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职业教育中心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

更新时间:2022-11-21 浏览次数:39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空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是一首大家都耳熟能详的童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属于上题所述天体类型的是(   )
      A . 太阳 B . 月球 C . 木星 D . 陨星
    2. (2) 童谣中所说的星星大多属于(   )
      A . 行星 B . 恒星 C . 流星 D . 星云
  • 2. 凌日是指地内行星(运行轨道在地球轨道和太阳之间的行星)在绕日运行时恰好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这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可看到日面上有一个小黑点缓慢移动。当金星与太阳、地球排成一条直线时,就会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假若发生金星凌日现象,则下列四图能正确表示此现象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2. (2) 下列关于金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金星绕日公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 B . 金星的“左邻右舍”分别是水星和火星 C . 金星属于类地行星 D . 金星自身能发光
    3. (3) 下列属于类地行星的是(   )
      A . 火星 B . 土星 C . 木星 D . 天王星
  • 3.  2021年7月18日至7月24日,国家天文台在日面上观测到4个活动区,共发生过12次M级耀斑,其中最大的一次为M7.6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人类活动需要密切关注太阳活动的是(   )
      A . 煤炭采掘 B . 水产养殖 C . 道路施工 D . 航天发射
    2. (2) 该耀斑爆发会使(   )
      A . 全球各地普降暴雨 B . 地球上无线电各波段通信中断 C . 全球各地大幅度升温 D . 罗盘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 4. “鱼靠水、娃靠娘,万物生长靠太阳。”结合谚语,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 B . 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氢气的燃烧 C . 太阳辐射大部分能量到达地球 D . 太阳辐射能是一种清洁且能量密集的能源
    2. (2) 该谚语体现了太阳辐射直接为地球提供(   )
      A . 光热资源 B . 生活能源 C . 生产能源 D . 水和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
  • 5.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关于甲、乙两个地质年代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是古生代,乙是中生代 B . 甲是中生代,乙是古生代 C . 甲是古生代,乙是元古代 D . 甲是新生代,乙是古生代
    2. (2) 关于乙末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蕨类植物由繁盛走向衰退 B . 恐龙灭绝 C . 出现被子植物 D . 爬行动物盛行
  • 6. 地球有悠久的过去,还有漫长的未来。生物的出现和进化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人类的历史更是短暂的一瞬。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含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是(   )
      A . 古生代地层 B . 元古代地层 C . 中生代地层 D . 新生代地层
    2. (2) 原始鱼类出现在(   )
      A . 元古代 B . 早古生代 C . 晚古生代 D . 中生代中期
  • 7. (2020高一上·定远月考) 大量的铁、金、镍、铬等矿藏往往存在的地层是(  )
    A . 前寒武纪地层 B . 古生代地层 C . 中生代地层 D . 新生代地层
  • 8. 读“黄果树瀑布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
      A . 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 B . 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 . 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 . 图中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2. (2) 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圈层的要素是(   )
      A . 瀑布 B . 岩石 C . 树木花草 D . 大气
    3. (3) 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   )
      A . 生物圈 B . 水圈 C . 岩石圈 D . 地壳
  • 9.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有关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 B . 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 C . 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D . 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0
    2. (2) 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包括地壳和地幔
      ②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

      ③位于软流层以上
      ④厚度不一,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甚至缺失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10. 在对流层中,气温垂直分布一般为"上冷下热",但有时会出现"上热下冷"的现象,我们称逆温。下图为某地某时刻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状况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①层海拔越高受地面影响越小,气温越低 B . ②层因臭氧吸收紫外线,出现逆温现象 C . ③层中有电离层可反射无线电波 D . ③层空气稀薄,无云雨现象
    2. (2) 对流层出现逆温时,空气中污染物不易扩散的主要原因是( )
      A . 人类排放污染物增多 B . 抑制了①层空气的对流上升 C . 增强了③层空气对流上升 D . 阻挡了①层空气的水平运动
  • 11.  2021年2月10日中国政府宣布,中国航天器“天问一号r于周三进入了火星轨道,将一个探测器降落在火星表面,并寻找远古生命的迹象,这是我国迄今最雄心勃勃的太空任务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完成下面小题。
    1. (1) “天问一号”从地球发射升空至离地面20千米高空应该位于大气层的(   )
      A . 对流层 B . 平流层 C . 高层大气 D . 电离层
    2. (2) “天问一号”飞往火星的过程中没有经过的天体系统是(   )
      A . 地月系 B . 太阳系 C . 银河系 D . 河外星系
  • 12. 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西藏地区与江苏南部纬度大致相当,但西藏地区夏季气温较低,其原因是(   )
      A . 甲小 B . 乙大 C . 丙小 D . 丁大
    2. (2) 霜冻多出现在晚秋或寒冬季节晴朗的夜晚,因为此时(   )
      A . 大气逆辐射弱 B . 大气逆辐射强 C .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 D . 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强
  • 13. 图中A、B、C、D位于同一纬度其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A . B . C . D .
  • 14. 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下图的四个选项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
    A . B . C . D .
  • 15. 下图为海陆风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甲、乙、丙、丁四处,气压最高的是(   )
      A . B . C . D .
    2. (2) 此图表示的昼夜状况和风向是(   )
      A . 白天,海风 B . 夜晚,海风 C . 夜晚,陆风 D . 白天,陆风
    3. (3) 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   )
      A . 二氧化碳,氧气 B . 氮气,氧气 C . 臭氧,二氧化碳 D . 二氧化碳,氮气
二、综合题
  • 16.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共包括级天体系统。
    2. (2) 如果人类想移居外行星,该行星除了需具备适宜的温度、液态的水以外,还需要具备条件。
    3. (3) 按结构特征分,木星属于行星,属于该类行星的还有
    4. (4) 彗星的出现与流星现象在我国古代都被认为与吉凶祸福有关,其实它们都是普通的天体,晴朗的夜空中,我们看到一闪即逝现象的是;拖着长尾的是
  • 17. 下图是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波,B表示
    2. (2) 图中字母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其中C表示界面,该界面下A波B波的速度变化是
    3. (3) 图中D表示界面,该界面下地震波A完全,地震波B速度,并继续往深处传播。这说明E处物质状态为态。
    4. (4) 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填选项)

      A . B . C . D .
  • 18.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A是层,该层气温随高度的变化特点是
    2. (2) B是层,该层气流平稳,适合飞机飞行。
    3. (3) 地球人造卫星在轨运行期间,主要是在大气中的层运行,其返回时,在距地面1000米的高度内,所经历的气温变化特点是
  • 19. 下图是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

    1. (1) 图中字母①表示,②表示,③表示,④表示
    2. (2) 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是。(填数码)
    3. (3) 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温室效应”的?请运用所学原理给出合理解释。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