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

更新时间:2022-10-20 浏览次数:52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坐落于贵州平塘县的“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是人类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2018年9月25日,它迎来了其两周岁生日启用两年来,它已经发现发44颗被确认的新脉冲星,明年验收开始搜寻地外生命,FAST最远可以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信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如果能探索到地外生命,那么其存在生命的条件主要有(   )

      ①适合呼吸的大气②自西向东自转

      ③相对安全的运行环境④有水的存在

      A . ①② B . ②③④ C . ①③ D . ①③④
    2. (2) FAST最远可以接收到的信号属于(   )
      A . 地月系 B . 太阳系 C . 银河系 D . 总星系
  • 2. 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
      A . 正比例 B . 负相关 C . 正相关 D . 没有相关性
    2. (2) 此图所反映的问题是(   )
      A . 太阳活动时,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从而影响中高纬度地区树木的生长 B . 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电离层 C . 太阳活动时,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D . 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
    3. (3) 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
      A . 太阳黑子会使地球温度降低 B . 耀斑爆发时,会引起地球电离层扰动,干扰无线电长波通讯 C . 会引起“磁暴”,罗盘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D . 我国上海上空出现极光
  • 3.  2021年9月8日,新疆第一座光热发电站―哈密5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正式进入并网发电期。熔盐塔式光热发电技术是利用定日镜将太阳光能反射至中部集热塔,塔内熔盐被加热,高温熔盐流入热熔盐罐中。当需要发电时,罐中的熔盐将水加热,产生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下图为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相对于光伏发电,熔盐塔式光热发电可以(   )
      A . 克服太阳能稳定性差的弊端 B . 减少太阳能能量分散的影响 C . 实现供电稳定性 D . 改善地区能源结构
    2. (2) 熔盐塔式光热发电技术中,定日镜和熔盐的主要作用分别是(   )
      A . 获得最大太阳辐射储能 B . 实现光电的转化储能 C . 获得最大太阳辐射直接发电 D . 实现光电的转化直接发电
  • 4. (2021高一上·河南期中) 北京时间2020年6月4日16:49在印尼哈马黑拉岛附近海域(2.88°N,128.26°E)发生6.7级地震,震源深度100千米。下图示意地球圈层部分结构。完成下面小题。

    1. (1) 哈马黑拉岛附近海域地震震源可能位于(   )
      A . B . C . D .
    2. (2) 地震发生后,图中船只上的人员(   )
      A . 只感受到上下颠簸 B . 先感受到上下颠簸,后感受到左右摇晃 C . 只感受到左右摇晃 D . 先感受到左右摇晃,后感受到上下颠簸
    3. (3) 图中所示的外部圈层共有(   )
      A . 1层 B . 2层 C . 3层 D . 4层
  • 5. 百岁兰,沙漠地区的裸子植物,远古时代留下来的植物“活化石”,其特征是茎较短,一生只长两片叶,叶片长、宽、厚。叶上多气孔,且夜间张开,根极长,人工栽培十分困难。国际植物学把它列为世界八大珍稀植物之一。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1) 百岁兰出现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   )
      A . 元古代末期 B . 古生代末期 C . 中生代末期 D . 新生代末期
    2. (2) 下列对百岁兰特征形成原因判断正确的是(   )
      A . 地下水埋藏深,根系发达 B . 太阳辐射弱,叶片厚 C . 动物活动多,只长两片叶 D . 常年风力大,茎很短
  • 6. 下图为地球某地质时期地理环境复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该地质时期是(   )
      A . 古生代 B . 中生代 C . 新生代 D . 第四纪
    2. (2) 该地质时期被称为(   )
      A . 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 B . 爬行动物时代 C . 海生脊椎动物时代 D . 灵长哺乳动物时代
    3. (3) 该地质时期(   )
      A . 发生喜马拉雅运动 B . 现代海陆位置形成 C . 是重要的成煤期 D . 海洋脊椎动物灭绝
  • 7. 恐龙探海景观位于大连市金石滩国家地质公园景区内,周边的海岸线具有独特的地貌、奇绝的礁石形态(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恐龙探海景观在形成过程中,受到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 风力侵蚀 B . 海水侵蚀 C . 流水堆积 D . 海水堆积
    2. (2) 恐龙探海景观进一步演化可能演变为(   )
      A . 海蚀平台 B . 海蚀穴 C . 海蚀柱 D . 海蚀崖
  • 8. 某河谷中有一块高约二百米的巨大石灰岩崖壁,上面分布着许多直径小于一米的洞穴,河谷所在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下图为“崖壁洞穴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示意图”,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 (1) 洞穴成因最有可能是(   )
      A . 流水溶蚀 B . 风力侵蚀 C . 冰川侵蚀 D . 海水侵蚀
    2. (2) 该地貌在我国的典型分布区是(   )
      A . 东北平原 B . 黄土高原 C . 云贵高原 D . 华北平原
  • 9. 沙垅(广东潮汕地区对沙堤的称呼)—潟(xì)湖平原是一种特殊的滨海地貌类型,这种地貌类型在今天的韩江三角洲前端仍有发育(下图)。韩江在流出潮州城不远处开始分叉,共分为西溪、东溪、北溪三大出流,在西溪和东溪的下游形成了一系列发育完好的连续沙垅。潟湖是海湾被泥沙堆积封闭所形成的湖泊,当沿岸水流把泥沙带到海湾最突出的部位,泥沙流速减慢从而慢慢堆积下来,形成沙嘴,后来演变成又长又窄的沙垅,最终海湾与海洋隔离形成潟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影响图中沙垅走向的因素是(   )
      A . 风力 B . 河流 C . 海浪 D . 洋流
    2. (2) 图中沙垅(   )
      A . 由南向北推进 B . 由北向南推进 C . 向陆地方向推进 D . 向海洋方向推进
    3. (3) 沙垅——潟湖平原形成的地理过程大致为(   )
      A . 地壳抬升——流水侵蚀——海浪堆积 B . 河流搬运——海浪堆积——流水堆积 C . 风力搬运——海浪堆积——流水堆积 D . 海浪堆积——地壳抬升——流水堆积
  • 10. 下图为世界某两地的峡谷景观图,乙地地貌多见于高纬度沿海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形成甲乙两地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 . 流水侵蚀、冰川侵蚀 B . 流水侵蚀、海水侵蚀 C . 流水下蚀、流水侧蚀 D . 冰川侵蚀、流水侵蚀
    2. (2) 在乙地地貌塑造的主要时期(   )
      A . 地球处于比较温暖的时明 B . 苔原带向低纬度方向扩展 C . 大陆冰川的分布范围较小 D . 中纬地区高山雪线较高
  • 11. 两个透明可封闭的玻璃容器中分别放置坡度和大小相近的土堆。取两个侧边底部开有孔洞的器皿置于土堆上,将两块大小和外形相近的冰块放置其中。将一组装置(实验组①)放置于室内遮阴处,实验时室温约为30℃,另一组装置(实验组②)放置于室外烈日下,2小时后(冰块未融尽)实验观察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堆积体模拟的地貌是(   )
      A . 三角洲 B . 冲积扇 C . 沙丘 D . 冰斗
    2. (2) 该实验能观察到(   )
      A . 堆积体甲比乙大 B . 颗粒物a处比b处粗 C . 甲沟比乙沟宽 D . 乙沟比甲沟深
  • 12. 下图示意甲、乙、丙、丁四地不同地貌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地貌景观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 . 甲--流水侵蚀而成 B . 乙--风力沉积而成 C . 丙--海浪沉积而成 D . 丁--冰川侵蚀而成
    2. (2) 丁地附近不会出现的地貌是(   )
      A . 刃脊 B . 角峰 C . 冰斗 D . 峰丛
  • 13. 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20世纪80年代,该地区出现众多风蚀坑,坑边发育有植被覆盖的沙丘,研究发现该地区风蚀坑规模扩大、沙丘高度不断增加。2000年以后,浑善达克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下图示意某风蚀坑及坑边沙丘等高线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根据风蚀坑的形态,推测该地盛行(   )
      A . 偏东风 B . 偏南风 C . 偏西风 D . 偏北风
    2. (2) 图示沙丘高度不断增加是因为沙丘比风蚀坑(   )
      A . 植被多 B . 风速快 C . 坡度缓 D . 降水多
    3. (3) 为防止风蚀坑规模扩大,可在该地区(   )

