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更新时间:2022-12-16 浏览次数:62 类型:期中考试
一、<b>单选题</b>
  • 1. 果园冻害发生时,近地面常伴有逆温现象。高架防霜风机可通过提高下层空气温度来预防冻害,原理如左下图所示。基于高架防霜风机工作原理,科研人员利用无人机搅动某果园(38°01'37"N、115°27'40"E)近地面气流,测试其对冻害的防御能力。右下图示意某月23日果园近地面0.6m、1.5m气温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科研人员测试的月份最可能是(   )
      A . 1月 B . 4月 C . 7月 D . 10月
    2. (2) 无人机开始飞行的时间大致在(   )
      A . 4:50左右 B . 5:10左右 C . 5:30左右 D . 5:50左右
  • 2. 感热是指地面与大气之间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流过的垂直热量,主要受地表的粗糙度、地气温差以及风速等直接影响。青藏高原感热变化将会影响青藏高原与周边区域的大气环流和对周边大洋水汽的抽吸作用。高原感热越强,对水汽的抽吸作用越强,进而对周边区城气候和天气影响较大。据研究,自1981年以来青藏高原气候有暖湿化的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青藏高原夏季感热减弱对周边区域天气和气候的影响是(   )
      A . 我国北方地区多寒潮灾害 B . 我国南方地区多干旱灾害 C . 我国西北地区多暴雪天气 D . 我国西南地区少阴雨天气
    2. (2) 近年来青藏高原气候暖湿化对高原感热的影响是(   )
      A . 高原植被覆盖率下降,高原感热强度下降 B . 高原植被覆盖率提高,高原感热强度升高 C . 高原植被覆盖率提高,高原感热强度下降 D . 高原植被覆盖率下降,高原感热强度升高
  • 3. 下图为黄土高原某河谷横剖面示意图,黄土层底部有厚度不一的古土壤层,除黄土层底部外,黄土层中还夹杂着层数不一的古土壤层。专家探测得知,黄土高原区1.24百万年以来共发生了14次显著的冰期一间冰期旋回,该河流阶地形成与冰期一间冰期旋回密切相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一般而言,间冰期黄河壶口段(   )
      A . 沉积作用显著 B . 含沙量高 C . 下切侵蚀显著 D . 径流量小
    2. (2) 图中阶地属于堆积阶地,由河漫滩演变而来,河漫滩和阶地分别形成于(   )
      A . 间冰期、冰期 B . 冰期、冰期 C . 冰期、间冰期 D . 间冰期、间冰期
    3. (3) 图中T2阶地只出现在河谷东侧,而西侧缺失,其原因可能是西侧(   )
      A . 位于凹岸,遭受侵蚀 B . 位于凸岸,遭受侵蚀 C . 地壳上升,遭受侵蚀 D . 地壳下沉,遭受侵蚀
  • 4. 茎柔鱼亦称“美洲大鱿鱼”,分布范围广,资源量丰富,对海水温度敏感而易发生迁徙,是东太平洋重要的经济物种。下图示意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渔场重心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茎柔鱼渔场重心(   )
      A . 1—5月的移动范围大于5—8月 B . 5—8月向东南方向移动 C . 8—12月向东北方向移动 D . 8—12月南北移动距离大于东西移动距离
    2. (2) 据图推测,茎柔鱼5—8月(   )
      A . 顺洋流流向迁移 B . 受赤道热带气旋影响较大 C . 向高水温区迁移 D . 对饵料需求增大
    3. (3) 研究发现厄尔尼诺年茎柔鱼个体较小,主要是由于(   )

