约为7.4
  • 15. 同位素标记法和荧光标记法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用荧光标记小鼠细胞与人细胞表面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进行细胞融合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 . 向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高尔基体中放射性强度先减小后增大 C . 32P标记的核糖核苷酸培养干细胞,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能检测到放射性 D . 鲁宾和卡门用放射性同位素18O同时标记H2O和CO2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 16. 甲和乙是某二倍体生物(基因型为AABb)精巢中的两个细胞,丙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上DNA含量变化示意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 甲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其中1、2、3、4构成一个染色体组 B . 初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互换导致了乙中A、a基因同时存在 C . 处于BC段的细胞是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的细胞 D . 乙的下一个时期和甲都处在丙中的DE段
  • 17. 下列实验使用了假说一演绎法,且相关描述为“演绎推理”步骤的是(   )
    A . 孟德尔提出:YyRr产配子时,Y和y、R和r各自分离,Y、y与R、r之间可以自由组合 B . 萨顿提出:体细胞内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成对存在 C . 摩尔根实验:F1红眼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后,F2中的白眼果蝇全为雄性 D . 探究DNA复制方式的活动中,若DNA是半保留复制,则从第一代DNA开始连续复制两代,第三代会出现两种密度不同的DNA分子
  • 18. 果蝇(2N=8)的精巢中a、b、c三个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四分体数和染色单体数的关系如表所示,不考虑突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染色体组数

    四分体个数

    染色单体数

    a

    2

    0

    16

    b

    2

    4

    16

    c

    2

    0

    0

    A . a细胞可能将要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B . b细胞可能发生了染色体互换 C . b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可能与c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 D . 若c细胞的细胞膜从中间内陷,则C细胞中不可能存在等位基因
  • 19. 小鼠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的两对基因控制,其中A/a控制灰色物质合成,B/b控制黑色物质合成。两对基因控制有色物质合成关系如下图:

    选三只不同颜色的纯合小鼠(甲——灰鼠,乙——白鼠,丙——黑鼠)进行杂交,结果如下:


    亲本组合



    实验一

    甲×乙

    全为灰鼠

    9灰鼠;3黑鼠;4白鼠

    实验二

    乙×丙

    全为黑鼠

    3黑鼠:1白鼠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图中有色物质1代表灰色物质 B . 实验一的F2代中白鼠共有3种基因型 C . 实验一的F1与乙杂交,后代中黑鼠的概率为1/4 D . 实验二的F1代中黑鼠的基因型为aaBb
  • 20. 图1为某家族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病基因用A、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其中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图2表示Ⅲ-10与Ⅲ-12体内细胞分裂过程中部分染色体及基因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乙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 . Ⅲ-12的基因型为AAXB Y、AaXBY C . Ⅲ-10和Ⅲ-12婚配生一正常孩子的概率是4/9 D . 由图2可知乙细胞来自Ⅲ-10
二、综合题
  • 21. 盐地碱蓬能生活在常近海滩或者海水与淡水汇合的河口地区,它能在盐胁迫逆境中正常生长,与其根细胞独特的转运机制有关。下图是盐地碱蓬根细胞参与抵抗盐胁迫的示意图(HKTI,AKTI、SOSI和NHX均为转运蛋白)。请回答问题:

    1. (1) 盐碱地上大多数植物很难生长,主要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植物无法从土壤中获取充足的水分甚至萎蔫。
    2. (2) 在盐胁迫下,Na+借助通道蛋白HKT1以方式大量进入根部细胞,同时抑制了K+进入细胞,导致细胞中Na+、K+的比例异常,使细胞内的酶失活,影响蛋白质的正常合成从而影响植物生长。与此同时,根细胞还会借助Ca2+调节Na-、K+转运蛋白的功能,进而调节细胞中Na-、K+的比例。由此推测,细胞质基质中的Ca2+对AKTI和HKTI的作用依次为(填“激活”或“抑制”),使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恢复正常。
    3. (3) 据图分析,图示各结构中H+浓度分布存在差异,该差异主要由位于上的H+-ATP泵转运H+来维持的。为减少Na+对胞内代谢的影响,这种H+分布特点可使根细胞将Na-转运到细胞膜外或液泡内,Na-转运到细胞膜外或液泡内所需的能量来自于
    4. (4) 若使用ATP抑制剂处理细胞,Na+的排出量会明显减少,其原因是
  • 22. 高等植物含有光系统Ⅰ(PSⅠ)和光系统Ⅱ(PSⅡ),其过程如图1所示,其中e为电子(含有的电能可转化为化学能),甲、乙和数字表示反应过程。在强光下,能量可传递给分子氧产生氧自由基,会破坏类囊体膜结构,使光合系统无法充分利用光能,导致光合速率下降产生光抑制(光系统转化光能的相对效率降低)。科研人员采用不同强光处理的方法研究了PSⅠ光抑制对小麦叶片PSⅡ以及整个光合电子传递链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如图2.请回答:


