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湘教版(2019) /必修 第一册 /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本章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单...

更新时间:2022-09-30 浏览次数:33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短命植物又称短营养期植物、短期生植物,是人们对生长发育快、生活周期短、生长于温带荒漠地区的一类植物的总称。主要生长在干旱区。在我国,此类植物主要生长在新疆北部(即天山中西部的伊犁盆地、准噶尔盆地),约有200多种。植物利用早春雨水和融化的雪水提供的土壤、湿度和一定的温度生长发育,并在夏季干热季节来临之前短短的2个月左右时间里迅速完成生活周期,随后整个植株或地上部分干枯死亡,以种子或地下器官休眠渡过对植物生长不利的季节,来年春季再由种子或地下器官形成新的个体,这类植物包括一年生短命植物和多年生类短命植物两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分布在我国的短命植物只在春季生长旺盛的原因是(   )

      ①降水丰沛②土壤水分较多③热量适宜④光照充足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2. (2) 推测短命植物的形态特征是(   )
      A . 叶片厚 B . 多肉有刺 C . 根系浅短 D . 植株粗壮
  • 2. (2022·河北模拟) 我国一年生早春短命植物主要分布于西北内陆西段地区。一年生早春短命植物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和较快的生长速度,一般3月底或4月初发芽生长,4~6月开花、结果,在5月中旬或5月底至夏季来临之前完成整个生活史,其多样性随年均降水量和风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一年生早春短命植物在5月中旬或5月底至夏季来临之前完成整个生活史,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 . 土壤肥力 B . 气温 C . 光照 D . 水源
    2. (2) 我国一年生早春短命植物的分布区域多位于(   )
      A . 温带草原带 B .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 . 温带荒漠带 D . 亚寒带针叶林带
  • 3. (2022高一下·十堰期末) 风力作用主要出现在干旱半干旱以及海岸一带。风力侵蚀地貌表现为风蚀城堡、风蚀洼地、风蚀蘑菇等;风力沉积地貌主要表现为沙丘地貌。

    柽柳是荒漠和盐碱地的优势灌木之一,根系发达,能够适应干旱的环境并形成遮阴环境庇护动植物,拦截风中的尘土和种子,改变周围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加土壤微生物量,将优势资源集中在灌木周围,形成资源岛,也称“肥岛”。然而当柽柳树冠过大时,冠下草本植物量反而会下降。下图为单株柽柳灌丛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柽柳周边肥岛效应最强的部位是(   )
      A . 冠外 B . 冠缘 C . 冠下 D . 冠外和冠缘
    2. (2) 柽柳树冠过大时,冠下草本植物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是(   )

      ①光照条件变差

      ②土壤水分减少

      ③枯枝落叶减少

      ④周边土壤养分消耗量大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4. (2021高二下·宁德期末) 西西伯利亚平原河流众多,河曲蜿蜒,冻土广布,土壤细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西西伯利亚平原土壤细腻的主要原因是(   )
      A . 冻土发育,冻融作用强 B . 冬夏温差大,风化作用强 C . 地形平坦,河流流速慢 D . 河流众多,沉积作用强
    2. (2) 该地易发育河曲的主要原因有(   )

      ①冻土发育,下蚀困难②土壤细腻,易被侵蚀

      ③气候寒冷,人类干扰少④河流凌汛,侵蚀较强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5. (2022高一下·衡阳期中) 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各种形式的含碳有机化合物,包括处于不同分解阶段的各种动植物和微生物残体。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与当地生物量的多少、微生物分解作用的强弱等因素有关。比如我国东北地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多,而东南丘陵地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东南丘陵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低,主要原因是(   )