      ①海水温度升高②海水温度降低③营养盐类减少④栖息范围增大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③④
  • 5. 下图为亚洲东北部地区冬季某日高空天气形势图,在低空经历了一次天气剧烈变化过程后,L附近形成如下图所示的锋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L处锋面为(   )
      A . 低压槽—冷锋系统 B . 高压脊—暖锋系统 C . 高压脊—冷锋系统 D . 低压槽—暖锋系统
    2. (2) L处锋面形成前经历的天气剧烈变化过程为(   )
      A . 出现强对流 B . 气旋过境 C . 寒潮爆发 D . 沙尘暴过境
  • 6. 黄山短尾猴以植物的树叶、果实为食,尤其喜食嫩芽、嫩叶。栖息地依赖于植物的物候期,其海拔范围随季节变化有明显的差异。近年来人类开垦种植茶园、竹林及人工投食现象,使短尾猴的栖息地呈碎片化趋势。短尾猴生存能力减弱,婴猴死亡率逐渐升高。下图示意黄山短尾猴各季节栖息地的海拔范围与林带的关系(图中a、b、c、d代表四季)。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 (1) 近年来,黄山短尾猴的生存能力减弱,婴猴死亡率逐渐升高的原因是(   )

      ①生存空间限制

      ②人为投食现象严重

      ③人类活动增强,环境污染严重

      ④种群间基因交流少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2. (2) 图中季节d,黄山短尾猴栖息地范围最广的主要原因是(   )
      A . 海拔高,气候凉爽 B . 植被结构单一 C . 食物短缺 D . 躲避人类活动的干扰
    3. (3) 判断图中a所代表的季节(   )
      A . 春季 B . 夏季 C . 秋季 D . 冬季
二、<b>综合题</b>
  • 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几内亚岛(如下图)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岛屿,大部分地区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最高峰查亚峰,海拔5030米,为大洋洲最高点。在中部山脊的南北两侧,有宽窄不一的沿海平原,多港湾。全岛不少山峰都是死火山锥,部分山区近期还发生火山喷发,并有频繁的地震。下表为甲城市气温资料。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27.1

    27.5

    27.2

    26.9

    25.3

    25.4

    24.8

    24.9

    25.2

    26.6

    27.0

    27.3

    1. (1) 简述新几内亚岛的地形特征。
    2. (2) 根据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指出甲城市的气温特征,并分析原因
    3. (3) 乙河为该岛最大河流,请用整体性原理分析乙河上游植被破坏对河口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 8. (2022高三上·河南开学考)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加坡地势起伏和缓,其西部和中部地区由丘陵构成,海拔最高点为163m;东部以及沿海地带是平原。新加坡在应对城市内涝方面的规划很有特色,楼房一楼基本上都是架空的,很少住人,居民区的停车场大多是五层的停车楼,除了必要的建筑和道路外,其余地方全是草地和森林。公路和草地边上设置有众多排水沟,大小不一。小排水沟形状呈三角形,上宽下窄,底部是狭窄的圆弧;较大的排水沟底部留有一道较窄的槽。新加坡因地制宜设有17座蓄水池。

    1. (1) 说明新加坡楼房一楼架空的好处。
    2. (2) 推测新加坡大排水沟底部小槽的作用。
    3. (3) 说明新加坡修建众多蓄水池的原因。
  • 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黥基·德·贝玛拉哈自然保护区是世界自然遗产,位于马达加斯加岛的西部,距离首都塔那那利佛约300公里。保护区内布满了锋利的石灰岩“刀山”石林(如图),其物质组成是几百万年前海底珊瑚和海藻的化石堆积物。此外,还拥有峡谷、湖泊、沼泽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特有物种高达85%,其中47%为当地独有。

    1. (1) 指出黥基·德·贝玛拉哈自然保护区所属的气候类型并简述其特征
    2. (2) 说明该保护区“刀山”石林的地质形成过程。
    3. (3) 分析该保护区内特有物种丰富的主要原因。
  • 10.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藻华是水中滋生大量的浮游植物(微细藻类)而使水体变色的现象。浮游植物生长与营养盐、水温和光照等密切相关。夏季索马里半岛东侧海域(左图)频繁发生藻华现象。通过分析遥感数据,得出索马里半岛东侧海域夏季浮游植物叶绿素浓度和海表温度随纬度变化分布图(右图)。夏季索马里半岛东侧海域存在上升补偿流和表层洋流。大气气溶胶是大气中存在的各种固态和液态颗粒状物质的总称,大气气溶胶沉降对此海域藻华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

    1. (1) 在图中方框内(答题卡上)用箭头画出夏季的盛行风向,并说明此时索马里半岛东侧大气气溶胶的来源。
    2. (2) 指出浮游植物叶绿素浓度高值区(>0.2mg/m3)位置,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