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鼎尖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生物试...

更新时间:2023-02-08 浏览次数:56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下列关于水绵和螺旋藻(属于蓝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两者均含有呈螺旋带状分布的叶绿体 B . 两者的遗传物质均为双螺旋结构,均主要分布于拟核中 C . 前者有圆柱状或杆状的染色体,后者有细丝状的染色质 D . 两者都具有细胞壁,但都以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
  • 2.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细胞质中的细胞器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细胞骨架支持着 B . 充盈的溶酶体具有“支撑”植物细胞、保持其形态坚挺的作用 C . 光合作用所需的各种色素附着于类囊体双层腾的内膜上 D . 催化葡萄糖氧化分解的酶附着于线粒体内膜凹陷形成的嵴上
  • 3. 细胞间的金牌“通讯员”外泌体,是由多种细胞释放的一类直径大约在30-150 nm的细胞外膜性囊泡,内含丰富的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当外泌体到达特定受体细胞后,其表面分子与靶细胞膜受体结合,内容物被释放到靶细胞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利用离心技术可从细胞外液中分离外泌体,并可借助电镜观察其膜结构 B . 依赖膜的结构特点,外泌体可能在物质运输及细胞间信息交流中起重要作用 C . 释放后的外泌体可借助膜结构避免溶酶体酶等多种水解酶对其内容物的降解 D . 外泌体可作为药物和基因的靶向递送载体,修饰后转移回患者体内进行治疗
  • 4. 将胰岛B细胞用含适型³H标记的氨基酸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图甲表示测得与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相关的一些具膜细胞器和细胞膜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其中c对应的曲线绘制不完整),图乙表示此过程中相关生物膜面积的变化,字母a-f代表相关的细胞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甲a与图乙d为同种细胞器,是细胞中蛋白质的“发送站” B . 图乙中d与e、e与f之间直接依靠囊泡进行物质运输 C . 细胞合成溶酶体酶时,也会引起图甲和图乙所示的变化 D . 图甲中c上的放射性出现的时间可以早于a、上的放射性
  • 5. 耐力性运动是指机体持续进行一定时间(每次30 min以上)的低中等强度的运动。经过长期的耐力性运动训练,骨骼肌纤维会出现一些适应性变化,如骨骼肌纤维中线粒体数量和骨骼肌纤维周围的毛细血管数量都增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细胞呼吸是生物体代谢的枢纽,将糖类、蛋白质和脂质的代谢相联系 B . 骨骼肌纤维进行有氧呼吸时,在线粒体基质和内膜上产生NADH C . 运动过程中,骨骼肌纤维产生CO₂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D . 线粒体和毛细血管数量的增加有利于骨骼肌纤维储备大量的ATP
  • 6. 下图表示最适温度下,不同强度的自然光照对某绿色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注】:柱状图中的数值为对应的光照强度值

    A . 光照强度为2klx时,该植物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结构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B . 光照强度为4klx时,该植物所有叶肉细胞的总光合速率等于该植物的呼吸速率 C . 光照强度为12klx时,若适当增加光照强度或提高温度,净光合速率大小将不变 D . 若将自然光换成同等强度的蓝紫光,则该植物的光合速率将会减小
  • 7.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均可以增加细胞的数量 B . 真核细胞进行细胞分裂时,不一定会出现纺锤丝或星射线 C . 黑色素细胞衰老后,因不再合成酪氨酸酶而导致头发变白 D . 细胞死亡均由不利因素导致细胞正常代谢受损或中断所致
  • 8. 假说-演绎法是形成和构造科学理论的思维方法,其雏形可追溯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归纳-演绎模式。按照这一模式、科学家应从要解释的现象中归纳出解释性原理,再从这些原理演绎出关于现象的陈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孟德尔依据配子形成时染色体的变化提出了相关假说,并据此解释了分离现象和自由组合现象 B . “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细胞中遗传因子总是成对存在”是孟德尔归纳出的解释性原理的核心 C . 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属于依据假说进行演绎,实施测交实验属于对假说进行验证 D . 摩尔根依据“F₂果蝇红眼:白眼=3:1的事实提出“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的假说
  • 9. 2022年11月4日,《细胞通讯方法》在线发表了西安交大科研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该团队选取大肠杆菌特异的T7噬菌体(基因组是40kb的线形双链DNA)靶向敲除小鼠肠道中的大肠杆菌。通过追踪噬菌体给药后14天内大肠杆菌及肠道细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发现噬菌体处理组的大肠杆菌数量下降到处理前约10%的水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用³²P标记DNA的T7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释放的子代噬菌体均可检测到放射性 B . 大肠杆菌细胞具有识别T7噬菌体的受体,肺炎链球菌细胞具有识别T2噬菌体的受体 C . 用T7噬菌体处理小鼠后,既可能破坏小鼠的体细胞,也可能引起小鼠发生免疫反应 D . 该项研究有望为解决滥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而导致细菌产生抗药性的难题提供思路
  • 10. 果蝇的展翅对正常翅为显性,黏胶眼对正常眼为显性,分别受常染色体上的基因D、d和G、g控制,两对基因都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利用展翅黏胶眼介体进行如下杂交实验(不考虑变异)。

