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湾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暑期自...

更新时间:2022-11-18 浏览次数:70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选题
  • 1.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若一架飞机由图中①地经②地飞往③地。其飞行方向是(   )
      A . 一直向正东方向 B . 一直向正西方向 C . 先向西北,后向西南 D . 先向东北,后向西北
    2. (2) 飞机由圈中①地经②地飞往③地,途中依次经过的大测和大洋是(   )
      A . 太平洋一南美洲一大西洋 B . 大西洋一北美洲一太平洋 C . 太平洋-一亚洲-印度洋 D . 印度洋一非洲-大西洋
  • 2. 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海水质量,其大小取决于盐度、水温和压力。读“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图”。据此回答下面各题。

    1. (1) 图中三条曲线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
      A . ①海水温度②海水盐度③海水密度 B . ①海水密度②海水盐度③海水温度 C . ①海水温度②海水密度③海水盐度 D . ①海水盐度②海水密度③海水温度
    2. (2) 下列关于海水密度分布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表层海水的密度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B . 海水密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从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 C . 海水最大密度出现在低纬地区的海面 D . 海水密度与洋流运动无关
  • 3. (2019高二上·蚌埠期中) 下图为某区域等值线分布图,其中a<b<c<d<e。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 (1) 若为等高线分布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甲地位于集水区,有利于河流发育 B . 甲地坡度比乙地小 C . 甲地气温低于乙地 D . 乙地北部有一小盆地
    2. (2) 若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甲地风力比乙地大 B . 甲地为晴朗天气 C . 乙地受低压槽控制 D . 甲乙两地都为阴雨天气
    3. (3) 若为等温线分布图,甲为海洋,乙为陆地,PQ为海岸线,下列诗句与图示季节最吻合的是(   )
      A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 .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C .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D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4.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有 (   )
      A . ①为地壳 B . ②为岩石圈 C . ③为软流层 D . ④为下地幔
    2. (2) 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
      A . 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B . 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 C . 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 D . 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
  • 5. 如图为“1980年与2018年四省(区)粮食产量统计图”。为了确保粮食安全,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 . 大规模开发滩涂和湿地,扩大耕地面积 B . 全部采取轮作休耕制度,提高耕地质量 C . 发挥科技优势提高粮食生产和管理水平 D . 依赖国际市场,拓宽渠道,增加粮食进口
  • 6. (2018高三上·哈尔滨月考)   2018年1月初至2月初,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先后出现大雪或暴雪,强降雪导致这些地区部分房屋、农业和电力基础设施受损,局部地区群众和车辆出行受阻。但冬天的降雪对于农作物越冬是有利的,“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句谚语就是具体表现。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 (1) 上述谚语最适用的省区是(    )
      A . 黑、吉 B . 新、湘 C . 豫、晋 D . 冀、赣
    2. (2) 关于冬雪对越冬作物的好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冬雪覆盖地面时可以反射大量太阳辐射,导致地温低,可以冻死害虫 B . 冬雪覆盖可以减少土壤热量的散失,阻挡雪面上寒气的侵入,起到保温作用 C . 冬季部分积雪融化,缓解了一年中主要的旱情 D . 覆盖的冬雪融化后可以大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3. (3) 此次大范围降雪期间(    )
      A . 适逢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大雪 B . 由于出现极夜,我国长城站科考人员返回国内 C . 我国不存在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65°的地方 D . 赤道上日出时物体影子朝向西北
  • 7. (2021·山东月考) 缅甸乌龙河流域是世界翡翠玉主产区。该地的翡翠是岩浆岩在高压条件下形成的,主要通过人工采集河床上的翡翠石料获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根据材料判断翡翠石料的形成过程(   )
      A . 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壳抬升—外力侵蚀—搬运沉积 B . 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外力侵蚀—搬运沉积 C . 岩浆活动—地壳抬升—外力侵蚀—搬运沉积—变质作用 D . 沉积作用—地壳抬升—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外力侵蚀
    2. (2) 下列关于翡翠石料采集的时间和成因,表述正确的是(   )
      A . 10—次年4月,水量大搬运能力强 B . 10—次年4月,水量小,玉石显露 C . 6—9月,水量大,搬运能力强 D . 6—9月,水量小,玉石显露
  • 8. “醉美多彩贵州”是贵州省的旅游宣传标语。贵州省是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核心区。据此完成下列题。
    1. (1) “中国南方喀斯特”形成的自然条件有(   )
      A . 高温多雨的气候 B . 寒冷干燥的气候 C . 岩浆岩广布 D . 植被以热带雨林为主
    2. (2) 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 风力侵蚀 B . 风化作用 C . 流水侵蚀 D . 地壳运动
  • 9. 下图为索马里洋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 7月驱动索马里洋流的风(   )
      A . 为东北风,由南半球的信风越过赤道后偏转而成 B . 为东北风,由北半球的信风越过赤道后偏转而成 C . 为西南风,由南半球的信风越过赤道后偏转而成 D . 为西南风,由北半球的信风越过赤道后偏转而成
    2. (2) 图中洋流流向与性质对应正确的是(   )