      ①气候湿热

      ②光照充足

      ③坡度较大

      ④植被茂密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 (2) 当前,东南丘陵部分茶园混播油菜和大豆并将秸杆就地还田,主要目的是(   )
      A . 提高油料作物产量,获取油料 B . 适应市场,获取经济效益 C . 充分利用热量条件,增加熟制 D . 抑制杂草,提高土壤肥力
  • 6. (2022高二下·南阳期末) 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化产物组成的壳层,被称为风化壳,这些风化产物结构疏松,逐步发育成土壤。下图示意不同气候一植被带情况下风化壳厚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与其他植被带相比,热带森林带风化壳厚度较大的根本原因是(   )
      A . 全年高温多雨 B . 低洼地多积水 C . 生物作用强烈 D . 人类活动频繁
    2. (2) 决定甲地区土壤肥力高低的关键性因素是(   )
      A . 气候 B . 地形 C . 生物 D . 风化壳
  • 7. (2022·汕头模拟) 东北黑土区为我国典型季节性冻土区,冻融循环发生时土壤孔隙水的相变过程会改变土壤结构及稳定性。科研人员采集黑龙江省克山县4种不同的土壤样品,选取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作为团聚体稳定性的评价指标,MWD值越大表明土壤团聚度越高,抗侵蚀能力越强。下图为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四种不同的土壤样品中含水量最少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2. (2) 土壤趋于新的稳态出现在多少次冻融循环后(   )
      A . 3次 B . 7次 C . 15次 D . 20次
    3. (3) 图中MWD的变化可能导致此后该区域夏季(   )
      A . 植被根系扎根浅 B . 大气温度上升快 C . 河流泥沙含量低 D . 土壤养分流失快
  • 8. (2021高一上·云县期末) 图为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 B . 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 C . 丙——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D . 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
    2. (2) 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甲地根系发达——常年温度低 B . 乙地叶成针状——常年降水丰富 C . 丙地四季长青——常年温度较高 D . 丁地生长较快——常年高温多雨
二、综合题
  • 9. (2022高一下·柳州期末)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我国四类自然植被景观图。

    1. (1) 图示①、②、③、④代表的四种自然植被景观,垂直结构分层最明显的是(填序号),植被种类相对较少的是。(填序号)
    2. (2) ③代表的植被类型名称是,主要分布于的温带气候区,叶片多呈
    3. (3) 指出②代表的自然植被的主要分布区域,并说出植被特性
    4. (4) 说出柳州市自然植被的类型,并指出其生长环境的气候特征
  • 10. (2021高一下·邢台开学考) 下列左图为巴西轮廓图,阴影区域表示某种植被在巴西的分布,右图为阴影区域某处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 (1) 指出图中阴影部分的植被类型,并简述该地树木高大的原因。
    2. (2) 简述该植被对甲河流量的影响。
    3. (3) 图中甲河流域土壤贫瘠,请说明原因。
  • 11. (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 读“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 写出字母表示的土壤形成阶段的名称:A;B;C
    2. (2) 在土壤四个组成部分中,A缺少的是
    3. (3) 成土过程的标志是,它出现在(填字母)阶段。
    4. (4) 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是,它多集中在土壤的,是土壤中最重要的成分,直接影响的形成和发展。
    5. (5) 土壤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起主导作用的是。它对成土母质的改造作用主要表现为的积累过程和的富集过程两个面。
  • 12. (2020高三上·湖北期末)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土壤容重是指单位容积原状土壤干土的质量,通常以克/厘米³表示,土壤容重大小反映土壤结构、透气性、透水性能以及保水能力的高低,土壤容重越小说明土壤结构、透气透水性能越好。

    材料二  放牧有蹄类食草牲畜采食踩踏形成的小路径称为牧道。牲畜在牧道上的活动对维持牧道景观具有重要作用。图(a)(b)为黄土高原丘陵区一处具有山羊牧道的坡面景观图(图中浅色线条即为山羊踩踏形成的牧道,牧道景观单元平行排列,沿等高线延伸(类似水平梯田))。

    材料三  下图为牧道坡面景观基本单元示意图(牧道因山羊踩踏,坡度平缓,牧道下方凸肩区和上方坡间区的坡度较大)。牧道景观单元中牧道区、凸肩区、坡间区的微地形、植物、土壤特征各异,这些因子又相互影响。科考队研究发现,有牧道景观的坡面相对于普通坡面而言,土壤侵蚀程度较轻。

    1. (1) 判断牧道坡面上牧道区、凸肩区和坡间区土壤容重的空间差异。
    2. (2) 在牧道景观中凸肩区植被覆盖率最高。请从地形坡度和土壤容重两方面分析牧道对凸肩区植被生长的影响。
    3. (3) 说明牧道坡面能够减轻土壤侵蚀的原因。
    4. (4) 有人建议,加大黄土高原丘陵区的禁牧力度,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