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

更新时间:2022-12-15 浏览次数:80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所谓行星冲日,是指地外行星运行到与太阳、地球形成一条直线的状态。冲日是观测行星的最佳时刻,北京时间2022年9月27日凌晨3时33分发生木星冲日现象,结合下列图表完成下面小题。

    名称

    与太阳距离(×106千米)

    赤道半径(千米)

    自转周期(天)

    公转周期(年)

    表面温度(k)

    已知卫星数(个)

    地球

    149.6

    6378.14

    1.00

    1.00

    288

    1

    木星

    778.57

    71492.0

    0.42

    11.86

    112~16579

    79

    1. (1) 木星冲日当时图示(表示太阳,表示地球,表示木星)为(   )
      A . B . C . D .
    2. (2) 这种天文现象下次观测时间大约为(    )
      A . 2034年9月27日 B . 2023年11月3日 C . 2034年11月3日 D . 2023年8月17日
  • 2. 下图是中心点为北极的地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若阴影部分为黑夜,非阴影部分为白昼,则甲地的时间为(   )
      A . 3月21日21点 B . 9月23日9点 C . 6月22日15点 D . 12月22日12点
    2. (2) 若阴影部分为12月31日,非阴影部分为1月1日,则甲地地方时为(   )
      A . 12月31日3点 B . 1月1日9点 C . 1月1日3点 D . 12月31日21点
  • 3. 在比利牛斯地区,农村生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迁徙”,如今,传统的习俗渐显凋敝,逐渐成为一种习俗与文化。下图为“比利牛斯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比利牛斯山脉是(   )
      A . 亚欧板块与大西洋板块相撞形成 B .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形成 C .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相撞形成 D . 是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2. (2) 比利牛斯山脉北坡基带植被,埃布罗河的丰水期最有可能是(   )
      A .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冬季 B . 温带落叶阔叶林冬季 C .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夏季 D . 温带落叶阔叶林夏季
  • 4. 2022年10月1日国庆节,天安门广场上庄严的五星红旗在北京时间6:10冉冉升起。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日期

    升旗时间

    降旗时间

    10月1日

    6:10

    17:58

    10月2日

    6:11

    17:56

    10月3日

    6:12

    17:54

    1. (1) 与国庆节昼长相同的日期是(   )
      A . 3月13日 B . 3月29日 C . 4月1日 D . 9月15日
    2. (2) 此日三个月后,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A . 索马里半岛附近海域渔场大丰收 B . 巴西高原上一片枯萎景象,动物迁徙离开 C . 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北京的白昼逐渐变长 D . 赴黄河站考察的最佳时机,并可观赏极光现象
  • 5. (2019高一上·蚌埠期末) 庐山以雄、奇、险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

    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读上图判断庐山属于图中①~④中的哪一种地质构造( )
      A . B . C . D .
    2. (2) 在图中①~④四种地质构造中,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是( )
      A . B . C . D .
  • 6.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位于欧洲西北部,长1850km,面积达75万平方千米。该半岛地质古老,第四纪时期冰川覆盖全半岛,厚度达到3000m。该半岛上河网密布,有数十万个湖泊。下图示意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地形、水系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形成众多湖泊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 流水作用 B . 风化作用 C . 海浪作用 D . 冰川作用
    2. (2) 下列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形成众多湖泊相关的是(   )

      ①纬度高,气温低②冻土薄,下渗多③气候湿润,降水多④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7.  2022年10月3日凌晨4点10分,一阵电闪雷鸣之后,屹立青岛前海一线6000余年的“石老人”上半部分突然坍塌,这个地标景观真的成了“传说”。石老人及周边地质形成于9.5亿至11.3亿年前,喜马拉雅运动以来经历了几十万年的地质历史演变,是中国基岩海岸典型景观。回答下面小题。

    1. (1) 下列景观与青岛“石老人”形成中主要外力作用一致的是(   )
      A . 阿尔卑斯山角峰 B . 澳大利亚大保礁 C . 海南天涯海角 D . 北美五大湖
    2. (2) “石老人”上半部分突然坍塌主要是因为(   )
      A . 流水侵蚀、极端天气 B . 风化海蚀、极端天气 C . 海浪侵蚀、冰川侵蚀 D . 喀斯特溶蚀、海浪侵蚀
  • 8.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影响我国大陆的重要天气系统。我国东部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副高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副高的北进南退而移动。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副高对我国天气影响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当副高北移控制区域位于图中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东北地区多数河流出现春汛 B . 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有梅雨天气 C . 华北地区遭受严重寒潮危害 D . 南部沿海出现严重的倒春寒天气
    2. (2) 2022年6月以来,我国出现了区域性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极端性强、影响大。此次极端天气主要是因为(   )
      A . 空梅天气影响 B . 亚洲低压异常强大 C . 副高位置异常偏西偏北 D . 几乎没有台风影响
  • 9. (2021高二上·东阳月考) 如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问题。