      ①东北一寒流   ②东北一暖流   ③西南一寒流   ④西南一暖流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3. (3) 影响图中P沙漠形成的主要因素有(   )

      ①洋流   ②副热带高气压带   ③地形   ④信风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10. (2013高一上·湖南期末) 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 11. 1984年我国科学家在云南发现的古生物化石群,证明当时发生了以多细胞动物在海洋中大量出现并迅速发展为特征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事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含有该生物化石群的地层所属的地质年代是(   )
      A . 前寒武纪 B . 中生代 C . 古生代早期 D . 古生代晚期
    2. (2) 该次生命大爆发时期地球表层出现了大量的(   )
      A . 单细胞生物 B . 无脊椎动物 C . 爬行动物 D . 哺乳动物
二、综合题
  • 12. (2020高一下·福州期末)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厄立特里亚是我国“一带一路”农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国家之一。该国经济落后,以旱地农业为主,传统能源主要依赖生物燃料,电力严重缺乏。中国农企研究工作站在当地援建光伏动力滴灌工程,并辅以膜下滴灌技术。

    材料二图1是厄立特里亚示意图。当地传统民居屋顶以茅草和树干为材料,厚实的墙体由黄土和碎石组成(图2)。

    1. (1) 描述厄立特里亚的地理位置。
    2. (2) 说明厄立特里亚传统民居建筑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3. (3) 近年来厄立特里亚电力供应日趋紧张。你是否赞同在该国大力发展光伏发电?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 1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吉尔吉斯坦位于欧亚大陆的腹心地带,是位于中亚东北部的内陆国,境内多山,1/3的地区在海拔3000~4000米之间。东北部天山山脉和西南部帕米尔一阿赖山脉绵亘于中吉边境。低地仅占土地面积的15%,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费尔干纳盆地和河谷地带。纳伦河是其最大的河流,水力资源丰富。如图为吉尔吉斯斯坦地理位置示意图。

    1. (1) 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
    2. (2) 纳伦河流域水能资源丰富。试分析纳伦河流域的水能特点及水能开发可能面临的地质灾害。
    3. (3)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分析气温变化引起纳伦河流域的变化。
  • 14. (2020·佛山模拟)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距今 80Ma(百万年)的地质时期,青藏地区和横断山区还是一片海洋。随着板块运动, 距今 23.7 Ma,南亚及我国西南地区已成为平缓的陆地。距今 2.48Ma,青藏地区隆起成高原, 现今横断山区形成了“山高谷深、河谷并列、紧密相邻”的地貌景观,澜沧江与怒江的最短直线距离仅 18.6 公里。横断山区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明显,区域内生物资源丰富,物种独特, 是我国乃至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1. (1) 推测地质时期横断山区“陆地形成”阶段的西南季风强弱变化及其成因。
    2. (2) 解释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河谷并列,紧密相邻”的形成过程。
    3. (3) 分析横断山区生物资源丰富而独特的形成原因。
    4. (4) 指出青藏高原隆起对长江源区的河流补给类型变化及流量变化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