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赣州市十校协作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

更新时间:2022-12-28 浏览次数:42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由实验可知,(a)、(b)、(c)所涉及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B . 将实验(a)中的铝片更换为等质量的铝粉后释放出的热量有所增加 C . 实验(c)中将环形玻璃搅拌棒改为铁质搅拌器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D . 若用NaOH固体代替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则测定数值偏高
  • 2. 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   △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B . 含20.0g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的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HCl(aq)=NaCl(aq)+H2O(l)   △H=-57.4kJ/mol C . 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 D . N2(g)+3H2(g)2NH3(g);△H=-akJ·mol-1 , 则将14gN2(g)和足量H2置于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出0.5akJ的热量
  • 3. (2019高二上·浙江期中) 对于任何一个化学平衡体系,采取以下措施,一定会使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
    A . 加入一种反应物 B . 增大体系的压强 C . 升高温度 D . 使用催化剂
  • 4. (2022·湖北)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给出质子的物质是酸,给出质子的能力越强,酸性越强。已知: , 下列酸性强弱顺序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5. 工业上以CO2、NH3为原料生产尿素[CO(NH2)2],T℃时,在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CO2和NH3模拟工业生产,发生  , 以下说法一定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①;②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改变;③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再发生改变;④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发生变化;⑤密闭容器中;⑥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
    A . ①②③⑥ B . ②③④⑥ C . ②③⑥ D . ②⑥
  • 6. 在不同温度下,水达到电离平衡时的关系如图所示。时,将溶液和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该溶液的是(   )

    A . 1.7 B . 2 C . 10 D . 10.3
  • 7. 某小组在实验室探究Ba(OH)2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实质。向Ba(OH)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测定导电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Ba(OH)2的电离方程式为Ba(OH)2=Ba2++2OH- B . a~b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 . b点时Ba(OH)2恰好反应完全 D . b点之后导电率曲线上升的原因是稀硫酸过量,离子浓度又逐渐增大
  • 8. 一定温度下,将一定质量的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b、c三点溶液的pH:c<a<b B . a、b、c三点CH3COOH的电离程度:c<a<b C . 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a处溶液的pH,测量结果偏小 D . a、b、c三点溶液用1 mol·L-1NaOH溶液中和,消耗NaOH溶液体积:c<a<b
  • 9. 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甲平衡。在仅改变某一条件后,达到乙平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图Ⅰ中,甲、乙的平衡常数分别为 , 则 B . 图Ⅱ中,平衡状态甲与乙的反应物转化率乙>甲 C . 图Ⅱ中,t时刻可能是增大了压强 D . 图Ⅲ表示反应分别在甲、乙条件下达到平衡,说明乙温度高于甲
  • 10. 已知常温时HClO的Ka=3.0×10-8 , HF的Ka=3.5×10-4 , 现将pH和体积都相同的次氯酸和氢氟酸溶液分别加蒸馏水稀释,pH随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曲线II为氢氟酸稀释时pH变化曲线 B . 取a点的两种酸溶液,中和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消耗氢氟酸的体积较小 C . b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c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小 D . 从b点到d点,溶液中保持不变(HR代表HClO或HF)
二、多选题
  • 11. 下列微粒不会对水的电离平衡产生影响的是(   )
    A . SO B . C . D .
  • 12. (2022高二上·微山月考)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能表示相应物质的燃烧热的是(   )
    A .      B .      C .    D .     
  • 13. 我国力争于2030年前做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H4与CO2重整是CO2利用的研究热点之一。该重整反应体系主要涉及以下反应:

    a)CH4(g)+CO2(g)⇌2CO(g)+2H2(g)   ΔH1

    b)CO2(g)+H2(g)⇌CO(g)+H2O(g)   ΔH2

    c)CH4(g)⇌C(s)+2H2(g)   ΔH3

    d)2CO(g)⇌CO2(g)+C(s)   ΔH4

    e)CO(g)+H2(g)⇌H2O(g)+C(s)   ΔH5

    上述反应体系在一定条件下建立平衡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 增大CO2与CH4的浓度,反应a、b、c的正反应速率都增加 B . 移去部分C(s),反应c、d、e的平衡均向右移动 C . 加入反应a的催化剂,可提高CH4的平衡转化率 D . 降低反应温度,反应a~e的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
  • 14. 对于可逆反应   , 在1100℃时,测得反应在不同时间时各物质的浓度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时间/min

    0

    10

    20

    30

    40

    50

    1.00

    0.58

    0.50

    0.50

    0.52

    0.52

    0

    0.42

    0.50

    0.50

    0.52

    0.52

    A . 0~10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B . 当升高反应温度,逆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C . 30 min后反应改变的条件为使用催化剂 D . 40 min时
三、综合题
  • 15. 酸碱中和滴定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用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可分为如下几步:

