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骄人祖先 灿烂文化 /10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同步...

更新时间:2022-10-18 浏览次数:55 类型:同步测试
一、填空题
二、选择题
  • 9. 下面(    )体现了古人的仁爱精神。
    A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B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C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10. 下面与“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表达的意思不一致的是(    )。
    A . 有志者事竟成 B . 朱冲还牛 C .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 11. 下面名言警句,不能表现爱国情怀的是(    )。
    A . 苟利国家,不求宝贵 B . 位卑未敢忘忧国 C . 立己达人 D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12. 崇高的人格修养包括:①注重明志;②崇尚气节;③团结互助;④讲究诚信,其中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13. 下列表述中不能体现仁爱精神的是(    )。
    A . 立己达人 B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 . 民胞物与 D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14. 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表述相符的是(    )。
    A .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B .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C .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D . “两耳不闻密外事,一心只读贤书”
  • 15. “范式赴约”的故事告诉我们(    )。
    A . 求新是人格修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B . 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C .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 16.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北宋政治家(    )的名言。
    A . 欧阳修 B . 张载 C . 范仲淹
  • 17. “有志者事竟成”出自(    )的经典名言。
    A . 李白 B . 刘秀 C . 杜甫
  • 18. 提出“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思想的是(    )。
    A . 老子 B . 孔子 C . 孟子 D . 墨子
  • 19. 下列不属于人格修养的是(    )。
    A . 志向高远 B . 富贵不能淫 C . 自强不息 D . 学而不思
三、判断题
四、连线题
  • 29. 把文化名人与他的名言用线连起来。

    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清初思想家顾炎武             位卑未敢忘忧国

    南宋大诗人陆游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明朝思想家王阳明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五、简答题
六、辨析题
  • 33. 有同学认为,我们的祖国如此强大了,就没有必要有忧患意识了。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 34. 将心比心,南北朝时,有个叫陆慧晓的人。他学识渊博,品德高尚,在当时地位显赫。陆慧晓一向平易近人,从不摆大人物的架子,即使地位低下的人来访,他也会起身相送。有人对陆慧晓说:“您的身份这么高贵,没必要这样做。”陆慧晓答道:“我平生最讨厌别人对我无礼,我怎么能用自己所厌恶的行为去对待别人呢?”朱冲、陆慧晓做得对不对?为什么?
七、综合题
  • 35. 观点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观点二: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1. (1) 比较观点一和观点二,说说你同意哪一个,为什么?
    2. (2) 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
  • 36. 看图,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1. (1) 图一中《苏武牧羊》的故事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美德?
    2. (2) 图二是赵武灵王坚决贯彻新法,让赵人学习胡服骑射。使国家变得强大。这种精神体现了什么品质?有什么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