    实验组别

    P

    F₁

    I

    展翅黏胶眼×展翅黏胶眼

    全为展翅黏胶眼

    展翅黏胶眼×展翅黏胶眼

    展翅黏胶眼:正常翅正常眼=2:1

    III

    展翅黏胶眼×展翅黏胶眼

    展翅正常眼:正常翅黏胶眼=1︰1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上述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B . 实验Ⅰ的F₁自由交配,后代中D基因频率降低 C . 实验Ⅱ的任一亲本与正常翅正常眼果蝇杂交,后代表型比例均为1:1 D . 实验Ⅲ的两个亲本基因型相同,但产生的配子种类不同
  • 11. 细胞分裂后期,有时会出现1条或几条染色体比其他染色体移动缓慢或停留在细胞质、中的现象,此类染色体被称为滞后染色体,细胞分裂结束时,滞后染色体不进入细胞核,如图是某基因型为AaBb的高等植物兰州百合(2n=24)细胞分裂某时期的显微镜照片,箭头所指处为1条滞后染色体。若分裂过程中其他变化均正常,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中滞后染色体的出现可能是由于牵引该染色体的星射线结构异常所致 B . 含滞后染色体的细胞的两极中,只有一极含有该滞后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 C . 图中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有两个细胞的细胞核内含有11条染色体 D . 若该滞后染色体上有基因A和b,则另一个细胞两极相关基因均为a和B
  • 12. 生物进化使生物具有适应环境的特征。下列关于适应与生物进化的观点或实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适应来源于各种类型的变异,是长期定向的自然选择的结果 B . 适应具有相对性,这是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C . 由于存在生殖隔离,不同物种的生物的精子与卵细胞之间一定不能识别 D . 加拉帕戈斯群岛上不同种地雀的形成是它们相互选择协同进化的结果
  • 13. 将两个双链均被3H标记的M基因导入某动物(2n=40)精原细胞的染色体中,然后置于不含3H的培养液中培养,经过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4个子细胞,测定子细胞的染色体被标记情况。不考虑染色体片段的交叉交换和染色体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每个子细胞中含有的基因M的数量可能是0个<1个或2个 B . 可能出现3个子细胞中含3H、1个子细胞中不含3H的情况 C . 若4个子细胞中只有2个含有3H,则一定进行了减数分裂 D . 4个子细胞中3H标记的染色体总数最多为4条,最少为2条
  • 14. 有些人的牙齿遇到寒冷刺激时会有刺痛感觉,科学研究发现这与成牙本质细胞上TRCP5蛋白过多有关。寒冷刺激时,TRCP5蛋白会打开成牙本质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使钙离子进入并与细胞相互作用,最终导致神经发出的电信号增加,进而引起疼痛。临床上丁香油一直被用来治疗牙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钙离子通道开放或关闭时,会发生通道蛋白肽键数目和空间构象的改变 B . 钙离子进入成牙本质细胞时,不需要与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相结合 C . 寒冷刺激引起刺痛感觉时,需要以大脑皮层为中枢的完整反射弧的参与 D . 临床上丁香油用以治疗牙疼的原理可能是促进了TRCP5
  • 15. 突触可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化学突触借助化学信号传递信息;电突触的突触间隙很窄,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之间形成缝隙连接(窝子通道),依赖带电离子传递电信号(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推测错误的是(   )

