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湖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更新时间:2022-12-15 浏览次数:70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0年4月,国家航天局公开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行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系列”,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为“天问一号”,以“揽星九天”作为工程的图形标识。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形标识上,代表“天问一号”探测对象天体是(   )
      A . B . C . D .
    2. (2) 图形标识所体现天体系统的核心是(   )
      A . 月球 B . 地球 C . 太阳 D . 银心
  • 2. “太阳塔”技术是指利用太阳辐射加热集热棚内空气,使烟囱中的空气推动涡轮机进行发电。下图为澳大利亚建造的“太阳塔”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空气涡轮机处气流的运动方向为(   )
      A . 受热上升 B . 冷却上升 C . 受热下沉 D . 冷却下沉
    2. (2) 与“太阳塔”发电原理相同的是(   )
      A . 寒流流经区降水少 B . 孔明灯的上升运动 C . 溶洞深处冬暖夏凉 D . 夜间的山谷吹山风
  • 3. 河流地貌的演化一般会经历幼年、壮年、老年和回春期四个阶段(如下图所示)。河流地貌形成过程中,流水侵蚀作用逐渐强烈的阶段是(   )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④→①
  • 4.  2020年11月18日,新疆克拉玛依市(北纬44.16度,东经84.82度)发生3.3级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结合地球圈层结构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此次地震震源位于(   )
      A . ①圈层 B . ②圈层 C . ③圈层 D . ④圈层
    2. (2) 图中地球各圈层特征是(   )
      A . ①圈层底部密度最大 B . ②圈层厚度均匀 C . ③圈层是最活跃的圈层 D . ④圈层是地壳的一部分
  • 5. 下图为某摄影爱好者秋冬季节拍摄的河南洛阳某公园景观照片。图中较高大的为当地树种,低矮的为南方树种。完成下面小题。

    1. (1) 当地自然植被类型属于(   )
      A . 常绿阔叶林 B . 落叶阔叶林 C . 热带雨林 D . 亚寒带针叶林
    2. (2) 影响照片中南方和当地树种此时外观差异的主要因素(   )
      A . 热量 B . 降水 C . 光照 D . 土壤
  • 6. 近日,世界气象组织确认,俄罗斯小镇维尔霍扬斯克2020年6月20日的温度达到38摄氏度,成为北极地区温度的新纪录。近30年来,北极地区不仅在变暖,而且变暖速度是全球平均速度的2倍,这种加速变暖现象被称为“北极放大效应”。完成下面小题。

    1. (1) 相比全球其他地区,北极变暖速度更快的原因是(   )
      A . ①减弱②增强 B . ②增强③增强 C . ③减弱④增强 D . ④增强⑤增强
    2. (2) “北极放大效应”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 . 北极极光现象增多 B . 全球热带的范围扩大 C . 水循环周期会变长 D . 北冰洋通航时间变长
  • 7.  2021年11月23日,中国第38次南极考察队第二批队员101人随“雪龙2号”,从上海出发,前往南极长城站等地执行科考任务。完成下面小题。

    1. (1) 自赤道到长城站,海水盐度的变化是(   )
      A . 由低到高 B . 由高到低 C . 先降低后升高 D . 先升高后降低
    2. (2) 图中洋流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是(   )
      A . 降温增湿 B . 增温降湿 C . 增温增湿 D . 降温减湿
  • 8. 下图为实验原理图,下表为实验准备及相关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组别

