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政治期中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2-12-05 浏览次数:38 类型:期中考试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二、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将答案涂在读题卡上)
  • 11. 下列对原始社会描述正确的有(   )

    ①旧石器时代人类实现了定居 

    ②新石器时代人们从食物的生产者变成采集者

    ③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

    ④绝大多数时期处于旧石器时代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2. 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是古希腊的“英雄时代”,也被历史学家认为正处在“文明时代的门槛上”。下列社会现象能证明历史学家观点的是(   )

    ①商业的繁荣、城市的出现 

    ②氏族议事会是全体成年人的集会

    ③出现文字与国家 

    ④铁质农具、耕作技术、水利事业的发展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13. 在我国封建社会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种田的,缺米粮;晒盐的,喝淡汤;纺织娘,没衣裳;编凉席的,睡光床。”从生产关系看,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
    A . 封建生产力水平 B . 地主收取地租 C . 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D . 封建土地所有制
  • 14. 封建社会的农民与奴隶社会的奴隶相比,其相同点是(   )

    ①仍处于受压迫受剥削的社会地位

    ②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③与统治阶级存在着某种依附关系

    ④可少量地支配自己的劳动成果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5. 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航脏的东西”。这表明(   )
    A . 资本主义的形成不是田园诗般的过程 B . 工人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 C . 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D . 要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 16.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自由却“一无所有”的农民,要求建立广阔、统一的国内市场,而当时的封建政权却是建立在自给自足、分散的小农经济基础之上。这意味着(   )

    ①推翻封建政权才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需要大量劳动力

    ③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大量货币资本      

    ④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是一个长期过程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7.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有多种形式,其中属于决定性斗争的最高方式的是(   )
    A . 经济斗争 B . 政治罢工、游行示威 C . 武装斗争、夺取政权 D . 思想理论斗争
  • 18.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创立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正确揭示了(   )

    ①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②资本家占有工人剩余价值的秘密

    ③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④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根源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9.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是(   )

    ①空想社会主义    ②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④工人运动的兴起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0.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多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适应、与人民群众同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这主要表明(   )

    ①科学社会主义必须与人民群众运动相结合

    ②科学社会主义在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模式

    ③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 

    ④世界各国要主动打破科学社会主义的束缚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21. “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共产党宣言》这段材料(   )
    A . 阐述了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 B . 指出了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 C . 强调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D . 揭示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 22. 1871年3月18日,巴黎工人举行起义,建立了巴黎公社。虽然最后在内外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巴黎公社失败了,但这一事件(   )

    ①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②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

    ③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④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23.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   )

    ①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②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

    ③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④社会总产品实行按劳分配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24. (2021高一下·哈尔滨开学考) 20世纪初,中国人民寻求真理的道路屡遭挫折,直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下列选项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②马列主义指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③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并传播马列主义  

    ④马列主义传播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A . ③→①→④→② B . ③→④→①→② C . ④→③→②→① D . ①→④→③→②
  • 25.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成功是因为(   )
    A .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 B . 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C . 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的三个主要法宝 D . 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四个阶段
  • 26. 下列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相互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 . 新民主主义革命本质上是民主革命 B . 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C . 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D .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 27. 新中国成立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资金少,困难不少,甚至出现卖地卖牲口等现象。因此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生产小组。这描述了(   )
    A . 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改造 B .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 C . 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高涨 D . 个体经济难以适应经济建设的新形势
  • 28.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始于(   )
    A .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 . 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 2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概括起来是“一改三化” B .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被推翻 C . 社会主义改造是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 D . 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 30. 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面临着崭新的历史课题。这个历史课题是(   )

    ①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③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    ④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A . ①④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31.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最重要的贡是(   )
    A . 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B .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C . 指出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不再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D . 指出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农业国
  • 32. 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下列不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

    ①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②党的八大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

    ③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的教育医疗事业获得长足进步

    ④ “一五”期间,我国建立了汽车、重型机器等新兴工业部门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33. 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严重曲折,但仍然在曲折中向前发展。“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

    ①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②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成功结合

    ③虽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对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探索提供了具体方案

    ④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探索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③④
  • 34.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农村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由改革开放之初的“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的‘两权分离’”到现在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三权分置’”。这一改革(   )

    ①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自我完善     

    ②是农村土地所有权的根本变革

    ③遵循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④说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才能得到发展

    A . ①④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②③
  • 35. 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对于中国而言具有重大意义,这体现在(   )
    A . 标志着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B . 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达到新水平 C . 标志着改革开放从农村转向城市 D . 标志着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
  • 36. 下表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商品零售价格管理形式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

    国家定价

    国家指导价

    市场调节价

    1978

    97%

    0%

    3%

    1985

    47%

    19%

    34%

    1990

    30%

    25%

    45%

    2006

    4.63%

    0%

    95.37%

    2020

    1.13%

    0.1%

    98.77%

    注:资料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A . 政府经济建设职能逐步削弱 B .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逐步起决定性作用 C . 对外开放的力度和深度不断加强 D . 政府主导商品价格
  • 37. 历届三中全会研究的问题对应正确的是(   )

    ①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④2018年十九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 3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对这条道路理解正确的是(   )

    ①既要以政治建设为中心,又要兼顾经济建设发展,二者协调推进

    ②既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要坚持完善改革开放,二者均不放松

    ③既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又要考虑中国自身特点,二者不可分离

    ④既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又要逐步实现同步富裕,二者不可偏颇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3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全面审视国际国内形势,总结实践、展望未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下列内容符合这一思想的是(   )

    ①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②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③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④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4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力量 

     ②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③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 

     ④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三、综合题(共30分,答案写在答卷的相应区域)
  • 41. 在过去的30年中,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4次国际性金融危机,即欧洲货币体系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美国次货危机。这4次金融危机既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也使全球经济遭受重创。然而,一度有众多的西方经济学者说:“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是政策和行为的偶然失误”。面对疫情以来中国经济的复苏,美国政客甚至将经济危机归咎于中国发展给美国带来的“冲击”。
    1. (1) 列举三个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并指出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2. (2) 运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有关知识,分析西方经济学者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同时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命运。
  • 42. 20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宣布了旧中国的完全死亡,中国不再是屈辱的半殖民地,中国人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更没有中华民族的振兴。新中国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在新中国的影响下,非洲、东欧等一些国家逐步获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人民的国家。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 43. 经过30多年建设,浦东从阡陌农田变为现代化新城,浦东地区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60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27万亿元。浦东的发展历程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上海也因此成为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新时代的浦东,以国家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为支点,推动更高层次的改革开放。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改革开放是上海和中国的最显著特征”。

    结合材料,运用改革开放的意义的有关知识,说明“改革开放是上海和中国的最显著特征”的道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