    A . 电突触的神经元轴突末梢内可能不含突触小泡,但间隙中含有组织液 B . 兴奋在电突触处传递较快,有利于生物对伤害性刺激做出更快的反应 C . 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均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 D . 兴奋在化学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在电突触处的传递通常是双向的
  • 16. 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部血管阻塞而引起的脑部损伤,可发生在脑的不同区域。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无其他疾病或身体损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时,患者不能用手势与别人交流 B . 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像婴儿般的尿床现象 C . 损伤导致腿部等处麻木、上肢不能运动时,患者的膝跳反射仍可能正常 D . 损伤发生在下丘脑时,患者可能会出现生物节律失调
  • 17. 2022年9月30日女篮世界杯半决赛中,中国队经过四节苦战以2分险胜东道主澳大利亚队,与世界排名第一的美国队会师决赛。下列关于女篮运动员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加快,胃肠蠕动加快,消化腺分泌减弱 B . 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促进肝脏和肌肉中糖原分解以维持血糖平衡 C . 产热量增加,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使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从而增加散热 D . CO₂作为重要体液调节因子,通过体液运输直接刺激肺部加快呼吸运动
  • 18. 生长激素(hGH)是由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能促进骨骼、内脏和全身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影响脂肪代谢,在人体生长发育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hGH和甲状腺激素的受体结构相同,因而在促进生长发育方面表现为协同作用 B . hCH能促进靶器官生长,是因为hGH能高效地为靶器官提供充足的物质和能量 C . 临床上可以通过抽取血样检查hGH含量,是因为hGH分泌后通过导管进入血液 D . hGH的合成直接受相关基因的控制,并能调节靶细胞内基因表达的有关过程
  • 19. 当同种过敏原再次进入已免疫的人体后,就会与吸附在肥大细胞等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引起这些细胞释放出组胺等物质,组胺等物质通过体液的传送,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等过敏症状。这一调节过程属于(   )
    A . 免疫调节、体液调节 B . 神经调节、激素调节 C . 神经调节、免疫调节 D . 体液调节、神经调节
  • 20. 科研人员为了探究一种新型药物M对病毒S感染的治疗作用,进行了相关实验,步骤如下:①将20只小鼠随机均分成甲、乙两组;②用等剂量病毒S感染两组小鼠,适宜时间后,甲组注射一定量的用溶剂X配制的药物M,乙组也进行了必要的注射;③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小鼠的相关指标。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为了实验的严谨性,乙组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B . 该药物既能增强小鼠的特异性免疫,也能增强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 C . 该药物可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来增强小鼠的免疫力 D . 与实验组小鼠相比,对照组小鼠体内抗体增加的相对量较多
  • 21. 生长素通过诱导细胞壁酸性化促进细胞伸长,从而调控植物的生长,此即著名的“酸性生长理论”。然而生长素是如何激活细胞膜上的质子泵蛋白(能逆膜两侧 电化学势差主动运输的活性从而引起H⁺外流呢?2021年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生长素通过诱导细胞膜表面的类受体激酶家族蛋白(TMK)特异性磷酸化质子泵碳末端的苏氨酸位点,从而激活质子泵活性。该研究为“酸性生长理论”提供了重要的证据支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B . 若用含适量H⁺的缓冲液处理细胞壁,可能促进细胞的短期生长 C . 长期氧气供应不足可能会影响植物细胞壁的酸性化和细胞的伸长 D . 适量的生长素可有效激活TMK缺失突变体的质子泵蛋白的活性
  • 22. 合理使用植物激素,可按照人们的意愿达到调节植物生长和发育的目的,对提高作物产量、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下图表示某种植物果实发育和成熟讨程中激素的动态变化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决定植物器官生长发育的往往不是某种激素的绝对含量,而是下同激素的相对含量 B . 在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乙烯和脱落酸的作用原理相同,两者表现出协同作用 C . 图示各种植物激素含量的高峰按次序出现,这在根本上与外界环境的变化直接相关 D . 植物没有神经调节,激素调节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唯一方式
二、综合题
  • 23. 酶的抑制剂能与酶结合并降低酶的活性,其中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结构相似,可与底物竞争性结合酶的活性部位,非竞争性抑制剂与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从而使酶的活性部位功能丧失,两种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上述两种酶抑制剂中,图所示抑制剂抑制酶活性的机理与高温降低酶活性的机理相似。
    2. (2) 如图为酶促反应曲线,Km表示反应速率为1/2Vmax时的底物浓度。Km 越大,说明酶与底物亲和力越;若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图A所示抑制剂,则Vmax的变化是;若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图B所示抑制剂,则Km的变化是
    3. (3) 已知某物质W为淀粉酶抑制剂,欲探究其是非竞争性抑制剂还是竞争性抑制剂,采取的实验思路大致为:取甲、乙两组试管,均加入等量且适量的淀粉酶溶液和,然后向甲组加入适量的物质W而乙组不加,保持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若甲组反应速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组,则物质W为非竞争性抑制剂;若,则物质W为竞争性抑制剂。
  • 24. 甜菜是我国北方主要糖料作物之一,具有良好的耐盐性。为了揭示甜菜耐盐机制,研究人员选用NaCl、Na₂SO₄及混合盐(NaCl:Na₂SO₄=2:1)对甜菜幼苗进行胁迫,实验处理及部分结果如图a、b、c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2. (2) 分析实验结果,由图b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答出两点即可)。
    3. (3) 提取绿叶中光合色素的原理是,推测盐胁迫下甜菜叶绿素含量有所减少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盐胁迫加快了
    4. (4) 根据图示实验结果分析,盐胁迫下甜菜于重减少的原因有:
    5. (5) 根据实验可以得出(填“NaCl”或“Na2SO4)对甜菜的毒害作用更强。
  • 25. 操纵元是原核细胞基因表达调控的一种结构形式,它由启动子、结构基因(编码蛋白基因)、终止子等组成。下图表示大肠杆菌细胞中核糖体蛋白(RP)的合成及调控过程,其中①②表示相关生理过程,mRNA上的RBS是核糖体结合位点。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①②过程中遗传信息能准确传递的主要原因是(答出一点即可)。
    2. (2) 图中RP基因通过①过程产生mRNA从物质组成或结构角度分析,mRNA与大肠杆菌基因的不同之处在于mRNA(答出两点即可)。
    3. (3) 据图可知,细胞中缺乏rRNA时,核糖体蛋白(RP)不能合成的原因是;这种机制的主要意义是
    4. (4) 研究发现,RP基因操纵元中基因2发生基因突变后,其控制合成的核糖体蛋白RP2并未发生结构变化,可能的原因是(答出一点即可)。
  • 26. 猕猴桃为雌雄异株植物,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其果的形状倒卵形和近球形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的,等位基因(B、b)会影响倒卵形果实的长短,已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倒卵形果雌性与近球形果雄性亲本杂交,F1全为近球形果、F1随机交配,F2表型及数量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F2