    A.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B.用蒸馏水洗干净滴定管

    C.用待测的溶液润洗酸式滴定管

    D.用酸式滴定管取稀盐酸20.00mL,注入锥形瓶中,加入酚酞

    E.取下碱式滴定管用NaOH标准溶液润洗后,将标准液注入碱式滴定管“0”刻度以上处,再把碱式滴定管固定好,并排出尖嘴部分的气泡,调节液面至“0”刻度或“0”刻度以下

    F.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下面,瓶下垫一张白纸,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直至滴定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所在刻度

    G.另取锥形瓶,再重复操作2~3次

    完成以下填空:

    1. (1) 排除碱式滴定管中气泡的方法应采用如图所示操作中的(填“甲”“乙”或“丙”),然后轻轻挤压玻璃球使尖嘴部分充满碱液。

    2. (2) 判断滴定终点的现象:锥形瓶中溶液从色变为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3. (3) 如图是第一次滴定时的滴定管中的液面,其读数为X=mL。

    4. (4) 根据下列数据,请计算待测盐酸的浓度:mol/L。

      滴定次数

      待测液体积(mL)

      标准液体积(mL)

      滴定前读数

      滴定后读数

      第一次

      20.00

      0.60

      X

      第二次

      20.00

      2.00

      24.10

      第三次'

      20.00

      4.00

      24.00

    5. (5) 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以下操作(其他操作正确),其中会造成测定结果(待测液浓度值)偏高的有____(填序号,下同)。
      A . 量取标准液的碱式滴定管未润洗 B . 锥形瓶水洗后直接装待测液 C . 酸式滴定管水洗后未用待测稀盐酸润洗 D . 滴定到达终点时,俯视读出滴定管读数 E . 滴定前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6. (6) 有一支50mL的酸式滴定管,其中盛有溶液,液面恰好在10.00mL刻度处,现把管内液体全部放出,用量筒接收,得到溶液的体积是____。
      A . 不能确定 B . 为40mL C . 为10mL D . 大于40mL
  • 16.         
    1. (1) Ⅰ.结合下表回答下列问题(均为常温下的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电离常数(Ka)

      电离常数(Ka)

      HClO

      同浓度的、、、中结合的能力最强的

    2. (2) 常温下0.1mol/L的溶液在加水稀释过程中,下列表达式的数据一定变小的是(填字母)。A.    B.    C.    D.
    3. (3) 取等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ClO两溶液,分别用等浓度的NaOH稀溶液中和,则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大小关系为:(填“>”、“<”或“=”) 
    4. (4) Ⅱ.在两个体积均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A、B中,起始投料如下表所示,在753K下进行反应:    △H>0,的平衡转化率如下表所示:

      容器

      起始物质的量(n)/mol

      的平衡转化率

      CO

      A

      1

      1

      0

      0

      50%

      B

      1

      1

      2

      2

      容器A中,反应从开始到达平衡状态所用的时间为2min,则2min内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5. (5) 753K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容器B中反应起始时v(正)(填“>”“<”或“=”)v(逆)。
  • 17. 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不同温度下水的离子积为25℃:1×10-14;t1:a;t2:1×10-12。试回答以下问题:

      ①若25<t1<t2 , 则a1×10-14(填“>”“<”或“=”),做此判断的理由是

      ②25℃时,某Na2SO4溶液中c(SO)=5×10-4mol•L-1 , 取该溶液1mL加水稀释至10mL,则稀释后溶液中c(Na+)∶c(OH-)=

      ③在t2温度下测得某溶液pH=7,该溶液显(填“酸”“碱”或“中”)性。

    2. (2) 在一定温度下,有a.醋酸,b.硫酸,c.盐酸三种酸。

      ①当三种酸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三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用a、b、c表示,下同)。

      ②将c(H+)相同的三种酸均加水稀释至原来的100倍后,c(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18. 反应aA(g)+bB(g)cC(g)(ΔH<0)在等容条件下进行。改变其他反应条件,在I、II、III阶段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问题:

    1. (1)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为
    2. (2) A的平均反应速率vI(A)、vII(A)、vIII(A)从大到小排列次序为
    3. (3) B的平衡转化率αI(B)、αII(B)、αIII(B)中最小的是,其值是
    4. (4) 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平衡向移动,采取的措施是
    5. (5) 比较第II阶段反应温度(T2)和第III阶段反应温度(T3)的高低;T2T3(填“<”“>”“=”),判断的理由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