      ①营造常绿阔叶林②风蚀坑内设置沙障③控制沙漠游客数量④坑内大量种植耐旱农作物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4. 善卷洞是著名石灰岩溶洞,位于江苏省宜兴城西南约25千米的祝陵村螺岩山上。面 积约为5000平方米,长约800米,全洞分上、中、下、水四层洞穴组成。洞洞奇异而相通, 最奇的是下洞和水洞。水洞长120米,游人多以洞中泛舟为一乐事。入口在中洞,中洞的 狮象大场是一个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天然大石厅,高达7米的钟乳石笋兀立洞口,名抵柱峰。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1) 溶洞内石钟乳、石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 流水溶蚀 B . 风化作用 C . 流水沉积 D . 流水搬运
    2. (2) 每一层石灰岩洞穴形成时(   )
      A . 地壳持续上升 B . 地壳间歇性上升 C . 地壳持续下降 D . 地壳稳定
    3. (3) 善卷洞的四层洞穴形成,经历了几次地壳运动(   )
      A . 三次上升运动 B . 四次上升运动 C . 三次下降运动 D . 四次下降运动
  • 15. (2021高二上·龙门期中) 河流水下泥沙堆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淹没,继续接受堆积。多个被河流废弃的河漫滩连在一起,就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下图示意某河漫滩剖面。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 (1) 河漫滩多分布在(   )

      ①河流上游②河流下游③河流凸岸④河流凹岸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2. (2) 图中河漫滩逐渐被废弃,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河流(   )
      A . 改道逐渐西移 B . 水流速度减慢 C . 搬运作用增强 D . 溯源侵蚀加剧
    3. (3) 下列河段河漫滩平原发育较好的是(   )
      A . 横断山区的怒江段 B . 松嫩平原的松花江段 C . 江南丘陵的湘江段 D . 黄土高原晋陕间的黄河段
二、综合题
  • 16. 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09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A处河谷位于游,河谷横剖面呈形,在这个河段,河流以蚀和侵蚀为主。B处河谷宽度变宽,在此河段,河流以蚀为主。
    2. (2) C处的地貌名称为,其位于出山口,河流流速,泥沙
    3. (3) 相较于1949年,2009年农业用地中,的面积减少,增加。这种变化会导致河流含沙量,河口(填地貌名称)的面积增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