    实验准备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实验组Ⅰ

    玻璃器皿中用砂石堆叠成坡,高度为25cm,用作模拟山体,并划出痕迹模拟沟谷。选定坡顶一点为A,选定土坡边缘点为B,AB水平距离为25cm

    在A点上方固定高度处将200mL清水匀速倒下,倾倒时间为10s,观察记录B点情况

    实验组Ⅱ

    在A点上方固定高度处将500mL清水匀速倒下,倾倒时间为10s,观察记录B点情况

    实验组Ⅲ

    在A点上方固定高度处将200mL清水匀速倒下,倾倒时间为5s,观察记录B点情况

    1. (1) 该实验模拟的自然灾害是(   )
      A . 滑坡 B . 泥石流 C . 洪涝 D . 地震
    2. (2) 实验结果最可能为(   )
      A . 实验组Ⅰ,B处增加的厚度最大,延长距离最长 B . 实验组Ⅱ,B处增加的厚度最大,延长距离最长 C . 实验组Ⅲ,B处增加的厚度最大,延长距离最长 D . 实验组Ⅰ、实验组Ⅱ、实验组Ⅲ之间无明显差别
  • 9. 低势绿地是一种高程低于周围路面的公共绿地。与“花坛”相反,其理念是利用开放空间承接和贮存雨水,减少径流向外排放。下图为某城市旧住宅小区改造后两幢居民楼平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推广低势绿地,主要影响水循环的环节有(   )
      A . 蒸发 B . 水汽输送 C . 降水 D . 径流
    2. (2) 与普通水泥地面相比,新增旧住宅区的低势绿地,可以(   )
      A . 减少小区内涝 B . 增加太阳光照 C . 拓展小区空间 D . 减小气温日较差
  • 10. 下图为某地理研学小组成员拍摄的四种地貌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1. (1) 属于侵蚀地貌的是(   )
      A . B . C . D .
    2. (2) 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的地貌是(   )
      A . B . C . D .
  • 11. 滑翔伞是一项利用空气升力起飞翱翔的航天运动,某滑翔伞基地位于铜锣山北坡,起飞场海拔680米,降落场海拔120米,是长三角仅有的正面对着湖泊,大山脉为依托的高落差滑翔伞基地。完成下面小题。
    1. (1) 开始滑翔伞运动时的气流运动及气温气压状况是(   )
      A . B . C . D .
    2. (2) 开展滑翔伞运动的适宜时间及原因是(   )
      A . 10点山麓湖泊增温明显 B . 12点气流运动相对稳定 C . 14点山坡上升气流显著 D . 16点大气逆辐射比较强
二、多选题
  • 12. 下图为某日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空间位置关系图,A点为地球上正对着月球的一点,已知月球永远只有一面面向地球。完成下面小题。

    1. (1) 当日在地球上可能发生的现象有(   )
      A . 日食 B . 月食 C . 大潮 D . 小潮
    2. (2) 图示时间及一周后,A点观测到的月球“阴晴圆缺”状况是(   )
      A . B . C . D .
  • 13.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核心就是土地生产力,下图为山西省耕地资源与人口承载力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导致2015-2025年山西省人口承载力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 消费水平提高 B . 科学技术进步 C . 人口总量增加 D . 环境质量下降
    2. (2) 提高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关键是(   )
      A . 推广科技,提高农产 B . 科学整理,提高肥力 C . 限制消费,降低需求 D . 控制人口,鼓励外迁
三、综合题
  • 1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219国道北起新疆喀纳斯,南至广西东兴,全长超过一万千米,沿途穿雪山峡谷、戈壁沙漠、江河湖泊、草原森林,一路景观之盛,超乎想象。下图为219国道走向示意图和某研学小组成员收集的219国道沿线及支线附近的部分景观图片,其中图④梯田由河谷延伸到海拔2000多米的山上,江河水蒸发到高山区凝聚为云雾,雨水洒落在森林中化为山泉瀑布,水流至地表成沟,再分流入田,借沟水冲肥,层层梯田成为水的通道,构成良性循环生态系统。

    1. (1) 新疆喀纳斯植被类型为,它是亚欧大陆亚寒带植被在中国唯一的延伸带,其主要植物特征是
    2. (2) ①地地貌名称是,其形态特征是;③地峡谷地貌由作用形成的,沿岸地区频发的地质灾害有等。
    3. (3) 根据图④梯田景观及材料,按照水循环发生过程的逻辑顺序,将下列语句的字母进行排序

      A.太阳辐射使表层海水升温B.降水到达地表,部分渗入地下

      C.水汽遇冷,凝结成云D.地表水和地下水流向海洋,部分被植物蒸腾

      E.水汽上升进入大气层F.水汽运送到陆地形成降水

      并从水循环地理意义的角度,分析元阳梯田发挥的良性生态功能。

    4. (4) 地处青藏高原的②地夏季温度特征是,从大气受热过程的角度解释原因。
四、填空题
  • 15. 阅读兔峨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北方地区略图,左上为甲地土壤剖面图。

    材料二:17世纪,清廷入关,“尽族西迁”,同时实行封禁,导致东北人口总量较低。19世纪,黄河下游连年遭灾,百姓闯入东北开垦土地,东北人口快速增加。从2013年开始,东北地区常住人口持续七年净流出,共累计减少182.4万。

    1. (1) 黄河流出太行山后塑造的地貌类型有,简述过程。
    2. (2) 甲所在平原典型的土壤为,其颜色主要由层(A/B/C/D)决定。从气候、生物角度分析该区域土层深厚、肥沃的原因
    3. (3) 渤海是我国的内海,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请将下列资源归类(填代码):

      ①海底通信②贝类③小黄鱼④运输⑤海盐⑥港口建设⑦可燃冰⑧对虾⑨天然气。

      海洋矿产资源

      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空间资源

    4. (4) 17世纪和21世纪引起东北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分别是。简述当今人口迁移对东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