    近球形

    倒卵形

    长倒卵形

    雌性个体(株)

    299

    102

    0

    雄性个体(株)

    302

    50

    51

    1. (1) 分析可知,等位基因A、a位于(填“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等位基因B、b位于(填“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
    2. (2) 亲本中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F₂表型为近球形的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有种。
    3. (3) 现从上述E2中选出一株倒卵形雌株,若继续从F2中选择材料,设计实验判断其基因型,则实较思路为。当实验结果为,可判断待测植株基因型为杂合子。
  • 27. 研究发现,蓝光和赤霉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都能起调节作用。科研人员以拟南芥为材料进行了系列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拟南芥发育过程中,赤霉素能和结合,形成复合物,该复合物与R蛋白结合并使其降解,最终引起细胞伸长、植株增高。
    2. (2) 科研人员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野生型拟南芥和蓝光受体缺失突变体拟南芥相同时间后,再用蓝光或黑暗处理,分别检测R蛋白的含量,如甲图所示。

      分析实验结果可推测:蓝光受体被蓝光激活后,能(填“促进”或“抑制”)R蛋白的降解。

    3. (3) 为进一步探究R蛋白含量变化的原因,科研人员用药物阻断了野生型拟南芥赤霉素的合成途径,并以之为材料进行了分组实验。实验结束后,对各组细胞裂解液中与蓝光受体的抗体相结合的物质进行了检测,结果如乙图所示。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回答:

      ①由ABC三组结果对比可知,赤霉素受体能与蓝光受体结合,且这种结合受影响,与无关。

      ②A组结果表明,与蓝光受体的抗体相结合的物质中检测不到赤霉素受体,原因可能是

    4. (4) 综合上述探究结果可知,甲图中蓝光处理组野生型拟南芥R蛋白含量之所以较黑暗处理组高.原因可能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