    持续强光

    频闪强光

    起始(0h)

    3h

    起始(0h)

    3h

    PSⅡ转化光能的相对效率

    0.81

    0.73

    0.82

    0.75

    PSⅠ转化光能的相对效率

    0.79

    0.72

    0.83

    0.47

    PSⅡ受体开放程度

    0.79

    0.75

    0.79

    0.43

    PSⅡ自身活性

    0.70

    0.50

    0.70

    0.65

    图2 

    1. (1) 据图分析,PSII和PSI分布在上,②③过程分别为
    2. (2) PSⅡ和PSⅠ是由蛋白质和光合色素组成的复合物具有吸收、传递、转化光能的作用。O2是水光解的产物,其中需要的光能是通过吸收利用的。NADPH中的化学能来自吸收和转换的光能。
    3. (3) 叶肉细胞中,ATP合成酶除了在类囊体腔中有分布外,在处也有分布,图中ATP合成酶所具有的作用有
    4. (4) 将强光处理过的小麦叶片立即置于低于光合作用饱和光强的中低光强下,光抑制往往需要经过许多小时甚至几天才能完全恢复,原因可能是,无法立即修复。
    5. (5) 据图与表分析,频闪强光处理下对PSⅠ的光抑制程度比对PSⅡ更明显,判断的依据是
    6. (6) 研究表明在PSⅡ光抑制程度相同的情况下,频闪强光处理时叶片PSⅡ的电子传递活性的下降幅度远大于持续强光处理叶片。PSⅡ的电子传递活性取决于PSⅡ自身活性以及PSⅡ电子受体的开放程度,据表分析,频闪强光处理限制PSⅡ电子传递主要与有关。
  • 23. 现有某种基因型为AABb的雌性动物(2y=8),研究人员对该动物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分析,其中甲图为其细胞分裂某一时期的示意图,乙图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甲图中细胞分裂的方式和时期是,细胞名称为。在产生甲细胞的过程中可形成个四分体,该细胞中a基因出现的原因是
    2. (2) 乙图中,a可表示的细胞时期是,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填字母):a、b、c、d,e各时期可能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有(填字母)。
    3. (3) 低温诱导可使该动物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形成纺锤体,从而产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精细胞,请绘出该动物低温处理后精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变化曲线。

  • 24. 科学家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及密度梯度离心法进行了DNA复制式探索实验,实验过程如下:在20℃条件下,用T4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T4噬菌体DNA进入活跃复制期时,在培养基中添加含3H标记的糖苷,培养不同时间后,阻断DNA复制,将DNA变性后,离心分离不同程度的T4噬菌体的DNA,检测离心管不同位置的放射性强度。图1是某同学绘制的DNA复制模式图,图2是实验结果(DNA片段越短,与离心管顶部距离越近)。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DNA复制时,DNA聚合酶贝能使新合成的DNA链从5’向3’方向延伸子连。实验结果表明,子链合成的过程存在先合成较的DNA链,再连接成链,所以DNA子链形成时还需要酶。
    2. (2)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图1所示的DNA复制的模式图有两处错误,分别是
  • 25. 某种多年生木本花卉花色为红色。研究小组尝试培育其他花色为新品种。已知该种植物为雌雄异株,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花色遗传受两对基因控制,其中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用A、a表示),另一对(用B、b表示)位置未确定。研究小组对纯合红花品系用射线多次处理后,经过杂交,最终获得一株白花雄株(甲)。利用这株白花植株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不考虑致死和XY同源区段),请回答相关问题:

    P

    ♀纯合红花×♂白花(甲)

    F1

    ♀红花,♂红花

    F2

    ♀红花:♂红花:♂白花=8:7:1

    1. (1) B/b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控制花色的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定律。
    2. (2) 甲的基因型是
    3. (3) F1雌雄株的基因型分别是,F2红花雌株中纯合子的概率为
    4. (4) 请用表中F1和F2为材料,仅选择一对雌雄亲本,采用一次杂交实验获得白花雌株(简述培育过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