    1. (1) 图中最可能存在化石的岩层是(   )
      A . B . C . D .
    2. (2) 图中(   )
      A . 甲处岩层形成时间早于乙处 B . 丙处岩石最可能为大理岩 C . 丁处最可能有喀斯特地貌存在 D . 戊处曾经有地壳运动发生
  • 10.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这是对我国贵州省自然环境的描述,完成下面小题。

    1. (1) “天无三日晴”是因为受(   )天气系统的影响,多发生于(   )季。
      A . 西南准静止锋冬 B . 华南准静止锋冬 C . 江淮准静止锋夏 D . 天山准静止锋夏
    2. (2) “地无三里平”是指当地的(   )地貌。
      A . 冰川地貌 B . 丹霞地貌 C . 雅丹地貌 D . 岩溶地貌
  • 11. 读下面四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月份分配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按顺序依次写出气候类型的名称(   )
      A .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 . 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C .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D . 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2. (2) 如上图中四种气候,形成原因相同的气候类型是(   )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②④
  • 12. (2021高二上·浙江月考) 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县有一处奇特的地质景观——“产蛋崖”,每隔数十年就会掉落出一些与恐龙蛋外形相似的“石蛋”,有地质专家分析推测,石蛋形成于五亿年前的寒武纪,原为深海沉积物,由碳酸钙分子在特定化学作用下渐渐凝聚在一起结核形成石蛋。下图为产蛋崖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与石蛋成因类型相同的岩石是(   )
      A . 安山岩 B . 砂砾岩 C . 石英岩 D . 花岗岩
    2. (2) 该地区岩层中石蛋从形成到脱落的地质作用顺序依次是(   )
      A . 化学沉积——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崩落 B . 流水沉积——固结成岩——地壳下降——风力侵蚀 C . 海浪沉积——岩浆侵入——水平张裂——断裂下切 D . 生物风化——海浪搬运——水平挤压——溯源侵蚀
  • 13. 1月份,被亚洲高压切断的气压带是(   )
    A . 赤道低压带 B . 副热带高压带 C . 副极地低压带 D . 极地高压带
二、综合题
  • 14.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雾凇是空气中的雾滴遇到低温物体表面凝固而形成的现象。某年11月27日清晨,位于丙地的某河流沿岸出现雾凇,整个河谷地带银装素裹,宛如仙境。

    材料二:下图为当日8时(北京时间)亚洲部分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及丙地雾凇景观图。

    1. (1) 就气流状况而言,甲地在(天气系统)控制下,其大气状况为
    2. (2) 此时,乙、丁所处天气系统是,该系统多出现于地区;乙地锋面过境时可能出现的云、雨、大风等天气现象,并可能带来等自然灾害,给人们生产和生活带来等不利影响。
    3. (3) 试从气团与大气辐射的角度分析有利于丙地河谷中雾凇的形成条件。
  • 15. 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左)和“三北”地区重点“弃风”大省弃风率(%)变化表:

    省(区)

    2013

    2014

    2015

    2016

    新疆

    5

    15

    32

    38

    甘肃

    21

    11

    39

    43

    吉林

    22

    15

    32

    30

    黑龙江

    15

    12

    21

    19

    内蒙古

    32

    9

    18

    21

    材料二:《浙江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非水可再生能源,实施“风光倍增”工程。在宁波、温州、舟山、台州等海域,打造3个以上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

    1. (1) 简析甲地区较丰富风能资源的来源。
    2. (2) 浙江省十四五期间,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非水可再生能源,实施“风光倍增”工程中风是指风能,光是指,本质上是利用。说出“风光倍增”工程的实施,与传统火电相比存在的问题
    3. (3) 分析新疆在2013年到2016年间,弃风率逐年上升的原因。
  • 16. 下图为“我国某地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示意图”,图中O点为观察者所在位置,A、B、C、D为观察者所在地的地平面上四个方位,E、F为观察者在二至日观测到的正午太阳位置,其中OE垂直于平面ABCD。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A、D四点所代表的的方位分别是
    2. (2) 图中F点所代表的的节气为,该日正午太阳高度为
    3. (3) 正午太阳处于E位置时,简述北京地区昼夜长短状况及变化趋势。
    4. (4) 在图中合适位置画出二分日太阳视运动轨迹(用箭头标出太阳升落方向),并用点G标出正午太阳高度的位置及大小。
  •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隆起的高原上,通过流水不断下切、侧蚀,导致河谷发育并不断加深、展宽。下图为某河谷地形剖面图,图中T1、T2、T3、T4是不同地质时期含鹅卵石的流水沉积物。

    1. (1) 从地质作用角度,说明图中鹅卵石的形成过程。
    2. (2) 推测河流T4以上剖面没有鹅卵石分布可能的原因。
    3. (3) 列举该河谷“V”型剖面原先所属的岩土层消失后在以下河段形成的地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